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裕灭后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诱因是什么?

刘裕灭后秦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诱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兄弟 访问量:420 更新时间:2023/12/16 19:43:52

前言

魏晋时期,后秦与后晋征战不休,而作为东晋太守的刘裕此时正是战乱中的一个将领,而彼时的晋,秦与金三国也都多次摩擦,夏主欲占领中原,多次发生中原之战,而几经辗转后,夏与后晋接连攻秦,后秦破灭,而这段时间刘裕也顺便灭了后蜀,以至于后秦之战的持续时间较长。

▲刘裕

刘裕此人也与后来的刘宋王朝密不可分,而刘裕发动的后秦之战影响之深远,规模之宏大,远超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北伐战争,而这场战争也是为数不多的兴复国家,成功取胜的一场战争。

后秦强盛,征伐四方

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魏晋南北时期的乱,东晋十六国可以用数量迷惑许多人,而后秦就位于十六国之一,而作为割据时期的小国如何在乱世之中逐渐强盛起来的原因就要从十六国之乱开始说起,东晋祸乱起于荆楚之地,先是春秋之乱结束之后,李雄和刘源从在汉代的基础之上建立后蜀和汉赵两国,而后秦最初只是一个少数民族羌族姚苌,而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案例是比较少的,而这位将军原本也是先秦的军阀在旧主的基础上叛乱建立的新政,而想要效仿古今的心思却是明明白白。

▲十六国地图

公元384年,姚苌建立后秦,自称万年秦王,气焰之嚣张也远超前秦,而万年秦王很快便将旧主拿下,定都于长安,开始奠定万世基业,而这样的情形在十六国是比较频繁的,先秦,后赵,还有后蜀,这些小国成立之初都遵循声势浩大的原则,而十六国可谓是百家争鸣的奇观。后秦先是依附于两赵,最后是东晋,一直都作为大国的附属小国,一直在韬光养晦,正式进入刘裕的视野里,也是到了公元410年后秦与金的战争之后,而原本平静的局面之所以被打破也是由于后秦的实力越发强盛,金和东晋都有了灭之而以绝后患的想法。

1、树敌无数,腹背受敌

后秦的姚苌子孙也是位运气很好的君主,先是夺得秦地,再是乘着燕国内乱之际拿下了河东之地,惹得燕国对其咬牙切齿。与此同时,还在东晋陷入内乱之时攻陷了洛阳,这种行为就让东晋朝堂很是不满,虽说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但后秦的所作所为很明显引起了东晋的不满,后秦走的时候乘机拿走了东晋的数座城池,就这样后秦逐渐强盛了起来,而其国土也成为了多国想要收复的失地,但是碍于其因势而起,也就一直按兵不动。

▲后秦朝见

结果好景不长,后秦又与北魏发生了摩擦,战争一触即发,原本整个国家都整装待发抵御外贼之时,后秦内部与夏族也发生了叛乱,内忧外患之际,后秦的君主不堪其忧,处理了一系列的内乱之后就过世了,而随之继位的新君主刚上位,国家的内乱就随之而起,这些战争接连而起,后秦的实力被消耗过半,而后秦也迎来了被动挨打的漫长岁月,夏朝后主赫连勃勃攻城略地,对后秦的将士和百姓进行大屠杀,将近五万百姓作为俘虏,将三万人进行杀害,而后秦的伐北将军也只能狼狈逃回长安,自此后秦就成为了不堪一击的藩国,而刘裕的灭秦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2、军阀割据,中原之争

骁勇善战的刘裕也是相当的繁忙,在灭后秦之前,他先去平定了农民起义,还打击了宗室子弟,稳定了国内的政局,将灭后秦的障碍都处理得干干净净之后,就开始了发兵洛阳,正式打响了灭后秦之战。不得不说,这样的作战和部署可以看出后秦当时有多么的招人惦记,而后秦与凉、夏、燕国不穆,刘裕发兵洛阳,长驱直入也未曾有一国有微词,而刘裕灭后秦的战术更是完备。

▲刘裕北伐

东晋与后秦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史料上也全是长篇大论,而刘裕带着军队直接从淮水而上,直接夺取洛阳,再分军而行,将一部分军队放置在武关牵制住中原的军队,转而带着另一队人马直接攻入长安,而作为先锋的军队则是一路高歌而进,杀敌无数,攻城略地,而到了敌营深处,才发现此时的后秦军队正在许都与其他国家交战之中,无暇顾及与刘裕的交战,而乘着时机刚刚好,刘裕就带着军队猛攻,势必要拿下后秦的国都。

