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塑料”友谊,是起义军难以摆脱的魔咒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的“塑料”友谊,是起义军难以摆脱的魔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1/25 14:12:07

两位农夫在大泽乡振臂一呼,900多名百姓群起响应,星火燎原,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在此之后轰然倒塌。渔阳一呼,卒移秦祚,这场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曾被赞叹为反暴秦、反压迫的斗争。那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面的故事,有着怎样令人唏嘘的结尾。

一、苟富贵,无相忘

秦朝末年,陈胜不过是河南平舆县一介农夫。他虽然是农夫,但自己并没有土地,而是靠帮别人种地为生的雇农。虽然家境贫寒,但陈胜也曾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才对一起种地的伙伴们说道“苟富贵无相忘”,在遭到伙计们笑话之后,陈胜淡淡地说道:“你们这些燕雀,不可能知道我这鸿鹄的志向。”

在离平舆县约300里的太康县,另一个叫吴广的人和陈胜境遇几乎相同,农奴出身,在那个年代,想翻身何其难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始皇扫六合、逐匈奴、平百越,嬴政曾认为秦王朝牢不可破,从一世可传万世。然而,身在秦朝的百姓却是不幸的,暴政如猛虎,劳役任务更是一年比一年更重。

为修建万里长城,征用几十万民夫。为了修筑阿房宫,又动用七十万民夫。秦二世继位后,为了修建秦始皇陵墓,无数百姓和工匠化为白骨。

在这种大环境下,陈胜、吴广等底层百姓犹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能任由权贵驱使。陈胜心中的那个“苟富贵”,看起来非常遥远。

二、天下苦秦久矣

公元209年,河南阳城境内约900多名民夫被秦朝征用,要派他们前往渔阳(北京密云境内)去戍边。他们要自带干粮,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渔阳,否则将按秦律处斩。

为了便于管理,地方官从民夫中挑选出两位大个子的精壮汉子作为屯长,这两人一个是陈胜,另一个就是吴广。

陈胜、吴广二人领命后,志得意满,有鸡毛就是令箭,当了一辈子雇农,现在终于当上小领导了。如果到了渔阳,说不定还能混个小兵管当当。

路途中,陈胜、吴广的美梦被击碎了。路过大泽乡(安徽宿州)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大雨。为了不耽误时间,陈胜、吴广让民夫们冒雨赶路。可是,因为雨水太大,前方道路不通,这群人只能等雨停才能走,在大泽乡竟然耽搁了大半个月。随行的人一算日子,坏了!即使明天能赶路,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也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到达渔阳,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处死。

陈胜和吴广商量:“既然横竖都是死,不如不去渔阳了,大家一起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二人主意已定,开始秘密筹划。

三、大楚兴、陈胜王

如果要反抗暴秦,光陈胜、吴广二人显然是不够的,毕竟是提着脑袋造反,如何说服众人,以达到师出有名呢?二人筹划后,采取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利用传言。秦二世胡亥本不是秦始皇的接班人,但他和赵高等人联合,陷害公子扶苏,因此才登上皇位。

第二,找精神领袖。楚国将领项燕本是一位极好的将领,他爱护百姓,深受爱戴。有人说项燕自杀了,也有人说项燕逃亡了。如果以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百姓反秦,效果一定最佳。

第三,蛊惑人心。为了让大家相信陈胜,陈胜派人在鱼肚子里事先塞上纸条,等戍卒买鱼回来吃的时候,发现鱼肚子里竟然有“陈胜王”三个字,众人纷纷相信陈胜就是“天选之子”,于是纷纷以陈胜马首是瞻。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陈胜和吴广设计杀了负责押送他们的县尉,然后召集大家说: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好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被这句话强烈地煽动,最终揭竿而起,掀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四、伙涉为王

见木已成舟,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胜呼吁大家,若想干大事,首先要吃饱饭。哪里有饱饭呢?离他们最近的大泽乡有。于是,大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纷纷冲向大泽乡。沿途百姓听闻他们要攻打县城抢粮,纷纷加入,大泽乡的官员从未见过如此阵仗,仓皇逃走。陈胜等人攻克大泽乡后,给民夫们发粮食,更加受到大家的拥戴。

