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宁波同山下的这个古村,原来是范仲淹后裔的隐居地,杏花美如诗画

宁波同山下的这个古村,原来是范仲淹后裔的隐居地,杏花美如诗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楚语乐游记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4/2/24 5:40:12

宁波市奉化城区西北的同山之麓有一个古村,名为西圃,现在为浙江省2A级景区村落。这个村子乍一看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但是村子古朴清幽,比较耐看。村子里的杏花盛开如海,衬着树旁的灰瓦老墙,特别有诗意。村外有两个水库,库边的山坡上有许多桃树,绿树红花相映,景色宜人。

据《嘉靖奉化县图志》记载,西圃村形成于北宣和年间,至今有将近900年的建村史,当时名为“西布”。这里群山环绕,古时村民们在村子内外广植树,被称为果圃,又因为村子地处县城西北,后来村子被改称为“西圃”,沿用至今。

西圃的村民多姓范,其先祖系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范仲淹。范文正公长子纯祐的孙子伯安因避难从姑苏迁往鄞城居住。纯祐的第二十三世孙从鄞城迁往西圃村居住,繁衍生息,将之发展成为一个大村落。

西圃村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村子里至今还保存有垂训堂、菊庐、枫木庙、老窑跟、枫香古树等历史古迹,村外有同山峰顶龙潭、大房山塘和大化水库等自然风光。

和宁波的大多数山村一样,西圃村子里也有一条溪流。这条溪流名为龙溪,自西东穿村而过。溪畔经过修缮,两旁加装了护栏。溪边有古树,树下是亲水平台,村民们年在这里洗涮。

村子里的风景基本分布在龙溪的两侧。西圃村历史古迹之一的垂训堂,就坐落在龙溪中段的溪边,现在成为西圃村的文化礼堂和老年协会。溪边的古树下设置有长椅和健身器材,村民或游客可以随时在这里小憩或者健身。

西圃村因“果圃”而闻名,至今村外的山上山下还种植着成片的茶树、杉树、桃树和李树。村子里也有不少李树和杏树。其中村子西头有一棵老杏树,杏花爬满枝头,远看如雪,近看似粉。

杏树的周边古旧的房子,泥墙青瓦或粉墙黛瓦,黛瓦后面是青山,青山之上是蓝天。村民在路边生起了炉灶,袅袅炊烟在杏树下升腾,让杏花和周边的景色变得有些氤氲,特别有“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的意境。

杏花树旁不远处就是大房山塘。这是一个小型的水库,但是依山而筑,水库边有成片的桃园。大房山塘的堤坝居高临下,站在堤坝上,西圃村的风光便尽收眼底。西圃村的房子大多数为人字顶屋顶的结构,墙壁颜色不一,但都为灰瓦屋顶,错落有致,古朴有加。

大房山塘的上游还有一个水库,名为大化水库。大化水库和大房山塘结构类似,都有宽阔的堤坝,都依山而居,水边都有桃园,可谓是西圃村的双子星水库。大化水库边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以沿着它观光,可以坐在水边垂钓。

这两个水库的北面就是弥勒大道,它们之间有一段空地,正在进行改造。改造完成以后,这里的景色会更加美丽,届时会成为一处很不错的观光点。

西圃村的北面1000米处是长岭村,那里的玉兰花海成为宁波的一处网红打卡地,前往观光赏花的游客接连不断;西围村的西面2000米左右就是林家村,那里的桃林被称为“天下第一桃园”,桃花盛开时也是网红打卡地,前往赏花的游客更多。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金海路”站有途经或直达西圃村的公交车,前往这里游玩非常方便。

旅游小贴士:

1.门票信息:免费

2.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

3.自驾导航:可以用导航软件搜索“西圃村”,按照导航路线指示自驾前往即可,村子里有停车场。

4.公共交通:宁波站乘坐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儿童公园”站下车,换乘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公交金海路”站下车,换乘奉化203路/225路公交车——“西圃”或“西圃村口”站下车即到。

这里是楚语乐游记,发掘优美风景,记述旅游风情,欢迎关注和点赞支持。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为何范仲淹王安石包拯岳飞四人落选?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范仲淹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有名的功臣榜,比如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西汉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名气一般、相对不为人所知的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和清朝乾隆拟定的紫光阁二百八十功臣,今天先来说一说南宋理宗时期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一如既往的重文轻武,狄青和岳飞榜上无名。南宋理宗宝庆

