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请丞相周亚夫吃肉,却不给筷子,离席后,皇帝道:此人该杀

汉景帝请丞相周亚夫吃肉,却不给筷子,离席后,皇帝道:此人该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天祥 访问量:734 更新时间:2024/1/23 6:13:41

导语:虽然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是很多道理都是触类旁通的,比如从古至今大家都喜欢情商高的人,有些情商高的人他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技能,纵然能力不足,出身和学识都不能够与别人相媲美,但是仍然能够功成名就,甚至成为帝王身边信任的朝臣。

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身,同时也拥有赫赫战功,但是最终却被帝王抛弃,成为了时代的罪人。如果说这个人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应该就是他为人处事不够圆滑,他曾经对于圆滑处世不以为意,但是当明白之时已经为时晚矣,这个人就是汉朝时期的丞相周亚夫

周亚夫的父亲曾经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他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从此之后刘邦对于其父亲非常的倚重。所以自周亚夫父亲开始,家族中的爵位都在世世代代的传承,而周亚夫也是承蒙祖上庇佑得到了世袭的爵位。

出生在将领家庭的周亚夫自小刚强,性格耿直,宁折不弯,治军方面周亚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凭借着较高的治军能力渐渐的走向了大汉王朝的权力中心。汉文帝在位期间,曾经匈奴大举入侵,汉文帝派周亚夫前去平定匈奴。

汉文帝在这期间想要去亲自慰劳军人们,但是到了周亚夫兵营前竟然吃了闭门羹,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格,他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军营。因为周亚夫耿直的性格同时他也实实在在地为大汉王朝着想,所以汉文帝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对其刮目相看,并且非常的重用。

在汉文帝临终之前,周亚夫成为了他的托孤之臣,汉文帝把他交给了汉景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爆发了七王之乱,此时的汉景帝为了平定此次叛乱,便以周亚夫为太尉,让他带兵平叛,而周亚夫拥有着较强的军事思维以及作战经验,所以他很快的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其实七国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地方诸侯的权力与皇权发生了矛盾,所以无论汉景帝如何调和,这中间都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能够以武力来解决。此时的周亚夫因为平定战乱有功,所以升任为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时的周亚夫炙手可热,虽然职位很高,但是高处不胜寒,也为他后来的祸患埋下了伏笔。丞相为百官之首,他需要做的是上传下达,可以弹压百官同时也能够体恤上情。

但是武将出生的周亚夫性格耿直,他遇到不满意之处都会直言上谏,但是长此以往,却惹得汉景帝非常不高兴,认为他有些忤逆皇上的意思。此时曾经备受重用的周亚夫,渐渐地受到了冷落,坐上了冷板凳。后来汉景帝还亲自批准了周亚夫的辞呈,允许他告老还乡。

但是周亚夫这些年来劳苦功高,出身于有功之臣之家,同时也辅佐了汉文帝,所以汉景帝还是对其颇有不舍,他想要试探一下周亚夫,如果周亚夫能够有所收敛的话,那么可以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准备着。

汉景帝准备了一次宴席,在宴会上赏赐了周亚夫肉食,但是他并没有给周亚夫筷子,他正在观察周亚夫应该做什么,此时周亚夫心中有些不高兴,他便向其他官员讨要了筷子,而且直接吃了起来。

这时汉景帝非常的失望,他对周亚夫说“这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周亚夫已经明白了汉景帝的意思,只是心中愤愤不平,仍然要跪下谢罪。当汉景帝宣布此次宴会结束之时,周亚夫便拂袖而去,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的背影,对其最后的感谢之情已经荡然无存。

总结:周亚夫的儿子曾经为了帮他准备殉葬的物品,所以给他准备了500套甲盾,但是根据汉朝的律例,大臣们是不允许私自配有甲盾的,因此这便让周亚夫入狱。当然这件案件还有一些疑点,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周亚夫面对谋反的指控,说那些只是殉葬用品而已,而看管他的官员却说:纵然你在地上不敢谋反,可是在地下你可以继续谋反。

这句话多么可笑,但是如果没有高高在上的皇权撑腰的话,相信看押周亚夫的官员也绝对不敢说出这样的话。周亚夫最终因为抑郁而绝食亡于狱中。后世之人评价周亚夫死因是因为他不求上进,我想这句话更多的是想表达周亚夫不愿意去学着如何圆滑行事吧。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周亚夫本是功臣,却因自己的这个行为羞愤自杀,还葬送了家人前途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周亚夫

