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身上有豪侠之气,这在东汉末年是很少见的。因为大家都是军阀,真正讲道义的人并不多。而且刘备头上还顶着个汉室宗亲的帽子。
这么一来刘备走到哪儿,都是很拉风的。尤其是曹操要灭了徐州陶谦的时候,天下诸侯都不敢来帮陶谦,刘备手里就几千人马,还是借来的,偏偏敢来相助。这可不是作秀,因为随时会被曹操大军给灭了。创业期没点风险哪成啊?
这可让徐州这帮名士们刮目相看了,尤其是陈珪、陈登父子俩,一提到刘备,那就是竖大拇指的节奏啊!徐州土豪糜竺糜芳兄弟俩更是倾囊相助,甚至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我们都知道,一般跟着刘备混的人,很少有投降他人的。可是陈登却是个例外,那么陈登何许人也呢?他值得刘备感念吗?
一、没有陈登的支持,刘备在徐州站不稳。
陈登25岁出来做官,一直在陶谦手底下干活,不过都是些杂活,主要负责农业事务。要这么搞下去,将来做个大汉朝的农业部部长,估计不成问题。
可是陈登偏偏遇上了乱世,乱世里想要好好搞农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陶谦的部将杀了曹操的老爹曹嵩以后,曹操发誓要灭了徐州,并且动手屠了取虑、雎陵、夏丘等三城,灭男女数十万,泗水为之断流。
这气魄可把陈登吓了一跳,为此前来助战的刘备,便成了陈登和徐州百姓的唯一希望。所以陶谦去世以后,陈登极力支持刘备拿下徐州。
可是刘备这个人吧,有点儿脸皮薄,每次送到嘴边的肉,他都要推脱几次才肯接受,估计是提前练习禅让的手法,为将来打基础。所以刘备压根不肯接受徐州。为此陈登想了好多借口。
借口一:刘老板!现在大汉朝快嗝儿屁了,想要干点事儿必须要速度快点!徐州有钱又有人,你要是拿下了,那就是将来建功立业的基础啊!
刘备摇摇头。
借口二:刘老板,你现在拿下徐州,就能得到10万大军,混得好可以成就霸王之业,混得再差也能保住徐州这块地盘。要是你不愿意的话,那我可就要跳槽了!
刘备还是摇摇头。
借口三:强攻不行,所以陈登便写信给袁绍,让袁绍来劝刘备。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海内威望甚高,他只说一句话,刘备便接受了徐州。
为啥袁绍这么顶用呢?其实刘备倒不是不好意思接受徐州,他只是觉得自己人微言轻,镇不住徐州这帮士绅土豪罢了。袁绍地位高权力大,他说一句话,徐州的士绅土豪自然都要听他的。刘备这才有了接纳徐州的实力。
不过从整件事的过程来看,陈登为刘备拿下徐州,出力是最多的。他如此看好刘备,其实算得上是英雄惜英雄。
二、抛弃刘备,选择曹操,那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刘备的确是英雄,而且自带豪侠气质,很对陈登的胃口。可是为啥后来陈登还是抛弃了刘备,选择了曹操呢?这事儿不赖陈登,要赖就赖刘备自己。
刘备的气质、能力、品行,其实都到位了,唯独不到位的就是底子。刘备的底子实在是太薄弱了,有袁绍撑着面子,徐州土豪们才勉强对刘备信服。
可是比刘备名气大得多的吕布来了以后,刘备的地位立刻就下降了一个档次。吕布是大汉温侯,斩杀董卓的英雄。而且手里的战将一个个骁勇善战,显然更能撑得起徐州的门面。
所以吕布一来徐州,就赢得了豪族们的集体欢迎,夺取徐州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刘备被吕布赶下台以后,大多数人都依附于吕布,陈登也不例外。
但是陈登对吕布的为人是非常不屑的,所以只是表面臣服。但是想要靠刘备灭了吕布,显然不可能。刘备当时兵微将寡,很难战胜吕布,于是陈登便想到了曹操。那么陈登是怎么赶走吕布的呢?
首先,陈登用计谋瓦解了吕布和袁术之间的联姻关系。这两家实力雄厚,万一真的联姻了,那可就是灾难性的存在了。其次,陈登联系上了曹操,并且向曹操掏心窝子说了一堆收拾吕布的方法,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这既是消灭吕布的办法,也是陈登的投名状。最后,等到曹操大军压境以后,陈登便从广陵带兵出发,一起围剿吕布。即使吕布用陈登的三个弟弟做人质,陈登也毫不动摇剿灭吕布之心。
在灭了吕布之后,陈登便因投靠曹操,得到了善果,成为了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长期镇守在广陵地区。
三、刘备和陈登,属于君子之交。
刘备在徐州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唏嘘,毕竟第一次做诸侯,当然没什么经验。可惜也正因为如此,刘备才错过了大才陈登。
即使双方各为其主,刘备和陈登之间的交情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这就是君子之交。刘备在北方混不下去了,便逃到了江南刘表这儿混日子。
在这里,刘表组织了一场荆州版的煮酒论英雄。当提到陈登的时候,许汜扬言:陈元龙这家伙是个狂傲不羁之辈,算不上英雄!
刘备就在旁边坐着,差点揪着许汜就要打起来。好在他有过一次煮酒论英雄的经验了,这次自然更加收敛。
刘备转而就去问主持人刘表:您老觉得许汜说的对不对呢?
刘表不想得罪任何人,他知道刘备跟陈登关系很好,所以两边讨好:许汜是个好人,不会瞎说话,但是陈登也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士,真不好说。
从这种判断中,我们也看得出,刘表干不成大事,和事佬能干多大的事呢?刘备又跑过来问许汜:你为啥觉得陈登狂傲呢?
许汜立刻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当初我去陈登那儿做客,他居然在床上躺着不理我?有这种待客之道吗?
刘备听了以后,厉声说道:你也算个有才能的人!现在天下大乱,陈登所想无非是忧国忧民之事,你跑到他那儿张口只要房产和汽车,你是他丈母娘吗?我要是陈元龙,我肯定在百尺高楼之上躺着,绝不会见你!
豪侠啊!如果是你,你愿意为一个已经跟你分道扬镳的人,去得罪你现在的同事吗?肯定不愿意吧?可是刘备就愿意,这就是刘备吸引那么多人才的重要原因。陈登交到这样的朋友,是真的值了。
总结:刘备可不是哭哭啼啼的和事佬。
很多朋友看了《三国演义》,就认为刘备是个哭哭啼啼的和事佬,而且没有任何主见,啥都要问诸葛亮。
事实上还真不是如此,刘备这个人的主见很强,而且在《三国志》里从来没有哭过一次,反倒是曹操却在《三国志》里至少哭了6次。
从陈登和刘备之间的交情也能看得出,刘备是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并且丝毫不怕得罪人的汉子。至于陈登的结局,其实挺可怜的,他很喜欢吃生鱼片,结果一肚子寄生虫,才39岁就把自己搞死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读三国历史,咋能不读一读《三国志》呢?尤其是这套有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注解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