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胜为何非要除掉吴广?《史记》道出原因,搭伙做生意的人要牢记

陈胜为何非要除掉吴广?《史记》道出原因,搭伙做生意的人要牢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方寻历史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4/1/24 23:04:01

导语:陈胜为何非要除掉吴广?《史记》道出原因,搭伙做生意的人要牢记

大一统朝的建立,让古代的统治者们找到了一条新的统治方式,不过可能是因为大秦是先驱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加上各个世家大族不想自己的权益受损,自然而然就会各种搞破坏,做不到心往一处使,所以最终只能以惨淡收场。

不过和大家族相比,陈胜和吴广两人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底蕴,却选择揭竿而起,甚至说出了影响后世非常重要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反抗精神贯穿中华明,敢于反抗命运的不公,这一点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不过两人后续的发展,却有些令人唏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本身只是服役的人,可惜在途中遭到大雨阻路,耽误行程,按照当时的情况,他们到达目的地后可能会被处死,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陈胜和吴广谋划一番,带领九百名徭役直接反了,也正是这个动作,掀开了反抗秦朝的序幕。

在《史记》中记载,这两个人,利用江湖术士的手段,将写有自己名字的手帕藏在鱼腹中,造成一种“天命在我”的假象,古代人比较迷信,所以这样的行径,让他们直接有了900名追随者。不得不说,这两人比较聪慧,但是即便有过命的交情,在利益面前,仍然算不了什么。

在成功逃脱之后,陈胜吴广两人选择将这份事业继续做下去,带自己的“部队”到处征讨,你别说,在这样的运营下,他们已成气候,打了不少次胜仗,不过眼看蛋糕越来越大,两人心中就有了小心思,都想要占大头,闹得是很不愉快。

分崩离析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吴广突然间被田臧给杀害,陈胜当即决定封田臧为上将,让其手握军权,真的是一点都带掩饰。

“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田臧在杀完人之后,不去逃跑,反而去请功,这足以说明,在这背后都有陈胜在帮他撑腰,陈胜为何要这么坚决的想要除掉自己的合伙人呢?

从田臧口中,我们得知,吴广是因为过于骄横,不懂作战而被他记恨,他害怕在这样的领导下,总有一天自己怎么死都不清楚,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这可能是田臧自己的想法,但我更倾于这是陈胜的说法。

骄兵必败,可能是因为陈胜感觉到自己的合作伙伴,继续下去会让他们的事业产生巨大的打击,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先除掉这一隐患。

而除了这一个方面之外,老唐感觉,陈胜之所以要快速地除掉吴广,是因为这个人“不识好歹”,一直想和他分权。可能吴广也是这样想的,但是陈胜先动了手。

能共患难,但不能共富贵,两个人都想拿大头,都想以自己的意志为主导,可是他们争夺的是天下共主的位子,只能一个人去做,必然会产生分歧,为了解决分歧,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出,然而有谁愿意放弃这个位置?

没有人能够轻易地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利,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结语】

这和现在的搭伙开公司有什么区别?可能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众人都是心往一处使,但是看到钱之后,大家都着急地回本,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就没有那么重视,只想着自己从中捞点好处,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严重点的就像陈胜吴广一样,惹上杀身之祸。

搭伙做生意,不是不能搞,但只能有一个主体,其他人都是辅助,不然总有一天会闹掰,在钱的面前,亲情都不牢靠,何况是其他呢?所以什么要写好,写明确,不然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标签: 吴广

更多文章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何走向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吴广

    在中国古代社会,每一个人都被牢牢地束缚在一个大金字塔之中,处在底层的人数最多,受到的奴役和压迫也最多。如果遇到暴政,这些人的性命就如草芥一样,很容易随风而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总有一部分人敢于站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把人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给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历史偶然又必然下的王朝溃败 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二人本

    历史人物编辑:红空米云土标签:吴广

    历史偶然又必然下的王朝溃败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二人本是秦朝的下级军官,因押送被征发的闾左兵九百人北戍渔阳,中途遇雨,道路不通,无法如期到达戍所。按当时的法律,军队误期,按律当全体处斩,因此二人杀掉统领的将官,开始造反,自此一场秦末的农民起义战争拉开序幕,直接干趴下了大秦帝国。唐朝的黄巢起义。黄巢本是

  •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塑料”友谊,是起义军难以摆脱的魔咒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吴广

    两位农夫在大泽乡振臂一呼,900多名百姓群起响应,星火燎原,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在此之后轰然倒塌。渔阳一呼,卒移秦祚,这场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曾被赞叹为反暴秦、反压迫的斗争。那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面的故事,有着怎样令人唏嘘的结尾。一、苟富贵,无相忘秦朝末年,陈胜不过是河

  • 吴广真的是被陈胜派人杀死的吗?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接近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在这次起义中,陈胜第一把手,吴广是第二把手,两人假借项燕和太子扶苏的名义号召天下反秦,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对陈胜的评价并不是很高,陈胜早年间还和同乡说好了要苟富贵,勿相忘,结果当上王之后就把这位故人给杀了,向来喜欢侠客的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吴广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也是位于社会最底层的阶级。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经常被迫进行反抗,因为不反抗是死,反抗还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点儿权益。古代的劳动人民对政府的反抗统称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因为他们自身的局限性都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我们

  •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是什么?有人说了谎,延误日期小事一桩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吴广

    现如今当我们谈到秦朝的灭亡时,往往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秋天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称大泽乡起义。按照官修史书的说法,这群农民之所以响应陈胜吴广二人的号召揭竿而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途中遇到了大雨,误了工期要被杀头,所以不得不死中求活铤而走险的去造反。这个逻辑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

  •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什么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吴广

    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征调大量平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陈胜、吴广也在征调之列,都是基层的屯长,也就是各自管理50人的小队长。同行的有900多人,到达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前行,陈胜等人只好就地驻扎,因此耽误了行程,不能按时到达驻地。按照秦法,误了期限要受严惩;畏惧惩罚而逃跑,是杀头的

  • 如果扶苏即位,秦朝之后会如何发展?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还会反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贤的农村生活标签:吴广

    说起昙花一现的秦朝,想必意难平的朋友们都感觉惋惜不甘心,对致使秦朝迅速覆灭的罪魁祸首赵高之流也是深恶痛绝,正是此人为了一己之私才引发了迅速覆灭的导火索——沙丘之变,联合秦始皇少公子胡亥、时为左丞相的开国功臣李斯以矫诏密谋作乱,废长立幼,致使本该继承帝位的秦始皇长公子扶苏客伤边疆上郡。随后胡亥即位称帝

  •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吴广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陈胜吴广这俩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领导的起义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典故也被很多地方的语文教材收录,所以学生们都很熟悉。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涉及这次起义的内容,专家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司马迁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吴广

    自古以来有暴政的地方就会有起义,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在某个朝代的末期,社会上都会出现反抗朝廷腐败政权的农民起义。说到起义军的“鼻祖”,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这是古代历史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开了起义的先河,更是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虽然这次起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带来的意义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