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布下鸿门宴为何杀不了刘邦?三位演员功劳巨大,范增差点气死

项羽布下鸿门宴为何杀不了刘邦?三位演员功劳巨大,范增差点气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团团说历史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4/1/7 17:16:20

导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本身就是为了杀刘邦而设立的。当时刘邦不等项羽,率先攻下了咸阳城,并且在函谷关驻扎了守军,俨然是要在关中称王了。

关中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人不是很明白。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将天下财富集中在关中地区,也就是说集全国之力发展关中地区,可见这里的富裕程度。

天下十之七八的财富都在这里的话,谁要是做了这里的王,那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所以刘邦抢先进入关中,那是犯了项羽的大忌。项羽必然是要宰了他的,可最后鸿门宴上,项羽为何又手下留情了呢?请看以下各位戏精的表演。

01表演一,间谍项伯一再为自己的亲家刘邦解围。

按照范增和项羽的计划,让项庄在鸿门宴上舞剑,随后不小心就把刘邦杀掉了。这一招就比较高明了,谁还没有个意外发生呢?

这就是为了告诉世人,项羽可是个大度的人,只是刘邦没有那么命罢了。按照计划,项庄的确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惊心动魄的舞剑表演就这么开始了,刘邦裤子都要吓尿了,因为项庄的剑随时都会刺穿他的喉管。而刘邦身边除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张良,也没有个会动刀子的将领保护他。这个时候项伯忽然跳了出来,他故意表现得不清楚计划的样子,表示一个人舞剑实在是太寂寞了,要不大叔来陪你玩玩?于是项伯和项庄俩货就在宴会上翩翩起舞,项庄剑锋所指之处,项伯的剑必然也紧随其后。所以项庄压根就没有下手的机会,以至于两个人后来差点打了起来。其实项伯早就被刘邦给收买了,刘邦表示,不仅早就对项伯感恩戴德,更加想要和项伯成为儿女亲家。这两个人是同一个辈分的,项羽则是他们的晚辈,老谋深算的项伯,自然是要吃两家聘礼了。左右不耽误,再说了张良当年救过项伯的性命,跟刘邦结交也算是报答了张良的救命之恩。所以项伯觉得这笔买卖不吃亏。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

而且项伯身为项羽的叔叔,自然不会被项羽责怪,就算他阻止了项庄的行为,至少项羽不会把他怎么样。

02表演二,樊哙大快朵颐,成功转移了项羽的注意力。

既然项庄舞剑的方案失败了,那么以范增的为人,肯定还会有备选方案。以项羽掷杯为号,刀斧手就会一起冲出,将刘邦剁成肉酱。

这倒是一个直接了当的好办法,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良跑出去撒泡尿的功夫,就把樊哙给喊进来了。

樊哙大大咧咧地嚷嚷着要进来喝酒,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意料。项羽听说过樊哙的名声,知道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所以就放他进来了。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史记》

樊哙果然是虎背熊腰,满脸大胡子一身横肉,项羽一看就十分欢喜。看来每个人的爱好果然不同,真不知道姬到底长得啥模样。。。

樊哙大吼大叫地问,项羽将军怎么不请他这个英雄吃肉喝酒?他可是等了很久了。项羽对他这个直来直去的性子更加感兴趣了,立刻上了一顿生肉和一坛子酒给他。

这可是生肉,还带着淋漓的鲜血。樊哙眼睛眨也不眨地就开吃了,他一边吃肉,一边喝酒,这生动的形象,绝对是一副绝地求生的状态。

这范增都有点蒙圈了,项羽咋还不掷杯呢?原来项羽被樊哙深深地吸引住了。居然忘记了这茬事情。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史记》

这个时候樊哙的演技就突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他说: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打下关中以后,啥也没敢动就等着项王过来,可是据说项王听信了谗言,居然要杀了刘邦,这岂不是让天下英雄耻笑吗?

樊哙的话分量很重,因为项羽认为樊哙是英雄,而他认为自己也是英雄。所以英雄惜英雄,项羽就觉得今天这件事做得不对了。

03表演三,刘邦出去尿个尿的功夫,人影子就不见了。留下张良善后就行了。

樊哙的话深深触动了项羽,至少在短时间内,项羽深感自责,认为自己冤枉了好人,甚至希望能够得到刘邦的谅解。

这个时候刘邦捂着肚子,表示自己憋的不行了,要去方便一下。刚出门,在张良和樊哙的安排下,刘邦就策马离去了。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史记》

他才不管那些礼节,因为只要再稍留片刻,等到项羽回过味儿来,那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转变。樊哙的话非常对: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哪里像一个杀狗的能说得出来的?

