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灭鳌拜,万历抄张居正家,都不算高明,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刘询

康熙灭鳌拜,万历抄张居正家,都不算高明,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刘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从保瑞 访问量:4188 更新时间:2024/2/6 22:31:36

历代权臣上位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权臣就是凌驾于百官之上,仅次于皇帝的那种大臣。他们稍有不慎,一个不小心就爬上了龙椅。随后非常无奈地改朝换代,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比如说西晋的开国老祖司马懿,他就是权臣。他几乎杀光了曹操的后人,这才让儿孙安安稳稳地坐了江山。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他也是权臣,把东晋皇帝拿在手里随便捏,最终捏腻歪了,也就自己做了皇帝。南朝宋齐梁陈的四国皇帝,基本都是权臣篡位。最著名的权臣篡位,当属大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了,他篡夺的,是自己外甥的皇位,这也没谁了。此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被逼无奈地披上了龙袍,极不情愿地被手下人推上了皇位,事后还表示,这个皇帝可不是他自己要干的,都是被你们给逼的。由此可见权臣篡位,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旦一个朝代出现了权臣,那么这个时期的皇帝都是高危职业,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成功除灭权臣的皇帝呢?

01康熙皇帝灭了鳌拜,手段雷厉风行。

老生常谈的话不说,先看看康熙灭鳌拜的时候才多大?当时他才不过15岁的年纪,他就知道了权臣的危害,并且找人把鳌拜给收了。

那么当时鳌拜到底有没有篡位的心思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他纵然权倾朝野,可是如果他有篡位的心思,绝不会大肆圈地,纵然属下人横征暴敛。

这些事情只能证明鳌拜是比较贪心的,绝对不能成为他谋反的证据。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拿下鳌拜呢?有句老话说得好,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康熙虽然才15岁,但是他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他想要自由,想要一个人独自掌管权力。所以鳌拜的存在,势必就是康熙真正掌握权力的掣肘。

那么无论鳌拜有没有篡位的心思,他都不可能再在朝堂之上生存下去。毕竟康熙的手段耍在暗处,而鳌拜的跋扈都体现在明处。

相比较之下,康熙就显得有些卑鄙了,鳌拜反倒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汉子。怎么着,所有的坏事,鳌拜都是明着干,可康熙对付鳌拜的手段,却显得非常不光彩。

鳌拜是当朝辅政大臣,虽然不是首辅,却已经有了首辅大臣的实质。试想一下,当朝首辅大臣,那可是权倾天下的人物,居然是被康熙用武力征服的。

很难想象清朝在那个时候,到底有何文明可谈。我觉得将擒拿鳌拜作为康熙文治武功的一件大事,确实是在侮辱康熙,因为这不是他的光荣,反倒是他人生的污点。

首先鳌拜是没有谋反之心的,他只是私心比较重。当年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其实就是在鳌拜等人的极力支持下,才登上皇位的。其次鳌拜对康熙真如电视剧里所描绘的那么强势吗?我觉得不可能,最可能的情形是,康熙坐在龙椅上永远都没有决定权,而这项本属于皇帝的权力,落在了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的手里。再则鳌拜没有被康熙杀掉,而是囚禁致死。在他死后,康熙为他恢复了名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康熙心里明白,鳌拜对大清朝是有大功劳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如此冤死,不免会让旗人内部寒心。其实我们看看康熙朝这四位辅政大臣,除了岁数大了点的索尼早早去世了以外,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哪一个有好下场呢?康熙如此手段,可见一斑。

02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主少国疑之下的无奈。

大明朝最有作为的首辅大臣,当属张居正。一条鞭法对现代的法律体系都有非常大的蒙作用,张居正用辛劳的一生,改变了大明朝的走向,至少延续了大明朝50年的光阴。

可以说张居正对大明朝的功劳是非常大的,那么他怎么就成了权臣了呢?他还真的是权臣,如果说严嵩在嘉靖皇帝眼里可恶的话,那么张居正在万历皇帝眼里,那就是可恨。

万历皇帝的经历跟康熙皇帝很类似,康熙是8岁登基,而万历是10岁登基。有个好父亲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还是个孩子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10岁的万历皇帝,的确还是个孩子。所以在他老爸隆庆皇帝纵欲过度去世以后,太后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当朝首辅张居正。

为什么交给张居正呢?因为张居正长得帅啊!当然这是开玩笑,据说太后跟张居正的关系很好,大明朝选拔官员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得帅,至少别是歪瓜裂枣。能够做到当朝首辅,想必张居正的颜值,绝对不低。

