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良和萧何,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张良和萧何,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依伊文史社 访问量:345 更新时间:2023/12/9 22:46:31

萧何刘邦

萧何与刘邦很早就认识了,他们两个还是上下级的关系,作为上级的萧何非常欣赏和重视刘邦,觉得他的谈吐想法还有长相都具有贵人的风范,生活上也时常接济他。

后来战起,萧何毅然决然追随刘邦,为他招纳贤才,更是招来了韩信这个能将,在平定天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打算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在现在看来,萧何之于刘邦就像是一位大总管,负责内政,后勤,管理体制和法制。

张良的传奇经历

说到张良,本来他父亲和爷爷世代相韩,是韩国贵族出身。但韩国灭亡之后,张良失去了这张保护卡,他痛恨秦始皇,甚至弟死不葬,舍财求力士刺杀秦始皇,从他决定带着力士在秦始皇出游时刺杀他,他就没想着活着回来,可惜的是,他估错了秦始皇所在的车辇,致使这次刺杀失败。

现在想想,张良当时是一介平民,去谋刺战无不胜的秦始皇,这是多大的胆子。始皇帝被刺杀过好几次,心有余悸,便开始全国通缉。而张良能逃跑且保住性命,居然还顺手救了相伯这个杀人犯,说明张良没有拘泥于自己贵公子的身份,已经在江湖上如鱼得水了,还能跟一些社会人一起搞事情。

原本郦生劝刘邦立六国的后代为王,各国复兴后,一定会尽力帮衬刘邦,见刘邦心动,张良赶忙上前劝,那六国后代跟刘邦非亲非故,就要分走封地,那那些离开家乡追随刘邦赴汤蹈火的手下,又用什么来给他们,这样一来,将士功臣们都会后悔跟着刘邦,此后,谁还尽心尽力干活。

人活在这个世上,利益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放弃自己的利益给别人,这换谁也不干,张良就把握住了这种心理,他跳出自己贵族出身的阶级局限,不强行打感情牌,说变就变的感情恩义不如到手的利益来的真实。

张良善于抓住别人的心理和利益来布局和谈判,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谋士,在助刘邦夺得天下后,张良便退居二线,这也是拿捏住了帝王猜测之心,在烽火狼烟的时代出则为天下谋士,在风平浪静的时代入则为闲云野鹤,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智慧之人。

张良与萧何谁的地位更高呢?

那么张良和萧何谁在当时众人心中的地位更高呢,刘邦对张良的评价便是:“运筹帷握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刘邦对张良萧何还有韩信都有过评价,从这些评价来看,张良就像是刘邦的大脑,萧何就像是刘邦的肚子,韩信呢,则是刘邦的手脚,这些部位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哪个呢?当然是脑子。

再看看平定天下之后,在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当着众臣的面说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但是功臣们都不服气,说他们在前线以性命相搏,而萧何没真正上场打过仗,也就干干后勤,没啥危险,怎么当得起功劳最大?

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国国内的三万户为食邑,哦,当然,深谙人心的张良选了留地一万户,对于也未真正在前线拼搏但一直出谋划策的张良,众位臣子并未对他的封赏有质疑。

最后曹参被赏共一万多户,再就是萧何,共八千户,直到后来风声过了又增两千户,追加到万户侯,至于陈平夏侯婴等人,则是五千户。

在刘邦成皇之前,萧在刘邦多次作战多次逃走之时并没有放弃他,而是极为忠心地储备粮草和兵士,为刘邦的卷土重来做准备,萧何与刘邦的早早相识的铁关系和萧何本身对于刘邦并无太大威胁,这使得刘邦极为器重萧何,所以说,刘邦想要把最大的功劳给萧何这是情有可原的。

张良因为其传奇性和为人做法,在后人心中地位评价相当之高,甚至后人赞成一位有才之士,如司马徽比诸葛亮姜子牙张子房,却不是萧何,后世比前世,多于张良相比,由此可见,张良在众人心中的历史地位较高,而放在当时的环境下,之于刘邦,张良和萧何少了谁都不行。

参考文献

《史记·高祖本纪》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韩信的逆袭之路,萧何的赏识有功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萧何

