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成帝的皇位是史丹哭来的吗?知道真相汉元帝会死不瞑目!

汉成帝的皇位是史丹哭来的吗?知道真相汉元帝会死不瞑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学大咖 访问量:4052 更新时间:2024/2/14 19:27:08

汉成帝刘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君,西汉灭亡他“居功至伟”,后世常有人说,如果当初汉元帝选中的接班人不是刘骜,或许大汉帝国不会那么早灭亡。事实上,汉元帝在临终前,确实准备更换太子,并付诸行动了,只是没成功。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史料背后的真相,就会发现过程的紧张刺激程度,一点不逊色于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

易储风波突起:

竟宁元年,汉元帝刘奭突然病重,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离大限不远了!皇帝病重,皇后探病,太子侍疾,这是常态。然而吊诡的是,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被挡在了麒麟殿外,不得入见,侍奉在皇帝身边的竟然是傅昭仪和她的儿子济阳王刘康!

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很多宫廷政变就发生在皇帝驾崩的非常时刻,即便你是太子,一转眼,宫里可能就会传出一道圣旨,下一个坐在龙椅上的人可能就是你的兄弟或者叔伯大爷,跟变戏法似的,让你的智商跟不上趟,尽管一秒钟前你还是太子!

刘骜自被立为太子已经17年,他是汉宣帝的嫡长孙,深得汉宣帝喜欢,连名字都是老皇帝所取,看似地位稳固,实则不然。原因出在傅昭仪身上,这个精明乖巧的女人深得汉元帝宠爱,并且给汉元帝生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刘康。史书记载,刘康人品好,很有才华,尤其是擅长音律,很对喜好音律的父亲的胃口。汉元帝对傅昭仪母子的偏爱世人皆知,只是在这种敏感时期,汉元帝的做法,恐怕就不是“偏爱”两个字可以概述的了。

王政君母子心里一惊:难不成皇帝想要废立太子!果不其然,中书令石显(史书没交代是石显,笔者分析认为是石显)给王政君母子带来一个明确的消息:皇帝就是想更换太子!因为皇帝这两天已经反复询问他,关于汉景帝当年废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彘(汉武帝)为太子的事。史书上肯定还漏掉了石显以巧妙的应对,动摇了汉元帝易储的决心,只是汉元帝的暂时动摇,并不能解除刘骜的危机。

王政君的心像掉进冰窖一样,拔拔凉!谁知道皇帝是不是已经写好诏书,下一刻就宣告天下,嗣君不再是刘骜,而是刘康!连一个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你只能眼巴巴地任人宰割。王政君模糊的泪眼似乎看见了傅昭仪得意的阴笑!

史丹一哭安太子:

就在宫内人心惶惶之际,有个人大摇大摆地直接闯进了汉元帝的寝宫。此人叫史丹,按辈分,他是汉元帝的表叔。史丹哪来的胆子和特权,竟能直闯皇帝寝宫?原来史丹有个身份——中常侍,这个身份可以出入皇宫内院,同时史丹深得汉元帝信任,汉元帝做太子时,史丹作为太子中庶子侍奉他十几年,是刘奭一直很倚重的心腹之臣,进出皇宫就跟进自家庭院一样。

史丹为何而来?为太子刘骜的安危而来,他是坚定的刘骜支持者。接下来,历史上最有智慧、最具内涵的一段精彩对话展开了。

史丹一见汉元帝,扑通跪倒,泪流满面:“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召。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翻译过来就是:皇太子都立了十几年了,天下归心。现在你偏爱刘康,以至于到处传流言说太子大位不保了。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些公卿大臣们肯定抗旨,会以死相争。我愿意让你先杀了我,用我的头震慑群臣,这样你废立太子的事就没人敢反对了!

一段“很软”的“硬气话”,明着是奉承,暗里却是刀光剑气。他分明告诉汉元帝:你别犯糊涂,你要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改立太子,老子我第一个就不奉诏!表面上却是眼泪鼻涕为皇帝着想,皇帝听着很入耳。汉元帝本就是糊涂蛋,哪经得起这么高深的马屁术,当下听得两眼湿润,忠臣呐!汉元帝于是顺着史丹架好的梯子向上爬:“都是流言,可恶的留言!我是身体不好,俺那三个娃太小,放心不下,从来没有换太子的想法。况且皇后一向谨慎,太子又是先皇看好的,我怎么能违逆先皇呢?你从哪儿听到这些道听途说?”上套了!

