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以“孔融让梨”闻名天下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2/26 23:07:08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4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之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罪被曹操处死,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一定要将孔融处死?

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事出必有因,其中最致命的原因莫过于孔融盛名之下恃才傲物、不识时务地莽撞谏言,最终惹恼了曹操。

孔融的确是个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的文人,但绝不是个精通实务、善于知人用人的能臣。他不具备政治才能,缺乏官场上的精明与情商,但却仍想混迹于朝堂。那么稍自知之明的话就该懂得收敛行事,多多容纳他人,虚心做人。

孔融

可才气颇高的孔融,仗着犀牙利笔,目空一切。虽说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相当熟悉,与人辩论援引古今,达到“玩而诵”的程度,也因此深得曹操佩服。但他处处与人针锋相对,言辞犀利地讽刺挖苦,久而久之,终于祸从口出。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一时无法将其歼灭,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与袁术联姻的太尉杨彪,诬陷杨彪企图废黜天子,上奏请求将其收捕下狱,判处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曹操

孔融听说后,立刻找曹操理论,援引《周书》所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杨彪和袁术只是亲家!曹操推托说是皇帝的旨意,但孔融又以“周公摄政,成王杀召公,周公岂能不知”作比,字字铿锵,句句在理,逼得曹操无言以对,无奈之下唯有放过杨彪,但是心里却很恼火孔融不识时务。这是孔融第一次得罪曹操。

曹操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得罪曹操也就罢了,可是对于孔融来说,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来平定北方之后,曹操下令南征,准备讨伐刘备刘表孙权等人。孔融又是极力劝阻,逞言强辩。先说刘备、刘表是汉室宗亲,不可讨伐;又说孙权虎踞江东,不易攻取;甚至直言如果攻之就是兴无义之师,有失民望。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斥退孔融,并下令再有谏阻者一律处死。孔融走出曹府后,仰天长叹:“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

曹操听闻如此狂言,加之此前被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反对,盛怒之下,派人秘密搜罗孔融的狂妄之言。终于以不孝、谋反等罪名,将孔融置之于死地。

孔融一生声望再高。也不过是个有才无智、恃才傲物的文人。生逢乱世却无治世之才,名高于实年不知自省。难怪曹操在公诸天下的布告上写道:“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为何最后被曹操以“不忠不孝”罪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德,等到他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他在坟前哭了一天一夜,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这之后他的名气更是广为传播。十六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因被朝廷追杀,来到孔府躲避,被朝廷查出来后,官府定罪时孔融和母亲都争相认罪,这让皇帝大为感动,赦免了他一家。孔融名满天下

  • 老师为什么不讲孔融让梨的后传,孔融成人之后到底咋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孔融

    《三字经》记载孔融:“融三岁,能让梨。”孔融也因为三岁让梨的故事成为现在教育小朋友要尊老爱幼的范例。但是却没有给我们讲长大后的孔融是什么样的,其实孔融的结局不是特别好,具体人生轨迹跟搜史君一块来了解一下吧:成名并非“让梨”而是救哥哥孔褒(孔融的哥哥)朋友张俭因为触犯了权贵,受到权贵的追杀,逃到了孔褒

  • 4岁的孔融会让梨,16岁的孔融会让什么,结果名声大振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孔融

    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连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里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话语。东汉晚期,山东曲阜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七个人像葫芦兄弟一样团结友爱。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端来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哥哥们就让六娃孔融和七娃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

  •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孔融

    与辜端书老蚌生珠老蚌出明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原文】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今译】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和韦诞。韦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进入职场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青州刺史孔融只身出奔已迁都许昌的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已依附于曹操。初入职场,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不靠谱的愤青——祢衡。念孔融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并没有责备他。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全胜。在整合后宫时,

  • 误解千年的孔融:不孝、无才、残忍、口舌之徒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孔融

    孔融是历史上的名人,他出名极早,“融四岁,能让梨”就出自大部分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本被记载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后被李贤编撰成《融家传》,南宋教育家王应麟又把它引入《三字经》中,他的故事也随着这本书在我国流行了近千年的时间,孔融也就成为了国人中“谦让”的道德模范。不过,这个

  • 你单知道孔融给哥哥让梨,却不知道孔融他哥哥还了孔融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孔融

    孔融是三国时代的大名士,孔子的后人,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才华。在三国天下大乱的时候,曾经为北海相,手下有猛将太史慈。后来他入朝为官,因为对曹操傲慢无礼,被曹操找了个借口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的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作为一代名儒,文章写的好,也擅长诗歌,但是在三国乱世这个时代却不是给他们这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