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hé),姓孔,纥为名,叔梁为字。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孟皮,有足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与颜徵(zhēng)在野合生孔子,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徵在15岁。
颜徵在生孔子时,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孔子17岁时,32岁的颜徵在因操劳过度而逝。 叔梁纥死后,颜徵在与孔子的生活相当困难。坚强勇敢的颜徵在,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将孔子培养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学闻名的英才。 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但关于叔梁纥向颜氏求婚之事,却有许多其他版本的记载。其中《孔子家语》记载得颇为详细: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叫徵在。颜氏问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虽然父、祖为卿士,但他是先圣王裔。此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我很喜欢他。虽然年龄有点大,性情有些严厉,但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你们三个谁愿意做他的妻子?”两个大女儿都默不作声,小女儿徵在上前回答说:“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用再问了。”父亲听出了这话的语气,说:“你能行。”于是就将小女儿嫁给了叔梁纥。
《孔子家语》中的这段文字写得很生动,近似于小说的语言。但这一说法可靠性并不大,与孔子父亲叔梁纥去世后孔子母子遭遇相矛盾。据学者猜测这只是后世为了掩盖孔子是叔梁纥与颜徵在“野合”而生而已。相比司马迁的观点较可靠。 但孔子是野合而生并不妨碍孔子之伟大。中国古代礼仪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不合礼仪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迎娶颜徵在时已66岁,故称之为“野合”。另有说颜徵在属贱民阶级,叔梁纥却是士大夫,迎娶于礼不合,故称“野合”。亦有指司马迁只是说叔梁纥和颜徵在于野外交合(这是一种古代习俗),故称之“野合”。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