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因为长子扶苏的迂腐,蒙毅、蒙恬兄弟被杀得无影无踪。其实,历史不应该是这样的。就算扶苏迂腐,蒙恬手握重兵,蒙毅手握重权,也没有翻盘的机会。可惜扶苏是猪队友,而孟氏兄弟虽然比扶苏强,但也深陷傻忠的漩涡,最终只能遗憾的陪扶苏走到自己的尽头。
先说孟毅
孟毅的失败是非常偶然的。他本该是帮助苏翻盘的重要棋子,可惜在关键时期并没有发挥作用。孟毅是一名公务员。居朝廷上清,深得秦始皇器重。此时,按照秦始皇的布局,他应该希望逐步用蒙毅取代李斯,与儿子扶苏、手握重兵的蒙恬形成铁三角,以确保未来发展秦朝将继续牢牢掌握在秦人手中。手。所以,孟毅沟通朝野内外的作用,其实是相当巨大的。
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游会稽,途中突然病倒,便派蒙毅回会稽祈福山川。孟毅走后不久,秦始皇就病逝了。赵高、胡亥、李斯迅速行动,夺取了秦始皇的圣旨,将葬礼保密,并以秦始皇的名义下令扶苏自刎,解决了后患。为确保计划成功,赵高派人在代县拦住归途中的蒙毅,并将其囚禁。扶苏自杀,蒙恬被杀后,蒙毅也被杀。
孟毅莽撞退出历史舞台的关键在于,秦始皇让孟毅在最不合适的时间担任了最不合适的职务。应该说,秦始皇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的病情会恶化到危及生命的地步。他派蒙毅去祈福山河,不过是想让蒙毅继续提升自己的名声。
不料突然阵亡,阵营中没有支持苏的人游行,这就为赵高、胡亥、李斯策划政变提供了机会。如果此时蒙毅还在队伍里,或者他能及时回来,这三人的计划就不会得逞!秦朝的历史也将被改写。只可惜,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决定,却让孟家和大秦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让我们谈谈蒙蒂
孟恬是典型的孟家。他出身于军,领军从军。他是秦朝对抗匈奴的中坚力量。秦始皇让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长城防线,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忠诚的肯定。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始皇也一次次派人刺探实情,但蒙恬却从来没有这样过,可见秦始皇对蒙恬是多么的放心。但是,这种绝对的忠诚也给蒙恬带来了负担,使得他在没有秦始皇血亲带领的情况下,不可能出兵推翻一个不利于自己发展的皇帝,立新王。于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长子扶苏,就成了蒙恬军队的关键。
但是,长子扶苏是个养不起的人。秦始皇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长子扶苏顶撞他后,立即派他去长城军,大概是看出了扶苏迂腐无知的样子。到了长城军团,你可以体验军队的艰辛和异族的威胁,也可以得到蒙恬的保护。一旦天地异变,扶苏就有三十万长城军团的支持。就算接班不顺利,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没想到,扶苏在部队里好几年都没有长进。面对伪造的秦始皇驾崩诏书,他没有听取蒙恬的建议求证,而是草草自尽。
扶苏一旦死了,蒙恬带兵讨伐胡亥,就是大逆不道,以他的忠义,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
所以,蒙恬只好选择不战而擒。这个时候,孟家的生死,已经不是他们能掌控的了。而赵高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所以,在孟家兄弟面前,只有死。
综上所述:
蒙恬和蒙毅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们阵营的首领扶苏的不作为。如果扶苏质疑假诏书,派人去查证,秦始皇病死就很明显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率部回京争夺皇位了。此时,秦朝的军队大部分已经跟随赵佗征伐百越,用来驻守内地的并不多。但是扶苏有蒙恬的支持,还有三十万长城军团的保护。胡亥、赵高等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蒙恬没有死,赵高不会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而杀了蒙毅,那么秦始皇布置的铁三角就掌握了秦朝的大权,秦末的农民起义就可能不会发生。
但应该说,孟家兄弟和扶苏的悲剧,都是秦始皇一手造成的。这条祖龙焚书欺儒,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成了最迂腐的那种“儒”。军中的历练,重兵的保护,并没有让扶苏“苏醒过来”,成为可以托付于世的成功君王!而且,秦始皇对自己也太自信了。首先,他相信自己的身体能够熬过病魔,其次,他相信陛下能够保证遗嘱的执行。结果,两人都适得其反。在他的一次次失误下,原本气势如虹的秦二世陨落,成为历史上的一颗流星。孟氏兄弟失去了秦朝的支持,再有才华也注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