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不知大家还记得否:“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就是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能够容忍的底线。
如果一个臣子,包括皇帝的儿子,触碰了这个底线,那么,大多数情况下的结局都是可以预测的。他们只会落得一个:“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下场。
周亚夫在与汉景帝的相权、君权之争中,最终是“随风飘散,你的模样”,化为了一缕尘烟,飘荡而去。
周亚夫被许负预言到了一生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属于功臣集团的一份子。周亚夫的一生,被一名善于相面的妇人许负一语全中。
许负对时为河内郡守的周亚夫说:“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二。后九年而饿死。”
许负的意思很明白,三年后,周亚夫封侯;再八年后,为将相;再九年后,则会被饿死。
周亚夫听了之后,根本不信,也就没当回事。
不过,许负所说的事情之后却一一应验。
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周胜因犯法被削爵。周亚夫作为周勃诸子中贤能者,被汉文帝选中,继承了爵位,封为了条侯。
周亚夫是一位优秀的将领
汉文帝时期,匈奴犯边,周亚夫奉命抵御,驻扎细柳。汉文帝亲自前往军营视察,发现周亚夫的营地军纪严明,将士甲胄不离身,非常感动。之后,文帝认为周亚夫是真正可以领兵打仗的将领,格外的器重。
汉文帝去世前,还专门嘱咐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交代景帝可用周亚夫为将。注意这里,文帝说的是周亚夫可将兵,没说周亚夫可以做宰相。
汉景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发生了七国之乱。周亚夫与梁王刘武一同平叛。作战中,梁王对阵吴王、楚王主力,压力巨大,不断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却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按兵不动。虽然周亚夫和梁王,按照计划,最终还是击溃了吴楚联军,但是,两人之间却埋下了嫌隙的种子。
周亚夫适合为将,不适合为相
七国之乱平定,周亚夫因功,被汉景帝封为了太尉,后来又被任命为了丞相。果然应验了许负所说的“侯八岁,为将相”的预言。
我们常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不同的位置,就要使用不同的思维,考虑不同的事情。可是,周亚夫却是一位钢铁直男,很快跟景帝之间爆发了矛盾。
汉景帝立储之争
汉景帝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但是,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成功跟馆陶长公主刘嫖结亲,许诺刘彻娶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正妃。登基之后,阿娇自然就是皇后。
在长公主的运作之下,汉景帝准备废了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周亚夫政治能力的低下开始显现,他根本就看不清形势,极力反对废除太子刘荣。汉景帝自然不会听从,开始疏远周亚夫。
实际上,周亚夫作为丞相,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和众臣,将朝中最强的势力,团结起来。所谓的嫡长、长幼之分,也不过是为了继承的顺利稳定,定出来的制度而已。在能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废立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事实也是如此,刘彻最后还是成了汉武帝。
更何况,周亚夫如果支持立刘彻,还可以得到一个拥立之功。这种情况下,景帝之后,刘彻继位,辅政大臣之职,除了周亚夫,还能有谁呢?周亚夫的政治能力很欠缺。
反对封皇后兄长为侯
紧接着,周亚夫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反对汉景帝封王皇后(即刘彻的生母)的兄长王信为侯。
