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东铧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1/18 12:34:30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大家对此印象都比较深刻吧?

纵观我国历史,从有记载的夏商周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总是在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的。周朝末年裂变七国,东汉寿数已尽迎来三国,晋朝之后就是南北朝的混乱之时,盛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又持续了七十多年……

在统一之后的朝代中,晋朝显得非常有特点。司马家族的功勋前辈司马懿大名鼎鼎,在三国时期为北魏立下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劳苦功高,所以,积攒了超高的人气,也赢得了超高的地位。当司马懿去世之后,其二子司马昭也被魏元帝拜为相国,封为晋王。至此,司马家族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

司马家族对于曹家的天下窥视已久,连老百姓都知道了,要不然,怎么会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歇后语呢?不过,最终完成篡位之事的,却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

由此,中国进入到晋朝。晋朝历史上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太平,在传了15个皇帝,155年之后,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粉墨登场的人物,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刘裕,在他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刘裕其人及其发家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刘裕的发家史,竟然和晋朝的关键人物司马懿有许多相似之处。

若论刘裕的身世,其实大有来头,并且还具有正宗的汉朝血统,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22代孙。

不过,到了刘裕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刘裕虽然属于当时很盛行的士族,但仅仅是低级一等。刘裕出生后,竟然差点被父亲抛弃,你说,刘裕是不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好在,刘裕很会打仗。在数次与叛军孙恩的战斗中,刘裕屡次充当先锋,有勇有谋,还善于以少胜多,且治军有素,纪律严明,受到了上司桓玄的赏识,被任命为中兵参军。

说起桓玄,也不简单,还做过几天皇帝,将晋安帝拉下马,自封为桓楚的开国皇帝。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皇帝这个位置,每个人都想坐一坐,其中就包括刘裕。

其实,桓玄对刘裕还是蛮认可的,并且还认为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对其倍加款待。但桓玄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不稳,打算将刘裕所在的北府兵瓦解,以消除后患。

刘裕及时觉察到了不妙的形势,表面上迎合桓玄,暗地里却在集结北府兵马,伺机采取行动。公元404年二月,刘裕带领1700余人举兵起义,被推选为盟主,得到各地响应。

话说刘裕的兵马也不是很多,为啥没有被消灭呢?

一是因为刘裕的确很会打仗,桓玄派来的兵将都被刘裕打败,二是桓玄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斗志,也就是一年时光,桓玄的残余势力被消灭,刘裕重新迎回晋安帝,自己也晋升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一时大权在握。

之后几年,刘裕带兵南征北战,战功屡屡,至公元418年,刘裕接受了相国等官衔,并建立“宋国”,被晋安帝封为宋公,次年,进爵为宋王。

至此,刘裕在晋朝已经是一人之下了,但终究没有抵挡住皇帝的诱惑。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将晋朝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降封为零陵王,从此以后,晋朝退出历史舞台,刘宋开始崭露头角。而这一时期,史学界称之为“南朝宋”或者“刘宋”。

若是刘裕登基后,效仿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做法,对“禅让”皇位的司马家族善加款待也就罢了,但刘裕却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使用残忍手段,将司马家族逐一灭杀。这是为什么呢?

刘裕灭杀司马家族的个中原因

在刘裕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处于政权非常不稳定的时期,今天这人是皇帝,明天可能就换人啦!政权更替真是非常频繁。

刘裕当上皇帝时,已经57岁了,多年的征战,在晋朝又做官多年,目睹了一桩桩的政权更迭之事,心中自然是异常明白其中的原委。

要知道,当年桓玄的妻子曾经建议桓玄将刘裕杀掉以绝后患,但桓玄爱才,没有舍得下手,而正是这一想法,让刘裕获得机会,反而断了桓玄的后路。

作为汉室后代,刘裕自然也知道司马家族是怎么上位的,明白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稳固政权。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最简单的方式不是实行仁政,还有更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就是将司马家族的关键人物灭杀,以避免他们在若干年后恢复活力,东山再起。

