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虽然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是很多道理都是触类旁通的,比如从古至今大家都喜欢情商高的人,有些情商高的人他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技能,纵然能力不足,出身和学识都不能够与别人相媲美,但是仍然能够功成名就,甚至成为帝王身边信任的朝臣。
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身,同时也拥有赫赫战功,但是最终却被帝王抛弃,成为了时代的罪人。如果说这个人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应该就是他为人处事不够圆滑,他曾经对于圆滑处世不以为意,但是当明白之时已经为时晚矣,这个人就是汉朝时期的丞相周亚夫。
周亚夫的父亲曾经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他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从此之后刘邦对于其父亲非常的倚重。所以自周亚夫父亲开始,家族中的爵位都在世世代代的传承,而周亚夫也是承蒙祖上庇佑得到了世袭的爵位。
出生在将领家庭的周亚夫自小刚强,性格耿直,宁折不弯,治军方面周亚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凭借着较高的治军能力渐渐的走向了大汉王朝的权力中心。汉文帝在位期间,曾经匈奴大举入侵,汉文帝派周亚夫前去平定匈奴。
汉文帝在这期间想要去亲自慰劳军人们,但是到了周亚夫兵营前竟然吃了闭门羹,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格,他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军营。因为周亚夫耿直的性格同时他也实实在在地为大汉王朝着想,所以汉文帝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对其刮目相看,并且非常的重用。
在汉文帝临终之前,周亚夫成为了他的托孤之臣,汉文帝把他交给了汉景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爆发了七王之乱,此时的汉景帝为了平定此次叛乱,便以周亚夫为太尉,让他带兵平叛,而周亚夫拥有着较强的军事思维以及作战经验,所以他很快的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其实七国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地方诸侯的权力与皇权发生了矛盾,所以无论汉景帝如何调和,这中间都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能够以武力来解决。此时的周亚夫因为平定战乱有功,所以升任为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时的周亚夫炙手可热,虽然职位很高,但是高处不胜寒,也为他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丞相为百官之首,他需要做的是上传下达,可以弹压百官同时也能够体恤上情。
但是武将出生的周亚夫性格耿直,他遇到不满意之处都会直言上谏,但是长此以往,却惹得汉景帝非常不高兴,认为他有些忤逆皇上的意思。此时曾经备受重用的周亚夫,渐渐地受到了冷落,坐上了冷板凳。后来汉景帝还亲自批准了周亚夫的辞呈,允许他告老还乡。
但是周亚夫这些年来劳苦功高,出身于有功之臣之家,同时也辅佐了汉文帝,所以汉景帝还是对其颇有不舍,他想要试探一下周亚夫,如果周亚夫能够有所收敛的话,那么可以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准备着。
汉景帝准备了一次宴席,在宴会上赏赐了周亚夫肉食,但是他并没有给周亚夫筷子,他正在观察周亚夫应该做什么,此时周亚夫心中有些不高兴,他便向其他官员讨要了筷子,而且直接吃了起来。
这时汉景帝非常的失望,他对周亚夫说“这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周亚夫已经明白了汉景帝的意思,只是心中愤愤不平,仍然要跪下谢罪。当汉景帝宣布此次宴会结束之时,周亚夫便拂袖而去,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的背影,对其最后的感谢之情已经荡然无存。
总结:周亚夫的儿子曾经为了帮他准备殉葬的物品,所以给他准备了500套甲盾,但是根据汉朝的律例,大臣们是不允许私自配有甲盾的,因此这便让周亚夫入狱。当然这件案件还有一些疑点,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周亚夫面对谋反的指控,说那些只是殉葬用品而已,而看管他的官员却说:纵然你在地上不敢谋反,可是在地下你可以继续谋反。
这句话多么可笑,但是如果没有高高在上的皇权撑腰的话,相信看押周亚夫的官员也绝对不敢说出这样的话。周亚夫最终因为抑郁而绝食亡于狱中。后世之人评价周亚夫死因是因为他不求上进,我想这句话更多的是想表达周亚夫不愿意去学着如何圆滑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