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二世的继位,是胡亥、赵高等人的精心谋划的沙丘之变

秦二世的继位,是胡亥、赵高等人的精心谋划的沙丘之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柒月书生 访问量:596 更新时间:2023/12/6 2:59:12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晓沙丘这个地方,沙丘是一个古地名,是现在的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大平台,正是这个小小的村落见证了历史上两位十分卓越的帝王的最后岁月时光,也正是这个小小的村落经历了两次政变的洗礼依旧留存于世,不知道在这个村庄中是否会在北风呼啸之时隐约听闻到那些杀戮声、那些兵器碰撞的声音、那些鲜血喷洒的声音;不知道在大雪纷飞之时是否能够在朦胧之中看到权臣勾结的画面。著名的沙丘之变正是在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中上演,这场政变也使得沙丘这个小村落被深深地镌刻进了历史画卷的深处。

除此之外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都与此地颇有渊源。传闻殷纣王曾经在此地筑台,蓄养飞禽走兽。沙丘这个小村落不仅仅见证了殷纣王的贪图享受、荒淫奢靡,它还见证了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深渊的悲痛历史。

政变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的时候,秦始皇外出巡游,李斯胡亥等人随行。秦始皇陆续到云梦泽、九疑山、钱塘江、会稽山等地,在会稽山上树立碑刻宣扬功名,之后从江乘北上渡海,在海上还射杀一条巨大的鱼。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一个很迷信的君主,渴望长生不老,令方士为自己入海访仙求药。一个叫徐市(一名徐福)的方士求不到神药,谎称船队被海上的大鲛鱼阻拦。这次出巡秦始皇果然射死一条巨鱼,不过这并没有带来长生不老的希望,秦始皇反而要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归途中秦始皇身染疾病,一路颠簸导致病情加重。而秦始皇对死亡极其恐惧的心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秦始皇的治疗。总而言之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到病入膏肓的境地。在他熬到沙丘之时,便深觉自己已经命不久矣,可是秦始皇想到立储之事还未办妥,自己的帝国需要一个新的领袖来稳定,于是命令当时的掌符玺事务的赵高代拟一份诏书交予自己的长子扶苏,嘱咐扶苏速速回咸阳为自己操持丧事,并且将兵权交给与扶苏关系亲密,受扶苏监督的蒙恬

政变经过

在次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宫平台内驾崩。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遗诏尚未送出沙丘,他便已经撒手人寰。身为丞相的李斯担心皇帝是在都城以外病逝,会引起宫中的各位皇子的内斗政权,或者天下发生什么重大变故,于是在李斯决定先秘不发丧,稳定形势,避免发生动荡。

为了隐瞒秦始皇去世的真相,李斯等人将秦始皇的棺材停放在一辆可以调节温度冷暖的凉车之中,再由秦始皇生前最为宠信的宦官陪乘在凉车的右侧。每每抵达一处,依旧如同往日一般上呈餐饭、百官前去奏报国家事务,而宦官则从车中接受并批复百官所奏之事。当时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腐烂生出异味,李斯等人又用一车鲍鱼掩盖住这种异味。所以秦始皇去世这件事情唯有胡亥、赵高与几位极为受宠幸的宦官知晓。

赵高密谋

胡亥一直对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十分信任,所以在赵高提出要篡改秦始皇遗诏之时,尽管胡亥深觉此事十分的大逆不道,还是在胡亥的劝说之下同意了赵高拥立自己为皇帝的计策,赵高转念一想又对胡亥说道:“如果这件事我们不与丞相一同商议合谋,恐怕难以成功实现我们的目标。”

随后胡亥与赵高一同见丞相李斯说道:“皇上赐予扶苏的诏书和符玺现在都在胡亥手中。定立谁为太子仅只凭您我二人所言如何而已。”李斯听后十分惊恐说道:“您怎能说出此等亡国的疯言疯语话!”赵高听后劝说李斯:“以您的才能与蒙恬相比,可否相提并论?”李斯破有自知之明深知无法比较,赵高见状又说道:“既然如此,您为何还要执意拥立扶苏为王?扶苏继位势必要重用蒙恬等人,而胡亥十分仁慈忠厚,我认为是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的。望您慎重考虑。”在李斯深思熟虑之后便同意与其一同谋划篡改遗诏之事。

扶苏自尽

扶苏一直十分信任自己的父皇,在扶苏接到诏书时,没有质疑这份诏书的真实性,直接哭泣着跑入内室拔出剑来打算自杀。原来扶苏收到的诏书中满是父皇对自己的斥责,以及令其自尽的命令。扶苏悲痛不已,失望至极。蒙恬见状快步上前拦下扶苏说道:“陛下他在外地,尚未未确立谁是太子。早前他派遣我率领三十万军区镇守边陲,还命令身为长子的您担任监军,陛下所委派的这乃是事关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仅凭借一个使者传来的诏书,谁知这其中是不是有诈呢?我认为让我们应当再奏请证实之后去死也呀。”

但是由于前来送遗诏的使者几次三番的催促他们尽快自行了断,所以扶苏便对蒙恬说:“这天下父亲赐死自己的儿子,哪里需要在查明虚实呢!”随后便拔刀自杀。胡亥和赵高等人因私自篡改诏书心虚,不敢回咸阳,等到扶苏已死的消息传来之后,胡亥赵高等人才急急忙忙地赶回咸阳安葬尸体早已腐坏的秦始皇,在胡亥将秦始皇安葬于骊山皇陵。

