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尽管一生之中功勋卓著,但到晚年却没能拥有一个好的结局,最典型的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明明有着拥立宣帝之功,但却因为老婆霍显为了让女儿当皇后,而毒害了宣帝的发妻许平君,最终导致霍家满门被灭,也让大将军霍去病彻底绝后。
霍显那样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坑夫,而算得上是坑了整个宗族,但是通常情况下,能够做到像她那个程度的人并不多,就像是丞相周亚夫的儿子周阳,他为了尽孝心,也做了一件违反朝廷法律的事情,不过并没有坑到整个周家,只是导致周亚夫被饿死。
周亚夫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在中学时候的课文《细柳营》中就已出现过,那篇课文记载了周亚夫一生中最大的功绩之一,也说明了他为何能够得到皇帝信任与重用。
汉文帝的重用
汉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年),匈奴大军进犯大汉北部边境。匈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多次侵犯中原,《采薇》著名的“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中的“猃狁”,便是匈奴的古称;到秦朝时候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还派出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带领百万民夫修筑了长城。
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也和匈奴人干了一架,差点就回不来了,因此汉朝很长时间对匈奴都是采取防守的战略,而匈奴则时不时小规模骚扰一下边境,但这种大规模的调兵遣将还是非常少的,因此得知消息的汉文帝非常紧张,连忙调遣三员大将率军来到边境地区,拱卫京师。
河内太守周亚夫屯军细柳,宗正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厉则守卫棘门,为了让将士们知道自己在即将可能的战争中有多重要,汉文帝决定亲自去军营中犒赏三军。
灞上的刘礼和棘门的徐厉听到消息都大喜过望,亲自跑出军营一路迎接,又带着汉文帝进入军营之中,所有将士都一律放下了武器以防冒犯,但细柳的周亚夫却有些与众不同,他不仅没有前去迎接,并且在汉文帝犒赏过程中也没有行礼,全程没有解下盔甲武器,身边的随从武士也全都端庄肃穆,放下武器去给汉文帝行礼。
汉文帝看上去是受到了周亚夫的“怠慢”,但他本人却反而因此极为高兴,说“刘礼和徐厉那两个人治军,完全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像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材啊!有什么样的对手能够打败周亚夫呢?”
匈奴大军尽管早就已经集结,但是在看到汉朝早有准备,并且汉军的军容极其鼎盛以后,就主动撤退,而周亚夫也因此升官,成为掌管京城兵权的中尉。
汉文帝于同年去世,传位给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在弥留之际告诫刘启说:“以后天下到了那种关键的危急时刻,你就可以大胆任用周亚夫,他是有能力有担当,且能够值得人们信任的将军啊!”
从汉文帝的这句遗言来看,他已经看到了汉朝“郡国并用”的弊端,知道那些同姓诸侯国到后来,难免会成为朝廷的祸患,果然没多久久爆发了“七王之乱”,七个强大诸侯国的诸侯王联合起来造反,一共有着二十多万大军,而朝廷则仅仅有着十万人马。
汉景帝一看这架势,立马想起了汉文帝的那句遗言,现在天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啊,关键时刻就得用关键人物,立马升周亚夫为太尉去平叛。在周亚夫的运筹帷幄之下,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仅仅三个月就被平定,周亚夫成为天下人人称颂的名将。
汉景帝也因此明白了老爹汉文帝为何对周亚夫那么器重,因为自己也对周亚夫的能力也极其认可了,于是没多久就又将他任命为丞相,各种事情都去找他商量,君臣之间呈现出了一种如胶似漆的甜蜜气氛。
汉景帝的不悦
《诗经》上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最初的甜蜜过后,汉景帝发现周亚夫的脾气又硬又臭,经常忤逆自己的心意,心中渐渐对他开始不满了起来,想要找他的把柄治治他,但是因为周亚夫持身清正,一直没落下什么把柄,因此汉景帝虽然心中,但也长时间没有找到对付周亚夫的办法。
然而,周亚夫本人持身清正,从不干各种违背律法的勾当,却挡不住自己有个坑爹的儿子,他的儿子周阳眼见周亚夫渐渐年老,眼看着大限将至,就在私下开始为周亚夫准备后事,想起老爹在世时带兵打仗威武一生,去了那边自然也不能免了这份将军的威风,于是就悄悄给他准备了五百甲盾,想要作为陪葬品。
周阳之所以准备五百甲盾,那完全是为了尽一份孝心,但问题在于朝廷是不准私人拥有甲盾的,他已经知法犯法了,好在五百甲盾的数目并不大,只要不走漏风声那也是没事的。奈何周阳这个人又很小气,他在招人建造墓穴的时候,给了非常短的工期,工人们加班加点好不容易完成,结果周阳却不愿意给钱,一直在那里拖着,想要一直欠下去。
堂堂丞相的儿子,自然不可能缺这么点钱,工人们很不开心,同时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们就把周阳给告了,说周阳私自买卖朝廷命令禁止交易的甲盾,意图造反。
要单纯是拖欠工资,那这事儿可能官府也不会管,但涉及到丞相儿子谋反,当地官员就非常紧张了,马上皇帝就知道了这个事情,召来周亚夫一问,周亚夫啥都不清楚啊,毕竟那是儿子瞒着他悄悄干的,因此一问三不知。
汉景帝很生气,认为周亚夫在故意装聋作哑,不配合审讯工作,于是将其交给有关部门去审讯。周亚夫在与周阳见面之后,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大骂其糊涂,然事已至此,也就没多少回旋余地,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审讯了。
官员问:“丞相大人为何要谋反啊?”周亚夫表示:“那只是丧葬品,怎么能够说是谋反呢?”官员微笑:“丞相大人不在这边谋反,只怕是想对了那边谋反吧!”
这就是不讲理了,普通官员怎么能跟作为丞相的周亚夫耍这样的流氓呢?必然是得到了皇帝的示意才敢这么干啊!
周亚夫于是知道自己没有幸免的可能,继续坚持下去只怕会遭受到更多的羞辱,于是在狱中绝食,五天以后活活被饿死。
博野君说
年轻人在初入社会的时候,长辈们大多会告诫说“踏实做事,小心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情自然就能够积攒自己的势能,周亚夫的细柳屯军以及平定七王之乱,都是踏实做事的专业体现;但他后来多次忤逆汉景帝的心意,处境其实已经很危险,这个时候全家人都应该“小心做人”,然而周家显然没有这样的家风传承。
周亚夫本人在朝堂上多次怼皇帝,儿子周阳则是公然违反朝廷禁律,并且在小事上还扣扣索索,不愿意支付工人的工资,这就是上欺君(买甲盾),下欺民(拖欠工资)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家的祸患几乎是必然的,只不过是全被周家的家主周亚夫承受了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