刘邦走后,总要有人留下善后。这个重任当然就落在了张良身上,张良从刘邦那儿接过一副地摊上淘来的玉镯和玉斗,以此作为项羽和范增的谢礼。

项羽得到这副玉镯以后,沾沾自喜,还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想着拿回去给虞姬试试看。可是范增拿到玉斗的时候,立刻给砸了,他表示项羽你小子真的是没办法交流了,刘邦早晚要把你给祸害了。

总结:一帮人陪着演戏,项羽和范增都是老实人。

你说杀个人怎么这么费劲呢?人要脸树要皮果然不假,如果当晚真的杀了刘邦,项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啊。

范增虽然是个聪明人,但是未免显得也太老实了。既然明知道刘邦是个奸险之徒,为啥不直接拖出去宰了呢?包括跟随刘邦一起来的那些实力派演员,为什么要给他们表演的机会?难道范增也喜欢看戏吗?所以说范增不能责怪项羽,你自己都被这帮人演的戏给套进去了,又怎么能责怪天真烂漫的项羽呢?刘邦能得天下,那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有一帮誓死跟随他的实力派演员,始终为他各种解围。这次出场的三位演员分别是项伯、樊哙和张良,包括他自己也是演技实力担当。再看项羽这边,能演戏的有几个?除了一个会演戏的项伯,还跑到了对方阵营去,还有谁能承担实力派演员的称号?大家都是老实人,一窝子老实人聚在一起,怎么打天下呢?不是说老实人不好,只是老实人不适合打天下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如果项羽听了亚父范增的话,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能不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范增

    秦朝末年始皇帝驾崩于沙丘,大太监赵高联合秦国丞相李斯,篡改始皇帝遗嘱,将遗嘱上的继承人从公子扶苏改为了公子胡亥。公子扶苏受到公子胡亥和大太监赵高迫害,自杀殉国。公子胡亥继位,历史上称之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从他的名字叫胡亥就可以看得出来。胡亥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秦始皇日理万机加上胡亥不是长子,就

  • 项羽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为什么范增还要选择离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范增

    项羽是个有能力也非常自负的人,这导致他多次不听从范增的正确意见,两人在楚汉之争时经常意见不和。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变得疑心很重,最终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不再信任范增,范增也看清楚项羽最后会失败,于是离开了项羽。范增是在项梁起义后加入项家军的,他劝项梁立楚王后人熊心为楚怀王,当作项氏集团的形象代言人,使

  • 亚父范增向项羽献过哪些奇谋?此人究竟是一流谋士还是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范增

    七旬老翁,楚民范增,初登秦末历史大舞台时,还是相当惊艳的。他怀着对故国(楚国)的深厚感情,去投奔起兵反秦的项梁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增虽老,但满腔赤血硬气,这个老翁不一般。给项梁打完气,紧跟着范增就献出了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计谋——陈胜之败败在不懂利用楚国反秦力量,

  • 亚父范增,以70高龄助项羽打天下,最后为何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范增

    一个70多岁的老头,怀着一生的志愿和智慧投奔你,将一生的赌注全部押上,他为什么要走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志亦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拂袖而去呢?所以,范增以古稀之年、力衰之身而决心离开项羽,真相只有一个,项羽害死了自己的这位“亚父”。当年,居鄛(今安徽巢湖西南)人范增,年过70而不仕

  • 鸿门宴上,刘邦和范增等明白人在明争暗斗,只有糊涂虫项羽在看戏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范增

    鸿门宴作为楚汉争霸时期的一个家喻户晓得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如果你深读历史就会发现,鸿门宴实际上就是刘邦、张良、范增等几个明白人在明争暗斗的同时陪着项羽这个“糊涂虫”吃了一顿饭,最后胜利的天秤倒向了刘邦一方。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当刘邦来到秦朝皇宫后,他就被眼前的

  • 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范增

    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文:浅色夏末)秦末年间,战乱纷起,有不少的军事人才逐渐脱颖而出,而项羽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位。项羽不同于其他人,他好像天生就是属于战场的,只要有战争,他就十分兴奋,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所以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也都是卯足了劲,越挫越勇

  • 范增和曹无伤出于忠心劝项羽杀刘邦,为何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范增

    谁才是多助的得道者?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项羽绝对是多助的得道者。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陈平、范增、韩信等,韩信在项梁军刚渡过淮河时就持剑前来投奔,可惜一直没有名声,当项梁战败身死,韩信到项羽麾下担任一个不大不小的郎中。韩信在项羽面前表现过很多次,屡次向项羽

  • 范增的谋略水平,到底怎么样?他算不算那时的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范增

    “用兵之道,其疾如风,其猛如火。”——范增《鸿门宴》很多人在提到楚汉争霸的时候,就会想到二人在鸿门宴中的交锋。而在鸿门宴中,范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其在鸿门宴中的表现,人们也将之称为当时的第一谋士,只是不少人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范增的谋略水平究竟如何呢?他当真算得上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范增首

  • 考古发掘范增墓,一盗洞令专家啼笑皆非,直呼:这盗墓贼太另类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张文长标签:范增

    历史上有谋有勇、名留史册的人不少,西楚王朝的范增算其中一个,他助项羽推翻秦王朝,深得士卒的爱戴,但后来当楚汉相争正激烈之时,范增却因受到项羽的怀疑,请求去职回乡,不料未到彭城竟然病死,遂葬于当地。《魏书·地形志》有记载“彭城有亚父冢”(范增别称),《徐州府志》、《铜山县志》中也有相应记载。据说范增死

  • 轻视刘邦、怀疑范增、信任叛徒,项羽为何输给平平无奇的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范增

    你能想象吗?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遭受血与火的洗礼。楚汉之争,就是其中一个战争,一场长达3年多的战争,一场让布衣天子刘邦赢得天下的战争,一场让西楚霸王项羽失去生命,失去胜利的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项羽死了,刘邦赢了,这是楚汉之争的结果,也是刘邦和项羽间最后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