史丹一听,继续磕头:“瞧瞧,我糊涂了,怎么能听信传闻呢,真是罪该万死!”又给绳套系了个死扣。汉元帝喘口气,又说:“我的病恐怕好不了了,你以后帮我好好辅佐太子!”史丹“唏嘘而起”,到这儿梯子撤了,汉元帝再也下不来了,易储风波算是彻底破产了。

风波背后的刀光剑影:

班固的《汉书》记载,刘骜的帝位是靠史丹的机智“哭”来的,事实是这样吗?从一开始,我就怀疑过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不是怀疑史丹哭谏,而是怀疑汉元帝易储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之所以有这个怀疑,是因为笔者认为,汉元帝压根就没有更立太子的能力!

历史上废立太子屡见不鲜,除了被动的,像这种主动废立太子,还真没见谁在自己快要挂了的时候才动手。更换储君,不是换张床睡觉,说换马上就能换的,古人一直说储君是“国之本”,储君动,天下摇,这不是说着玩的。要知道储君背后是一整套机构,一大串利益集体,你在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更换储君,新太子的班底在哪里?原有利益获得者被你一竿子撂倒,你当他们都是面瓜,随你捏弄?对汉元帝一直忠心耿耿的史丹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汉元帝,你要想换太子,我就不干!何况别人?无法平衡原太子帮的利益,易储的第一条致命伤。

第二个不可能的原因是新太子是孤家寡人,老皇帝已经没有时间为他保驾护航。刘骜被立为太子十几年,皇后家族根深叶茂,太子周边文臣武将,刘康有啥?除了仗着母子俩的宠幸,根本没有任何外援。太子绝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朝政的延伸,刘康幸亏没被换成,真要是换了的话,岂不被活活烤死?中国人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靠宠幸上来的都不是好东西!这个标签一旦被贴上,要想揭调,掉层皮恐怕都不行。看看可怜的卫青,多么战功显赫的伟人,就是因为靠裙带关系起家,一辈子被人看不起,自己再显贵,也一辈子夹尾巴唯唯诺诺地活着。

第三个不可能的原因就是,汉元帝身边还趴着两只大老虎,一个是明着是护卫皇帝,但实际上更忠于太子的大老虎:未央宫卫尉王凤。王凤是谁?王政君的亲哥哥,太子刘骜的亲舅舅。一个眼巴巴等着外甥继位的权谋家,你愣是从他嘴里夺食,你可以试试看。这时候只要汉元帝一采取行动,我敢肯定所有的政令都走不出宫门!傅昭仪和刘康别说继位,连回家睡觉的资格恐怕都没有了。

另一个大老虎就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许嘉的女儿是太子妃,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你说许嘉会站在哪一边?以许嘉军队第一人的身份,汉元帝要想撤换太子,许嘉如果说不,闹出兵变都是有可能的。

表面上看,太子刘骜的的位置是史丹哭出来的,那都是历史的表象,要是哭能顶用,傅昭仪早就用眼泪淹死刘奭了。傅昭仪就是利益熏心,全然不顾自己实际上已经处于悬崖边缘,还一味做着皇帝梦,猪油蒙心,智商为零。

未遂的血腥事件:

如果是换做其他任何一个皇帝,断然不可能在这时候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的,易储说法不可信。但,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汉元帝刘奭先生,一切就另当别论了,他智商低,别说有易储的念头,即便杀了太子恐怕也没必要大惊小怪,类似的糊涂事,他没少干。实际上,刘奭也深知太子的势力,他与石显、史丹的对话,其实是在做最后的试探,他寄希望于这两人态度的变化,否则他没必要就景帝易储这么简单的故事反复询问,他的潜台词其实是:“石爱卿,你可以换个山头保我的康儿吗?”面对将死的汉元帝,石显的忠心立刻被投靠新主人的诱惑代替,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汉元帝换太子的“暂停键”。史丹半硬半软的话,汉元帝未必真的没听懂,相反他感到了史丹绝不跟他妥协的决心,这种情况下,他除了放弃,并表现出感动,还能做什么?