    一代名将周亚夫最后羞愤自杀,很多人都把责任怪在周亚夫自己身上,认为这是周亚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总之,周亚夫被逼自杀,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这样吗?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后,一跃成为大功臣,但是周亚夫持功自傲,成为跋扈将军。有一次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入宫赴宴,周亚夫故意迟迟不到,还说什么“贵

  • 平叛吴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是如何一步步沦为阶下囚的?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他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像父亲周勃一样,为自己搏取了一个侯爵的职位的。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因驻军细柳营,军纪严明,有大将之风。被汉文帝赏识,并且把他提拔到了京城担任守卫都城安全的将领的。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重用周亚夫。他要把周亚夫这种社稷之臣,留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让汉景帝

  • 世代忠烈,父子均为大汉栋梁,周亚夫为汉家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周亚夫

    引子西汉初年,刘邦大行分封,一次性分封了大量刘氏子弟为诸侯王、侯。一为共享荣华富贵;二为固国守边。刘邦死后,吕后执政。吕后大力任用吕氏亲信,排挤翦除了好几个刘氏诸侯王。弄得刘氏一族心惊胆战,只怕旦夕之间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吕后归天,周勃等老臣一起诛灭诸吕,重新稳定了刘氏江山。然而日月经天,此消彼长,

  • 面相大师指着周亚夫鼻子说,你定是饿死的命!多年后周绝食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周亚夫

    中国的风水学说和相术当属中华民族一大特色文化,不管人们信还是不信也好,这两样东西在中华也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如果都是虚无之学,又为何能传承如此之久而不断绝呢?谈到风水之术时,郭璞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风水大师郭璞的事迹我就不在赘述了,但是要说到相术,中华有个女神相却鲜为人知,她便是汉朝时期的许负。许负出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他拂袖离去,不久后被下狱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江湖小晓生V标签:周亚夫

    汉景帝时期,皇权动荡,七个刘氏宗亲沆瀣一气,串通了一次震惊历史的叛乱,这次叛乱也被称为“七国之乱”。而在烽火狼烟中,一个将士的背影无比高大,他就是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周亚夫。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若不是周亚夫在危急关头救汉景帝于水火,汉朝405年的历史可能就要葬送在汉景帝的手里。 但是这个因赫

  • 周亚夫将皇亲国戚当成诱敌工具,赢了战争却埋下了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历史标签:周亚夫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出生于将门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饱读兵法,善于治军和作战。在他担任河内太守时,匈奴令大军来犯,文帝钦点包括周亚夫在内的三位将军进行作战。大战之前,文帝前去劳军。在视察了周亚夫统帅的细柳营后,文帝被士兵们严格的军纪和高昂的士气所震撼,发出了周

  • 周亚夫晚年的命运,实际上是古代官场不会做人的必然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西汉名将,在军队训练与行军作战上均是一流名将的水准。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和其他几位将领分别率军防御匈奴。汉文帝亲自乘车前往军营慰劳部队,在其他几位将领的军营中,汉文帝的车驾长驱直入,飞驰往来,军营中的将士们全体下马迎接拜送皇帝。但是当皇帝车驾来到周亚夫营门前时,却发现所有军士身披坚甲、手持利刃,

  • 周亚夫只是想要一双筷子吃肉,汉景帝为何就起了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只是想要一双筷子吃肉,汉景帝为何就起了杀心?公元前143年,某日,皇帝刘启在皇宫召见前帝国丞相周亚夫,讨论了近期的一些国事后,皇帝留周亚夫一同就餐。据说,也就是这一顿饭,决定了一代名将周亚夫的生死。汉代实行分餐制,用餐时席地而坐,每个人面前摆放一张案几,放着各自的饭菜及餐具。周亚夫正在用餐时遇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什么不给他筷子?其中又有什么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和汉高祖刘邦同为沛县人,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军纪严明在部队著称,但是太过于严苛,甚至于他连皇帝也不放过,只要在军队中,他就是老大,毫无任何商量的余地,本来历史上关于君臣权利的问题,始终都存在争议,显然,周亚夫如此之举,对于汉景帝来说,那可就极为尴尬了。从周景帝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可能任由

  • 周亚夫有怎么的传奇人生,他又是如何被汉文帝发掘的?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周亚夫

    汉文帝二十二年,也就是他在位的倒数第二年。这次匈奴又开始大规模的发兵,侵犯大汉的边境了。说到这一次匈奴人的侵犯,就不得不提到文景帝时期的著名将领周亚夫了。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但是遗憾的是他并不是周勃的长子。所以,在周勃死后,周勃的绛侯之位没有传给他,而是给了他的哥哥周胜之。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在这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