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延昭到底是杨六郎还是杨大郎?新发现的史料引入新的解读方式

杨延昭到底是杨六郎还是杨大郎?新发现的史料引入新的解读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妍妍旅行记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1/19 7:53:36

从宋朝开始,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社会远远流传,形成了庞大的观众群体。老百姓们对这些故事的人物耳熟能详,杨家将的英雄们也称为中国人心目中英雄的典型形象。在这些英雄中,杨家将的第二代领袖杨延昭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在整个故事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故事中的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是老令公杨业的第六子。因为在金沙滩一战中杨家将损失惨重,就连杨业也撞死在李陵碑上,所以作为第六子的杨延昭临危受命,继承了杨家将的传统,继续保卫宋朝,抵御辽国入侵。

杨延昭在小说中起着承上下的作用,向上继承了杨业和佘太君等第一代杨家将的代表,向下则延续发展出了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等杨家将后代英雄,可以说在故事的主线脉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杨家将故事的流传,杨家将故事中的英雄也成称为读者观众群体研究的对象。杨延昭作为杨家将的主要人物之一,研究他的学者和爱好者们不少,也得出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结论。尤其是对于杨延昭的家族排名,更是引起不小的争论,大家都拿出各自的历史证据,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小说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子,所以被称为杨六郎。但是在主流的历史圈中却不这么认为,学者们认为历史上的杨延昭应该是杨业的长子,所以才能在杨业牺牲后继承杨家将的家业,继续征战在北宋抗辽的第一线。但是这种说法受到很多历史爱好者的质疑,假如杨延昭是长子,为什么他不被称为杨大郎,而是被称为杨六郎呢?围绕着杨大郎,还是杨六郎的说法,大家争论了几百年,一直都没能拿得出切实能说服对方的证据。最近网上又有新的历史依据露出水面,对于杨六郎具体身份认定又给出了新的思路。

主流历史圈之所以认为杨延昭是长子而不是第六子,是因为杨家的史料中,在杨业的儿子中杨延昭每次都被写到第一个。不论是杨业去世后宋朝朝廷对杨家子女进行恩赐,还是在对于杨家的军功进行表彰,杨延昭都是排名第一,而且得到的赏赐和官位都是最高的。学者们认为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杨延昭是作为嫡长子来杨家家业的,所以他才是杨业的长子。比如在朝廷赏赐杨家子女时,只有杨延昭被升任崇仪副使,而次子杨延浦和杨延训同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同时担任殿直。

史料记载这段时,只提到了杨延浦为杨业的次子,其他子女都没有提到家族排名。因为杨延昭被排在杨延浦的前面,所以学者们认为杨延昭是长子,位在杨延浦之上。对于杨延昭被称呼为杨六郎的说法,学者们提出了两种可能性的猜测。一种是认为杨延昭在杨业子女中虽然位长子,但是在整个麟州杨氏的大排名中是第六位,所以被称为杨六郎。另一种说法是根据星相学概念,南斗六星固主兵机,为大将之象,而作为大将之象的北斗第六星更主燕。杨延昭长期在燕地抗辽,所以被辽国人看作是天上的将星,于是以第六星称呼他为六郎。

这两种说法流传了不少年,受到很多人的推崇,但实际上完全是牵强附会的。第一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了解麟州杨氏历史的人都知道。麟州杨氏是从杨业的父亲杨信时代开始的,家族世袭了麟州刺史的权位,算是北宋将门世家中比较典型的现象。杨信生二子,长子为杨重贵,也就是后来的杨业,次子为杨重训,继承了麟州刺史的权位。如果杨延昭是杨业长子,又在大排名中位第六,这就意味着杨重训有五个儿子年龄比杨延昭大。实际上杨重训只有一个独子叫做杨君,字光扆,三十一岁时就英年早逝了。

从史料上来看,杨光扆的确比杨延昭大三岁,算是杨延昭的堂兄。以此为依据做麟州杨氏的大排名,杨延昭总排也不过是第二名,怎么可能掉到第六位去?因此从大排名上看,假如杨延昭是长子的说法成立,他在家族中叫法应该是杨二郎,而不是杨六郎。所以从大排名上看,杨六郎根本是不成立的说法。

至于第二种关于星相学的说法,这就更加的是胡说八道。星相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之一,是汉族文明的高端体现。这种文化在汉地广为流传,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如果说辽国人因为这个原因就将杨延昭称呼为杨六郎,这完全是滑天下之大稽。

辽国人是以契丹民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仰慕不假,但要说仰慕到研究星相学,这就太扯了。当时辽国的宗教停留在巫术阶段,跟星相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况且杨延昭与辽国打仗的地方是两国边境,这里都是荒凉贫瘠,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的百姓怎么会知道什么星相学,还能根据星相学的原理给杨延昭起外号?什么时候契丹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天文学知识能高成这样?因此说契丹民族因为杨延昭的强大而用南斗六星来表述的说法完全是编出来的,是后世文人牵强附会搞出来的故事,根本没有可信度。