其实,汉元帝不必遗憾,倘若按他的意愿,一旦废立太子的诏书下达,可以想象,傅昭仪、刘康母子必然会身首异处,甚至包括刘奭本人在内,都完全可能被弑杀于宫内。废立太子未遂,避免了一场大的流血事件,幸甚!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西汉为什么会在汉元帝手中走向衰落?竟是因为一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汉元帝

    对于历代王朝的灭亡,一般人往往会认为是这个朝代的末代帝王出了大问题,要么是残暴,要么是昏庸,比如是夏桀、纣王,莫不如此,但是对于西汉,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争议,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在陕西省咸阳市周凌镇的新庄村,在他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帝陵,人称“渭陵”,埋着的是西汉的第八问皇帝汉元帝刘奭(shi)

  • 汉元帝的“柔仁好儒”为何反倒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汉元帝

    吕思勉曾说过:“汉室衰微,自宣、元为界。”也就是说,西汉宣帝以前国家还是比较强盛,人民安稳幸福的;但从元帝开始,汉朝便开始衰弱,开始走下坡路,有了动乱的迹象。吕思勉为什么会这么说?汉元帝又是如何使汉朝衰败的?他的“柔仁好儒”真的是西汉衰败的主要原因吗?元帝的坎坷人生:如果单说汉元帝,大家可能对他不是

  • 仁慈博爱,却昏庸无能,被奸臣蒙蔽一生的汉元帝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汉元帝

    什么是“昏庸无能”?被奸臣石显蒙蔽一生,敢于揭发石显的忠臣都被他下令处死。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石显害死萧望之的时候,已经漏出了马脚。纵使是智力中等的普通人,也能看出石显奸邪的一面。汉元帝却看不出,石显磕头谢罪,说:“是臣考虑不周,臣愿受处罚。”元帝一心软,就不再追究。从这一点上来看

  • 汉元帝在位期间,希图振兴国家,为何没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在位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希图振兴国家,但是终因积弊太深,刘奭本人柔弱无能,又宠信奸臣,未能如愿。继位之初,刘奭的师傅和儒臣纷纷进谏,禁奢靡,行节俭。贡禹即指出,高祖、文、景之时,皇帝宫女不过十多人,厩马百余匹,后来日益奢侈,后宫女子竟达数千人,厩中食粟之马达到万匹。上行下效,诸侯妻妾有的多

  • 汉元帝崇尚儒学,为什么汉朝没有变得强盛,反而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汉元帝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倡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思想推上历史高潮。自此以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和指导思想,儒学也甩掉黄老之学、法学、佛学等各家学说跃居一位,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然而同样是“尊儒”,汉武帝时期形成了空前盛况,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汉

  • 汉元帝登基后,西汉国力达到鼎盛,却遭到后人的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7月6日),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登基之后,由于有汉昭帝、汉宣帝等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西汉的国力在汉元帝时期达到了极盛。特别是在公元前36年,陈汤率军消灭郅支单于后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豪言,这句话也成为西汉国力

  • 汉元帝交给王昭君一个秘密使命,和亲只是幌子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汉元帝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昭君出塞》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王昭君本是一平民女子,长相温婉漂亮,就入宫成了一名宫女,但宫中女子众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临幸,于是就让宫廷的画师,将女子的相貌画下来,装订成册,汉元帝翻找画册,然后在决定晚上临幸的女子,于是许多宫女为了能够得到皇

  • 为汉元帝挡熊的冯婕妤,后来为何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张聪标签:汉元帝

    事实上,冯婕妤之所以自杀,还是与这头熊高度相关。公元前38年,汉元帝刘奭正在皇家猎场“虎圈”中观看“斗兽”,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头黑熊,张牙舞爪直奔元帝而来,刘奭命在旦夕!当时后宫嫔妃们均在元帝身后就坐,但均被吓得四散而逃(“左右、贵人、傅捷妤等皆惊走”)。大家都跑了,谁来救驾?难不成让刘奭跟黑

  • 汉元帝临终之前,本想废黜太子刘驁,却因为此人一番话而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汉元帝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重不起,身边只有傅昭仪和定陶王刘康,陪伴在汉元帝身边照顾,汉元帝不太喜欢皇后王政君,所以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都不太敢在汉元帝身边照顾,这就让汉元帝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真正对自己好的只有傅昭仪和定陶王刘康。人在临终的时候,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最重要的人,所以汉元帝不免地动起换太子

  • 她既是公主,又是皇后,汉平帝刘衎的原配皇后—孝平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刘衎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既是公主,也是皇后,她就是新朝皇帝王莽的长女,汉平帝刘衎的原配妻子,孝平王皇后。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地介绍她的一生。王氏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女儿,但是在王氏出生的时候,王莽还不是皇帝。虽然当时王莽还没有称帝,但他那时也是权倾一时的大司马。而王氏的故事还要从汉哀帝刘欣去世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