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君臣博弈:看萧何、刘邦如何过招

君臣博弈:看萧何、刘邦如何过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蔡振 访问量:4097 更新时间:2024/2/14 18:18:23

要说汉高祖刘邦最怕的人是谁,很多人都会说,肯定是西楚霸王项羽啊,再不就是兵仙韩信。都不对,汉高祖刘邦最怕的人,恰恰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萧何

怎么会呢?当年刘邦还是地痞流氓的时候,萧何就对他青睐有加。

史记: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后来刘邦做皇帝之后,就是因为当初多送了两文钱,还给萧何增加两千户: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这么看来他们兄弟两人感情很好,君臣相得益彰啊!

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我们一直以来都以为萧何,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行政人才,搞阴谋诡计比不过张良陈平,用兵打仗,比不过韩信。貌似人畜无害。但实际上他跟刘邦的权力博弈从来都没有停过。

萧何的抗议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萧何有危险吗?至少对于刘邦来说他是一个危险人物。萧何从来都不是一个老实巴交,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人 。相反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跟领导讨价还价。我们都知道那个千古传说,萧何月下追韩信。很少有人会知道这里头隐藏着萧何跟刘邦之间的权力博弈。

据说韩信跟萧何进行过几次交流之后,萧何就发现了他的才能,然后把他举荐给刘邦好几次,结果刘邦都没有当回事。韩信就觉得自己在刘氏集团没有希望了。收拾包袱准备跳槽,萧何一看人才流失就赶紧追了过去。一去就是两天,刘邦吓坏了。

萧何是公司的后勤部长,他要是跑了公司不就瘫痪了吗?而且萧何还是一开始就跟他打天下的人,他要是跑了那不就是告诉天下人刘邦集团没有希望了。

史记: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然后刘邦就听他的话,让韩信做大将军,要知道刘邦没有重用韩信是对的,一个之前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就因为总理的一句推荐就让他当三军总司令,刘邦要是答应了他才是疯了呢!

刘邦也知道这里头的猫腻,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难道比那些身经百战的骑兵更擅长骑马?他们是两天之后才回来,一来一回就是一天的路程,双方相差一天的路程萧何居然还能够知道韩信走哪条路,更神奇的是,他这个文人骑马居然能追得上韩信这个武将。

说到底只不过是萧何无声的抗议而已!还有一点就是刘邦把韩信封为大将军之后,才跟他请教如何夺取天下。要知道向来的套路都是,先生教我,然后再封侯拜相。所以说到底韩信这个大将军,只不过是刘邦给萧何的一个交代而已。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最害怕的其实不是霸王。甚至都不是韩信。他最怕的是萧何在大后方造反,刘邦之所以能够屡败屡战,就是因为萧何在大后方给他源源不断提供战争物资。只要萧何把函谷关的大门关上,刘邦就要死在外面。

史记: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被项羽满世界追杀的刘邦不辛苦。独当一面的韩信不辛苦,浴血杀敌的曹参樊哙不辛苦。反倒是在大后方干行政工作的丞相大人辛苦。

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刘邦的捧杀

按道理来说大汉王朝得到天下之后,刘邦再也不用害怕萧何关他的门,是不是从此以后就不用再互相算计了。没有,刘邦对萧何是相当不放心的,这些年,刘邦一直都在外面领兵打仗,行政体系全都交给了萧何。

史记: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

周勃灌婴他们造反,那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可是如果刘邦集团里头的哪一位将军跟萧何勾搭上。那简直就是心腹大患。必须要让这两帮人永远分手。

开国的时候论功行赏,刘邦就来了一招捧杀。

史记: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为了帮萧何站场,刘邦还特意,给出了一个功人功狗理论,这样故意抬高萧何拉低武将,如果你是武将,你的心里难道没有想法吗?论功行赏,之后还要排位。论功行赏只能够说明你能够拿多少的股权分红,排位决定了以后在公司你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有多少话语权。刘邦继续捧杀。

史记: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

后来还有一个叫做鄂千秋的跑出来给刘邦解围:如果没有萧何不停地给我们提供军粮士兵,陛下不知道给项羽杀了多少次了,一百个曹参都比不上一个萧何。

刘邦大喜,给了他两千户,要知道丞相萧何也就8000户 ,其他的武将也差不多是这个数而已,这明显就是让这个政治投机者来分担仇恨。这样一来,武将的仇恨值全都集中在了萧何跟鄂千秋身上。反正从此以后萧何再也没有机会跟武将集团同流合污。

刘邦恐惧,萧何退让

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让萧何解除武装:民心。因为除了武将,萧何还有可能跟其他人合作,比如吕后。

公元前196年的时候,刘邦在外面打仗,这两个人联起手来把韩信给干掉。本来这是为主子分忧的好事,可落到刘邦眼里就截然不同了。万一他们联起手来提前让太子上位怎么办?