张居正当权以后,立刻出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专权。李太后真不是个东西,她自己吧权力都交给了张居正,事后好像是后悔了,张居正被抄家的时候,她啥也没说。

皇帝才10岁,自己又是当朝首辅,正是实现人生伟大愿景的时候,张居正当然就比较专心于工作了。一旦忙起来,有时候连皇帝的面子都照顾不了。

据说张居正是被活活累死在岗位上的,要是换到现在,必须要给各种工伤补贴和敬业奖金。但是张居正啥也没有,死了没两天时间,家就被万历给抄了。

这难道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吗?当然不是,张居正的惨案是万历早就谋划好了的。万历皇帝做了10年的傀儡皇帝,最初的几年可能还比较规矩,可是越往后,万历皇帝就越看张居正不爽,因为他发现自己插不上话啊。

世上哪有这么窝囊的皇帝呢?甚至张居正的死,跟万历是否有关系,这也是说不清楚的,毕竟张居正死的时候,才不过58岁。而同时代的首辅严嵩活了88岁,徐阶活了81岁,晚景凄凉的高拱都活了66岁,张居正凭什么就活58岁呢?

张居正生前,万历皇帝是拿他没有办法的,他只能选择忍耐,等到张居正一死,他立刻就把张居正全家都给收拾了。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纯粹为了报复张居正?万历皇帝事后还煞有芥蒂地告诉大家,张居正一天到晚给自己讲大道理,原来他才是真正的贪官。

其实万历皇帝不仅仅是要报复张居正,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发泄自己内心十年来的憋屈,更大的一个目标,是为了警告手下人,别试图做权臣,没有好下场的。

03处理权臣问题最成功的的,应该还是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时期,有一个天底下最大的权臣,那就是霍光。霍光的权力大到足以废立皇帝,当时的大汉朝,几乎就是霍光一个人说了算。他想让谁做皇帝,谁就能做皇帝,想要废掉谁,那谁就是没办法再待下去。

昌邑王刘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权臣霍光给废掉了。那么汉宣帝刘询上台以后,他是如何处理权臣问题的呢?

首先我们要先声明一点,汉宣帝刘询在做皇帝之前,一直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丝毫没有任何执政的能力和眼界。

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汉书》

他登上皇位,其实就跟咱们农村人进城一样,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这就好像一个刚到单位上班的实习生,他刚来上班能做些什么呢?当然是学习。

汉宣帝刘询内心不把霍光当成权臣来看待,而是当成自己的老师。霍光辅佐四代帝王,执政能力绝对是一流水平,所以有这么一位一流的老师摆在眼前,刘询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虽然不少人在刘询面前说过霍光的坏话,可是刘询对霍光始终都是比较信任的。甚至在刘询的老婆许平君被毒杀以后,刘询对霍光依旧信任,而且是更加信任。

这是为什么呢?他当然有万历皇帝的无奈,也有康熙皇帝的愤怒,但是当时的他没有这俩皇帝的能耐,所以只有忍着。

在霍光这里学到了帝王之术以后,刘询终于开始执掌大权,霍光有了真正的继承人,他也死的甘心了。

霍光去世以后,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刘询同样也把霍光全家给收拾了。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刘询在设立麒麟阁11功臣的时候,霍光是排名第一位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询所有的本事都是从霍光那儿学来的,而且他明白霍光完全有篡位的能力和资格,可他就是不篡位,足以表明,他对大汉朝是忠心耿耿的。

有这么一位阅历丰富的老师摆在眼前,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所以刘询要比万历和康熙高明得多,他知道自己缺少什么,所以不断去学习,而康熙和万历只知道自己想要夺取什么。

总结:比较之下,三位帝王处理三位权臣的不同方式和作风,足以看得出,汉宣帝刘询的手段是最高明的。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明史》

《汉书》

标签: 刘询

更多文章

  • 一句话评西汉皇帝:穷兵黩武汉武帝,完美皇帝刘询,背锅侠海昏侯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刘询

    前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西汉的前六位皇帝。刘邦最会用人,汉惠帝最仁慈,刘恭因一句话而丢了性命,后少帝刘弘没干过坏事,却被史书抹去。天上掉下一个皇位砸到了汉文帝的头上,能力平庸的他,竟开创了大汉盛世,成为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汉景帝继续“文景之治”,成为西汉最有钱的皇帝。同是帝王家