下一个目标是蕲县、然后又攻克铚县(安徽省濉溪县)、酂县(河南城西)、苦县(河南鹿邑)、柘县(商丘柘城)、谯县(安徽省亳州)等五个县城,中原大地的百姓早就受够了秦朝的压迫,纷纷加入了陈胜的义军。

此时的陈胜,麾下有5万多人,战车700辆、骑兵1000人,在皖豫交界的大片土地上插满了义军的旗帜。接下来陈胜攻下了一个重要的地方——陈县。

陈县,乃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秦朝的军事重地。陈胜率领全部战力攻打陈县,陈县的守军早已逃之夭夭,陈胜入城,杀掉了郡丞,在陈县召开三老大会。所谓三老,指的是当地有威望的人。

在大家的建议下,陈胜自立为王,而吴广为假王(二把手),建立了张楚政权。此时的陈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志”。

在张楚政权的引领下,天下百姓纷纷响应,原来的六国贵族也纷纷召集残部,对抗暴秦。此时,项梁、刘邦、英布、彭越等人先后造反。

革命势头高涨,陈胜、吴广的麾下已经有邓宗、、周文、武臣周市、召平的军事将领。大家一致决定,应该把目标锁定秦都咸阳。若想攻打咸阳,就必须先攻荥阳,然后夺取函谷关。于是大家分头行动,西攻荥阳、别渡黄河、南攻九江,形势一片大好。

五、陈胜、吴广的“塑料”友谊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军都有很严重的局限性,陈胜也不例外,陈胜自立为王后,日渐骄奢,和其他人的关系日渐疏远。当初和陈胜一起种田的伙伴们听闻陈胜当了王,千里迢迢来找陈胜,可惜,陈胜早就把那句“苟富贵无相忘”忘记了。不仅不接待他们,还把他们杀掉。

另外,陈胜起义的时候高呼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被义军的各大首领牢牢记住,大家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农信起义军看似规模宏大,实际上是一盘散沙。

胜利的时候,大家一起喝酒吃肉,当失败的时候,各种矛盾便暴露出来。在荥阳之战中,农民起义军惨败,形势很快逆转,当义军退到渑池后,又被章邯偷袭,陈胜麾下的大将周文欲哭无泪,自刎谢罪。

在荥阳之战时,因为吴广和另一位义军将领田臧发生分歧,后者竟然假传陈胜之令,将吴广杀死。陈胜听闻吴广被田臧所杀,竟然命令田臧代替吴广的位置。可见,陈胜吴广一起揭竿而起,最终也不过是“塑料”友谊,而这种对待兄弟的做法,直接让陈胜失去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公元209年十二月,秦将章邯率军围攻陈县,陈胜奋力抵抗后仍然难以挽回败局,无奈之下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陈胜的车夫庄贾将陈胜杀死,拿着陈胜的人头向章邯邀功。

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从兴起到灭亡不过两年。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在陈胜、吴广之后,虽然项羽、刘邦等人接管了反抗暴秦的大旗,但历史的尘埃早已将陈胜和吴广淹没,他们俩甚至没有得到一丝怜惜。

大泽乡起义不仅是失败的,而且给后世农民起义作出非常不好的榜样。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面的故事并不高尚。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都有其局限性,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没有真正把自己最初的愿望持续下去。陈胜最初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深刻表达了底层人民长期受压迫,急切地希望改变现状愿望。但是,当他们真正揭竿而起,真正做了“王侯将相”之后,他们忘记了最初的目的,他们自己当上了“王侯将相”,却让另一部分人仍然深受压迫。归根结底,他们想改变的是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天下不公的制度。

第二,陈胜吴广的感情为何如此“塑料”?