当刘裕随便定了个罪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儿子杀死之后,心中还觉得缺了些什么,想着干脆将司马家族最后一个皇帝也干掉得了。

在行动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也加剧了刘裕的疑心,同时也为他全力灭掉司马懿的后人埋下了伏笔。

当时,刘裕派一个手下带着毒酒去毒死司马德文,没想到,刘裕用人不察,不知道这个手下对司马德文是忠心耿耿,你不是派我来刺杀旧主吗?我偏不!为了表示抗议,这位司马德文的忠实臣子,自己喝了毒酒殉主了。

谁知道,他的做法非但没有救下司马一家,反而成为了刘裕灭杀司马家族的导火索。刘裕想,这司马家族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哟!

下台了,还有人对其忠贞不二,这还了得?我的儿子年纪还小,我的身体也不怎么好了,现在我活着,手下还听我的话,要是我不在了,我的儿子能镇得住司马家族的这伙老贼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刘裕决定将司马懿的后人满门抄斩,以绝后患。

其实,刘裕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包括治理国家上的能力还是挺厉害的,也曾造福百姓。但出于维护自家后续子孙的目的,刘裕出手一击,宁可自己担当罪名,也要为后代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但是,事情的进展并不像刘裕想象的那样美好,两年后,刘裕病逝,其子刘义符继位,却没有将刘宋王朝发扬光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家族被灭,刘宋王朝就稳若泰山了吗?

刘义符其实还蛮聪明的,臂力惊人,也擅长骑射,从小被寄予厚望。也正是因为刘裕的期望值很高,对刘义符缺少了严格的管教,使得刘义符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养成了骄纵的毛病。

刘义符继位时才17岁,本来年纪轻轻,应该将精力重点放在刚刚建立没几年的新王朝上,没想到,老爹打下来的江山,正好给儿子享受,刘义符竟然天天沉溺酒色,不理朝政。没多久,刘义符就被大臣废掉,去世时,才19岁。

随后继位的也是刘裕的儿子,叫刘义隆,这位皇帝还是蛮勤政的,也能将父亲在位时的一些政策加以发挥和延续,有效提升了生产力和经济水平。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义隆竟然死在了发动政变的儿子刘劭手上,你说冤不冤?弑父的刘劭也仅仅在皇位上待了三个月,就被武陵王刘骏给杀死了。刘宋家怎么这么乱呢?

之后,刘宋的历代皇帝,比如刘子业、刘子勋、刘昱、刘准等也多死于非命。刘宋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准,在位两年后,被迫将皇位禅让于萧道成,55年的刘宋至此灭亡。

若论刘宋的朝代时长,还不及刘裕的寿命,想一想刘裕为了后代而担当的罪名,是不是有些令人唏嘘呢?

纵观历史进程,为了获得皇位,许多皇帝其实都是以兵戎相见的,若是后续将国家治理好了,没准儿还能挽回些名声,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若是自己的儿孙不济,那么,留给历史的,就只有污点了。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从穷苦贫民逆袭成开国皇帝,刘裕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刘裕

    刘裕,即宋武帝,他是如何从穷二代逆袭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的?刘裕出身东晋落魄士族,因自幼家贫投身行伍,此后趁着东晋内乱而崛起,通过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多次北伐,凭借着赫赫战功,地位和声望不断提升,最终篡位称帝,建立刘宋政权,而在此期间更是实现了“灭五国诛六帝”的壮举。刘裕征战期间,他在军中崭露头角,

  • 如何才能向上社交,结交牛人?南朝天子刘裕给出完美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刘裕

    #如何向上社交,结交牛人?#很多草根父母都这样向自己的子女传授人生经验:那就是想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向上社交、结交牛人。不过,怎样才能向上社交?结交牛人?这个问题多数草根父母没能给出答案。其实小编认为,东晋南朝前后,南朝天子刘裕的人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完美答案。1、草根子弟相信关注我的读者