  • 汉宣帝刘询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刘询

    汉昭帝死后,由于没有留下子嗣,所以群臣围绕皇位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争论。当时,在武帝的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健在,大多数人主张立刘胥为帝。霍光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即位后,荒淫无度,仅做了二十多的皇帝,就被霍光等人废掉了。在群臣的推荐下,霍光最终决定立武帝前太子刘据的

  • 汉宣帝刘询从蹲监狱到当皇帝就是个意外,因此看到霍光就如芒在背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刘询

    汉废帝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做了一千多件坏事,因“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为海昏侯。海昏侯刘贺的出名估计不是因为只做了27天皇帝,而是他的墓葬出土了超过10000件(套)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他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

  • 华夏朝史:汉朝最被忽视的皇帝刘询,他统治时期才是汉朝的最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无心镜一标签:刘询

    华夏朝史:汉朝最被忽视的皇帝刘询,他统治时期才是汉朝的最巅峰【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刘询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如果说起汉宣帝刘病已来,估计多多少少有些人会知道。不过,看到刘病已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很难把这个名字和汉朝的明

  • 从囚犯到皇帝,深情不移,斗权臣、破匈奴、收西域—刘询开挂了?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刘询

    孩提入狱,身陷囹圄之际承蒙周围义士多方庇护而大难不死;命运垂青,少年时代登基为帝;一往情深,不惧威逼立发妻为皇后;沉稳隐忍,智斗权臣终掌权柄;励精图治,大破匈奴而开疆万里,成就不世功业……别怀疑,这不是网文写手笔下的爽文故事,而是记载于正史的真实经历,主角就是汉宣帝刘询。襁褓入狱,大难不死,少年登临

  •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庙号为“宣宗”的皇帝都有谁?汉宣帝刘询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刘询

    我只选择大王朝帝号为宣帝(宗)的当朝皇帝,追谥的就算了(比如晋宣帝司马懿),小王朝在位不到二十年时间的也不列出(比如北齐文宣帝高洋)。这样算来,自秦朝以后,只有汉宣帝刘询(刘病己),唐宣宗李忱,明宣宗朱瞻基,清宣宗昊宁四位。分别简介如下:汉宣帝刘询他是流落民间的皇室后裔即汉武大帝的曾孙刘病己,后改名

  • 汉宣帝刘询文治武功真的都比汉武帝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刘询

    西汉的国力,在汉宣帝时代,达到了巅峰——之前虽然汉武帝出击匈奴,但是在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下,武帝在位后期,西汉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无奈之余的汉武帝,只能与民休息。之后,在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代帝王的统治下,汉朝出现了“昭宣中兴”,并且,汉宣帝时代,汉朝国力抵达巅峰。汉宣帝的成就照比汉武帝要高:汉宣帝时

  • 大汉四百年,起点最低的皇帝汉宣帝——刘询

    历史人物编辑:小旭爱旅游标签:刘询

    望苍穹,诸雄并起;挑破狼烟,缥缈人影山巅立。立足星空,人杰多少?一朝成道,睥睨群雄。欢迎阅读卓人书拙人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一位汉朝中兴之主的汉宣帝刘询。当然他还有个更为大家所知的名字刘病已,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刘病已影视图出生遭难不同于其他的天子,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刘询在出生几个月以后就因为武

  • 人们只知刘邦、刘彻,宣帝刘询——我的江山也分外妖娆

    历史人物编辑:菲哥侃娱乐标签:刘询

    在西汉历史上有两个皇帝的功劳太过耀眼,一是开国君主平民皇帝刘邦,一位是开疆拓土,征战匈奴的汉武大帝刘彻,以至于汉武帝的曾孙——中兴之主汉宣帝的功劳被遮掩。而事实上汉宣帝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他的曾祖父汉武帝。汉宣帝终年43岁,亲政25年,是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庙号为中宗,其他三位分别是汉高祖、汉文

  • 邴吉是一门房,为何敢举荐平民刘询为帝王,刘询治国才能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刘询

    汉宣帝未登基之前,流落民间,还在襁褓中便困于监狱之中。因汉武帝被告知监狱方向有”天子气“,汉武帝遂下令尽屠狱中人,刘病已得到了当时主管监狱的邴吉救助,才得以保得性命,继而在如今赫赫有名的海昏侯刘贺之后,被霍光迎立为帝。其实,这中间还有两人同样是刘病已的恩人,却被遗忘在角落之中。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