  • 范仲淹屡次被贬,不惜激怒皇帝也要进谏,他这样做是图个啥?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范仲淹

    《史记》上历史上开始有了对于官员的类型判定,并将行教、清廉、守法作为好官的主要的标准,三国末年于始,司马懿的思想当中总结出正式的为官标准,有清、慎、勤,清官也从此逐渐成为好官的代词。细数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身正气、敢于直言上谏的清廉之官,比如做过发、桀两代夏王丞相的关龙逄因为直言进谏而以炮烙之刑杀害,

  • 强盗兵临城下,高邮的长官反而慰劳这些强盗,范仲淹却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范仲淹

    宋朝时有个强盗叫张海将的,他的人马快要走到高邮时,高邮的军事长官不但不抵抗,反而让城里有钱的人拿出钱财,牛羊还有酒去慰劳这些强盗,富弼就说了要把这人给砍了,但范仲淹却说不能砍。宋朝时强盗张海将快要到高邮,知军晁仲约预计抵抗不了,于是就告谕城中比较富有的民众拿出钱、布、牛羊还有酒去慰劳他们。这事传开后

  • 江苏兴化古县衙,至今已1000多年历史,范仲淹曾在此为官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荷舞水袖标签:范仲淹

    兴化。他负责江苏省泰州市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江淮河、里下河腹地,河网密布,水系众多。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兴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昭阳、楚水。石乃庵、郑板桥、刘熙载等历史人物均出生于此。兴化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城市。除了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其他季节游人不多。

  • 范仲淹写下一首边塞词,欧阳修读后发声嘲讽,结果成为了千古名篇

    历史人物编辑:天生有梦标签:范仲淹

    北宋名相范仲淹,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号称千古第一位“文正公”,词开宋代婉约、豪放二派之先河。生平存作五首,全部都成了词中绝品。与范仲淹同时代的欧阳修,晚他二十年当上宰相,也是苏轼父子三人推出的继“孔、孟、荀、杨、韩”之后的“儒学第一人”,王安石称他是“古文中的‘江河、日星’”。二人一位是“王佐之才,

  • 作家张一一自命不凡,用《新岳阳楼记》叫板范仲淹,读罢高低立判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范仲淹

    导言:作家张一一自命不凡,用《新岳阳楼记》叫板范仲淹,读罢高低立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这句天下为公的名言,成了无数人的座右铭,并且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了教材之中,相信很多人对于这篇文章都记忆犹新。当年在读这篇散文时,我感觉好像就站在了岳阳楼前,景色尽收眼底,不得不赞叹范仲淹的高水准,

  • 他英勇善战,范仲淹称其为“良将”,敌人称其为“天使”,可惜没有逃脱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范仲淹

    这个人其实历史上大大的有名,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他这个人一生可谓波澜,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后来成为朝廷中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有成绩,再加上皇帝不是那么昏庸。在北宋时期,那是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武将的地位很低,士兵那就更低了,狄青呢,从小就喜欢练武,尤其喜欢骑马射箭

  • 一个文人操着武将的心,范仲淹搞庆历改革,目的其实不只是吏治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很多人读书时的座右铭,这句话出自于范仲淹之口,作为一个文人,范仲淹的作品脍炙人口。而在历史上,出身文人的范仲淹,一心想要在政治方面立下功劳,并且曾在中国历史上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改革,虽然他的改革未能取得成功,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值得赞赏。提到他的庆历新政时,人们

  • 宋朝女子早年丧夫,苦情再嫁,生了一个儿子世人皆知,名叫范仲淹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范仲淹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劝以诈;示之以俭,示以奢;贻之以言,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叫陈谏议的人。他家里有一匹烈马,极难为人们所驯。但有一天陈谏议却发现这匹马失踪了。经过询问,他才知道这匹马被卖

  • 民闹饥荒商人趁机哄抬物价,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米价再涨一倍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对于百姓来说,有个体察百姓疾苦的父母官至关重要。尤其是处于底层的百姓,如果父母官都不为他们的利益着想,生活上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历史上,范仲淹就是这么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官,在百姓眼中,他一直为百姓发声,为百姓的生计担忧,是人们心中的好官。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