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小康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2/5 1:17:54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

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

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家里,恰好孔褒不在家,孔融便收留了张俭,替张俭躲过一劫。

后来官府知道,是孔融和孔褒俩兄弟包庇了张俭,于是二人都被逮到监狱,到监狱孔融主动揽罪,说是自己收留的张俭,和哥哥孔褒无关,希望官府放了孔褒,自己去赴死,虽然最后还是没能保住哥哥孔褒,但是因为此事,孔融也有了极大的名气,一条橄榄枝正在向孔融抛去。

汉朝没有科举,当官是通过“乡举里选”产生的,考试为辅。当地官吏看到孔融孝贤,推举孔融做了御史令。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牙尖嘴利的孔融不甘受辱

孔融十岁那年跟随父亲到洛阳,他先于父亲一步去拜访当时名士李膺,门客看到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准备赶走,但是孔融自称是李膺的亲戚,门客也不敢怠慢,急忙去通传,李膺问孔融和他有什么关系,孔融说:“您姓李,是老子的后代,我是孔子的20世孙,孔子向老子请过学问,这样看来,我们相当于是世交了。”

李膺的门生陈韪非常不服气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变聪明。”讽刺孔融以后不会有大作为,但是孔融反齿相击:“那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啊”弄得陈韪很尴尬。孔融牙尖嘴利,看到什么不合心意,就直说,也不去考虑后果。

讥笑曹操,一步步惹怒曹操

曹操攻打邺城,曹丕喜欢上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于是曹丕请曹操将甄宓赐给他。

看到这个现象,孔融就给曹操写信:“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懂,于是问孔融这个典故从何而来,为什么自己没不知道这个典故呢?孔融说现在的情况不正是这样吗?这就相当于拐弯骂曹操。

曹操爱才没错但是却一次次的受到孔融的讥笑,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恰好孔融的一个不合时宜的言论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借题发挥杀了孔融。

“父母子”论

孔融曾经跟好朋友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父亲和儿子有什么亲情呢?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那就是情欲上头的产物,母亲和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就像水杯和水一样,只要水倒出去了,水和杯子就没有关系了。

这个言论放到现在也有点让人惊讶,这下就让曹操抓住了把柄,汉朝人们普遍重视“孝”,孔融也不例外,结果却最后以“不孝”的罪名被处死,挺讽刺的,曹操为了解心头之恨弃尸,并且诛孔融全家。孔融有着名士的傲气,他的傲气在于将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一点也不考虑后果,名士的傲气有了,但是命却没了。

还有一个谣言说孔融弑母,但是孔融并没有弑母是因为曹操诛了孔融全家,相当于间接的“弑母”。

孔融心直口快,受到一些名士的推崇,放到现在社会也是一样,人们更喜欢和心直口快的人交朋友,心直口快没错,但是也要分场合,分地点,有一句俗语叫做“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言语上还是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我是搜史君,孔融让梨受到百姓好评,最后却在言语上不加收敛,没有观摩到杨修的前车之鉴,最后成了刀下亡魂,令人可惜,你有那些看法呢,一块来讨论吧!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4岁的孔融会让梨,16岁的孔融会让什么,结果名声大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孔融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连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话语。东汉晚期,山东曲阜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七个人像葫芦兄弟一样团结友爱。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端来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哥哥们就让六娃孔融和七娃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

  •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孔融

    与辜端书老蚌生珠老蚌出明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原文】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今译】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和韦诞。韦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进入职场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青州刺史孔融只身出奔已迁都许昌的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已依附于曹操。初入职场,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不靠谱的愤青——祢衡。念孔融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并没有责备他。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全胜。在整合后宫时,

  • 误解千年的孔融:不孝、无才、残忍、口舌之徒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孔融

    孔融是历史上的名人,他出名极早,“融四岁,能让梨”就出自大部分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本被记载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后被李贤编撰成《融家传》,南宋教育家王应麟又把它引入《三字经》中,他的故事也随着这本书在我国流行了近千年的时间,孔融也就成为了国人中“谦让”的道德模范。不过,这个

  • 你单知道孔融给哥哥让梨,却不知道孔融他哥哥还了孔融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孔融

    孔融是三国时代的大名士,孔子的后人,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才华。在三国天下大乱的时候,曾经为北海相,手下有猛将太史慈。后来他入朝为官,因为对曹操傲慢无礼,被曹操找了个借口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的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作为一代名儒,文章写的好,也擅长诗歌,但是在三国乱世这个时代却不是给他们这些文

  •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孔融呢?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孔融

    提起孔融应该大家都知道,尤其他小时候的孔融让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后来竟因为不孝之罪,被曹操所杀,那么,曹操杀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孔融为孔子的后代,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世孙也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而且他四岁就开始让梨,也是一个大名人,而曹操之所以一定要杀了他

  •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孔融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孔融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代枭雄,在历史上曹操都是非常厉害的。可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述成了“汉贼”。不过对于曹操是不是汉贼,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历史上的人对曹操评价不一。不过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曹操的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只不过最终的曹操没有看到天下统一,同时最终的三国赢家也不是曹氏宗亲,反倒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