3、谋略得当,取而代之

秦国东平公姚绍一见刘裕来势汹汹,就有些犯愁,他立刻下令结束与他国的恶战,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对付东晋,很快,后秦主姚泓便收到了他的建议,他认为迁移黎民百姓,可以获得军队,还能留住后秦的子孙,不至于发生灭族灾祸,但这一建议却被当时左仆射梁喜所否定。梁喜认为:“安定守将齐公姚恢素有威名,且吏民与大夏赫连勃勃已结深仇,必然死守安定。如若放弃安定,夏人必然进逼郿县,况关中兵足以抗击晋军,何必自己削弱自己呢”。后秦君主一时间陷入两难,思虑过后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边保护百姓,一边同东晋展开战争,而在实际的战争中,这样的战略方针很快出现了漏洞,一方面他们的军队不足以保护百姓,同时他们的主力部队也被秦军所牵制,迟迟无法救援,两面都顾不上的同时,只能任晋军宰割,而晋军的先锋部队骁勇善战,且从不轻易出兵,这导致双方局势陷入胶着状态。

▲后秦布防图

而后秦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虽然尚有兵力,能够击败晋军,斩杀晋军将领,但兵力远远不足以对抗后来的大部队,援军无望之下,只能仓皇逃回潼关,而面对此种境况,刘裕和其部下直接放弃了追击,开始进攻洛阳,顺着淮水而上,很快占据了有利的军事要塞。

后秦的军队尚有一战之力,但多次交战之后,姚军明显不敌,数次败下阵来,而守城的军队和主力也都实力不济,相继成为刘裕的手下败将,一时间,后秦败局已定。

▲刘裕

对于战败的残军而言,姚军主力不是战死,就是逃回长安,刘裕一路攻打,一路接近长安。士气大胜之时,刘裕的大军随之逼近,半月之余,后秦的君王和臣子已经放弃了抵御,纷纷带着家产和仆人四处逃散,后秦的君主眼看战败无望,为了能够保护城池和百姓的安全,后秦君主主动率群臣投降,自此以后,后秦便宣告灭亡,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结

后秦君主的投降,就宣告灭秦之战彻底结束,但此战的胜利,绝非依靠刘裕一人,反而是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场战争不仅创造了步兵、水军联合破敌的神话史诗,也给予了北魏军以极大震慑。至此,北魏明帝吸取教训,听从谋臣崔浩的建议,开始忙自己的文化事业,不再与晋军为敌。而刘裕取胜后,直接带兵长驱直入沿着黄河而下,直接进一步参与攻打长安的作战。而对于刘裕而言,不论是战乱的城池之争,还是军功与威望,他都是东晋的第一人,所以这样一个人在铁血沙场之下,野心和欲望也会随之无限放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推着无数的人继续向前。

▲后秦地图

夏魏同时攻秦,秦四处征讨,实力下降,刘裕借助后晋之力灭之,建立刘宋,强权而扫六国,刘裕有灭后秦的实力,必然就不会止步于此,而历史上,似乎刘裕就是一位一直在折腾的君王,而从他踏上历史的舞台开始,就注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刘昱

而仅是就刘裕灭司马一族就足以让历史铭记,西晋的司马昭苦心经营的司马贵族可不是等闲之辈,而这样的人物最终却是被捂在被子里溺死的,而让司马家灭族的人就是刘裕,他还送走了四位帝王,除了司马德宗外,还包括东晋的桓玄,蜀国的君王以及燕国的慕容超,和后秦的姚后主,所以这样一个开国之君建立刘宋王朝是带有很强烈的血腥色彩的。刘裕建立刘宋也并未持续太久,可能由于刘裕的子孙都太能折腾,等到刘彧把大位传给刘昱以后,发现周围没有宗室可以重用了。无奈之下,刘昱只好重用萧道成,可他又特别贪玩,戏弄萧道成,结果这位将军一怒之下,就灭了刘宋王朝,取而代之建立了南齐,历史有时候莫名荒唐,却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后秦》《后晋》《魏晋》《刘宋王朝》《史记》《十六国之春秋》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刘裕有何成就,能令辛弃疾心向往之?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刘裕