政变影响

后来胡亥登上帝位之后日日无法安寝,因为之前过往的一桩桩一件件见不得人的阴谋与从天而降的无上权力共同作用之下,使得胡亥产生出强烈的不安,与不安一同而来的是胡亥以维护秦朝朝廷内外稳定为借口的血腥政治,胡亥的兄弟姐妹接二连三地成为血腥政治牺牲品,恐怖的气氛弥漫至秦朝的每一个角落。

除此之外咸阳城外反秦的浪潮也是十分的慷慨激昂。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带领那些已经被压制已久的农民们展开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与此同时六国也开始接二连三的复辟,秦王朝将自己一步一步的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辉煌一时的大秦王朝在世十五年之后也不得不走向灭亡的结果。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秦二世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每次巡游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秦二世带在身边呢?

    历史人物编辑:骆氏春秋标签:秦二世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个很离奇的故事:秦始皇死的前一年,有个“山鬼”预料他将在一年内死去。这个预言引起了秦始皇的重视,然而第二年,秦始皇还是毅然决然地东巡去了,并且在半路上暴毙而死。《史记》的很多记载都带有很重的迷信色彩,这个故事现代人当然不信。法家一直强调嫡庶有别,要让嫡子在众子之中维持独一

  •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胡亥为什么成了傀儡皇帝?赵高是如何篡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秦二世

    胡亥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若想随心所欲地玩乐,还必须剪除异己,方可高枕无忧。赵高更是清楚这一点,于是,他向秦二世献出了一套血腥味浓到极点的铁血政策,其内容是变换刑法,使法律更苛刻更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至灭族,统统除掉始皇帝任命的大臣,换上二世的亲信。这条铁血政策得到了

  • 秦二世忤逆秦始皇本意继位,为何却舍得大量财物隆重安葬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初,曾经设想万世不灭。可事情的结果,并未按始皇帝的设想进行,秦朝仅仅传了三世,便亡了,反而成了中国历史上相对短命的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皇位的传承,三世子婴的继位,争议相对较少,可是二世胡亥的继位过程,随着更多相关史料的出现,争论却越来越多。胡亥继位的过程,流传最广的一种,就是《史记

  • 朱棣不造反夺权,明朝会二世而亡吗?朱允炆:我可不是秦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秦二世

    文|观景说史序言:在中国历史的正统朝代中,二世而亡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秦朝,还有一个是隋朝。这两个朝代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都实行暴政,没有给予天下老百姓们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老百姓们没有了活路,才会起来造反,这才是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朱棣不造反,明朝也不会二世而亡。朱棣起兵造反的原因是什么

  • 秦二世合法继承皇位,却被怀疑篡权,赵高的做法道出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秦二世

    二千多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对秦二世有相当大的意见,认为他篡夺了皇权,杀了兄弟姐妹,铲除了故旧大臣。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人在操纵,那就是秦二世最信任的老师赵高。众所周知,秦始皇最喜欢胡亥了,一方面胡亥是秦始皇十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另一方面胡亥与其他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小时候顽皮至极,成年之后又慈仁

  • 秦国灭亡后,竟然还有48万军队没动,秦二世,该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橘子标签:秦二世

    原秦灭亡后,还有四十八万大军没有动弹。要想强大,就得顺应潮流,把握历史前进的步伐,求变求变。在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战国末期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从一开始就不是很强大。反倒是这些老秦人生活在偏远荒凉的西疆,生活十分凄惨,时时被强大的魏国欺负。秦国

  • 赵高为什么要杀了秦二世,而立杀了自己的子婴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秦二世

    当初赵高杀秦二世,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且他不顾群臣的反对,还真的选择了登基大典。按理说要当皇帝,选择的应该是一个良辰吉日。但是,赵高选择的这一天,实在是太不吉利了。按照《史记》上的记录说,在赵高向皇帝龙椅上走去的时候。突然之间天旋地转,赵高根本就没有机会走向龙椅。他就从台阶上滚了下来。再加上古

  • 修改秦始皇遗书,指鹿为马,逼死秦二世,赵高的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秦二世

    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继位第37年,秦始皇生病了,之所以是说病了,其实是嬴政不让别人说“死”这个字,因为病的很厉害所以就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信,并且还盖上了御印,信中的内容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但信却没有发出去,而是到了赵高的手中。这年七月,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途中经过一个地方沙丘平

  • 《资治通鉴》赏析 - 李斯为了官爵利禄,建议秦二世对百姓横征暴敛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秦二世

    李斯身居高位,却是伴君无伴虎,战战兢兢,当他受到秦二世责问的时候,感到十分心虚恐惧,又舍不得官爵利禄,只能迎合二世的心意,上书应答以求自保。李斯上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揣摩皇帝的心理,顺着皇帝的想法进言,而不是为百姓请命。李斯在上书中建议秦二世通过刑罚对臣下进行统治,将天下作为使自己快乐的资本,如

  • 李斯被秦二世腰斩,满朝文武为何无人替他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秦二世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李斯雄才大略,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又写得一手好字。后来秦二世时,李斯被奸臣赵高所害,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腰斩于市。按理说,这种级别的朝廷重臣被冤杀,应该有好多人为他感到惋惜。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满朝文武,都认为李斯早就该死了,无一人为他求情。▲秦始皇像李斯雄才大略不假,但为人却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