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槐方言配音 访问量:834 更新时间:2024/2/27 14:01:37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德,等到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他在坟前哭了一天一夜,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这之后他的名气更是广为传播。十六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因被朝廷追杀,来到孔府躲避,被朝廷查出来后,官府定罪时孔融和母亲都争相认罪,这让皇帝大为感动,赦免了他一家。

孔融名满天下后就被邀请进入仕途之路,但这样一个以孝顺闻名的人,最终却因“不忠不孝”罪名被曹操问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要说到孔融的真性情,他作为汉室的臣子,为官多年里敢于进谏,提拔了很多优秀的寒门子弟,平日里慷慨大方,帮助不少人解决危难。看到朝中大臣的腐败之风盛行,背后坏事做尽,他立马搜集罪证,并将其呈递给皇上,结果在朝廷中树敌太多,很多人都想要治他于死罪。

在曹操挟持汉天子令诸侯后,孔融自然是不待见他,多次和其作对。一次曹操欲发兵讨伐刘表,认为其在祭祀时有僭越表现,孔融知道曹操的用意,想要借机除掉刘汉宗室,他提出“崇国防”的观点,尽管刘表的做法失礼,但这是关乎国防的大计,不能以此为借口攻打。

当得知曹操想要以封国之名取而代之时,他立马站出来反对,阻止他自立封国。千方百计的阻挠曹操称霸大业,这让他很是气愤,他千方百计要处死孔融,毕竟孔融在当时可是誉满天下的功臣,任由他在一旁阻止,只会破坏曹操的大计。

就这样,他让心腹收集孔融的不当言论,很快就搜集孔融“不遵超仪”、“谤讪朝廷”等罪证,下令诛杀孔融全家。之后曹操又抓住了孔融的“父母无恩论”,将他污蔑为不忠不孝之人,不得不说孔融死得太悲惨。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孔融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

  • 4岁的孔融会让梨,16岁的孔融会让什么,结果名声大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孔融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连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话语。东汉晚期,山东曲阜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七个人像葫芦兄弟一样团结友爱。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端来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哥哥们就让六娃孔融和七娃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

  •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孔融

    与辜端书老蚌生珠老蚌出明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原文】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今译】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和韦诞。韦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进入职场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青州刺史孔融只身出奔已迁都许昌的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已依附于曹操。初入职场,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不靠谱的愤青——祢衡。念孔融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并没有责备他。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全胜。在整合后宫时,

  • 误解千年的孔融:不孝、无才、残忍、口舌之徒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孔融

    孔融是历史上的名人,他出名极早,“融四岁,能让梨”就出自大部分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本被记载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后被李贤编撰成《融家传》,南宋教育家王应麟又把它引入《三字经》中,他的故事也随着这本书在我国流行了近千年的时间,孔融也就成为了国人中“谦让”的道德模范。不过,这个

  • 你单知道孔融给哥哥让梨,却不知道孔融他哥哥还了孔融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孔融

    孔融是三国时代的大名士,孔子的后人,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才华。在三国天下大乱的时候,曾经为北海相,手下有猛将太史慈。后来他入朝为官,因为对曹操傲慢无礼,被曹操找了个借口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的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作为一代名儒,文章写的好,也擅长诗歌,但是在三国乱世这个时代却不是给他们这些文

  •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孔融呢?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孔融

    提起孔融应该大家都知道,尤其他小时候的孔融让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后来竟因为不孝之罪,被曹操所杀,那么,曹操杀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孔融为孔子的后代,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世孙也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而且他四岁就开始让梨,也是一个大名人,而曹操之所以一定要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