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如何,能和超一流谋士张良相比?

作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如何,能和超一流谋士张良相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矛舍品史 访问量:970 更新时间:2024/1/8 7:33:28

范增是一位一流谋士,但与张良这种超一流谋士相比尚有明显差距。

一流谋士

所谓一流谋士,就是能准确把握天下形势,并找到应对之道。

范增一出山,就表现出了这种能力。

1、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的洞察:立怀王,重整反秦大业。

范增出山时,正值陈胜被杀,楚地反秦力量群龙无首之时。

项梁是名将之后,因此愿意依附他的义军不少,但是,对于秦嘉、景驹等其他贵族势力,则还要诉诸武力;至于陈胜余部的吕臣等部,则仍然与项梁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同时,陈胜死后,天下没有强有力的中心,来统一领导各诸侯的反秦斗争。

范增提出立楚王后人熊心为王,使反秦形势迅速变化。

楚地团结了起来。陈胜农民军旧部、旧贵族之间形成了统一战线,凝聚起来的楚怀王政权,成了天下反秦斗争的中心。

此前,尽管项梁等人有一定实力,但张楚政权覆灭后,楚没有明确的中心,无法与各地诸侯协同作战。

楚怀王一立,张良即请求复韩。项梁派千余人,护送韩公子成复韩。

魏国被扑灭后,项梁又益兵数千人,让魏豹恢复魏国。

同时,楚齐又在临济、东阿等地联合作战,挫败章邯

可以说,范增之谋,使楚地形成了统一中心,也使项楚政权成为反秦新的主心骨。

许多朋友认为项梁拥立楚怀王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是,如果不是怀王,形成新的政权中心,那么,项梁战死后,年轻的项羽威望未立之时,楚军将再次分崩离析。项羽连杀宋义,夺取军权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说,没有范增之谋,天下反秦武装可能会被章邯各个击破!

范增此谋,显示出他对天下人心、形势准确的把握。

2、对关键人物精准的洞察:急击刘邦。

范增对刘邦的分析,可见此人对人的洞察力。

范增认为:刘邦这个好色的家伙,在咸阳老实得不得了,其志不小!

至于范增所说的“望气”,本人不太懂,不敢妄议。

但是,范增清晰地认识到:刘邦已是一个可怕的危险对手。

鸿门宴上,范增极力要杀刘邦,项羽不忍。

其实,未必是项羽“妇人之仁”。

一个坑杀几十万秦军,杀义帝的人,你说他不忍杀刘邦,那是开玩笑。

其实,还是一笔账。

项羽判断:作为盟军统帅,无缘无故杀刘邦,失天下之望,刘邦不值这个价!(义帝楚怀王值这个价!)

范增认为:刘邦值这个价!赶紧杀!

项羽听范增的,后面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

因此,范增对天下形势、关键人物的洞察,可谓精准、深刻,因此,堪称一流谋士。

与史诗级的差距:分封、都关中。

可是,范增与超一流谋士还有差距。

所谓超一流,就是不但能准确洞察天下大势,还能跳出时代观念的束缚,动态把握历史走向。

当时,对天下秩序如何安排,是衡量是否是超一流谋士的标准。

秦二世而亡,六国纷纷复国,因此,要求重新分封,是当时时代的主流观念。

为此,项羽采取了分封制,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

范增,是项羽分封诸侯活动的主要参与人。

可是,范增仅仅只是试图重新构建平衡。比如:处心积虑把刘邦压制于巴蜀,并通过分封三位秦将来制约;齐地一分为三等等。

如此分封,确实是当时众将的人心所向,但是,却不利于项羽集团。

如此,原本是诸侯军统帅的项羽,力量被迅速分散。原本附属于项羽的各将,率军就国后,已成为独立力量!项羽本人也只有梁、楚九郡之地!

相比之下,张良在同样问题上的做法,高明不少。

刘邦在还定三秦,与项羽在成皋对决时,郦食其也提出了分封的想法:让六国贵族复国,团结他们,一起来对付项羽!

刘邦准备采纳时,张良进来,一口气数了“八难”。

跟你打天下的,多是原六国的人,六国立国了,谁跟你刘邦走?

当然,张良也不盲目反对分封。

在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时,他力主刘邦裂土分封韩信英布、彭越,以此驱驰良将!

此为张良高明之处。

他洞悉了人心,但并不盲从人心,不被所谓人心牵着鼻子走,而是因势利导,动态把握人心走向。

同样,在建都问题上。

项羽不都关中的问题上,史书详细记载了韩生的劝谏,以及“楚人沐猴而冠”的痛斥。

范增,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失言。

其实,这只是关东人士的惯性思维而已。

靠秦地为基地赢得战争的刘邦,此后也想都于洛阳。

张良打破惯性思维,高屋建瓴,提出都关中,确保了西汉江山的稳固。

若非如此,在平定异姓王、七王之乱等作战中,大汉恐怕不能如此稳坐钓鱼台。

看来,出道就已70岁的范老爷子,似乎仍是标准的战国士人,受到既定观念影响较深,因此,对秦汉之际纷繁复杂地新走向,敏锐不及张良。

性格缺陷严重

“伴君如伴虎”。

谋士,是离“老虎”最近的人。

作为谋士,范增的个性太强了一点。

鸿门宴,项羽犹豫之时,范增擅自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未果,范增当着众人的面,大喊“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就是项羽吗?)

范增这都不是摸老虎屁股了,而是骑到老虎头上了!

