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跟随刘邦,一直以来恪守臣子之道,但刘邦对萧何还是不完全信任,曾经三次怀疑萧何,那萧何又是怎么消除刘邦的怀疑呢?下面我就给你讲一下刘邦和萧何的故事。
1:楚汉之争期间,刘邦第一次怀疑萧何,
刘邦在前线项羽打成了僵持战,刘邦心里在想:我在前方和项羽打得这么吃力,如果萧何在关中有了异心,那我就全完了,但萧何并没有流露出什么反意,刘邦也不能贸然质问萧何,于是刘邦想了个办法,多次派使者来慰劳萧何,关心萧何的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累不累,要注意休息等。
萧何对这些并没有多想,他和刘邦是老乡,又是多年的朋友,萧何觉得刘邦关心自己也很正常,他手下有一个叫鲍生的人看出了这里边有猫腻,就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征战,比起丞相在家要辛苦得多,汉王反倒派使者来关心丞相,这明显是怀疑丞相啊,”萧何听了觉得有道理,就问:“那我怎么做能消除汉王的怀疑呢?”鲍生说:“你可以把你的子孙里能够上前线的,都去参军,留在汉王身边,汉王就不会怀疑你了,”萧何听了就照办了,
萧何听从鲍生的意见,把亲人送到军中,实际上是把亲人当人质叫给刘邦了,刘邦也就消除了对萧何的疑心。
2:刘邦平定陈豨叛乱的时候,第二次怀疑萧何
。陈豨叛乱,刘邦又一次率军出征,来到了邯郸,这时候有传言说:韩信趁机在长安谋反。萧何帮助留守长安的吕后杀了韩信,远在邯郸的刘邦得到报告后,对长安的安全非常不放心,刘邦想:“萧何在朝里位高权重,朝里大臣对萧何都很敬佩,如果这时候他趁机谋反,我那个老婆吕后能是萧何的对手吗?必须把萧何也看起来。”
刘邦毕竟是政治家,虽然怀疑萧何,表面上做得对萧何还不错,刘邦派使者来,封丞相萧何为相国,工资也给提升了数倍,还派了一个都尉带五百名士兵来“保护”萧何,说国家离不开萧相国,必须要保证相国的安全。众大臣见皇帝封赏萧何,都前来祝贺。
其中有一位大臣召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对萧何说:“皇帝冒着生命危险在外边征战,你留在宫里又没有什么危险,确给你派来了护卫,这是因为刚刚发生了韩信的叛乱,皇帝对你也不放心了,这些护卫是来监视你的,不是对你的恩宠,搞不好你就会大祸临头了,”萧何赶紧向召平问计,召平说:“你赶紧谢绝皇帝的赏赐,把你的财产资助军队,就能平安度过这一关了。”萧何于是按照召平说得做了,刘邦果然非常满意,
萧何这一次是破财免灾了。
3:刘邦出征平定黥布叛乱,第三次对萧何产生怀疑。
黥布造反,刘邦又一次率军出征,这时候的刘邦已经老了,萧何为大汉主政多年,兢兢业业,深得百姓爱戴,萧何如果在关中想自立,那关中就不是刘邦得了,所以他一边征战,还时刻注意萧何的一举一动,刘邦多次派使者来见萧何,问萧何每天都在做什么。萧何说:“皇帝远在军中,我作为相国安抚百姓,还把我的家产都拿出来资助军队,和皇帝平息陈豨叛乱时一样,”萧何以为这样说刘邦就会高兴了。
萧何手下一个门客听到后,对萧何说:“你身为相国,功高盖世,十几年过去了,你治理国家,深得民心,皇帝最怕你在关中势利太大,所以才怀疑你,你听我的建议,利用你手里的权利,以低价赊账的方式,多买田产,这样老百姓就对你有怨恨了,皇帝也就对你放心了,”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
用自污名声的方法消除了刘邦的怀疑。
总结:刘邦三次怀疑萧何,萧何听从别人的建议,第一次用送子孙给刘邦当人质方法,第二次用破财免灾的方法,第三次用了自污名声的方法,消除了刘邦对他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