从共患难,到共谋策划,陈胜和吴广二人相互支持,互为倚仗,共同主导了大泽乡起义。但当陈胜坐上了“王位”之后,他可以拥有更多的“吴广”,而不能容忍当初和自己一起患难的吴广,因为那个吴广,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当田臧杀掉吴广之后,陈胜没有恼怒,他很平静,或许这是他想看到的。

多年之后,“黄巢起义”之后,黄巢和王仙芝关系破裂,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事变”,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从这一角度说,陈胜吴广的“塑料”友谊,成为后世农民起义难以摆脱的魔咒。

第三,享乐主义是他们失败的根源。

当陈胜吴广占据皖豫交界大部分领地后,他们就萌生了享乐主义。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掌权后,各路义军将领纷纷封王,建府邸、娶娇妻、养奴婢。当初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暴秦,并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这也是古代农民起义的局限之一。这种现象在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晚清的太平天国、民国的北伐中依稀可见。

呜呼,王侯将相虽无种,革命正义应有始。大泽乡起义虽然有诸多局限性,但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也有着极大的贡献。

标签: 吴广

更多文章

  • 吴广真的是被陈胜派人杀死的吗?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接近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在这次起义中,陈胜第一把手,吴广是第二把手,两人假借项燕和太子扶苏的名义号召天下反秦,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对陈胜的评价并不是很高,陈胜早年间还和同乡说好了要苟富贵,勿相忘,结果当上王之后就把这位故人给杀了,向来喜欢侠客的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吴广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也是位于社会最底层的阶级。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经常被迫进行反抗,因为不反抗是死,反抗还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点儿权益。古代的劳动人民对政府的反抗统称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因为他们自身的局限性都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我们

  •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是什么?有人说了谎,延误日期小事一桩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吴广

    现如今当我们谈到秦朝的灭亡时,往往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秋天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称大泽乡起义。按照官修史书的说法,这群农民之所以响应陈胜吴广二人的号召揭竿而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途中遇到了大雨,误了工期要被杀头,所以不得不死中求活铤而走险的去造反。这个逻辑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

  •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什么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吴广

    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征调大量平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陈胜、吴广也在征调之列,都是基层的屯长,也就是各自管理50人的小队长。同行的有900多人,到达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前行,陈胜等人只好就地驻扎,因此耽误了行程,不能按时到达驻地。按照秦法,误了期限要受严惩;畏惧惩罚而逃跑,是杀头的

  • 如果扶苏即位,秦朝之后会如何发展?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还会反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贤的农村生活标签:吴广

    说起昙花一现的秦朝,想必意难平的朋友们都感觉惋惜不甘心,对致使秦朝迅速覆灭的罪魁祸首赵高之流也是深恶痛绝,正是此人为了一己之私才引发了迅速覆灭的导火索——沙丘之变,联合秦始皇少公子胡亥、时为左丞相的开国功臣李斯以矫诏密谋作乱,废长立幼,致使本该继承帝位的秦始皇长公子扶苏客伤边疆上郡。随后胡亥即位称帝

  •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吴广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陈胜吴广这俩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领导的起义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典故也被很多地方的语文教材收录,所以学生们都很熟悉。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涉及这次起义的内容,专家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司马迁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吴广

    自古以来有暴政的地方就会有起义,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在某个朝代的末期,社会上都会出现反抗朝廷腐败政权的农民起义。说到起义军的“鼻祖”,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这是古代历史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开了起义的先河,更是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虽然这次起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带来的意义是非

  • 秦末古墓中出土一批简牍,上面说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吴广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自《考古逸闻》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大楚兴,陈胜王,这事儿大伙都知道。是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对于此次事件记载得很详细,说那是公元前209年的某个晚上,陈胜找出一块布帛,写了上文提到的那六个字,然后将布塞到了一条鱼的肚子里。第二天,吴广

  • 陈胜吴广只是贫民?史书中字里行间描述的,却是他们背景的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吴广

    公元前73年,在奴隶主残暴的统治下,地位低下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振臂一呼,组织了大量的奴隶进行暴动。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起义就此爆发,俗称斯巴达克起义。但是,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发展迅速,在精锐的罗马军队镇压之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领导者斯巴达克也因此壮烈牺牲。不过,这场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

  • 陈胜成功地称了王,但是吴广却没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同时起义,陈胜靠着他的杰出能力和人格魅力,最终顺利称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大概就是陈胜以及吴广两个人领导的起义了,但是最终陈胜顺利的称了王,但是和他一起倡导起义的吴广却为什么没有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原因。首先是因为陈胜他的志向比较远大,而吴广虽然他参加的起义时间很早,但是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