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名放勋。他十三岁辅佐帝挚,十五岁被封于唐,故称为唐尧。后来他代帝挚为首领。
尧是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
尧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征讨四夷,而统一华夏。他勤政爱民。富而不骄、怒而不烦,在位期间制定历法。在位七十年时,访遍天下贤士得到舜。最后把首领的位子就传给了舜。
尧禅位于舜,传贤不传子。不以天下之位为私有。他与人商议,让别人给他推荐贤人,别人就推荐了舜。
后来经过尧的考察,发现舜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是非常可靠的,是能有建树的,于是就决定传位于舜。尧让位于舜二十八年后离开人世。
尧执政初期,那时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很是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
后来尧积累了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图文尧帝陵。
“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尧王墓,是尧帝的陵寝。因葬于谷林,故又称谷林尧陵。
图为尧帝陵。
《史记·五帝本纪》对尧的评价是: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图为
古帝尧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