  • “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一代英雄刘裕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刘裕

    看历朝历代皇帝,无论秦始皇、汉高帝,还是唐太宗、明太祖,未有一人出身行伍之中,以一刀一枪博取功名,心断机谋,身临战阵,临敌决胜,一生戎马倥偬,剿孙恩、讨桓玄、平南燕、破卢循、并谯蜀、伐后秦,平贼讨逆,诛内清外,威行万里之外,至于水到渠成,移鼎开基,自是当仁不让。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

  • “六位帝皇亡”——东晋府兵刘裕的铁血崛起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刘裕

    放在东晋建国之初,那些彼此忌惮、制约的世家大族们可能谁都想不到,他们心心念念、甚至不惜以司马皇室作为缓冲的中央政权最终竟然没有花落这些自诩血统高贵、巍冠博带的士人之列,而是飘然地落到他们所鄙夷的京口士卒之手。公元402年,就在刚刚统帅北府兵平定孙恩之乱、凭借军功在东晋政坛上崭露头角时,雄才大略的刘寄

  • 刘裕篡晋后,为何大肆屠戮司马家族?真有先见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刘裕

    经过“三马”的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在司马炎时期彻底撕掉了伪装,堂而皇之地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金朝。不过,司马炎对亡国曹桓之王并不介意。他被封为陈流王,吃了千家万户。在封地里,曹桓的待遇和皇帝一样。等待。这是模仿开国皇帝曹魏对汉朝西安皇帝刘勰的处理。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晋国不是永恒之国。公元420年,刘

  • 刘宋立国,刘裕寒门出身,终成帝业,也开启屠害前朝帝君的恶习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刘裕

    刘裕得知青泥惨败的消息,又不知刘义真的死活,爱子心切,下令整顿军队,准备再次北伐。侍中谢晦等大臣苦苦相劝,刘裕就是不听。不久,段宏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刘义真。刘裕登上悬崖峭壁的石头城,遥望西北,慨然泪下。一万多名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抛骨西北群山之中,长安得而复失,北伐大业化为泡影,此恨难消。强行

  • 刘裕是如何依靠平定东晋五斗米邪教发迹的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刘裕

    应该说,刘裕发家就是平定东晋“五斗米”邪教。这个邪教给东晋安定造成了极大经济破坏,而且多次聚众谋反,刘裕先后镇压孙恩,卢循两次造反。可谓对此立功至伟。在当时,东晋的一些豪门贵族信奉张角传下来的五斗米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邪教。虽经朝廷数次镇压都没有彻底铲除。 东晋安帝公元399年底,五斗米教

  • 寒门出身的刘裕为何能够结束东晋的门阀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刘裕

    公元383年,北方前秦举国南征东晋,号称要用八十万大军“邀请”东晋皇帝到长安作客。而且,大房子都给修好了。这就是南北矛盾彻底激化。但前秦太菜。不仅没能请动东晋皇帝,而且还被打出防守反击。甚至,被打到举国崩溃,自己寿终正寝。于是,刚刚激化的南北矛盾,瞬间就被取消。北方重新分裂成好几块,然后自相残杀。而

  • 刘裕励精图治、节俭治国,儿子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刘裕

    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刘裕,只不过刘裕没有统一华夏而已。所以才没有提他。刘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会最底层出身,他们残忍,宽厚,恶毒,仁慈。各种难以融合的性格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公元416年,东晋朝廷被迫加封刘裕为(实际上是刘裕自己

  • “气吞万里如虎”——说说南朝宋武帝刘裕波澜壮阔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刘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诗人辛弃疾在诗句里描绘出刘裕气吞胡虏的震撼场面,就跟猛虎下山一样波澜壮阔,足以吞并万里征程范围内的敌寇。刘裕是南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平定了叛乱,改善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百姓的生活,他的政治格局和执政手段被后世称颂。刘裕也被称为了南北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