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的第一次考核,萧何名列第一

汉朝的第一次考核,萧何名列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旭莉 访问量:1558 更新时间:2024/2/14 20:13:28

文 / 子玉

一个公司中,有些人的作用是肉眼可见的,最显眼的当然是业务人员。但往往那些决定公司前途命运的人你可能很少看见他们的身影,这些人的主要工作只有一点:给团队搭建组织框架,选道路,保证公司在正常运转的同时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

汉朝的萧何就是这样的人。

许多人总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刘邦彭城之战败得那么惨还可以东山再起,而项羽却死活不肯过乌江呢?

那是因为,刘邦虽然在彭城遭遇惨败,但他手里还有关中和蜀汉,汉王国的组织架构还在正常运转。而项羽呢,不仅在垓下之战中丧失了主力军队,他的大后方西楚国也被汉军基本上摧毁。

也就是说,项羽即使回去了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重新搭建公司框架,维持他西楚国的正常运转。

既然已没有任何希望再与刘邦集团周旋,那还不如以悲情英雄的形象将自己定格在历史中。

说白了,乌江自刎的那一刻,项羽才真正通透了。

▲项羽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说回刘邦——

荥阳拉锯战中,刘邦经常扮演的是常败将军的角色,有好几次都被项羽打成了孤家寡人,差点就gameover了。但每次他都能及时接收到萧何从关中送来的粮食和兵源,直接就满血复活。

你说萧何的作用有多大。

好吧,给他列个成绩单吧——

萧何对刘邦集团的第一个贡献是,初入咸阳城的表现。当刘邦率领他那帮江湖兄弟一脚踏入秦宫的富丽堂皇之后,那山一样的珍宝,水一样的宫娥,一下子就将大家给砸晕了。

刘邦带头冲进了万花丛中,从此春宵苦短,再也无心工作。

而萧何却悄悄去了一个地方,秦帝国的档案室,他将有关户口、山川地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全部收集了起来。

这些资料对刘邦集团有多重要?

韩信在汉中对汉军实施改革时参考了这些资料,汉王朝汉承秦制也是全面参考了萧何手里的这些资料,甚至叔孙通后来给刘邦制定礼仪时也参考了这些资料。

也就是说,萧何及时收集的这些资料让汉帝国少走了好多年的弯路。刘邦不用重新绘制地图,制定法律,搞一系列制度建设,将秦国积累的经验加以改造直接就能用了。

瞧,有作业可抄的人是多么幸运。要是这些资料当年毁于项羽的那把大火,刘邦的汉朝不知道要摸索多少年才能总结出这套东西来。

萧何呀萧何,什么事总能做到高瞻远瞩。

在进入汉中后,萧何又慧眼识珠发现了韩信这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为此,他甚至导演了“月下追韩信”的剧情,搞得刘邦很紧张,以为他跑了。

韩信对刘邦集团的贡献就不用多说了吧,可是大家要记得,是萧何发现了他并将他留了下来,后来更是逼着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不愧以前是在沛县搞人事的,看人的本领真高。

可以说,刘邦能得到韩信这位战神的助力,完全是萧何的功劳。

▲韩信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接下来就到了还定三秦的步骤。刘邦集团在韩信的指挥下明出子午暗度陈仓,一举打败了关中的那三个王,成功还定三秦。

在这个过程中,萧何是镇守汉中并给汉军提供物资保障的角色。

刘邦东出率领联军在对项羽的西楚国用兵时,萧何在关中制定各种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并完成了行政区划的划分。

汉王国的组织架构就是在这个时候成型的。

此后,刘邦集团之所以能屡败屡战最终耗死了项羽这个狠角色,靠的正是萧何搭建的这套制度。

可能这时候,刘邦还没感受到萧何的关键作用,但很快,他就给萧何送了一个外号——及时雨。

荥阳拉锯期间,当刘邦缺兵、缺粮的时候,萧何总能及时出现,解了刘邦的燃眉之急。

都不用刘邦催。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项羽不是被刘邦以军事手段打败的,而是被刘邦硬生生给耗死的。

好几次,项羽都给刘邦判了死刑,但刘邦又总能神奇“复活”,继续与他死磕。

没啥,刘邦有萧何,萧何就像一个魔术师,总能给刘邦变出无限的士兵和粮食来。

根本原因还是,萧何将关中打理得很好,能够支撑刘邦在前线的消耗。

也就是说,是萧何让刘邦有资本在荥阳一线耗着项羽。在项羽被刘邦牵制期间,韩信一路横扫代国、赵国、燕国和齐国,最终大家一起在垓下围剿了项羽。

刘邦集团的战略计划,哪一环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全局的胜败。但在整个闭环中,萧何其实才是最主要的那一环,没有他,汉军将步履维艰。

这些,刘邦心里是倍清,因为他在最艰苦的那几年就是靠着萧何续命的。

可有人看不到呀。

当萧何被封为酂侯,封地最多时,武将群体们再也坐不住了:

“萧何就一舞文弄墨的,凭啥?”

