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笃厚君子”,司马迁如此赞誉周緤,他配吗?

“笃厚君子”,司马迁如此赞誉周緤,他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峰品车 访问量:1028 更新时间:2024/2/8 17:44:31

“笃厚君子”,用来形容忠诚厚道有道德的人。

司马迁用这四个字形容蒯成侯周緤,《史记》中是如此评价的,“操心坚正,身不见疑,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泣,比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

翻译大致意思如此:

心地纯正,意志坚定,从来没有被怀疑。汉高祖刘邦每次出征,他都流泪哭泣,像是心中十分痛苦的样子,可以说是个忠诚厚道的君子了

周緤其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陌生的。毕竟,秦末汉初英雄辈出群星闪耀,如果没有厥功伟业很难让人留下印象。

周緤即使如此。那么,周緤配的上“笃厚君子”的称号吗?让我们看看列传中司马迁对他的介绍。

“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司马迁在其列传中介绍明确了周緤跟刘邦是老乡,正是有了这层关系,所以“常为高祖参乘”,即刘邦的贴身保镖。

“参乘”,《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车右边的陪乘人员,实际上是近侍警卫,相当于现代的贴身保镖。帝王车马乘坐三人,御者(太仆)在左,中间为帝王,右边为陪乘。“参乘”周緤相对于刘邦的“御用司机”太仆夏侯婴,既不见扬名也没有立功。

刘邦参加鸿门宴时,樊哙曾客串“参乘”。樊哙既是老乡又是连襟,而且曾经是杀狗的屠户,应该高大威猛,强劲有力。所以,据此猜测周緤应该也是一个壮汉,且为刘邦所信赖。

“以舍人从起沛”,这句话证明周緤为刘邦起义初创人员,与夏侯婴、樊哙、萧何曹参等老乡一样从沛县起义时便追随刘邦。

但是,周緤并无军功可言。一来身份限制,作为“参乘”不可能冲锋陷阵,攻城掠寨;二来能力限制,刘邦是知人善任的,没有给周緤带兵作战的机会,说明他不具备领兵作战的能力。

“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从沛县起事到刘邦封为汉王期间,司马迁用了仅仅十三个字概括了周緤的经历。 认为,司马迁这是暗示周緤为刘邦“参乘”,一路保驾护航,并无功绩可言。然而,刘邦仍然封赏了周緤,“食邑池阳”。

“东绝甬道,从出度平阴”,周緤曾奉命率兵向东进发,切断了楚军运输通道,随后跟着汉高祖出征渡过平阴渡口向东进发。“遇淮阴侯兵襄国”,在襄国与淮阴侯韩信部队会合。

当时,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之后,形势十分不利。刘邦据守荥阳,吸引了项羽主力围攻。韩信得以趁机北上夺取燕赵,齐国又有田横与楚对峙。刘邦经常被打败,可以说狼狈不堪。

“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汉军当时作战时而获胜时而战败,互有胜负行势严峻,然而周緤始终没有背离刘邦的意思。所以,刘邦“以緤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

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楚汉约分鸿沟,以緤为信(武侯)”,刘邦与项羽对阵荥阳形势不利,向项羽请求以鸿沟为界限,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由此判断,刘邦封周緤为信武侯应该是汉三年(即公元前204年)。

而此时刘邦在不利的情形下进行的封赏,不是对功劳大小的衡量,而是对忠心者的高调褒奖。所以,这个信武侯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

“上欲自击陈豨”,从《汉高祖本纪》来看陈豨造反应该是汉十年(即公元前197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九月,上自东往击之”,刘邦从长安往东进发平叛陈豨。

“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尝自行。今上常自行,是为无人可使者乎?’”周緤哭泣着劝阻刘邦御驾亲征,

“当初秦朝一统天下以后,再没有皇帝亲征,如今皇上常常亲自带兵出战,难道无将可以用了吗?

