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听到萧何抢夺民财,刘邦才彻底放心了

听到萧何抢夺民财,刘邦才彻底放心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照国 访问量:4016 更新时间:2024/2/14 20:13:13

萧何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公元前206年,刘邦令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自己则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彭城进发。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刘邦几次战败,弃军逃跑,当时萧何在后方尽心尽力支援前线刘邦,一时间萧何民望如日中天。

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及萧何在长安的情况,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做事尽心尽力,勤勉王事,百姓交口称赞。刘邦听完使者的话后,总是默默不语。

久而久之,使者也深感奇怪,回去后就如实向萧何禀报,萧何听后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一天,和一位门客闲谈偶然提及此事,门客说出一番话后,萧何大惊。连连称谢。原来那位门客告诉萧何:公位高权重,功劳比天还大,现在有勤勉办事,深得百姓拥护。汉王现在前线打仗,胜负未决,一旦你在百姓的拥护之下有一点异动,则汉王死无葬身之地,这怎么能叫他放心啊。

最后萧何长叹一声:罢了,还是剥削百姓,做个贪官污吏吧;否则汉王生疑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自此,萧何就时不时干点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的坏事刘邦在前线听说后也没说什么。

因为政治上的事情有时候也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虽然刘邦也知道萧何对自己忠心耿耿,但还是放心不下,那是因为万一萧何民望、实力达一定程度,即使萧何没有这个心思,但他下面的人马未必没有这个心思,所以,一定要在缘起之前掐灭这种可能,断了任何人的念想。

刘邦、萧何都是聪明人,在别人一点之下便明白了彼此的心思,于是君臣配合上演了一处明君贤相的戏码。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张良和萧何,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萧何

    萧何与刘邦萧何与刘邦很早就认识了,他们两个还是上下级的关系,作为上级的萧何非常欣赏和重视刘邦,觉得他的谈吐想法还有长相都具有贵人的风范,生活上也时常接济他。后来战起,萧何毅然决然追随刘邦,为他招纳贤才,更是招来了韩信这个能将,在平定天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打算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在现在看来,萧

  • 韩信的逆袭之路,萧何的赏识有功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萧何

    项羽刚平定了天下,把各路诸侯王给分封。齐地的田荣就开始闹事了,他又拉拢上对项羽分封不满的彭越、陈馀等人。这些人可都是当时的英豪。令项羽感到不安的,还有刘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刘邦大大怎会安于现状呢?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刘邦是如何咸鱼翻身的?刘邦不得已暂时退居汉中,跟着他去的士兵有上万。可是很多官兵去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萧何

    今天,我们来谈谈萧何这个人物,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死于公元前193年,他是一个地道的汉族人士呢,他的身份是西汉时期的大宰相,也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呢。萧何这个人呢平日非常好学,对一些历史呀律令呀都很有研究呢,而且他平时勤俭节约,从来不会有奢侈浪费的行为了。因为他非常擅长识人

  • 疑忌的刘邦,萧何尽心辅助却屡遭试探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萧何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最早是范蠡留给文种的书信所说的。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的宿命大都如此。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后,留给文种一纸书信,便功成身退了。而文种最终未能逃脱宿命,被勾践赐死。悲哀!当下,有一句话说的好:教养与文化无关。的确,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套用一下“成就

  • 没起义前,刘邦官比萧何小,造反后,应该是萧何带领刘邦才对,为何却反过来?

    历史人物编辑:云水静禅心标签:萧何

    其实是由于造反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想要去当这个老大的话,必定是要拥有着一定的勇气的。毕竟在我国古代的法律之中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如果说抓住了主犯的话,那么必定是会追究他重大的责任的。那么在当时那样一种状态之下,自然会去选择刘邦,其实不能够认为是刘邦他的官职比萧何小。那么在造反的时候就应该是由萧何来带领

  • 汉初三杰,文终之始-宰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萧何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对于这位宰相的认可,也是历史的功绩,从一帮市井之徒到君临天下,刘邦的路,很难被后人复制,毕竟武将易得而文臣难求,尤其是萧何这样的,在刘邦早期,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个,从沛县开始就跟随刘邦,直到平定天下,甚至死后还被曹参依靠律法继续治理大汉朝,端的上一

  • 萧何的改变,让人很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萧何

    萧何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精律法,善调度,长经济,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西汉建立后,他成为西汉的首任相国,生活俭朴,为政清廉,执法公正,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了西汉的稳定和发展毫无保留,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但是,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刘邦的猜疑。为什么?因为

  • 萧何为什么不能高抬贵手,非要实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萧何

    秦朝存续的时间很短,连年战争和暴政让秦统治下的人民怨声载道,甚至在众多官吏中不满的情绪也有高涨的态势,众多因素的加持下,秦朝末期各地揭竿而起,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开始。由于农民起义光有热情而缺乏实战,所以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后来的多地起义却有很大的进展。以沛县为初始的刘邦起义就是成功的案例

  • 刘邦曾经多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怎么样化险为夷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萧何

    萧何跟随刘邦,一直以来恪守臣子之道,但刘邦对萧何还是不完全信任,曾经三次怀疑萧何,那萧何又是怎么消除刘邦的怀疑呢?下面我就给你讲一下刘邦和萧何的故事。1:楚汉之争期间,刘邦第一次怀疑萧何,刘邦在前线项羽打成了僵持战,刘邦心里在想:我在前方和项羽打得这么吃力,如果萧何在关中有了异心,那我就全完了,但萧

  • 萧何:资质中等者想要成功的模板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萧何

    这老汉儿,妥妥的一枚人生大赢家。 汉初三杰,惟萧何资质一般,司马迁说他“録録未有奇节”。大汉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他却是排名第一,而且封妻荫子,别的“侯”传几代就完事了,老刘家却让他家传了17代,210年。究其为人,其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一,跟对了人,而且终身不渝。司马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