原本,王信封侯的事情,是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提出来的。汉景帝找周亚夫商量,也不过是让周亚夫给找个封侯的理由。结果,周亚夫直接来一句,高帝刘邦说了:“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实际上,给个名誉性的列侯爵位,根本无伤大雅。事实上,周亚夫一死,王信就被景帝封为了盖侯。
汉景帝当时听了周亚夫的回答,肯定觉得这个周亚夫跟我不是一条心呀。估计都想冲下龙座,当场揍周亚夫一顿。后来想想,打不过,算了,冷静……冷静……
反对降汉的匈奴王等人为侯
废立太子之事刚过,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就想以这五个人为榜样,招降更多的匈奴人。于是,汉景帝就准备封五人为侯。其实,这些侯爵应该都是有俸禄,没地盘的列侯,荣誉头衔而已。
可周亚夫作为丞相,马上又跳出来反对,说这些人都是背叛主人,不守忠义节操之人,不可为侯。周亚夫为相的能力,可见一斑了。只讲道德,而缺乏政治见识呀,这个很致命。
汉景帝作为一代明君,自然有自己的主张,没有听从周亚夫的建议,还是将五人封侯。
周亚夫一气之下,“谢病免相”。
汉景帝赐肉,不给筷子,是在试探敲打周亚夫
前面我们说了,周亚夫因为匈奴王封侯的事情,一生气称病辞了丞相之职,回家休养去了。好在,汉景帝作为一代明君,还是有些容人之量的。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么,他舍不得周亚夫这个人才。
景帝只是想敲打、提醒一下周亚夫,将周亚夫培养成真正的宰相之才。以便在他过世之后,周亚夫可以辅佐新帝刘彻。
于是,没过多久,汉景帝就在宫内设宴,召周亚夫共饮。只是,景帝给周亚夫上食物的方式很特别,直接用盘子端上来一大块肉,不但没有切,而且也不给切肉的刀,以及夹肉吃的筷子。
好了,回顾一下开篇我们提到的那句话:“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
周亚夫如果在家闭门思过,有所心得,这时候就应该赶紧向景帝谢罪,承认之前跟景帝意见不合,是自己的见识能力不足。景帝肯定不用周亚夫开口要,也会让人给周亚夫切肉,上筷子了。
可是,周亚夫作为钢铁直男,生气了,转身跟负责宴会的侍者要筷子,就是不跟景帝要。
景帝一看,就对周亚夫说,我都已经给你一大块肉了,还不满足呀?
周亚夫听了,急忙跪地谢罪。
汉景帝也就是想敲打敲打周亚夫,让其有所领悟,就让周亚夫起身,想跟周亚夫再聊聊。
可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景帝震惊了,“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周亚夫不辞而别,自顾自走了。
我们不能不认可,周亚夫的打仗能力绝对是顶尖的,可是,他的见识却太浅薄,这也导致他的心胸气量不足,根本无法与丞相之位相匹配。
景帝看着周亚夫的背影,喃喃道:“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鞅鞅是愤愤不平的意思,指周亚夫太难管束了,这样子的人根本无法辅佐少主刘彻。
有才之人,特别是武将,且在朝堂左右,既然无法用之,那就必除之。周亚夫的命运到此刻,也就注定了。
周亚夫之死
周亚夫得罪了朝堂中包括汉景帝、梁王、窦太后、王皇后、长公主,甚至是少主刘彻等一大堆的权势人物,他要是还能活下去,那还真是奇迹了。如果奇迹发生,那么周亚夫活下去所用的办法,绝对值得学习。可是,周亚夫却真的再次应了许负的预言,被饿死了。
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副铠甲,准备给周亚夫做陪葬。可是,其子拖欠了搬运铠甲的雇工工钱,被告发。汉律,私自买卖兵器、铠甲,按谋反论处,周亚夫被牵连。
原本景帝还是想给周亚夫一个机会,派人去周亚夫家中问此事。钢铁直男周亚夫却拒不回答,气的景帝大骂:“吾不用也。”随即下诏,让廷尉逮捕周亚夫入狱。
周亚夫在狱中,照样是不屈不挠,钢铁直男一个,最终,绝食五日,吐血而死。
周亚夫之死的思考
对于景帝而言,没能做到才尽其用。周亚夫明显只适合做将军,而不适合做宰相。汉景帝非要将周亚夫放到宰相的位置,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困难。最终,为了皇权的稳固,只能除周亚夫而后快。
对于周亚夫而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周亚夫虽然忠,可是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欠缺,缺乏大局观和政治见识,导致事情没有做好。周亚夫没能认清自己,最终,被景帝“没收”了用来吃肉的“筷子”,落到了没肉可吃的地步,不能不让人很惋惜的一声叹息。实在是,可惜了一位武功盖世的大将军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