说完,都将自己的“成绩单”拿出来显摆,同时也没忘将身上的伤疤展示给大家看。

刘邦没了耐心,他给大家作了个比喻:你们都是那追兔子的猎物,而萧何正是指挥你们的猎人。

众人无语。

当功臣们排座次的时候,大家都推举曹参为第一,理由是曹参身上光伤疤就有七十多处呢。

是的,曹参的功劳肉眼看见,那布满全身的伤疤就是他曾经走过的路,每一条都是荆棘丛生。

刘邦好烦。

关内侯鄂君的话提醒了刘邦:

“像曹参这种将军我们即使失去数百,对于总体战局是不受任何影响的,但萧何就只有一个,没有萧何对荥阳拉锯战的全力支持,我们的公司根本就开不起来。”

刘邦坚定了主意: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曹参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汉帝国建立之后,萧何还干了一件对当时、对后世都影响深远的大事——

汉高帝五年五月,刘邦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决定定都关中。九月,以萧何为总负责,以少府阳城延为具体实施人的项目班子正式开始了对新都长安城的兴建。

萧何以龙首山北坡上秦国遗留的兴乐宫为基础,作为汉朝的正宫开始修建。

长安城的格局就是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开来的。

汉高帝六年,汉帝国正式更名咸阳城为长安。

汉高帝七年十月,长乐宫建成,刘邦以叔孙通制定的礼仪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朝会大典。

此举意味着,汉朝的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正轨。

七年二月,未央宫前殿、东阙、北阙、武库、太仓等建筑也陆续修建完成。

至此,长安城的主体建筑已经全部搭建完毕。位于栎阳的各个部门也都陆续搬到了长安来办公。

值得一说的是,萧何当时在未央宫的旁边还修建了一座石渠阁,专门存放当年他从秦国抢救过来的那部分资料。同时,他鼓励民间献书,抄书,然后都存进新建的石渠阁中。

可以说,萧何这个举动是挽救了秦始皇当年焚书、项羽火烧咸阳城对图书领域所造成的伤害。

到了汉朝末年,石渠阁中的书已经堆成山了。

追根溯源,这功劳还得算在萧丞相的头上呀。

可以说,萧何一辈子办的都是影响汉朝、影响历史的大事,难怪刘邦会在考核中将他拔为第一呢。

公元前193年,萧何病逝。此后,汉帝国再也没有出国萧丞相这样的人物。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赞”。谢谢!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历史小故事:萧何为什么要月下追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很多人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就重温一下这著名的历史典故。韩信齐国人,时逢乱世,诸侯混战,早年家境贫寒,颠沛流离,又身无一技之长,时常饥一顿饱一顿。可即便是这样的周遭环境,他也不忘饱读诗书熟读兵法,始终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忍辱负重,不惜忍受“胯下之辱”也要千方百计保全自己性命,因为

  • 听到萧何抢夺民财,刘邦才彻底放心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萧何

    萧何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刘邦死后,他辅佐

  • 张良和萧何,谁的历史地位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萧何

    萧何与刘邦萧何与刘邦很早就认识了,他们两个还是上下级的关系,作为上级的萧何非常欣赏和重视刘邦,觉得他的谈吐想法还有长相都具有贵人的风范,生活上也时常接济他。后来战起,萧何毅然决然追随刘邦,为他招纳贤才,更是招来了韩信这个能将,在平定天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打算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在现在看来,萧

  • 韩信的逆袭之路,萧何的赏识有功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萧何

    项羽刚平定了天下,把各路诸侯王给分封。齐地的田荣就开始闹事了,他又拉拢上对项羽分封不满的彭越、陈馀等人。这些人可都是当时的英豪。令项羽感到不安的,还有刘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刘邦大大怎会安于现状呢?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刘邦是如何咸鱼翻身的?刘邦不得已暂时退居汉中,跟着他去的士兵有上万。可是很多官兵去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萧何

    今天,我们来谈谈萧何这个人物,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死于公元前193年,他是一个地道的汉族人士呢,他的身份是西汉时期的大宰相,也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之一呢。萧何这个人呢平日非常好学,对一些历史呀律令呀都很有研究呢,而且他平时勤俭节约,从来不会有奢侈浪费的行为了。因为他非常擅长识人

  • 疑忌的刘邦,萧何尽心辅助却屡遭试探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萧何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最早是范蠡留给文种的书信所说的。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的宿命大都如此。范蠡在帮助勾践复国后,留给文种一纸书信,便功成身退了。而文种最终未能逃脱宿命,被勾践赐死。悲哀!当下,有一句话说的好:教养与文化无关。的确,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套用一下“成就

  • 没起义前,刘邦官比萧何小,造反后,应该是萧何带领刘邦才对,为何却反过来?

    历史人物编辑:云水静禅心标签:萧何

    其实是由于造反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想要去当这个老大的话,必定是要拥有着一定的勇气的。毕竟在我国古代的法律之中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如果说抓住了主犯的话,那么必定是会追究他重大的责任的。那么在当时那样一种状态之下,自然会去选择刘邦,其实不能够认为是刘邦他的官职比萧何小。那么在造反的时候就应该是由萧何来带领

  • 汉初三杰,文终之始-宰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萧何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对于这位宰相的认可,也是历史的功绩,从一帮市井之徒到君临天下,刘邦的路,很难被后人复制,毕竟武将易得而文臣难求,尤其是萧何这样的,在刘邦早期,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个,从沛县开始就跟随刘邦,直到平定天下,甚至死后还被曹参依靠律法继续治理大汉朝,端的上一

  • 萧何的改变,让人很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萧何

    萧何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精律法,善调度,长经济,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西汉建立后,他成为西汉的首任相国,生活俭朴,为政清廉,执法公正,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了西汉的稳定和发展毫无保留,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但是,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刘邦的猜疑。为什么?因为

  • 萧何为什么不能高抬贵手,非要实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萧何

    秦朝存续的时间很短,连年战争和暴政让秦统治下的人民怨声载道,甚至在众多官吏中不满的情绪也有高涨的态势,众多因素的加持下,秦朝末期各地揭竿而起,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开始。由于农民起义光有热情而缺乏实战,所以这场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后来的多地起义却有很大的进展。以沛县为初始的刘邦起义就是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