杨延昭作为杨大郎的证据被否定了,难道作为杨六郎就有充足的证据?本来这种说法也是证据不足的,毕竟只有通俗杨六郎的叫法,属于是孤证不立,难以切实的证明杨延昭就是杨业的第六子。但是最近有一些新的历史文献资料问世,却从旁给了一些辅助证明的作用。

要寻找历史的答案,首先需要确认一个问题,杨六郎的说法是从而而来。查阅历史资料后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是来自于杨家将的民间故事,而是来自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隆平集》。这部文人笔记中记载,“威震异域,守边二十余年,虏情畏服,上呼曰:‘杨六郎’。”

这个说法现在北宋流行,然后被《续资治通鉴长编》采纳,记载为“杨延昭在边防二十余年,敌惮之,目为杨六郎。”在宋朝灭亡后,元朝宰相脱脱编撰《宋史》,也采纳了上述的说法,于是“杨六郎”的称呼就此稳定下来。从这些典籍的记载来看,很明显杨六郎的说法与什么星相学、契丹人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来自于宋朝内部。曾巩的《隆平集》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从这里面来看,最早称呼杨延昭位杨六郎的不是别人,而是宋真宗赵恒。如果杨延昭真的是杨业的长子,那么赵恒为什么会叫他位六郎呢?皇帝也不能乱叫排名啊?

有人说这是皇帝开玩笑,也有的人说是皇帝口误,才造成了杨六郎叫了几百年的误会。其实这种说法都是不成立的,因为首先杨大郎就没有证据。既然杨大郎不成立,又凭什么说赵恒叫杨六郎是口误呢?也有人拿出了《铁围山丛谈》中记载的事做证据,“政和初,至尊始踵唐德宗陆贽为陆九故事,目伯氏曰蔡六,至于嫔嫱宦寺亦,从天子称之。目仲兄则曰‘十哥’,季兄则曰‘十一’,吾亦荷上圣呼之为‘十三’。而内人又皆见渭‘蔡家读书底’。”他们认为,宋徽宗赵佶都把蔡家兄弟的排名喊错了,说明宋朝皇帝就有这个习俗。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根本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唐宋皇帝为了对大臣们表示亲近和宠信,非正式场合称呼家族排名是常有的。唐德宗李适宠信宰相陆贽的时候,以其家族排名称为陆九,这是代表着自己人的意思。赵佶宠信太师蔡京,对蔡家几个子女亲近一点,以排名称呼也没有错。这里面有个说法,称呼可以是亲兄弟之间的排名,也可以是整个家族的大排名,这个全靠个人喜好和习惯。赵佶称呼蔡氏不是乱来的,一看就知道是蔡家兄弟在大家族的排名。蔡京有兄蔡卞,蔡京的长子在家族总排名第六并不奇怪。

所以蔡京长子被赵佶称呼为蔡六,并不能说明宋朝人就都把长子当作老六来称呼。如果长子能变老六,那前五是谁呢?所以上述主观臆测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以家族排名称呼才符合唐宋人的传统习惯。宋真宗赵恒称呼杨延昭位杨六郎,这只能说明杨延昭是杨家的第六个孩子,这是符合当时的习俗的。这个第六可能是杨业的第六个孩子,也可能是杨业兄弟俩孩子的总排名第六。如果杨延昭真的是排名第六,那么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杨业去世后,继承家业的不是老大,而是老六呢?为什么朝廷对杨延昭的赏赐超过杨家其他兄弟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杨业在世时带在身边的孩子只有两个,而不是如小说中所有杨家子弟都参与战争。根据史书记载,杨业在世时跟在他身边打仗的只有杨延昭和杨延玉两位。其中杨延玉在杨业战死时同时赴难了,只留下了杨延昭这个儿子。杨延昭从小受到杨业看重,被当作接班人带在身边,很早就因为战功获得了供奉官的职位。在朝廷对杨家进行封赏时,杨业的所有儿子都上浮一级官职。没有官职的升为殿直,官职为殿直的成为供奉官。杨延昭在战前就是供奉官了,所以才升任为崇仪副使。

所以杨延昭在史书中排在杨家子弟的首位并非家族排行是老大,而是因为他在杨业的儿子中战功最高。能与杨延昭比战功的杨延玉已经战死了,剩下几人都没有参战,又怎么能比得上杨延昭呢?所以杨延昭并非因为嫡长子的原因才被朝廷厚赐,而是因为自己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功绩。

因此这个功绩上的排名与家族排名并没有必然联系,也说明不了杨延昭就是杨家的长子。反而宋真宗赵恒亲近的称呼更能体现唐宋时期的传统,从这个称呼看杨六郎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所以杨延昭就是杨六郎,杨大郎之说不过是后世学者们牵强附会的结果。

标签: 杨延昭

更多文章

  • 杨延昭是长子,为何人称杨六郎,不应该是杨大郎吗?

