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刘裕并未出动军队,姚兴为何归还东晋淮北十二郡

两朝风云刘裕并未出动军队,姚兴为何归还东晋淮北十二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 访问量:1344 更新时间:2023/12/26 13:21:02

随着寒门出身的刘裕通过剿灭东晋权臣桓玄掌握了东晋大权,两晋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刘裕上位后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南征北战,平定了东晋内乱,消灭了东晋周边的割据政权,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序幕。在这个过程中,刘裕展现出超卓的军事能力,被历史上誉为“气吞万里如虎”。尤其是在对后秦的攻略中,他不费一兵一卒,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收回被后秦皇帝姚兴占领的淮北十二郡,奠定了他在东晋朝廷的政治地位。而姚兴毫无抵抗的将这十二郡的领地还给东晋,也被认为是巨大的战略失误,为后秦灭亡埋下了祸根。

东晋收回淮北十二郡,使五胡十六国世代的战略形势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这既关系到刚掌权的刘裕在东晋朝廷站稳脚跟,又对后秦的战略形势产生重要影响。正是从这里开始,刘裕拥有了掌握东晋战略资源的条件,为后来南征北战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而这也使得后秦失去了与东晋对峙在地理上的优势,为后来刘裕灭后秦打开了缺口。很多人认为姚兴当时决定将淮北十二郡还给东晋是战略上的失误,刘裕能够得到这片战略要地,也是运气使然的结果。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著作中都能见到,成为学者们夸刘裕,贬低姚兴的重要论据。

可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次淮北十二郡的易主并非如此简单,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变化的。姚兴作为后秦的皇帝,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独到之处,不可能毫无缘故地答应刘裕归还淮北十二郡。在刘裕没有出动军队的情况下,姚兴还占据着对东晋在地理上的优势,他更不可能轻易地释放这个优势。明眼人都知道失去淮北十二郡是在战略上非常吃亏的事情,姚兴却不顾朝臣的阻止,甚至没有刘裕的军队威胁的情况下,答应了这样的要求,让很多人都难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姚兴做出如此的决策,真的是糊涂透顶后的战略失误么?

综合两晋南北朝时期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分析,姚兴把淮北十二郡还给东晋并非心甘情愿的,而是战略形势上迫不得已的选择。他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看似和刘裕和谈,但实际上是包藏祸心的,有着挑拨鹬蚌相争的想法。只是他的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能够实现,不但没从刘裕身上占到任何便宜,还给后秦留下大患。可以说这个事情是姚兴的阴谋诡计失败的产物,却并非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而是面对强敌不得已而为之。就当时后秦的战略形势而言,姚兴的选择并没有错,刘裕收回淮北十二郡也是乘火打劫的操作。

在东晋收回淮北十二郡的前后,整个中原大地烽烟再起,南北方汉胡诸国打成一片。南方因为有刘裕坐镇东晋,平定了桓玄之乱,偏安一隅的东晋还算平稳和安全。但北方大地就不一样了,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退之后,他麾下的胡人将领们纷纷发动反叛,并建立了许多国家。姚兴的后秦、慕容德的南燕就是这些国家中比较强大的存在。再加上北魏拓跋氏在北方的崛起,胡夏赫连勃勃割据自立,使得整个北方大地陷入混战之中。在这种局面下占据关中要地的后秦便成为了众矢之的,面临着各割据势力的围攻。

关中自古以来易守难攻,是中国古代王朝建都的首选之地之一。在中原混战成一片,洛阳等地早已打成一片废墟的情况下,关中长安成了各国皇帝们垂涎欲滴的要地。而后秦在苻坚覆灭后崛起,占据了关中要地,也就成了各国围攻的对象。北方崛起的北魏拓跋氏要南下,首先选择的便是入关中与后秦争雄。中原崛起的南燕慕容氏也对关中虎视眈眈,随时想着西进入关。南方的东晋历代权臣都把关中作为北伐的目标,而长安则是完成这个目标的终点。刘裕虽然刚刚掌控东晋朝政,却也立志要统一天下,所以关中长安是绕不过去的坎。

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下,后秦看似国力强大,实际上却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形势非常危急。而淮北十二郡对于后秦来说又是战略上的突出部,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淮北十二郡是姚兴趁着东晋发生桓玄之乱而出兵夺取的,本来还打算这一举荡平东晋,将富饶的南方作为自己争雄的大后方。可刘裕的突然崛起使得桓玄之乱快速被平定,姚兴并没有找到继续南下的战略空间,只能止步于淮北十二郡。如此一来这些地盘就成了后秦在南方的飞地,地理位置非常之尴尬。虽然军事上对后秦有利,政治上却麻烦多多。

