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很多人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就重温一下这著名的历史典故。
韩信齐国人,时逢乱世,诸侯混战,早年家境贫寒,颠沛流离,又身无一技之长,时常饥一顿饱一顿。可即便是这样的周遭环境,他也不忘饱读诗书熟读兵法,始终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忍辱负重,不惜忍受“胯下之辱”也要千方百计保全自己性命,因为他知道,是金子早晚会发光,他韩信早晚会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韩信胯下之辱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韩信真的是充分践行了这句话。早年投靠在项羽帐下,做了一个小小的郎官,期间曾多次想向项羽进谏,项羽都不予理睬,最终心灰意冷心存不甘,叛逃至刘邦帐下。
熟读兵法
韩信在刘邦帐下只是一个小兵,仍旧没有得到重用。有一次触犯军法差点被斩,临行刑时看见了夏侯婴,问到:“汉王既然想谋得天下,为什么要斩杀壮士?”攀谈几句,夏侯婴认为韩信有才,下令释放,推荐给刘邦,但依旧未被重用,只是官职大了一些,当了个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这个官职,我们得说道说道,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官职,主要管的是后勤粮草等工作,工作干的好没有表彰,干不好肯定要被处罚,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这个治粟都尉。但韩信把这个工作干的很好,由于他的直接上司是萧何,所以萧何对韩信治粟都尉的工作十分认可。但韩信怀揣的是大将军的梦想,怎么可能只甘心做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呢?
韩信
这天韩信带着自己的不甘准备离开,萧何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恐慌,因为韩信的才能萧何是知道的,能把治粟都尉这个职位干的好人,可不是一般人。刘邦建国的时候那么多文臣武将,那么多功勋卓越的功臣,却为何把镇守后方的萧何拜为第一功臣,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不是萧何稳住后方,源源不断的向前线供给粮草武器,刘邦怎么可能安安心心的征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所以韩信把治粟都尉这个职位工作干的出色,让萧何深信不疑的认为韩信是能臣,是个可堪大用之才。于是萧何飞奔上马,迎着皎洁的月色朝着韩信离开的方向追去,最终留下了韩信,也成就了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历史文化史书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应该学习了解传承历史文化,不能让以后的孩子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无所知,如果是,那将是时代的悲哀,文化的悲哀!
小朋友/大朋友,利用好手机,少浏览无用信息,多多学习,了解历史故事哈,我们一起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