    历史人物编辑:熊建强标签:杨延昭

    杨延昭是杨业的第一个儿子,但是他被人称为杨六郎,其实还要是从他的母亲的问题来说,其实穆桂英我们都是很熟悉的,穆桂英是杨文广的妻子,并不是他的母亲,很多评书的人都说,穆桂英是杨文广的妻子,但其实不是,根据历史的记载,杨广是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而且历史里也没有杨宗保这个人,就比如说历史里并没有岳飞的儿子

  • 杨家有子,御辽安邦-“六郎”杨延昭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杨延昭

    北宋高粱河之战后,精锐尽失,关键的是,丧失了进攻辽国的战略机会,辽国到了赫赫有名的萧太后手中,这一战奠定了萧太后在辽国的统治地位,手中权利更加稳固,同时也积极准备南下,毕竟宋军百战百胜的神话被打破,富庶的中原,让辽国扬起了屠刀。相比之下,宋太宗回国后,不久就病逝了,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就是宋真宗,不久

  • 此人与杨业同为名将,因小人的一次刁难,竟背负奸臣骂名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杨业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男女老少都为了大宋江山付出了全部,虽然有很多后世添进去的情节,但是杨家确确实实是大宋的功臣,而功臣却没能得到好结局。杨家最著名的是杨业与其一家的女将,杨业的结局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潘仁美没有按计划接应,杨业全军覆没。杨业的忠心耿耿,换来这样的下场,全天下的百

  • 古装网剧《胭脂债》将播,人气小生杨业明领衔,上演虐恋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力养历史标签:杨业

    1江湖风波不断,武林盟主江清流走火入魔,武功全失。江家囚禁的女魔头薄野景行连夜逃走,数日之后,一个软香温玉女子装在锦盒送于清流,感觉到是薄野景行后,清流为掩盖江家关的女魔头只是一介女流之辈,自认金屋藏娇色狼,把她安置在院内静观其变,谁知这位女神经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怀上了他的骨肉,二人上演了一曲血

  • 公元969年,一代猛人杨业栽在了斧头帮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昕昕的实习生活标签:杨业

    文/食堂01在挨打路上的杨业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攻打北汉。自古以来,围城之战有围三阙一之说,就是故意放个口子,让城里的敌人逃跑,一头钻进自己设好的埋伏圈。但是这次,赵匡胤不用了,太原就是北汉最后的城池,没地跑,只能坚守到底,而宋朝只能正面强攻。当时赵匡胤命党进、李继勋、

  • “导弹司令”杨业功:家居行止一切从简,出门却要携带“三件宝”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杨业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杨业功的名字响彻人们心间,要问他是何许人也,他只是个普通人,是扎根祖国土壤的了不起的普通人。永远的“导弹司令”农村

  • 雁门关下发现杨家将后人,大约500人,专家:杨业祠堂已有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杨业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忠臣良将。说到忠臣,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有魏征、海瑞、寇准以及包拯等。说到良将那就更多了,但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还是要数杨家将。毕竟《杨门虎将》的故事,可是直到今日仍四处流传。在现如今的影视剧以及评书等文学作品中一直流传着杨家将的故事,甚至他们还在杨家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

  • 此人自称是杨业第37代后人,身怀杨家枪法,曾一枪挑翻7个恶霸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杨业

    熟读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杨家将乃是一代忠烈之士,杨家之人各个身怀绝技、武艺不凡。而无论是杨家七郎,还是杨家女将,他们都抱有满腔的爱国之情,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杨家将曾长期驻守于边疆,奋力保卫国家。即便面对敌人的强势入侵,杨家之人都表现出了勇于杀敌的无畏牺牲精神。如今在各大电视荧屏荧幕上,杨家

  • 杨业分明用的是刀,为什么他的儿子们却全用枪呢?和夏家枪法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杨业

    杨业用刀,是继承了杨家祖传的刀法,杨家枪是后来学的夏家枪法,有兴趣了解这段故事的听我慢慢道来。唐僖宗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只喜欢玩乐,不会治理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大乱,民不聊生,镇守潼关的大将金刀杨会,是杨业的爷爷,他靠一路刀法名扬天下。有一天,一伙流民抢劫了潼关的粮仓,杨会知道后只是带兵把这伙

  • 为抬身价强认祖宗!播州杨氏一族到底是不是宋朝忠臣杨业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杨业

    中国历来都有“百家姓”一说,大家初次见面都会问上一句“贵姓”?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现在中国姓“李”的最多,接下来就是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在中国“李”姓是第一大姓,但是在贵州,“杨”姓却排名第一。究其原因,应该和西南地区一个经历了七百多年的世袭罔替二十九代的土司政权“播州杨氏”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