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欧阳修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打压狄青?

欧阳修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打压狄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欢说历史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1/5 9:06:33

在北宋时期,除开国宿将之外,我们基本上没听说过有什么名将。狄青在北宋一代,可以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之为名将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战功卓著的名将,却不幸被人构陷,以至于郁郁而终。可是打压构陷狄青的人,并非都是我们所想象的奸臣,其中还有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欧阳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狄青出身寒微,十几岁的时候代兄受过,以“贼配军”的身份进入北宋的军队。善于骑射、武艺高强的狄青,在军队中很快就得到了提升,被选入御马直(禁军的精锐部队)。西夏与北宋开战后,朝廷派遣禁军前往前线作战,狄青入选其中。在西北战场上,狄青作战勇敢,屡建战功,每次作战的时候,他披头散发,带着青铜面具杀入敌阵,勇冠三军。在西夏军看来,狄青就如同天神一般。

在战争结束后,战功显赫的狄青因功“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在宋代,分前代宰相之权(政务、军务、财政)为三,枢密使掌军权。狄青任枢密副使,是为大宋王朝执掌军务的副长官。

在狄青任枢密副使后不久,岭南一带又发生了侬智高的叛乱。在朝廷犹豫不决之时,又是狄青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率军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帝国的南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非常高兴,“帝嘉其功,拜枢密使,赐第敦教坊”。就这样,狄青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从一个普通士卒一路升迁至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这在北宋王朝堪称是一段传奇,但也就此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他的构陷诽谤接踵而来。

在狄青一生的征战中,“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骁勇善战,对大宋王朝可是忠心耿耿。忠诚、才干,再加上战功,皇帝怎么可能置之不理,因此授之以枢密使之职,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就在狄青当上枢密使没两年,针对于他的政治迫害就开始了。

有人开始在朝中弹劾他,“狄青为枢密史,自恃有功,骄蹇不恭”。都在说他仗着自己的功绩,目中无人还藐视皇帝的权威。狄青自觉无辜,便询问为官的朋友,朋友也只是淡淡说一句:“无他,朝廷疑而。”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朝廷内有人盯上你了。一时间,弹劾狄青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样飞来。这种情况下,狄青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避免政敌的迫害。这其中,最为知名的打压者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初文坛领袖,是当时朝廷文官集团的首脑人物。他的亲自下场弹劾狄青,无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而且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欧阳修三次上书:《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和《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状、《上仁宗论水灾》第二状,都严厉批评过狄青,强烈要求罢免狄青。以他出众的才华,写下的文章自然是极具煽动性和说服力,将罢免狄青的舆论推向了高潮。

最终在举朝汹汹的舆论环境下,宋仁宗没能抗住压力,将狄青罢免,贬官发配至陈州。一代名将怎能忍下这般屈辱,狄青最后在陈州抑郁而亡。

在我们看来,狄青是忠臣,欧阳修同样也是忠臣,但何以忠臣构陷忠臣呢?其实欧阳修对于狄青的行为,并不是一个个人的行为,它是由北宋开国以来形成的政治生态决定的。北宋建立后,惩唐末、五代以来的武将集团跋扈难制,施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朝廷的大权就牢牢掌握在文臣之手。但狄青的崛起,打破了这个长期以来的政治生态环境,自然为文官集团所不容,而作为文官集团的重要成员,欧阳修自然也是不能置身于事外。

但要看到的是,欧阳修对于狄青的弹劾,并没有在人身上有所指摘,他在奏折里明确指出,“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虽其心不为恶,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在欧阳修看来将狄青赶出朝廷,就是为朝廷消除祸乱的萌芽。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欧阳修对狄青的攻击。某种意义上来说,攻击狄青的是欧阳修这些文官,其实害死狄青的是北宋王朝的体制。

在欧阳修的三次上书中都没有说过要狄青性命的话,而只是主张将他贬去远离京城的地方,这更像是对于狄青的一种变相保护而已,只是狄青此人有些心高气傲,受不了这般侮辱,愤懑之下最后才英年早逝。实际上,欧阳修对于狄青的打压,实际上就是文官集团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这是由环境决定的,和他们的个人品质和私交是没有联系的,在那种环境下,欧阳修的言辞也可能是在保护狄青。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北宋狄青——与岳飞齐名的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狄青

    在整个宋朝,尽管狄青与岳飞所处朝代并不相同,但都可以说是宋朝最为出色的两个将领了。南宋的岳飞在抗金的道路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眼看大局将定。却惨遭秦桧陷害,被皇帝赐死。而狄青尽管获得了仁宗的信任,却在权臣的嫉妒下被排挤出京,抑郁而死。狄青可以说是北宋时期最为骁勇善战的将军了,为保卫北宋边境立下了汗马功