陈平施展离间计,离间了范增、钟离昧、周殷、龙且等人。

项羽上当,但并没有不留余地。

钟离昧、周殷,此后仍然在作战,龙且此后更仍是首要大将。

当时,范增只是被“稍夺军权”,就愤慨不已,一怒而走!

项羽叫你一声“亚父”,但你不能把人家真的当儿子呀!

相比之下,知进退之道的张良,在刘邦称帝后血雨腥风的屠戮功臣中,能独善其身,就高明不少了。

总的来说,范增,能准确洞悉形势,做出准确判断,是一位超一流谋士。

不过,他对于动态的形势走向把握不足,受到约定俗成观念束缚较深,在分封诸侯等问题上有错误,与张良这样的超一流谋士尚有差距。

标签: 范增

更多文章

  • “敬业”的盗墓贼,在古墓上建房子,花费20年时间成功搬空范增墓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范增

    前言在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一些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的丧葬这样一方面,古代的中国人们都相当信奉陪葬品是可以带到自己死后的世界的,所以对于那样一些身份地位显赫的人们来说,自己下葬以后,肯定会带非常多珍贵的陪葬品。这些死者能不能享受得到这些陪葬品为他们带来的来生的荣华富贵,这件事

  • 他堪称“最敬业”盗墓贼,古墓上建房子,耗时20年搬空范增墓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范增

    他堪称“最敬业”盗墓贼,古墓上建房子,耗时20年搬空范增墓常言道,做人要持之以恒,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遇到风风浪浪,就很容易放弃。而往往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可能看到成功,这也让很多人无奈又后悔。但说来也有趣,在历史上,不乏有持之以恒的案例,不

  • 吴用是“无用”?从学究到军师,他也只能和范增之于项羽一般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范增

    /文花开无田/图《水浒传》剧照《水浒传》中的众多英雄好汉的来历大多很有普遍性,那就是这其中的诸多好汉现实中或者是一方豪杰,或者是为官一方,或者富贾出身,但却最后都是因为种种事端,而被“逼上梁山”。而这逼上梁山的背后主谋便是宋江。宋江也因此而被我们贬斥的一无是处。可现实的情况便是宋江的谋士便就是我们的

  • 村民种地发现楚汉大墓,专家本以为墓中是范增,没想到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范增

    在江苏省的云龙山,此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据传范增死后,楚国士兵为范增修建陵墓,范增的陵墓就埋在这云龙山背面,而且在一些史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1969年,江苏省的一队考古学家接到消息,去云龙山勘探,而原因是当地的一个村民,在种地的时候,挖出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考古专家怀疑这可能是一条墓道。考古队在当

  • 项羽布下鸿门宴为何杀不了刘邦?三位演员功劳巨大,范增差点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范增

    导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本身就是为了杀刘邦而设立的。当时刘邦不等项羽,率先攻下了咸阳城,并且在函谷关驻扎了守军,俨然是要在关中称王了。关中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人不是很明白。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将天下财富集中在关中地区,也就是说集全国之力发展关中地区,可见这里的富裕程度。天下十之七八的财富都在

  • 如果项羽听了亚父范增的话,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能不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范增

    秦朝末年始皇帝驾崩于沙丘,大太监赵高联合秦国丞相李斯,篡改始皇帝遗嘱,将遗嘱上的继承人从公子扶苏改为了公子胡亥。公子扶苏受到公子胡亥和大太监赵高迫害,自杀殉国。公子胡亥继位,历史上称之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从他的名字叫胡亥就可以看得出来。胡亥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秦始皇日理万机加上胡亥不是长子,就

  • 项羽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为什么范增还要选择离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范增

    项羽是个有能力也非常自负的人,这导致他多次不听从范增的正确意见,两人在楚汉之争时经常意见不和。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变得疑心很重,最终中了陈平的离间计,不再信任范增,范增也看清楚项羽最后会失败,于是离开了项羽。范增是在项梁起义后加入项家军的,他劝项梁立楚王后人熊心为楚怀王,当作项氏集团的形象代言人,使

  • 亚父范增向项羽献过哪些奇谋?此人究竟是一流谋士还是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范增

    七旬老翁,楚民范增,初登秦末历史大舞台时,还是相当惊艳的。他怀着对故国(楚国)的深厚感情,去投奔起兵反秦的项梁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范增虽老,但满腔赤血硬气,这个老翁不一般。给项梁打完气,紧跟着范增就献出了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计谋——陈胜之败败在不懂利用楚国反秦力量,

  • 亚父范增,以70高龄助项羽打天下,最后为何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范增

    一个70多岁的老头,怀着一生的志愿和智慧投奔你,将一生的赌注全部押上,他为什么要走呢?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志亦坚,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拂袖而去呢?所以,范增以古稀之年、力衰之身而决心离开项羽,真相只有一个,项羽害死了自己的这位“亚父”。当年,居鄛(今安徽巢湖西南)人范增,年过70而不仕

  • 鸿门宴上,刘邦和范增等明白人在明争暗斗,只有糊涂虫项羽在看戏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范增

    鸿门宴作为楚汉争霸时期的一个家喻户晓得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如果你深读历史就会发现,鸿门宴实际上就是刘邦、张良、范增等几个明白人在明争暗斗的同时陪着项羽这个“糊涂虫”吃了一顿饭,最后胜利的天秤倒向了刘邦一方。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当刘邦来到秦朝皇宫后,他就被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