史记: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萧何在长安城里头难道还要比前线的刘邦危险?这五百人还是留着你自己用比较合适吧?摆明了就是要在萧何身边装500个摄像头,甚至可以肯定这500人一定得到了刘邦的指示,萧何有任何异动都会被先斩后奏,萧何的方法也很简单,直接贪污腐败把自己的名声搞臭,没有了民心,你就不要再怀疑我了吧?

可他毕竟曾经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还是记得的。所以装完贪污犯后,刘邦还不满足。有一次,萧何让刘邦把上林苑给老百姓耕地。刘邦怒:你小子肯定是收了开发商的钱。

原令民得入田,毋收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虽然后来因为有人求情把他放了出来,可是萧何从头到尾都没有喊冤,他没有说什么皇上冤枉臣了,臣一心为了老百姓。而是默认刘邦给他开的罪名。老百姓:原来相国以前做好事都是有目的的。

这算是君臣二人之间一场默契的大戏。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最好的友情,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最薄凉的友情,是萧何皇宫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萧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刺客列传》韩信与萧何是历史上一对有名的好基友,好的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萧何月下追韩信。当时的萧何追回来的是一个怎么样的韩信呢?蹭吃蹭喝被南昌亭长妻子摆脸色,街边蛮横的少年信口一说,就得受胯下之辱,在项羽那里当差,却一直不得重用只得逃跑。在刘邦处当差

  • 萧何:定丹书铁券律例,护西汉王朝根基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萧何

    #历史#(本文大约1700字,阅读需要5分钟)萧何,原为秦王朝下沛县的行政吏。陈胜起义后,沛县县长打算响应,萧何、曹参试图说服县长联合刘邦一起,县长起疑,决定不跟随,准备杀萧何这二人,认为他们是内鬼。萧何曹参害怕,立即逃跑,投奔刚起义不久的刘邦等人。【攻占秦王朝宫殿,搜户籍档案和地理图册】公元前20

  • 韩信把萧何当成自己的知己,为何在关键时刻,萧何却选择下死手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萧何

    韩信把萧何当成自己的知己,为何在关键时刻,萧何却选择下死手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人都是刘邦打天下必不可少的功臣,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韩信视萧何为知己,但是萧何未必视韩信为知己,同时萧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韩信视萧何为知己,但萧何未必视韩信为知己。早期的韩信其实挺惨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萧何却惊恐道:我家要灭族了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八个字便足以概括韩信的一生,当年萧何一眼便看中了韩信的才能,眼见韩信心灰意冷出逃竟如此张皇失措,以致于上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好戏。萧何是否在月夜之下追赶韩信,我们很难从斑斑驳驳的史册中窥探其真实性,但毫无疑问的是,萧何是韩信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知己。然而,萧何这个伯乐又充当

  • 韩信想当齐王,刘邦不想答应,萧何说了8个字,刘邦吓得赶紧答应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萧何

    韩信很多人都知道,会用兵,被称为兵圣,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带兵能做到攻必克战必胜这6个字,把汉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不少。众所周知,刘邦得了天下后,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了,死的很惨。刘邦对韩信这样有能力的人,肯定是要防备的,那么刘邦第一次对韩信不满是什么时候呢,是在韩信封齐王的时候,下面听我慢慢道来。当年彭

  • 萧何的谋略不如刘邦的谋主张良,张良的地位不如萧何,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萧何

    公元前201年,刘邦在击败了最大的对手项羽之后,建立汉王朝当起了皇帝,这个时候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给手下的猛将谋士论功行赏,在一众功臣里,刘邦上来就直接册封萧何为酂候,食邑万余。一看这样其他功臣就不服了,有人说自己有赫赫战功,为大汉建立抛头颅散热血,有人说萧何不过是个文官,没有什么战功,甚至在决策

  •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萧何

    萧何为保命贪污,光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而这句话也是来自于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最初为刘邦效力是通过萧何介绍的,后来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出谋划策,因此有了这个成语典故,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萧

  • 他是云台28将之首,刘秀把他当萧何,二人曾同床共寝,却一夜未眠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萧何

    东汉开国之间光武帝刘秀能从王莽篡汉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除了刘秀的个人能力外,其麾下一干将领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表彰也为了安抚,汉明帝将跟着父亲刘秀打天下的将领,选出28位杰出代表依次排序,分别画以肖像,史称云台28将。这28人个个功勋卓著,而且没有一个是皇亲国戚,他们代表是军功,是东汉的荣耀。不过这28

  • 萧何为保命贪污,赤着脚向刘邦请罪?600多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萧何

    常言道,权力是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同时也会因为权力的排他性让自己处在风尖浪口。在历史上所有追求权力的人,难免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当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野心也会随之滋生,面对皇位之上的存在,到底是选择永远臣服还是选择取而代之,这都是一个很让人揪心的问题。以汉刘邦为例,就多次经历这样的

  • 刘邦曾经三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萧何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萧何

    刘邦我们都知道,是大汉的开创者。同时,我们也知道若是没有萧何,肯定也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那么,刘邦和萧何的关系到底好不好呢?在说这一件事之前,我想说一个关于萧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当了皇帝,萧何是丞相。按道理说萧何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吧。可是,人们发现萧何有一个怪癖,这个怪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