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如何?有没有被高估或低估?两条计谋说明一切

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如何?有没有被高估或低估?两条计谋说明一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国庆 访问量:4641 更新时间:2024/1/8 10:49:11

关于范增,给他一个中下等水平的评价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羽拉低了范增的水平,这大概就是“捆绑销售”带来的后果,范增这个人假如跑到刘邦阵营里,可能得到的评价要稍微高一些,毕竟“成者王侯败者寇”,一旦成功了往往就会被神化,被吹捧。

先不管项羽如何,只说范增。

他跑到项梁账下献出的第一条计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尸体都变成白骨了,不存在天子一说。套用一下这个理论而已,简单来说就是扶持“代理人”。

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

范增觉得六国灭亡,楚国最无辜,这肯定是扯淡。原本七国格局划分好好的,大家各自管各自的国家,谁也别插手谁的内政,结果秦国觉得自己应该出来做老大,统一了六国,其实每一个诸侯都可以出来说自己是无辜的。

其依据无非就是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到秦国当了人质,死在那里。

但只要想想其它五国君主下场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范增觉得陈胜之败在于“不立楚後而自立”,这就有点流氓了,一上来就搞得你楚国好像是救世主一样。灭亡了你最无辜,不扶持你楚国人家陈胜就应该败,这个肯定是强盗逻辑。

人家陈胜压根想的就不是恢复楚国的故土。

而是要推翻秦朝,建立属于他陈胜的新帝国。不过由于是楚人,而且拥戴他的大多是楚国人,陈胜权衡再三,好歹打出了一个“张楚”的名义,即“张大楚国”的意思。

所以基于此,

范增觉得该立一个楚国人为皇帝,把楚人都团结起来。其实说到底范增属于那种守旧的保皇党,其实这条计策算不上很好,因为压根就没有必要扶持什么“话事人”,这不是给项梁家族自己埋雷吗?又出人又出力,又恰逢乱世,你不自己自立门户,你还去扶持一个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楚国贵族。

这不就像要重新去扶持周天子一样的逻辑吗?

结果后来这条计策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项梁家族大获成功,但是无奈头顶上还压着一个义帝,而项羽又是一号不愿屈居人下的主,人家当年看到秦始皇可是说“彼可取而代也”的人。

你让这么一号人对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势力的义帝俯首称臣,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这其实等于是把项梁家族未来的发展道路完全给堵死了,除非项梁家族一心忠诚于楚王室,那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但凡项梁家族想要自己坐拥江山,那就必须要取代义帝。但是这么一来就背上一个“弑君”的不仁不义的名号。

所以搞的项羽也挺冤枉的,脑袋上被压着那么一个没什么卵用的君主,换谁心里都不舒服。

范增给项梁家族贡献的计谋并不多,但是司马迁在叙述项羽时偏偏要扯上这么一号人物,由此可见项羽手下压根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谋士。

无奈,只好矮子里面拔高个,把这位范增拉出来写一道了。

但是像人家老刘就不一样了,一会儿是张良,一会儿是萧何,一会儿是郦食其,一会儿是陈平韩信,手底下的幕僚是轮番出场,跟走秀似的,项羽大哥那里就只有一位七十岁的范增在那里硬撑,关键水平还不怎么高,你说项羽他能不败吗?

范增第二条计谋就是劝项羽杀掉刘邦,以及第三条就是彭城之战老刘被打的落花流水,于是派人哭爹爹告奶奶的跟项羽求和。项羽大哥原本打算同意,范增连忙劝他穷追猛打,项羽虽然同意了,但是却被陈平使了一招反间计。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後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大爷就开始坐冷板凳了,最后直接气死。

总的来说,范增这个人眼光还是有的,对局势有一定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但是眼光归有眼光,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计谋,不能连续输出,当然这也怪项羽大哥不听人家范增大爷的,不然范增的评价肯定还会上升几个档次。

所以给他一个中下水平的评价还是蛮合适的。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如何,能和超一流谋士张良相比?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范增

    范增是一位一流谋士,但与张良这种超一流谋士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一流谋士所谓一流谋士,就是能准确把握天下形势,并找到应对之道。范增一出山,就表现出了这种能力。1、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的洞察:立怀王,重整反秦大业。范增出山时,正值陈胜被杀,楚地反秦力量群龙无首之时。项梁是名将之后,因此愿意依附他的义军不少,

