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书演义里,狄青出身贫寒,有一个姑姑狄氏早年入宫就失去联系。狄青少年英雄,作战勇敢,偶尔的机会才知道自己的姑姑是八贤王赵德芳的王后。
狄青并没有依靠姑姑狄后的庇护,与西夏作战过程屡立战功,成为领兵大元帅,并娶了鄯善国的双阳公主。这真是穷小子逆袭励志故事。
宋仁宗念狄青功劳,封他为平西王。从而狄家成为与杨家、呼延家并列的军功家族。
这时候杨家和呼延家都是人才济济,杨文广、呼延庆都成为大宋新一代战神。他们的下一代杨怀玉、呼延云飞都成长起来了。由于再次复兴的呼延家,杀了庞文报了家仇,家里又出现一个穆桂英式的肖赛红,一时势力大涨。
狄家将这个新生的军功家族,狄青,和老军功家族高杨呼郑曹必然产生利益冲突。
南唐造反,大宋大败。宋仁宗选帅,平西王狄青推荐自己的大儿子狄龙挂帅。包公强烈反对,建议武校场比武夺帅。
狄龙前往武校场,经过天波杨府,就把杨府门前的御牌坊给砸了。
杨府千金杨金花气愤不已,就带着烧火丫鬟杨排风参加比武夺帅。杨金花打败狄龙,夺得帅印就跑了。
平西王狄青带着几个儿子追赶杨金花,追赶过程他的儿子狄昭,狄祥被杨金花杨排风打死。
狄青赴天波府搜捕杀子凶手,事情闹到宋仁宗面前。最后八贤王出面,把这场纠纷表面压下去。狄家两子白死,穆桂英挂帅出征。
整个过程,狄青就像潘仁美、王强、庞文这样的白脸奸臣。谋取帅印不成,反而把自己两个儿子进去搭上去,这样狄杨两家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
事件中,寇准、包公、范仲淹等坚定支持杨家,把狄青作为对手。尽管是亲戚,八贤王赵德芳更是偏向杨家。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新贵,狄青在朝堂是何等的孤立。
征南过程中,穆桂英出师不利。狄青挂二路元帅。狄杨矛盾在战场爆发,还好说书人给狄青留点情面,让身败名裂的狄青付出巨大代价,最后在八贤王的挽救下,没有走上背叛大宋的道路上。
狄杨矛盾,以狄青彻底失败而结束,失去与杨家争夺军权的资格和实力。
我们看看历史上狄青,才知道说书人对出身寒门的狄青多鄙视,把狄青当成暴发户一样。
历史的狄青同样出身寒门,他没有狄太后这样的姑姑。年少入伍,善于骑射,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身中乱箭多达八次。曾领兵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评书上把狄青平定侬智高的功劳,送给穆桂英。正是因为有狄青的存在,西夏才不敢轻举妄动,北宋才得以长期国泰民安。此后狄青历任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迁升枢密使。北宋的枢密使都是文官担任,军人出身的枢密使狄青,自然遭到文臣的排挤和弹劾。
狄青的人生结局比岳飞还冤,他从枢密使到贬官外调,完全是莫须有的谣言造成的。谏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便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为此欧阳修本人也连续上了三道奏疏请求罢免狄青的枢密使之职。
欧阳修奏章里说:
“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陷害狄青的不仅有欧阳修,也有名相文彦博。宋仁宗不认为狄青有问题,说:
宋仁宗:“狄青是忠臣。”
文彦博:“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京师发生洪涝灾害,狄青避水将家搬到大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有议论,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知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