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何走向失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何走向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立豹 访问量:1448 更新时间:2023/12/22 3:09:25

在中国古代社会,每一个人都被牢牢地束缚在一个大金字塔之中,处在底层的人数最多,受到的奴役和压迫也最多。如果遇到暴政,这些人的性命就如草芥一样,很容易随风而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总有一部分人敢于站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把人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

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给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小小的民众,发展到历史上第一次经典的起义,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它的规模在最强盛时期有多大呢?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引帝王恐慌,涉全国各地

1.势如破竹,发展顺利

起初,陈胜等人在被压制的一小支队伍当中,由于天气原因,这些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将面临杀头,在绝境之中,他萌生了反抗的想法。

在动手之前,他和吴广是经过一系列规划的,在野外想要把看守的人拿下是件简单的事情,后续怎样用合理的途径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开更广阔的事业线才是重中之重。

正好当时民众心中比较倾向于扶苏一方,他们先是制造了一些在旁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让他的名字在大众心中有一些分量,然后利用扶苏的名气获得很大的支持。跟着他们两个一起活动的人,很快看到了胜利的光芒。在大泽乡时才几百个人,一路向前进发,中间拿下了多个地区,路上收集的队员也越来越多。

到了陈县的时候,他们已经拥有了几万名步行的士兵。这个规模不亚于当时官方的一些主力军队。除此之外,他们同样注重其他强有力的兵种的发展。骑兵在一千左右,配备车辆的有六七百。短短几个月内,能有这样的成就非常不容易。

当时的民众受够了君主的作为,缺乏一个能带领大家摆脱困境的人。陈胜很明白大家的心情,给予适当的鼓励,很容易点燃大众的心中的火焰,而且大家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其他的经验而言,对于全新的事物,人总是抱着无畏的心态,心中充满光芒而非疑虑担心。

浩浩荡荡的来自民间的队伍在当时看起来格外显眼,它的发展速度让人难以想象,在大众眼中,它代表着新的力量,有所向披靡的能力

2.鼓舞势力,活跃各地

这支光鲜的队伍非常受欢迎,所到之处都能吸引人参与。而且从其他地区的模仿程度上,也能看出它的规模和影响力。其他郡县早已经听说有一支从乡间发起的队伍,而且一路风光无限。

同等遭遇的其他地区的人们,虽然没有亲眼见到过这些人马,但是愿意效仿他们的行为,规模虽然远不如第一支,但是昂扬的精神势头使得相互之间毫不逊色。从特定的时期来看,此时的北方地区进入了非常混乱的局面。国家是由一个个乡村组成的,这是基本的单位,如果这些小分子发生了质变,就能直接影响到大分子的改变。

秦当时受到了很大威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也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情况,没想到敌人竟然是那些没有权利,也没有武器的百姓。

在上面的人来看,这些人已经被压制了几十甚至几百年的时间,从来没有想到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竟然能对政局造成损害。但是由陈所形成的一个个代表,在几个月内的发展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慌乱。他们个体看起来渺小,但是加到一起的力量,足以吞没整个时代。

“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群众看来,这样的活动不需要多大的投资,只需要投入满腔热血就能带来新的生机。由于成本比较低,所以他们在开始行动之前,往往缺少各方面的考虑,没有对后果进行预设,这也是它局限性的一面。前期太容易实现,导致内在力量十分低,在面对后面更艰险的环境时,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起义最终走向

1.顶峰遇瓶颈,后渐趋衰落

当达到顶峰之后,队伍的战斗力开始跌落,不是人员减少了,而是领队的人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良好的局势,让陈不断地放松了警惕,他认为自己理应得到这些东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心中所想。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他被眼前的虚荣景象所迷惑,认为自己可以所向披靡,不再从地面上出发,本分地创业,而是有了更多其他不切实际的想法。

骄傲的心态很容易影响到团队,他们忽视了官方的实力,当和专业的队伍正面交锋的时候,他们是很容易受挫的。和职业选手相比,在较短时间内就拿起武器拼杀的选手,技能相对来说要弱很多。而其他相同命运的队伍,看到这样的局面大多选择自保,没有向其伸出援手。

内部人员身份复杂,他们没有很强的纪律性,很多人受利益驱使,眼光十分有限,队伍没有很强的凝聚力。当内部矛盾与外界压力一起逼向这个新生力量时,它猝不及防,最终双面夹击,节节溃败。在持续了半年之后,这个年轻生猛又脆弱的力量,最终消失不见。

2.多为失误。条件不足

“自古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

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起义活动,陈是一个开创者。

后代人大多采用他的经验,相同的地方在于,起源都会寻找符合当下大众心理的思想宣传,先得到大众的支持,而不是违背大家的意愿,让人们看到希望,才会激发人们的从众心理。但是失败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没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作战能力低。而且参与者由于视野受限,很容易被短暂的利益和诱惑所牵绊。

当被名利牵制的时候,内部人员很容易产生冲突,这会大大地削弱整体的战斗力。如果领导者目光比较短浅,容易被虚假迷住双眼,那么这样的队伍发起比较容易,寿命就会非常短暂。

长期在小农社会生活的百姓,受大时代的影响,缺少高瞻远瞩的能力,受挫在所难免。当然也有一些思想境界比较高的创业者,他们自始至终坚守底线,成功之后依然不放松,势必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起义于后世产生意义

1.致敬重创,推动时代

这支队伍引发的连锁效应非常大,它虽然没有将当局彻底打败,但是官方在这些民间力量的威胁下,逐渐丧失了公信力,民众基础变得十分薄弱。

当大厦的根基发生断裂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推,就能全部倒下。而陈胜在它倒下之前,付出了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它能重重地倒下,离不开前期所做出的努力。

