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谋士陈登品尝着新鲜生鱼片,忽地疼痛难耐,吐虫数升。他自知死期将近,叮嘱下属:速将此计告知曹公,则江南可定矣!
陈登,字元龙,出身下邳陈氏,论其门望名声、文韬武略,可比陆逊与荀彧,但英年早逝,却如庞统与郭嘉。
因《三国演义》,世人都知陈登在助曹操灭吕布一事上出了大力,鲜有人知陈登在抵御孙权、防范江东一事上更加厉害,简直就是张辽的前辈!
公元197年,陈登被任命为广陵太守,秘密筹划精兵策应曹操。陈登赴任后,注重民生,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不到一年时间就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连袭扰徐州多年的数万户海贼都束手归命,投奔麾下。
陈登择其精锐以为郡兵,训练出一支水陆兼备的奇兵,并在曹操挥师进攻吕布时担任先驱,大放异彩。吕布伏诛后,陈登因功加封“伏波将军”,继续坐镇广陵,以备江南。
此时的陈登名满天下,尽得江淮一带的军心民心,而陈登又愿礼贤下士,不少名士都甘愿为其效命。再者,下邳本就是陈氏一族的地盘,曹操派来担任徐州刺史的车胄根本就无力掌控徐州,陈登占据徐州之南,俨然就是一个小藩国。
广陵地接长江,南边就是与陈氏有宿怨的孙策。孙策刚刚席卷江东,踌躇满志,有意北上争霸。
公元199年,孙策在攻下皖城后,就让弟弟孙权率大军跨江偷袭陈登治下的匡琦城。初出茅庐的孙权年仅18岁,谨记《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呼拉拉地一拥而上,准备上岸围城。
陈登部下眼见吴军旌甲覆水,不可计数,至少十倍于己,恐怕无法相抗。甚至有人提议率军出城暂避,只留下一座空壳给吴军,吴军不习惯久居陆地,很快就会自行离去。
这种冠冕堂皇的临阵脱逃都把陈登气笑了。他厉声呵斥:“昔日马援任伏波将军,能南平百越,北镇群狄。而我也是伏波将军,受命镇守此地,即便不能杀敌斩将,也没有逃跑的道理!再者,咱们为国尽忠,仗义平乱,天道助我,必定可以将敌人诛灭!”
众人为陈登的豪气所感,纷纷表示愿意效死。陈登下令紧闭城门,据险自守,偃旗息鼓,示弱于敌。孙权见对面寂静无声,宛若一座空城,不禁疑窦暗生,命士兵全部上岸、止步休整。
陈登登高望远,观察敌情,发现吴军远道而来,毫无防备,大可发动突袭,让将士们在半夜整军备战。到了黎明时,陈登果断率领众人倾巢而出,兵分两路,一队直奔吴军大营,一队直抄孙权后路。
将士们如猛虎下山,奋勇向前。吴军猝不及防,不少人在睡梦中被夺走性命,醒来的又被陈登的骑兵左冲右突,慌乱不堪,无法结阵,更无法登船。
陈登擂鼓助威,将士们悍不畏死,如砍瓜切菜般将敌人杀得溃不成军,纷纷弃船而逃。陈登纵兵乘胜追击,来不及登船的吴军要么投江淹死,要么死于刀下。
此战,陈登大获全胜,斩首上万,只可惜让孙权乘船遁走。
很快,不甘失败的孙权再次兴兵,卷土重来。这回孙权小心防范,稳步推进。面对兵力远胜于己的吴军,陈登面不改色,生出一计,让大张旗鼓地派陈矫出城直奔许都,找曹操搬救兵,生怕孙权不知道。
陈矫不疑有他,疾驰来见曹操,表示广陵地势重要,只要曹操肯派援兵,广陵愿为曹操的外藩抵御吴人。曹操被陈矫说服,派兵奔赴广陵。
然而,陈矫不知道的是,自己前脚刚走,陈登后脚就让人秘密地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积聚草堆柴火,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这一段都是援军的必经之路。
等陈矫离开数日后,陈登掐算时间差不多了,就趁夜点燃那些草堆。霎那间,光照远近,陈登命守军在城上高呼庆贺:“援军来喽!”
火光连天,呼声不断,孙权以为曹操的援军真的来了,惊恐交加,连忙下令撤退。陈登把握时机,率军出城,策马狂奔追击吴军。吴军兵败如山倒,争夺船只的戏码再度上演,落水者不计其数。
此战,陈登依旧大获全胜,斩首万级,孙权再一次跑得比兔子还快。而陈矫和曹操的援军还在急行军的路上,不知前方的仗都已经打完了。
陈登的两次广陵匡琦保卫战可谓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了。16年后,张辽在合肥之战中以800骑兵逼得孙权弃旗登山,在逍遥津之战中杀得孙权蹴马趋津,与陈登的战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登经营广陵多年,当地军民对他感恩戴德。传闻陈登有吞并江南、割据自立之意,这让曹操颇为忌惮。因此,曹操特地调陈登为东郡太守(曹操起家之地,便于监视)。
陈登知曹操有所猜忌,却无可奈何,只能领命。临行前,广陵百姓扶老携幼表示愿意追随他赴任。陈登与他们鱼水情深,耐心劝解开导,才没搞出大动静。
后来,孙权占据江南,曹操屡攻不下,每次铩羽而归时都临江而叹:“恨不早用陈登之计!致使孙氏在江南坐大!”
惜哉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因曹操之疑而止步于一郡之地,因口腹之欲而丧命于英年之时,雄图难展,壮士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