首先,淮北十二郡横膈在东晋和南燕之间,成为两国都向争夺的肥肉。刘裕在掌握东晋朝廷后,必须要通过夺回淮北十二郡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慕容德建立南燕后,也需要占据淮北十二郡的优势地理位置,防止东晋北伐军继续北上扩张。因此淮北十二郡出于东晋和南燕的前后夹击之中,首尾难以相顾,后秦长期占据的难度非常大。如果姚兴继续占据这里,必然要投入重兵防守。这使得后秦需要面对两个大国的攻击,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比较吃亏。从军事上看,南燕和东晋只需要切断洛阳等地的联系,就能孤立淮北十二郡让后秦得不偿失。

其次,当时后秦看似强盛,却在与北魏的斗争中落于下风,政治上危机重重。在雄主拓跋珪的领导下建立北魏后,拓跋氏几度南下争雄,其中选择的对手便是后秦姚兴。而后秦的势力在北上到河西地方时又与南下的拓跋氏发生冲突,于是两国开始明争暗斗。两国在并州、高平、河阳等地连续发生大战,最终拓跋珪的率军在汾水东岸围歼姚兴的大将姚平,数万后秦军队被北魏军击溃。若非柔然突然入侵北魏,使拓跋珪不得不回军自保,北魏就顺势吃掉河东,兵锋直指关东了。尽管如此后秦仍旧元气大伤,对领土的控制能力也大为削减。

第三,由于在与北魏战争中战败,使得后秦周边割据势力的野心纷纷暴露出来。以胡夏赫连勃勃为首的一批原本依附于后秦的部族,纷纷以各种理由起兵割据,动摇了后秦统治关中和西北的根基,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后秦军队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想要平定这些割据势力,就必须从东部和南部抽调军队。如此一来,在对南燕和东晋的战线上将出现危机。可以说当时后秦出于顾此失彼的态势,姚兴必须要在东南部领土西北部叛乱之间做出抉择。他最后选择的是放弃淮北十二郡,先平定西北的乱军。

刘裕正是看清了姚兴所面临的这种窘迫的态势,所以才提出归还淮北十二郡的要求。他知道姚兴没有多线开战的能力,面对乘火打劫的操作只能认怂,所以这才有了被历史上誉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后秦丢弃了东南部的大片领土,的的确确损失不小,那姚兴真的就战略失误了么?

实际上姚兴不但没有战略失误,而且是做出了最好的战略抉择。淮北十二郡是南燕和东晋都急需得到的领土,谁得到谁就有了战略优势。姚兴将淮北十二郡扔给东晋,不仅暂时缓和了东晋的军事压力,也解决了南燕的军事压力。他这招是典型的二桃杀三士的简化版,目的就是挑起南燕和东晋的战争。

只要南燕和东晋为了淮北十二郡打起来,后秦在东南两面就安全了。如此一来姚兴便能放心地解决西北的乱局,然后再整军到东南战场吃渔翁之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姚兴还放回了被扣留的南燕皇帝慕容德的侄子慕容超。慕容超是慕容德哥哥慕容纳的遗腹子,也是南燕唯一的继承人。慕容纳镇守张掖时被杀,只留下夫人段氏和慕容超。由于慕容德无子,所以慕容超成为唯一的继承人。慕容超从张掖返回南燕时路过长安,被姚兴扣留下来。于是慕容超装疯卖傻躲过一劫,直到姚兴将其放回。

很多史书上都认为姚兴被慕容超骗了,实际上这正是姚兴的高明之处。姚兴放回慕容超,与南燕政治上达成和解,减少了东方边境的军事压力。慕容超回到南燕后,自然要继承南燕的皇位。慕容超是在张掖和长安长大的,在南燕没有政治势力,想要坐稳皇位只能依靠外人。姚兴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遥控南燕,用南燕拖住东晋,给他解决西北乱局争取时间。如果南燕和东晋两败俱伤,他则有了渔翁得利的机会。可以说他的计谋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战略上看没有什么毛病,只要执行得当,就能扭转不利局势。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平定西北的乱局不但没有迅速搞定,反而被打得损兵折将。以赫连勃勃为首的割据势力乘机作大,让后秦面临了灭国之危。而南燕方面慕容超又不是刘裕的对手,不但被东晋军打得节节败退,而且几年后便被灭国。由于两面战线的不利,再加上北魏在与柔然的战争中胜出,这使得姚兴的谋划彻底破产。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姚兴突然又得了重病。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皇帝继承权而发生内斗,这使得后秦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刘裕趁机出兵关中,然后攻占长安,于是后秦在姚兴去世不久后便被灭国。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刘裕控制了东晋朝政后,为什么还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刘裕