  • “敬业”的盗墓贼,在古墓上建房子,花费20年时间成功搬空范增墓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范增

    前言在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一些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的丧葬这样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们都相当信奉陪葬品是可以带到自己死后的世界的,所以对于那样一些身份地位显赫的人们来说,自己下葬以后,肯定会带非常多珍贵的陪葬品。这些死者能不能享受得到这些陪葬品为他们带来的来生的荣华富贵,这件事

  • 他堪称“最敬业”盗墓贼,古墓上建房子,耗时20年搬空范增墓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范增

    他堪称“最敬业”盗墓贼,古墓上建房子,耗时20年搬空范增墓常言道,做人要持之以恒,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遇到风风浪浪,就很容易放弃。而往往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可能看到成功,这也让很多人无奈又后悔。但说来也有趣,在历史上,不乏有持之以恒的案例,不

  • 吴用是“无用”?从学究到军师,他也只能和范增之于项羽一般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范增

    /文花开无田/图《水浒传》剧照《水浒传》中的众多英雄好汉的来历大多很有普遍性,那就是这其中的诸多好汉现实中或者是一方豪杰,或者是为官一方,或者富贾出身,但却最后都是因为种种事端,而被“逼上梁山”。而这逼上梁山的背后主谋便是宋江。宋江也因此而被我们贬斥的一无是处。可现实的情况便是宋江的谋士便就是我们的

  • 村民种地发现楚汉大墓,专家本以为墓中是范增,没想到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范增

    在江苏省的云龙山,此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据传范增死后,楚国士兵为范增修建陵墓,范增的陵墓就埋在这云龙山背面,而且在一些史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1969年,江苏省的一队考古学家接到消息,去云龙山勘探,而原因是当地的一个村民,在种地的时候,挖出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考古专家怀疑这可能是一条墓道。考古队在当

  • 项羽布下鸿门宴为何杀不了刘邦?三位演员功劳巨大,范增差点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范增

    导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本身就是为了杀刘邦而设立的。当时刘邦不等项羽,率先攻下了咸阳城,并且在函谷关驻扎了守军,俨然是要在关中称王了。关中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人不是很明白。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将天下财富集中在关中地区,也就是说集全国之力发展关中地区,可见这里的富裕程度。天下十之七八的财富都在

  • 如果项羽听了亚父范增的话,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能不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范增

    秦朝末年始皇帝驾崩于沙丘,大太监赵高联合秦国丞相李斯,篡改始皇帝遗嘱,将遗嘱上的继承人从公子扶苏改为了公子胡亥。公子扶苏受到公子胡亥和大太监赵高迫害,自杀殉国。公子胡亥继位,历史上称之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从他的名字叫胡亥就可以看得出来。胡亥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秦始皇日理万机加上胡亥不是长子,就

  • 项羽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为什么范增还要选择离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范增

    项羽是个有能力也非常自负的人,这导致他多次不听从范增的正确意见,两人在楚汉之争时经常意见不和。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变得疑心很重,最终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不再信任范增,范增也看清楚项羽最后会失败,于是离开了项羽。范增是在项梁起义后加入项家军的,他劝项梁立楚王后人熊心为楚怀王,当作项氏集团的形象代言人,使

  • 亚父范增向项羽献过哪些奇谋?此人究竟是一流谋士还是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范增

    七旬老翁,楚民范增,初登秦末历史大舞台时,还是相当惊艳的。他怀着对故国(楚国)的深厚感情,去投奔起兵反秦的项梁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增虽老,但满腔赤血硬气,这个老翁不一般。给项梁打完气,紧跟着范增就献出了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计谋——陈胜之败败在不懂利用楚国反秦力量,

  • 亚父范增,以70高龄助项羽打天下,最后为何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范增

    一个70多岁的老头,怀着一生的志愿和智慧投奔你,将一生的赌注全部押上,他为什么要走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志亦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拂袖而去呢?所以,范增以古稀之年、力衰之身而决心离开项羽,真相只有一个,项羽害死了自己的这位“亚父”。当年,居鄛(今安徽巢湖西南)人范增,年过70而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