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曾经多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怎么样化险为夷的?

刘邦曾经多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怎么样化险为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烟波 访问量:255 更新时间:2024/2/14 18:18:21

萧何跟随刘邦,一直以来恪守臣子之道,但刘邦对萧何还是不完全信任,曾经三次怀疑萧何,那萧何又是怎么消除刘邦的怀疑呢?下面我就给你讲一下刘邦和萧何的故事。

1:楚汉之争期间,刘邦第一次怀疑萧何,

刘邦在前线项羽打成了僵持战,刘邦心里在想:我在前方和项羽打得这么吃力,如果萧何在关中有了异心,那我就全完了,但萧何并没有流露出什么反意,刘邦也不能贸然质问萧何,于是刘邦想了个办法,多次派使者来慰劳萧何,关心萧何的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累不累,要注意休息等。

萧何对这些并没有多想,他和刘邦是老乡,又是多年的朋友,萧何觉得刘邦关心自己也很正常,他手下有一个叫鲍生的人看出了这里边有猫腻,就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征战,比起丞相在家要辛苦得多,汉王反倒派使者来关心丞相,这明显是怀疑丞相啊,”萧何听了觉得有道理,就问:“那我怎么做能消除汉王的怀疑呢?”鲍生说:“你可以把你的子孙里能够上前线的,都去参军,留在汉王身边,汉王就不会怀疑你了,”萧何听了就照办了,

萧何听从鲍生的意见,把亲人送到军中,实际上是把亲人当人质叫给刘邦了,刘邦也就消除了对萧何的疑心。

2:刘邦平定陈豨叛乱的时候,第二次怀疑萧何

。陈豨叛乱,刘邦又一次率军出征,来到了邯郸,这时候有传言说:韩信趁机在长安谋反。萧何帮助留守长安的吕后杀了韩信,远在邯郸的刘邦得到报告后,对长安的安全非常不放心,刘邦想:“萧何在朝里位高权重,朝里大臣对萧何都很敬佩,如果这时候他趁机谋反,我那个老婆吕后能是萧何的对手吗?必须把萧何也看起来。”

刘邦毕竟是政治家,虽然怀疑萧何,表面上做得对萧何还不错,刘邦派使者来,封丞相萧何为相国,工资也给提升了数倍,还派了一个都尉带五百名士兵来“保护”萧何,说国家离不开萧相国,必须要保证相国的安全。众大臣见皇帝封赏萧何,都前来祝贺。

其中有一位大臣召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对萧何说:“皇帝冒着生命危险在外边征战,你留在宫里又没有什么危险,确给你派来了护卫,这是因为刚刚发生了韩信的叛乱,皇帝对你也不放心了,这些护卫是来监视你的,不是对你的恩宠,搞不好你就会大祸临头了,”萧何赶紧向召平问计,召平说:“你赶紧谢绝皇帝的赏赐,把你的财产资助军队,就能平安度过这一关了。”萧何于是按照召平说得做了,刘邦果然非常满意,

萧何这一次是破财免灾了。

3:刘邦出征平定黥布叛乱,第三次对萧何产生怀疑。

黥布造反,刘邦又一次率军出征,这时候的刘邦已经老了,萧何为大汉主政多年,兢兢业业,深得百姓爱戴,萧何如果在关中想自立,那关中就不是刘邦得了,所以他一边征战,还时刻注意萧何的一举一动,刘邦多次派使者来见萧何,问萧何每天都在做什么。萧何说:“皇帝远在军中,我作为相国安抚百姓,还把我的家产都拿出来资助军队,和皇帝平息陈豨叛乱时一样,”萧何以为这样说刘邦就会高兴了。

萧何手下一个门客听到后,对萧何说:“你身为相国,功高盖世,十几年过去了,你治理国家,深得民心,皇帝最怕你在关中势利太大,所以才怀疑你,你听我的建议,利用你手里的权利,以低价赊账的方式,多买田产,这样老百姓就对你有怨恨了,皇帝也就对你放心了,”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

用自污名声的方法消除了刘邦的怀疑。

总结:刘邦三次怀疑萧何,萧何听从别人的建议,第一次用送子孙给刘邦当人质方法,第二次用破财免灾的方法,第三次用了自污名声的方法,消除了刘邦对他的怀疑。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萧何:资质中等者想要成功的模板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萧何