“上以为‘爱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或者周緤初衷为何,在刘邦心里却认定周緤这是由衷地爱护自己。“赐入殿门不趋,杀人不死”,于是刘邦破例恩准周緤进入殿门不必碎步快走,杀人可以不定死罪。

“入朝不趋”在 的印象中,好像还有功劳排名第一的萧何。这种是觐见皇帝的一种礼仪,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而“杀人不偿命”这份恩典更加厚重。

“高祖十二年,以緤为蒯成侯,除前所食邑”,所以,当平定了陈豨之后,在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刘邦又赐封周緤为蒯成侯,同时免掉原先的食邑。

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蒯成侯周緤“侯第21”,排名来看相对比较靠前。

然而,终究是缺少军功,所以蒯成侯周緤的封赏历来被人质疑。第一,从时间上来看,能够溜须拍马,上司跟前会哭泣也可以换来封侯。第二,与周緤一起合并列传还有两人——阳陵侯傅宽、信武侯(封号与周緤雷同)靳歙,也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不为人所熟知。

所以,对周緤“笃厚君子”的称号,大家颇不认同。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司马迁说孔子是“野合而生”,靠谱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司马迁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hé),姓孔,纥为名,叔梁为字。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孟皮,有足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与颜徵(zhēng)在野合生孔子,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徵在15岁。 颜徵在生孔子时,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

  • 司马迁和李白,谁更像是穿越者?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教EXCEL标签:司马迁

    在现代社会,穿越到古代成为许多人的梦想,穿越剧也成为了当今热门题材之一。但在古代,也有人被认为是穿越者,他们的思想、文化与时代背景产生了冲突,使得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异类。今天,我要讨论的就是两位古代人物——司马迁和李白,谁更像是穿越者?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曾任汉朝的史官,其代表作品《史记》至

  • 一个被金钱打败的史学家-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司马迁

    金钱被多少文人人士官所不耻,他们可能视金钱为粪土,他们甚至认为文人风骨高于一切。司马迁却在那一瞬间改变了对金钱的态度,他觉得金钱很重要。你能想象得到堂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会因为没钱而受到了宫刑之辱时的无奈吗?汉武帝派他的爱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去征战匈奴,并让李广的孙子李陵作为他后勤保障部队的领导,

  • 史圣故里忆司马,既然来到韩城,怎么能错过司马迁祠呢?

    历史人物编辑:路过的车标签:司马迁

    作为地地道道的韩城人,小冰一直为自己是司马迁的老乡而感到自豪的。还记得大学刚开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小冰上一句说自己是韩城人,同学们一脸迷茫,但是当小冰说这里是司马迁的故乡的时候,大家就反映过来啦!谈起韩城,小冰就不得不提到到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曾遭受了宫刑,在这里,小冰就不为大家讲解了。小冰想

  • 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五帝之一——尧帝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司马迁

    尧,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名放勋。他十三岁辅佐帝挚,十五岁被封于唐,故称为唐尧。后来他代帝挚为首领。尧是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尧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征讨四夷,而统一华夏。他勤政爱民。富而不骄、怒而不烦,在位期间制定历法。在位七十年时,访遍天下贤士得到舜。最后把首领的位子就传给了舜。尧禅位于舜,

  • 名人八卦:司马南认司马迁做祖宗了,于力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罗炜标签:司马迁

    在美国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司马南正式认祖归宗:司马迁是我老祖,我老祖写了本书叫史记……问题是,世人皆知司马南本名于力,他姓于,他祖宗当然也就姓于。司马南只是他的笔名而已,司马迁怎么可能是姓于的祖宗呢?难道祖宗可以乱认吗?还是,于力已经过继给司马家的人,正式成为司马家族的一员了呢?或许吧,毕竟也有这种

  • 韩国祖先成谜,司马迁为何没有追溯?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赞颂韩之祖先韩厥救赵氏孤儿,成全了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举,因此积下了阴德,所以后代子孙做诸侯十余代。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位诸侯十余世,宜乎哉!——《史记·韩世家》大致意思为:韩厥感动了晋景公,不仅让赵氏遗孤

  • 司马迁——好评一边倒的历史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小爽的生活记录标签:司马迁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有的流芳千古受万人敬仰,也有的遗臭万年被人千古唾弃,现代学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大多褒贬不一,一部《满江红》更是因秦桧而被观众骂上了热搜。正好比“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人物的好与坏,忠与奸,就连史书也不能公允地进行评判,但有这么一个人

  • 司马迁的死因之谜?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我们在初高中的学习中都有学过他写的《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50万文字的巨著《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

  • 司马迁为什么会说匈奴是夏朝遗民?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司马迁

    答:作为汉王朝的“实在亲戚”兼强横对手,匈奴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史学界争论不休。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里,更给出一个著名观点:“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也就是说,曾一统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汗国的“草原天骄”匈奴,居然是夏朝的后裔?司马迁为什么会有此观点呢?首先必须说,“夏朝后裔”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