纷乱的局势很快把秦踩在废墟之中,中华大地上面临着全新的洗牌。大将军们在此刻出马带来了很好的效果,最终决定权落入了两大势力的手中,只要一方轻轻点下按钮一个全新的时代就会来临。

纵观其他时期的起义来看,它们大多发生在较动荡时期,往往经过它们一折腾,这个时代就进入了倒计时。它们给真正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表面上看它们大多数是牺牲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支勇猛的力量,加速了新时代的到来。

2.动摇封建,倡导人权

第一次起义不仅给同阶层的人带来了思考和影响,对其他阶层也有着深深的启发。特别是对由它进入新时期的西汉,非常看重该阶级的力量。

君主认为国家是他们组成的,没有了百姓,就谈不上国家的存在,只有维护好这一群体,才能让大厦存留的时间更长,站立得更稳固。新的帝王在最初的阶段采取和平修养的政策,减轻民众的负担,让大众得到喘息的机会。然后鼓励农耕,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劳动成果,同时不受其他税务的影响。

这样的方法深得百姓喜欢,对任何时代的人们来讲,这是最好的发展环境,把生活的主动权交到人们手中,这也会给一无所有的国家积累更多的财富,让根基变得更加厚实。

结语:

在后期历史中,这样的活动虽然层出不穷,但是以陈为代表的标杆一直屹立不倒,他就像此事业领域的鼻祖一样,成为了后辈们膜拜的人。

他所带来的活动规模,让一个国家为之颤抖,足以看到规模之大,以及群众的内心力量的庞大。所幸后来的朝代没有忘记这个教训,每当有压榨的想法时,耳边总有人会做出相应的提醒,在关键时刻让黎民免遭痛苦,从这一方面来看,它的存在意义极高。

参考资料:

《史记》

《新陈胜论》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宣传策略》

《中国古代民变领袖身份研究》

标签: 吴广

更多文章

  • 历史偶然又必然下的王朝溃败 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二人本

    历史人物编辑:红空米云土标签:吴广

    历史偶然又必然下的王朝溃败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二人本是秦朝的下级军官,因押送被征发的闾左兵九百人北戍渔阳,中途遇雨,道路不通,无法如期到达戍所。按当时的法律,军队误期,按律当全体处斩,因此二人杀掉统领的将官,开始造反,自此一场秦末的农民起义战争拉开序幕,直接干趴下了大秦帝国。唐朝的黄巢起义。黄巢本是

  •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塑料”友谊,是起义军难以摆脱的魔咒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吴广

    两位农夫在大泽乡振臂一呼,900多名百姓群起响应,星火燎原,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在此之后轰然倒塌。渔阳一呼,卒移秦祚,这场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曾被赞叹为反暴秦、反压迫的斗争。那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面的故事,有着怎样令人唏嘘的结尾。一、苟富贵,无相忘秦朝末年,陈胜不过是河

  • 吴广真的是被陈胜派人杀死的吗?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接近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在这次起义中,陈胜第一把手,吴广是第二把手,两人假借项燕和太子扶苏的名义号召天下反秦,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对陈胜的评价并不是很高,陈胜早年间还和同乡说好了要苟富贵,勿相忘,结果当上王之后就把这位故人给杀了,向来喜欢侠客的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吴广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也是位于社会最底层的阶级。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经常被迫进行反抗,因为不反抗是死,反抗还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点儿权益。古代的劳动人民对政府的反抗统称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因为他们自身的局限性都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我们

  •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是什么?有人说了谎,延误日期小事一桩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吴广

    现如今当我们谈到秦朝的灭亡时,往往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秋天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称大泽乡起义。按照官修史书的说法,这群农民之所以响应陈胜吴广二人的号召揭竿而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途中遇到了大雨,误了工期要被杀头,所以不得不死中求活铤而走险的去造反。这个逻辑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

  •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什么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吴广

    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征调大量平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陈胜、吴广也在征调之列,都是基层的屯长,也就是各自管理50人的小队长。同行的有900多人,到达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前行,陈胜等人只好就地驻扎,因此耽误了行程,不能按时到达驻地。按照秦法,误了期限要受严惩;畏惧惩罚而逃跑,是杀头的

  • 如果扶苏即位,秦朝之后会如何发展?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还会反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贤的农村生活标签:吴广

    说起昙花一现的秦朝,想必意难平的朋友们都感觉惋惜不甘心,对致使秦朝迅速覆灭的罪魁祸首赵高之流也是深恶痛绝,正是此人为了一己之私才引发了迅速覆灭的导火索——沙丘之变,联合秦始皇少公子胡亥、时为左丞相的开国功臣李斯以矫诏密谋作乱,废长立幼,致使本该继承帝位的秦始皇长公子扶苏客伤边疆上郡。随后胡亥即位称帝

  •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吴广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陈胜吴广这俩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领导的起义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典故也被很多地方的语文教材收录,所以学生们都很熟悉。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涉及这次起义的内容,专家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司马迁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吴广

    自古以来有暴政的地方就会有起义,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在某个朝代的末期,社会上都会出现反抗朝廷腐败政权的农民起义。说到起义军的“鼻祖”,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这是古代历史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开了起义的先河,更是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虽然这次起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带来的意义是非

  • 秦末古墓中出土一批简牍,上面说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吴广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自《考古逸闻》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大楚兴,陈胜王,这事儿大伙都知道。是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对于此次事件记载得很详细,说那是公元前209年的某个晚上,陈胜找出一块布帛,写了上文提到的那六个字,然后将布塞到了一条鱼的肚子里。第二天,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