    这老汉儿,妥妥的一枚人生大赢家。 汉初三杰,惟萧何资质一般,司马迁说他“録録未有奇节”。大汉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他却是排名第一,而且封妻荫子,别的“侯”传几代就完事了,老刘家却让他家传了17代,210年。究其为人,其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一,跟对了人,而且终身不渝。司马迁说

  • 君臣博弈:看萧何、刘邦如何过招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萧何

    要说汉高祖刘邦最怕的人是谁,很多人都会说,肯定是西楚霸王项羽啊,再不就是兵仙韩信。都不对,汉高祖刘邦最怕的人,恰恰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萧何。怎么会呢?当年刘邦还是地痞流氓的时候,萧何就对他青睐有加。史记: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后来刘邦做皇帝之后,就是因为当初多送了两文钱,还给萧何增

  • 最好的友情,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最薄凉的友情,是萧何皇宫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萧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刺客列传》韩信与萧何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好基友,好的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当时的萧何追回来的是一个怎么样的韩信呢?蹭吃蹭喝被南昌亭长妻子摆脸色,街边蛮横的少年信口一说,就得受胯下之辱,在项羽那里当差,却一直不得重用只得逃跑。在刘邦处当差

  • 萧何:定丹书铁券律例,护西汉王朝根基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萧何

    #历史#(本文大约1700字,阅读需要5分钟)萧何,原为秦王朝下沛县的行政吏。陈胜起义后,沛县县长打算响应,萧何、曹参试图说服县长联合刘邦一起,县长起疑,决定不跟随,准备杀萧何这二人,认为他们是内鬼。萧何曹参害怕,立即逃跑,投奔刚起义不久的刘邦等人。【攻占秦王朝宫殿,搜户籍档案和地理图册】公元前20

  • 韩信把萧何当成自己的知己,为何在关键时刻,萧何却选择下死手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萧何

    韩信把萧何当成自己的知己,为何在关键时刻,萧何却选择下死手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人都是刘邦打天下必不可少的功臣,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韩信视萧何为知己,但是萧何未必视韩信为知己,同时萧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韩信视萧何为知己,但萧何未必视韩信为知己。早期的韩信其实挺惨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萧何却惊恐道:我家要灭族了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八个字便足以概括韩信的一生,当年萧何一眼便看中了韩信的才能,眼见韩信心灰意冷出逃竟如此张皇失措,以致于上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好戏。萧何是否在月夜之下追赶韩信,我们很难从斑斑驳驳的史册中窥探其真实性,但毫无疑问的是,萧何是韩信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知己。然而,萧何这个伯乐又充当

  • 韩信想当齐王,刘邦不想答应,萧何说了8个字,刘邦吓得赶紧答应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萧何

    韩信很多人都知道,会用兵,被称为兵圣,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带兵能做到攻必克战必胜这6个字,把汉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不少。众所周知,刘邦得了天下后,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了,死的很惨。刘邦对韩信这样有能力的人,肯定是要防备的,那么刘邦第一次对韩信不满是什么时候呢,是在韩信封齐王的时候,下面听我慢慢道来。当年彭

  • 萧何的谋略不如刘邦的谋主张良,张良的地位不如萧何,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萧何

    公元前201年,刘邦在击败了最大的对手项羽之后,建立汉王朝当起了皇帝,这个时候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给手下的猛将谋士论功行赏,在一众功臣里,刘邦上来就直接册封萧何为酂候,食邑万余。一看这样其他功臣就不服了,有人说自己有赫赫战功,为大汉建立抛头颅散热血,有人说萧何不过是个文官,没有什么战功,甚至在决策

  •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萧何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话也是来自于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最初为刘邦效力是通过萧何介绍的,后来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这个成语典故,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萧

  • 他是云台28将之首,刘秀把他当萧何,二人曾同床共寝,却一夜未眠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萧何

    东汉开国之间光武帝刘秀能从王莽篡汉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刘秀的个人能力外,其麾下一干将领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表彰也为了安抚,汉明帝将跟着父亲刘秀打天下的将领,选出28位杰出代表依次排序,分别画以肖像,史称云台28将。这28人个个功勋卓著,而且没有一个是皇亲国戚,他们代表是军功,是东汉的荣耀。不过这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