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四十年,为何连个侯爷也混不上?

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四十年,为何连个侯爷也混不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钰说时光 访问量:2601 更新时间:2024/1/19 6:45:28

提起汉代的名将“飞将军”李广,人们往往会想起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但是,据史料记载,汉武帝这个人出手很大方,只要有足够的军功,汉武帝从不吝惜自己手里的帽子,仅公元前127年-前123年,就封了121个侯爵,甚至一日之内封24人为侯。那名声在外的李广为什么没有封侯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大鹏先说说汉代封侯需要什么军功:一是捕斩敌军王爷、丞相、将军、阏氏等;二是斩敌千级以上;三是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④父亲在战斗中立下大功,但是战死,儿子可以获袭封侯。遗憾的是,这四条李广一条也不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一生历任七郡太守,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亲历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怎么会军功不够呢?且听大鹏慢慢道来:

其一,李广生不逢时,李广的青年时代,还是杭超和匈奴的和亲密月期,基本没有大的战斗。加之李广当时主要负责宫里的护卫工作,根本没有机会立大功,汉文帝就感叹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其二,李广没有政治敏感性,历史上有污点。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身先士卒,勇夺取叛军军旗,立下大功。但是,梁王却私自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李广受到汉景帝的猜疑,非但没给封赏,反而贬到边疆戍边。

其三,李广没有大局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差。李广的优点是爱兵如子,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还和士兵在一个锅里吃饭,但是在治军方面很松懈,不重视组织纪律。比如,大军休息时“人人自便”,晚上宿营居然不派警卫;还有一次,身为一郡之守却擅离职守,领人去追捕匈奴的射雕手,结果遇到敌军主力,因为军部不知道李广的去向,也就没接应,李广差点全军覆没。

其四,李广的个人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是整体的军事指挥能力比较差,打仗不讲战略战术。一打起仗来就是身先士卒,猛冲猛打,斗勇斗狠,不注意在战争中时时了解敌我军情,调整战术,经常是跟匈奴硬拼硬,结果毙敌一千自伤八百,很难取得较大的军功。

其五,李广的运气实在是不佳,据封建迷信的说法,是因为李广曾经杀降数百人,所以导致命运多舛,其实不然,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曾经在苏州杀降数万人,还不是位极人臣,七十八而终。

案例一:汉武帝元光六年,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帅一万人出塞迎敌。公孙贺没遇到匈奴,无功而返。公孙敖遇到匈奴一部主力,损兵七千。李广最倒霉,遇上了匈奴单于主力,不仅兵败而且被俘,后来侥幸逃脱,被削职为民。而卫青则通过长途奔袭,端了基本不设防的匈奴的老窝——圣地龙城。

案例二:公元前123(元朔六年),李广又受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许多将领因斩敌首级符合定额以战功被封侯,而李广的军队两手空空,没有战功。

案例三: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分头出征,李广遭遇匈奴四万骑兵包围,苦战一天,才等来援军,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朝。按汉朝法律,博望侯延误期限,降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其六,李广是个路痴,一般人是个路痴也没什么,大不了多走点冤枉路。作为一个领军大将,这就是不能原谅的缺点。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李广最后一次出征任前将军,但汉武帝特意嘱咐主帅卫青不能用李广为先锋,因为他运气不好,于是卫青令其侧路袭击,结果,李广迷路错失战机,最后因羞愤拔刀自刎。

纵观李广一生,封侯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造化弄人,就拿汉武帝的五次主动出击战来说,李广三次未遇敌和两次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虽经七十余战却未达到汉代封侯的标准。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卫青急责李广对簿,李广选择自杀,李广之死卫青是否有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李广

    汉武帝当朝的时候,李广是汉军中资历非常老的一个将领。早在汉文帝当朝的时候,李广就因为参加对匈奴的作战,斩首颇多而获得封赏。李广一辈子先后担任了七个地方的太守,只要他镇守哪里,匈奴人就不敢骚扰哪里,他因此得到了“飞将军”的美名。李广防守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是在进攻匈奴的时候,表现就差强人意了。李广第一次

  • 为何说汉武帝欠李广一个侯爵?李广满门忠烈,汉武帝却辜负了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李广

    汉武帝是有愧于李广家族的,这么说吧,他不仅欠李广一个侯爵,还欠李广一条人命,更欠李广家族一个说法,毕竟他最后把人家全族都给灭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其实李广难封吗?一点都不难封,只要汉武帝愿意,按照李广的苦劳,也确实该给他封侯。虽然李广的运气确实很背,用王勃的话来说,李广真

  • “飞将军”李广一生的悲剧,究竟是能力不济还是缺乏运气?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广

    大诗人王昌龄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可谓经典,但其中提到的“飞将”李广却可谓悲催。他的故事,即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提起,依然让人惋惜不已。李广作为西汉时期的名将,他的能力与出身当真是无可置疑和无可挑剔的,可惜却止步于九卿,并未封侯。九卿虽然官衔不低,但却只是职位而已,只能领取相应的俸

  • 读《资治通鉴》“飞将李广”:英勇善战,立功无数,却拔剑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广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匈奴不时地骚扰边界,为了抵御敌人,汉朝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抗击匈奴的事业,终身大小70多次战役,英勇善战,成为匈奴心中可怕的劲敌,号称“汉朝飞将军”。 但他的一生都不太走运,功劳虽多,却一直

  • 李广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李广

    可以说,李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广一生征战匈奴不得封侯。儿子李敢霍去病被射杀。孙子李陵被迫降敌,全家被薄恩寡义的汉武帝诛杀。尤其是李广,终战一生未曾封侯。确实有些不公和委屈。但“李广为什么这么悲催”?而司马迁却为何如此同情李广?李广之所以一生坎坷未得封侯,首先就是“政治不坚定”就凭私下接受梁王将军印绶一

  • 李广一生未封侯,原因不在汉武帝,竟然是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广

    论飞将军李广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李广射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李广是西汉时著名武将,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凭借一身盖世武功,杀敌无数,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人们咏叹之余,不禁发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记李

  • 李家出一上联“李广,李白,李连杰,人杰辈出”张家不服霸气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李广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着流传多年的璀璨文明,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且时代相传,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也染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底色,尽管岁月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非常清晰地随口念起很多年前的唐诗宋词。但是中华文化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唐

  • 飞将军李广军前含恨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李广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大败燕国。数十年前,李信是秦国的大将。他和王翦两个人,领着秦国的兵马到处茬架,打遍七国无敌手,到处搞团灭,在当时牛逼的是不要不要的!可惜,秦始皇的后人太不争气,只玩到二世就歇菜了。害得李家,拼死夺来的天下,还没来

  • 李广的战绩分明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广

    问题还是出在了“太史公”司马迁身上。唐代大家王勃曾写下骈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此句乃是感叹古人命运时节之遗憾,一个人才,或许因为一些小事而失去崛起的机会,命运的无常,让人难以揣度。李广被称为“飞将军”,战争能力不能说古今前列,但在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两个时代都对匈奴展现出

  • 李广之死与卫青的奴隶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广

    英雄背后尽是辛酸泪。李广、卫青都是英雄,然而背后辛酸各不相同。在《卫青列传》中,司马迁写道,“大将军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广自杀”。这句话暗含李广、卫青各自辛酸。其中涉及三个人物,“大将军”是指卫青,“前将军广”为飞将军李广,而“长史”则是卫青的下属官员。“簿责”意思是按文书所列一一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