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啥这么多胡人喜欢自认是李陵后裔?

为啥这么多胡人喜欢自认是李陵后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蓓蓓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3/12/4 20:27:38

五胡乱华后,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隋唐政权,从鲜卑人的统治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重建大一统之局面。

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件奇怪的现象,即很多胡人政治人物自认是李陵的后裔。他们真的是李陵后裔吗?还是因为统治需要而随便攀附?

从文字记载看,北魏拓跋鲜卑对其先世史的重构很是模糊。但是《魏书·序纪》所载拓跋鲜卑之世系,远追至黄帝,那时候大多数北方民族将自己视为与中原汉人同宗同流,到底虚实如何?

最先提及拓跋鲜卑为李陵之后的是沈约《宋书》卷95《索虏传》:“索头虏姓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但是刘知几认为一是拓跋鲜卑追祖李陵,是由于汉人崔浩为迎合北魏统治者而生造出来的,并将此写入其招致杀身之祸的北魏国史之中;二是这一追祖李陵的言论遭到多数鲜卑贵族的反对;三是沈约《宋书·索虏传》所言拓跋鲜卑为李陵之后的说法乃承自崔浩所修的北魏国史。

北周李贤亦自谓为李陵之后,《北史·李贤传》云:“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陵没匈奴,子孙因居北狄。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上个世纪80年代宁夏固原发现的《李贤墓志铭》则更是明确地声称:“本姓李,汉将陵之后也。十世祖俟地归聪明仁智,有则哲之。监知魏圣帝齐圣广焉,奄有天下,乃率诸国定扶戴之义,凿山开路,南越阴山,竭手爪之功,成股肱之任。建国拓跋,因以为氏。”

唐代亦出现有众多追祖李陵的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北方少数民族黠戛斯径自声称为李陵后裔。据《新唐书·回鹘传》载:“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结骨。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后郅支单于破坚昆,于时东距单于廷七千里,南车师五千里,郅支留都之。故后世得其地者讹为结骨。稍号纥骨,亦曰纥扢斯云。众数十万,胜兵八万,直回纥西北三千里,南依贪漫山。地夏沮洳,冬积雪。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旧唐书·回纥传》、《新唐书·回鹘传》、《唐会要》卷100“结骨国”条,以及《资治通鉴》卷246等,都有类似记载。

黠戛斯是否为李陵后裔,多数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崔明德先生即认为,黠戛斯自称为李陵之后极可能是种假托,其目的是为高攀李唐王朝,进而得到更多的政治支持。但他同时也认为,黠戛斯自称为李陵之后,其来有自。“黠戛斯在《汉书》中被称为坚昆,秦汉时期为匈奴所役属,李陵降匈奴后被封为右校王,统领坚昆诸部”,李陵之后世子孙很有可能就在此地繁衍。另“据唐安西都护盖嘉运在《西域记》中的记载,黠戛斯人‘皆赤发绿睛,其有黑发黑睛者,则李陵之后,故其人称是都尉苗裔,亦有由然。’”

唐代除黠戛斯外,与拓跋鲜卑同根同源的贺兰氏,亦出现有追祖李陵的说法。《古今姓氏书辩正》卷33“贺兰”条谓:“《周书·贺兰祥传》曰‘其先与魏俱起,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贺兰]氏。’唐贞观所定洛州河南郡十四姓,一曰贺兰,按北人八族有贺兰氏,自称李陵之后,居贺兰山下,因以为氏,后改为贺氏,支属亦有不改者。”看来唐时期的贺兰氏与北魏拓跋鲜卑已很不一样,拓跋鲜卑被他人指属为李陵之后,而唐代的贺兰氏却自称为李陵之后。

《新唐书》卷72上《宰相世系二上》中亦有一则追祖李陵的记载:“汉骑都尉陵降匈奴,裔孙归魏,见于丙殿,赐氏曰丙。后周有信州总管龙居县公明,明生粲,唐左监门大将军,应国公,高祖与之有旧,以避世祖名,赐姓李氏。”《元和姓纂》卷7“丙”姓目下记有此条,但对于其是否为李陵之后的说法,未置一词,看来丙氏为李陵之后的说法还是很值怀疑的。

至于与此情况相似的唐朝皇帝也自称李陵后裔,历来没有质疑。只是近代陈寅恪受到日本学者影响,认为李唐皇帝是鲜卑后裔,这个没有任何依据,连陈氏自己也在1933年,集刊发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对前说有所修正,认为李唐先世若仅就男系而言,本为纯粹汉人,因非华盛之宗门而渐染胡俗,名不雅驯。然“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蓋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但是无论如何,拓跋鲜卑被汉人指称为李陵之后的说法,从更深层次反映出的是,在当时民族间彼此对立与交往的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实。按照胡俗以母姓为氏的旧俗,与拓跋氏有密切关联的独孤刘氏,学界一致认为其属匈奴种无疑,但其姓氏却为汉姓。关于独孤刘氏的姓氏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史料根据,《唐书·宰相表》“独孤氏下”认为,后汉沛献王辅的后裔被匈奴所执,囚于独孤山下,后其部号独孤部,从后魏孝文徙洛后,起先是以部为氏的;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元和姓纂》,认为独孤氏姓刘是因为后汉北蕃右贤王刘去卑之先尚汉公主,因此从母姓刘氏。姚薇元先生对此两说均加以辩驳,否定其说。但无论如何否定,独孤氏与汉人关系的密切以及拥有汉人姓氏的历史事实是无法完全忽视的。如果说独孤氏与汉人之血统关系无法找到确实证据的话,那么与较有明确史料记载,并得到北魏官方所承认的,与汉人窦氏有婚配关系的拓跋氏,在当时被汉人指为是李陵后裔就比较好理解了。