    辛弃疾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叙述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孙仲谋大伙都熟,就是三国时期雄踞江东的孙权,和曹操、刘备平分秋色,当世雄才。那寄奴又是谁,竟能和孙权平起平坐,令文韬武略的辛弃疾

  • 刘邦斩蛇起义,刘裕射蛇,朱元璋与蛇也有一个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刘裕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古代它是皇权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而蛇因外形象龙,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在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皇帝和蛇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了。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他斩蛇起义的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记载,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他负责押送一批农民去骊

  • 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刘裕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大家对此印象都比较深刻吧?纵观我国历史,从有记载的夏商周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总是在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的。周朝末年裂变七国,东汉寿数已尽迎来三国,晋朝之后就是南北朝的混乱之时,盛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又持续了七十多年……在统一

  • 从穷苦贫民逆袭成开国皇帝,刘裕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刘裕

    刘裕,即宋武帝,他是如何从穷二代逆袭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的?刘裕出身东晋落魄士族,因自幼家贫投身行伍,此后趁着东晋内乱而崛起,通过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多次北伐,凭借着赫赫战功,地位和声望不断提升,最终篡位称帝,建立刘宋政权,而在此期间更是实现了“灭五国诛六帝”的壮举。刘裕征战期间,他在军中崭露头角,

  • 如何才能向上社交,结交牛人?南朝天子刘裕给出完美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刘裕

    #如何向上社交,结交牛人?#很多草根父母都这样向自己的子女传授人生经验:那就是想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向上社交、结交牛人。不过,怎样才能向上社交?结交牛人?这个问题多数草根父母没能给出答案。其实小编认为,东晋南朝前后,南朝天子刘裕的人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完美答案。1、草根子弟相信关注我的读者

  • “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一代英雄刘裕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刘裕

    看历朝历代皇帝,无论秦始皇、汉高帝,还是唐太宗、明太祖,未有一人出身行伍之中,以一刀一枪博取功名,心断机谋,身临战阵,临敌决胜,一生戎马倥偬,剿孙恩、讨桓玄、平南燕、破卢循、并谯蜀、伐后秦,平贼讨逆,诛内清外,威行万里之外,至于水到渠成,移鼎开基,自是当仁不让。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

  • “六位帝皇亡”——东晋府兵刘裕的铁血崛起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刘裕

    放在东晋建国之初,那些彼此忌惮、制约的世家大族们可能谁都想不到,他们心心念念、甚至不惜以司马皇室作为缓冲的中央政权最终竟然没有花落这些自诩血统高贵、巍冠博带的士人之列,而是飘然地落到他们所鄙夷的京口士卒之手。公元402年,就在刚刚统帅北府兵平定孙恩之乱、凭借军功在东晋政坛上崭露头角时,雄才大略的刘寄

  • 刘裕篡晋后,为何大肆屠戮司马家族?真有先见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刘裕

    经过“三马”的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在司马炎时期彻底撕掉了伪装,堂而皇之地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金朝。不过,司马炎对亡国曹桓之王并不介意。他被封为陈流王,吃了千家万户。在封地里,曹桓的待遇和皇帝一样。等待。这是模仿开国皇帝曹魏对汉朝西安皇帝刘勰的处理。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晋国不是永恒之国。公元420年,刘

  • 刘宋立国,刘裕寒门出身,终成帝业,也开启屠害前朝帝君的恶习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刘裕

    刘裕得知青泥惨败的消息,又不知刘义真的死活,爱子心切,下令整顿军队,准备再次北伐。侍中谢晦等大臣苦苦相劝,刘裕就是不听。不久,段宏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刘义真。刘裕登上悬崖峭壁的石头城,遥望西北,慨然泪下。一万多名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抛骨西北群山之中,长安得而复失,北伐大业化为泡影,此恨难消。强行

  • 刘裕是如何依靠平定东晋五斗米邪教发迹的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刘裕

    应该说,刘裕发家就是平定东晋“五斗米”邪教。这个邪教给东晋安定造成了极大经济破坏,而且多次聚众谋反,刘裕先后镇压孙恩,卢循两次造反。可谓对此立功至伟。在当时,东晋的一些豪门贵族信奉张角传下来的五斗米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邪教。虽经朝廷数次镇压都没有彻底铲除。 东晋安帝公元399年底,五斗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