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西汉名将,在军队训练与行军作战上均是一流名将的水准。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和其他几位将领分别率军防御匈奴。汉文帝亲自乘车前往军营慰劳部队,在其他几位将领的军营中,汉文帝的车驾长驱直入,飞驰往来,军营中的将士们全体下马迎接拜送皇帝。但是当皇帝车驾来到周亚夫营门前时,却发现所有军士身披坚甲、手持利刃,弓弦弩弦全部拉开。汉文帝车驾的先驱奔驰到了营门前时,守门军士却不开门让先驱车驾进入。
先驱于是命令道:“天子就要来了!”
守门军士回到说:“将军有令,军队中只服从军令,不听从天子诏书
先驱车驾毫无办法,汉文帝车驾赶到时,守门军士依然不许车驾进入军营。汉文帝没办法,只得派出使臣带着使节诏令周亚夫开门迎驾,周亚夫这才下令守门军士打开营门放皇帝车驾。守门军士随即告诉天子的从属人员说:“依照军中命令,车驾在军营中不许奔跑飞驰。汉文帝一行人等只好放松缰绳慢慢行进。
车驾来到了周亚夫的军帐前,周亚夫前来迎驾,并说:“臣身穿铠甲,不方便用迎接天子的礼仪见驾请求陛下允许我用军中的礼节拜见陛下。”汉文帝于是接受了周亚夫的军礼拜见,随后离开了军营,大臣们为周亚夫的举动感到震惊。
汉文帝返回之后,考虑了一番,把别的几位将领统统罢免,把周亚夫提升为为中尉,统领全国的军队。人们纷纷谈论周亚夫治军严谨,赞叹他坚持将领身处军中、对于国君的命令可以选择性服从的豪迈行为,却不明白假如文帝不是个贤明的君王,而是个昏庸、暴虐的君主的话,那么周亚夫的这一番行为带来的大概就是另外一种境况了。所以,寻找贤明的人才时,贤明的人才需要遇到贤德的英明君主,君臣才可以相得益彰,创出一番名垂青史的功绩来。
汉文帝驾崩前告诉太子(也就是之后即位的汉孝景帝,父子两代帝王的卓越政绩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说:“假如发生了十分急迫的事情,可以任命周亚夫为将军。”之后吴楚七国起兵叛乱,汉景帝果然依靠周亚夫指挥军队平息了这次叛乱。
不过,周亚夫并不精通和平年代的为官之道。他由于平定叛乱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多次积累军功被提升为丞相,成为丞相后,周亚夫每天都要和景帝相处。时间久了,君臣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就多了起来,再加上周亚夫规谏景帝的时候方式不当,不像文人的那样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劝谏,这就扩大了君臣之间的裂痕。
景帝打算重新换立太子,历来太子的废立都是关系到天下继承权与国家安危的头等大事。周亚夫军人出身,以—腔武人的刚烈勇敢,对此予以坚决的反对。君臣之间的关系于是变得更加的疏远了。到了最后,周亚夫因为小事遭遇牵连被投入监狱,他因此气愤异常,难以忍受,以至于绝食五天,最后口吐鲜血死去了。
从战功来说,唐代的郭子仪和汉代的周亚夫都是能够以军事才能安邦定国的将帅,然而郭子仪最终是全身以退,终老于家,美名代代相传、闻名后世,而周亚夫却落得凄惨入狱绝食而死的下场,这难道不是性格的原因吗?
古人说,“穷人因为读书而致富,富人因为读书而尊贵,贵人因为读书而守住成就。”假如周亚夫也和郭子仪一样,钻研兵书阅读史书,或许他的结局会发生变化。或许也可以归罪为周亚夫出生的太早了,因为当时还没有太多的史书可供他阅读。当初周亚夫还在担任河内太守的时候,许负就告诉他说:“三年以后你会被封侯,八年?以后你会成为丞相,地位达到了作为臣子的最高位置,荣耀尊贵举世无双。不过九年之后你就会因为饥饿死去。?周亚夫听了这话之后,笑了笑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他以后的经历的确像许负说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