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众多的“胡族”君主追祖三皇五帝的现象,例如慕容氏追祖黄帝有熊氏、苻氏追祖夏禹有扈氏、姚氏追祖帝舜有虞氏、赫连氏追祖夏禹、拓跋追祖黄帝、宇文氏追祖炎帝神农氏等等,这些大多是出于“胡族”君主自身的历史认识,是种假托。因此,我们不应认为汉人著史言及少数民族追祖汉人的现象,只是汉人的一厢情愿,它的背后其实也反映了少数民族自身的某种想法。

我们知道,北魏初年中原名士崔宏(即玄伯,崔浩之父)建议道武帝定国号为魏,而据《资治通鉴》的说法,拓跋鲜卑追祖黄帝的建议同样也是出自崔宏。这种追祖黄帝的建议是得到拓跋魏官方认可的,这从北魏的诸多诏书以及拓跋诸帝皆祭祀黄帝的活动中就可窥见一斑。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李陵遭遇匈奴大军,用了什么方法鼓舞士气?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时空机标签:李陵

    相信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李陵这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他是西汉名将,也是匈奴名将。这正是争议所在。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和李广一样渴望建立奇功伟业。不过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害了自己。汉武帝派遣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右贤王,李广利为主将,李陵属于后勤部队。他觉得不甘心,请求让自己的部队脱离李广利,也上战场。汉武帝手里已

  • 李陵到底更爱汉朝,还是更爱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V标签:李陵

    天下的强汉(38)主笔:闲乐生朱晖浚稽山之战,李陵以五千步兵,对阵八万匈奴骑兵,惊天地,泣鬼神,杀敌万余,最终却仍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而被俘投降。之后,汉武帝又听信谣言,以为李陵正为匈奴练兵,大怒,遂将其全家处死。消息传到匈奴,李陵既悲痛又愤怒,恰好此时有一位汉使出使匈奴,他立刻跑去质问:“吾为汉率

  • 为何汉武帝要杀李陵全家?这将军的一句谎话,带给李陵一世的悲情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李陵

    李陵,汉名将李广之孙。年轻时受命看管设有汉武帝寝宫的建章宫。后经汉武帝同意,统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驻扎在酒泉和张掖两个郡,防范匈奴入侵。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征讨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命李陵统领辎重部队配合作战。年轻的李陵,血气方刚,不愿意在后勤部队辅助作战,

  • 李陵投降后去哪了?一项考古发现揭示了李陵的后半生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李陵

    大家都知道,李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剧英雄。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边事,勇敢善战,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塞到今天蒙古国去侦察地形,顺利返还。就连汉武帝都听闻李陵大名。天汉二年(前99年),匈奴右贤王攻入西域,活跃在天山以北地区,汉武帝震怒,立即派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

  • 李陵是否真投降了匈奴?蒙古出土的汉朝房屋,墙上一行字说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李陵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事件那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就是因为在朝廷上为李陵辩护而遭遇腐刑的,那么李陵到底是不是含有冤屈呢?汉武帝是不是当时太过于武断呢?李陵是不是真的就真心投降了匈奴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匈奴和大汉王朝的历史渊源。大家都知道,从西汉

  • 李陵为何在汉武帝死后也不回汉朝?司马迁当初因他受腐刑还值吗?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李陵

    汉武帝时期有个将领倍受后人争议,那就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李陵因为自己的骄傲轻敌和汉武帝的错误决断,被多于自己十几倍的匈奴骑兵围攻,最后矢尽粮绝被迫投降。之后汉武帝听信误传,认为李陵为匈奴人训练军队,大怒之下把李陵的一家老小都给杀了,后来才知道给匈奴训练军队的另有其人。司马迁为李陵说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底为什么会投降匈奴呢?李陵是卖国贼么?

    历史人物编辑:浩瀚文史标签:李陵

    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前99年,李陵率5000步兵征伐匈奴,遇到匈奴单于亲率的匈奴8万主力骑兵的围攻,激战八天八夜,杀敌万余人之后,武器损坏、箭矢耗尽,突围失败,被俘后投降。李陵被俘,及被俘后有家难回,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对李陵的两个误会,第一个误会让李陵后无援兵,被俘投降;第二个误会让李陵身在匈奴,有家难

  • 如何看待李陵投降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李陵

    可以说啊飞将军李广一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广征战一生不得封侯。三子李敢被霍去病无罪射杀。而孙子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导致户灭九族。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舒,三子李敢。而李陵就是李当户的儿子,是李广的长孙。当李陵未出世的时候李当户就去世了,李陵很有乃祖遗风,也许隔代相像,李陵善骑射。武艺超群。善待

  • 大漠古墓发现两千年干尸,身穿汉服,是背叛汉武帝降匈奴的李陵?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李陵

    如果说古代最让人同情的“汉奸”,笔者觉得非汉朝大将李陵莫属。李家世代为将。大家都知道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便是西汉飞将军李广。李广本身也是名将之后,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家世代传习射箭。百发百中。一次出猎

  • 明明是李陵投降匈奴,为啥遭殃的却是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李陵

    公元前99年,名将李陵投降匈奴,气的汉武帝要灭他全族,结果却是处司马迁宫刑。一年后,消了气得汉武帝突然震怒,还是下令抄了李陵满门。之所以汉武帝会如此反复无常,全因一场战争,力捧宠妃李夫人之兄的战争。公元前99年10月,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将军,率3万大军从酒泉出征匈奴,让李陵负责后勤补给。而李陵身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