  • 欧阳修为什么要弹劾大忠臣狄青?谁该为狄青的死承担历史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狄青

    欧阳修弹劾狄青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陷害”,我们既然说一个人陷害另一个人,那么自然是指其所编造之事实乃是无中生有。鉴于宋朝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也就不难怪狄青在取得军事胜利后,得到的并不是朝廷的信任和拥戴,反而是猜忌和排挤。狄青的死欧阳修要担任一部分责任,但并不是首要者,狄青的死并不是某个人的罪行,但“

  • 评书演义故事:狄青为何沦落为“白脸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狄青

    在北宋背景的各种版本评书演义里,狄青也是少年英雄,带领一批少年英雄抵御西夏战功赫赫,娶得鄯善国‬公主‬,回朝‬被‬宋仁宗‬封为‬平西王‬,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狄青出身寒门,孤苦无依。他姑姑狄氏早年被选为皇家秀女,一入宫深似海,从此没有消息。宋真宗把狄氏赐给八王赵德芳,从此狄氏成为八王南清宫

  • 宋名将狄青有多硬核?兵法套路犹如韩信诸葛亮翻版,西夏称其天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辰星标签:狄青

    很多人都认为宋朝很弱,其实不然。北宋时期的文治武功其实都很强,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都是历代中首屈一指。而大部分人爱黑宋朝,主要是认为其武力最弱,名将缺乏。关这一点,主要是宋立国属武将“窃国”,为了防止重蹈前朝覆辙,对武将防范过严,往往扯肘,一取得好的战绩就立即拍死,不能长久。其实宋朝的名将很多,而故事

  • 欧阳修弹劾狄青,到底是在保护狄青,还是在加害狄青?您来评评理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狄青

    北宋名将狄青之死和北宋名臣欧阳修是有很大关系的。清人昭梿大骂欧阳修,说他和南宋的秦桧一样,残害忠良。昭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世孙,著有《啸亭杂录》一书。书中说:欧阳修一连串弹劾狄青,说狄青有异心,他这种行为,哪里是人臣为国爱惜人才的做法?他这么做,最终使狄青以忧愤而卒。这之后,奸贼秦桧得以诬陷岳武

  • 北宋武曲星,大将军狄青立下赫赫战功,没想到打胜仗靠算卦?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狄青

    出身寒苦小小年纪就参军,脸上有刺字骁勇善战,在宋夏战争中,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战功,民间百姓更是对狄青赞赏有加,因为其英勇无比,更是被称作武曲星转世。而狄青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趣事。在北宋时期,有崇尚鬼神的习俗,狄青征战途中,大军战前准备,他就假装拜神说:“这次征战,胜负还没把握,我

  • 宁波同山下的这个古村,原来是范仲淹后裔的隐居地,杏花美如诗画

    历史人物编辑:楚语乐游记标签:范仲淹

    宁波市奉化城区西北的同山之麓有一个古村,名为西圃,现在为浙江省2A级景区村落。这个村子乍一看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但是村子古朴清幽,比较耐看。村子里的杏花盛开如海,衬着树旁的灰瓦老墙,特别有诗意。村外有两个水库,库边的山坡上有许多桃树,绿树红花相映,景色宜人。据《嘉靖奉化县图志》记载,西圃村形成于北宋

  • 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为何范仲淹王安石包拯岳飞四人落选?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范仲淹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有名的功臣榜,比如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西汉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名气一般、相对不为人所知的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和清朝乾隆拟定的紫光阁二百八十功臣,今天先来说一说南宋理宗时期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一如既往的重文轻武,狄青和岳飞榜上无名。南宋理宗宝庆

  • 范仲淹屡次被贬,不惜激怒皇帝也要进谏,他这样做是图个啥?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范仲淹

    《史记》上历史上开始有了对于官员的类型判定,并将行教、清廉、守法作为好官的主要的标准,三国末年于始,司马懿的思想当中总结出正式的为官标准,有清、慎、勤,清官也从此逐渐成为好官的代词。细数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身正气、敢于直言上谏的清廉之官,比如做过发、桀两代夏王丞相的关龙逄因为直言进谏而以炮烙之刑杀害,

  • 强盗兵临城下,高邮的长官反而慰劳这些强盗,范仲淹却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范仲淹

    宋朝时有个强盗叫张海将的,他的人马快要走到高邮时,高邮的军事长官不但不抵抗,反而让城里有钱的人拿出钱财,牛羊还有酒去慰劳这些强盗,富弼就说了要把这人给砍了,但范仲淹却说不能砍。宋朝时强盗张海将快要到高邮,知军晁仲约预计抵抗不了,于是就告谕城中比较富有的民众拿出钱、布、牛羊还有酒去慰劳他们。这事传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