    项羽刚平定了天下,把各路诸侯王给分封。齐地的田荣就开始闹事了,他又拉拢上对项羽分封不满的彭越、陈馀等人。这些人可都是当时的英豪。令项羽感到不安的,还有刘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刘邦大大怎会安于现状呢?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刘邦是如何咸鱼翻身的?刘邦不得已暂时退居汉中,跟着他去的士兵有上万。可是很多官兵去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萧何

    今天,我们来谈谈萧何这个人物,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死于公元前193年,他是一个地道的汉族人士呢,他的身份是西汉时期的大宰相,也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呢。萧何这个人呢平日非常好学,对一些历史呀律令呀都很有研究呢,而且他平时勤俭节约,从来不会有奢侈浪费的行为了。因为他非常擅长识人

  • 疑忌的刘邦,萧何尽心辅助却屡遭试探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萧何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最早是范蠡留给文种的书信所说的。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的宿命大都如此。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后,留给文种一纸书信,便功成身退了。而文种最终未能逃脱宿命,被勾践赐死。悲哀!当下,有一句话说的好:教养与文化无关。的确,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套用一下“成就

  • 没起义前,刘邦官比萧何小,造反后,应该是萧何带领刘邦才对,为何却反过来?

    历史人物编辑:云水静禅心标签:萧何

    其实是由于造反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想要去当这个老大的话,必定是要拥有着一定的勇气的。毕竟在我国古代的法律之中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如果说抓住了主犯的话,那么必定是会追究他重大的责任的。那么在当时那样一种状态之下,自然会去选择刘邦,其实不能够认为是刘邦他的官职比萧何小。那么在造反的时候就应该是由萧何来带领

  • 汉初三杰,文终之始-宰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萧何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对于这位宰相的认可,也是历史的功绩,从一帮市井之徒到君临天下,刘邦的路,很难被后人复制,毕竟武将易得而文臣难求,尤其是萧何这样的,在刘邦早期,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个,从沛县开始就跟随刘邦,直到平定天下,甚至死后还被曹参依靠律法继续治理大汉朝,端的上一

  • 萧何的改变,让人很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萧何

    萧何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精律法,善调度,长经济,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西汉建立后,他成为西汉的首任相国,生活俭朴,为政清廉,执法公正,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了西汉的稳定和发展毫无保留,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但是,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刘邦的猜疑。为什么?因为

  • 萧何为什么不能高抬贵手,非要实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萧何

    秦朝存续的时间很短,连年战争和暴政让秦统治下的人民怨声载道,甚至在众多官吏中不满的情绪也有高涨的态势,众多因素的加持下,秦朝末期各地揭竿而起,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开始。由于农民起义光有热情而缺乏实战,所以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后来的多地起义却有很大的进展。以沛县为初始的刘邦起义就是成功的案例

  • 刘邦曾经多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怎么样化险为夷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萧何

    萧何跟随刘邦,一直以来恪守臣子之道,但刘邦对萧何还是不完全信任,曾经三次怀疑萧何,那萧何又是怎么消除刘邦的怀疑呢?下面我就给你讲一下刘邦和萧何的故事。1:楚汉之争期间,刘邦第一次怀疑萧何,刘邦在前线项羽打成了僵持战,刘邦心里在想:我在前方和项羽打得这么吃力,如果萧何在关中有了异心,那我就全完了,但萧

  • 萧何:资质中等者想要成功的模板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萧何

    这老汉儿,妥妥的一枚人生大赢家。 汉初三杰,惟萧何资质一般,司马迁说他“録録未有奇节”。大汉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他却是排名第一,而且封妻荫子,别的“侯”传几代就完事了,老刘家却让他家传了17代,210年。究其为人,其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一,跟对了人,而且终身不渝。司马迁说

  • 君臣博弈:看萧何、刘邦如何过招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萧何

    要说汉高祖刘邦最怕的人是谁,很多人都会说,肯定是西楚霸王项羽啊,再不就是兵仙韩信。都不对,汉高祖刘邦最怕的人,恰恰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萧何。怎么会呢?当年刘邦还是地痞流氓的时候,萧何就对他青睐有加。史记: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后来刘邦做皇帝之后,就是因为当初多送了两文钱,还给萧何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