    公元363年,一位母亲刚刚生完孩子就咽了气。父亲穷得没钱请奶妈,左思右想,他决定将孩子扔掉。一个亲戚看他可怜,说:“孩子交给我吧。”亲戚家恰好也刚刚生了孩子,顺便匀出一口给孩子吃。父亲只好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因此他有了个小名叫做“寄奴”,大名是“刘裕”。刘裕成年后,靠在街上摆地摊卖草鞋养家糊口。原来

  • 刘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假装自己要退休,实际上早就准备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趣史夜话V标签:刘裕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从一个非常小的小官变成了统治天下的皇帝,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宋武帝刘裕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因为受到一个大官儿的赏识就被提拔到了皇宫里,他也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进入了皇宫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给自个儿的皇帝留下了很多的功劳,从一个非常非常贫苦的小子变成了可以撼动皇位的大臣,在朝廷里的地

  • 刘裕一生百战百胜,为何北伐失败?他比朱元璋差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刘裕

    刘裕最后一次北伐,之所以那么快就下决心进攻后秦,是因为姚兴这位雄主死了,但是如果不是后继的后秦皇帝控制不了局面,爆发内战的话,这次北伐的结果,顶多也就是收复后秦占据的洛阳盆地和豫州,全是之前东晋孝武帝死后,姚兴趁乱夺取了东晋在上一次谢玄北伐的成果,然后在潼关一线耀武扬威一番撤退。以东晋当时同样连年内

  • 东晋再现“坑爹”,刘裕生平最艰难一战,胜利之后为何暂缓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刘裕

    书接上回白眼狼刘毅妄想取刘裕而代之,狼子野心中被击破,刘裕颁布一系列安民政策,然而国家并没有到真正稳定的时期。“坑爹”二号上线就在刘裕在奋力追杀刘毅残部的时候,司马休之拥兵占据了荆州。占就占了吧,不过又来一个“坑爹”的(之前有坑爹一号司马元显)。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元思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欲谋害刘裕(刘裕

  • 刘裕灭后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诱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刘裕

    前言魏晋时期,后秦与后晋征战不休,而作为东晋太守的刘裕此时正是战乱中的一个将领,而彼时的晋,秦与金三国也都多次摩擦,夏主欲占领中原,多次发生中原之战,而几经辗转后,夏与后晋接连攻秦,后秦破灭,而这段时间刘裕也顺便灭了后蜀,以至于后秦之战的持续时间较长。▲刘裕刘裕此人也与后来的刘宋王朝密不可分,而刘裕

  • 刘裕有何成就,能令辛弃疾心向往之?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刘裕

    辛弃疾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叙述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孙仲谋大伙都熟,就是三国时期雄踞江东的孙权,和曹操、刘备平分秋色,当世雄才。那寄奴又是谁,竟能和孙权平起平坐,令文韬武略的辛弃疾

  • 刘邦斩蛇起义,刘裕射蛇,朱元璋与蛇也有一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刘裕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古代它是皇权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而蛇因外形象龙,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在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皇帝和蛇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了。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他斩蛇起义的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他负责押送一批农民去骊

  • 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刘裕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大家对此印象都比较深刻吧?纵观我国历史,从有记载的夏商周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总是在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的。周朝末年裂变七国,东汉寿数已尽迎来三国,晋朝之后就是南北朝的混乱之时,盛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又持续了七十多年……在统一

  • 从穷苦贫民逆袭成开国皇帝,刘裕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刘裕

    刘裕,即宋武帝,他是如何从穷二代逆袭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的?刘裕出身东晋落魄士族,因自幼家贫投身行伍,此后趁着东晋内乱而崛起,通过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多次北伐,凭借着赫赫战功,地位和声望不断提升,最终篡位称帝,建立刘宋政权,而在此期间更是实现了“灭五国诛六帝”的壮举。刘裕征战期间,他在军中崭露头角,

  • 如何才能向上社交,结交牛人?南朝天子刘裕给出完美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刘裕

    #如何向上社交,结交牛人?#很多草根父母都这样向自己的子女传授人生经验:那就是想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向上社交、结交牛人。不过,怎样才能向上社交?结交牛人?这个问题多数草根父母没能给出答案。其实小编认为,东晋南朝前后,南朝天子刘裕的人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完美答案。1、草根子弟相信关注我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