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飞将军李广军前含恨自刎

飞将军李广军前含恨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绣虎读书 访问量:3606 更新时间:2024/1/25 20:29:58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大败燕国。

数十年前,李信是秦国的大将。他和王翦两个人,领着秦国的兵马到处茬架,打遍七国无敌手,到处搞团灭,在当时牛逼的是不要不要的!

可惜,秦始皇的后人太不争气,只玩到二世就歇菜了。害得李家,拼死夺来的天下,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呢,秦就灭亡了。

楚汉争霸时期,李家从首都咸阳搬出,来到了陇西低调做人。虽然,此时的家族辉煌已经落幕,但那份荣耀一直激励着族人,依然有“一颗冠军的心”在跳动着。

李广自从呱呱落地后,就开始承担起了重振李家雄风的重任,天天被灌输一种观念,那就是:老祖宗李信多么多么牛逼!老爹在给他灌输雄心壮志的同时,却拿不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就只说,你将来一定要做一个牛人。但至于说如何去做一个牛人,老爹没说,估计他也不知道。

李广就在对于老祖宗李信的无限敬仰中,逐渐长大。当然,期间他一直在学习骑射,原因也很简单,很质朴,那就是李信就擅长骑射。

由于射箭学的太早,李广的胳膊被越拉越粗,都有点儿“铁臂阿童木”的意思啦。很多人都夸他遗传基因好,天生就是射箭的材料。李广心说:“尽扯淡!自小必须射中靶心才有饭吃,换了你来,你也得行,不行就得饿死!”

因为练就了过硬的弓法和骑射,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狩猎,格杀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文帝看他是一名将才,感叹到: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时,匈奴人大举入侵汉朝边境,一路打到了距离长安仅200里的甘泉一带。汉文帝虽然好脾气,但这回却怒了,立即召集人马准备干丫挺的,李广在此时开始从军抗击匈奴。因作战勇猛,杀死和俘虏了众多匈奴人,升为汉中郎,成为汉军的中级将领。

在汉朝,只有战场立军功,才能刷荣耀值,才能被封侯。可接下来的几年,李广汹涌澎湃的荷尔蒙却无处释放,难道匈奴人老实了?NO!匈奴人经常犯边。那是为何?

因为,因为!无论李广走到哪里,都能完美地避开了战场,避开了匈奴人,你说气人不气人。汉景帝上台后,李广被调回陇西当都尉,成为一名后方军官,想立军功就更难了。

公元前154年,终于有事情发生了,“七国之乱”爆发。吴王领着叛军一路高唱“清君侧,诛晁错”,吓得汉景帝,赶紧砍死了晁错。

但,造反这种事,哪有干一半就回家休息的道理,吴王压根就没收手的打算。

关键时刻,周亚夫率领细柳营顶住了叛军的攻击。李广也被调来参战,正式拉开了自己悲催一生的战斗生涯。

李广受周亚夫派遣,在梁王(汉景帝亲弟弟)的军前,立下大功,他陶醉在梁王和将士们的欢呼声里,再次享受到了荣耀的快感。可是!等到朝廷论功行赏时,李广连个安慰奖都没有获得。

此后的14年里,李广一直在上郡、雁门、代郡、云中等几个抵抗匈奴的边关重镇轮流打卡上下班。时间会消磨雄心壮志,但李广却始终忘不了荣耀重任。

汉武帝上任后,对匈反击战愈加频繁,李广每次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从来都只是配角。

元朔五年时,各路北伐的军队都大获全胜,封侯的将军比现在的研究生还要多,密密麻麻的。可惜!又没有李广。

元朔六年,李广被十倍于己的匈奴人包围,拼死血战才奋力突围成功,结果,却因伤亡太大,而功过相抵。

……

尽管老李很拼命,很上进,很想立功,但上天好像懒得再看他一眼,目光都集中在了卫青霍去病的身上。难道,李广已经老了么?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起漠北之战,让卫青和霍去病去强拆匈奴人在塞外的违章建筑,可谓是声势浩大,倾全国之兵。这一次,李广居然连配角都没捞上,只能在后面观看。

李广请求参战,汉武帝不同意,他担心李广年纪大了。但李广誓死也要出战,汉武帝没办法,就让他做了前将军,他终于如愿了,可以登台演主角了。

人生真的难以捉摸!有时候,你明明已经用力了,可放出来的就只是一个屁而已。有时候,你明明对未来充满无尽的幻想,凑近看时却是一堆狗血。

大将军卫青让李广率军迂回到匈奴人背后作战,可是,李广居然迷路了!战后,李广羞愤地说:

我一生与匈奴大小70余战,常以少胜多却无封赏。这次大将军令我迂回东线,我却可耻的迷路了,难道这是天意吗?我已经60多岁了,不愿再受这样的污辱!

之后,李广拔刀自刎,只给后人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李广的战绩分明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广

    问题还是出在了“太史公”司马迁身上。唐代大家王勃曾写下骈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此句乃是感叹古人命运时节之遗憾,一个人才,或许因为一些小事而失去崛起的机会,命运的无常,让人难以揣度。李广被称为“飞将军”,战争能力不能说古今前列,但在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两个时代都对匈奴展现出

  • 李广之死与卫青的奴隶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广

    英雄背后尽是辛酸泪。李广、卫青都是英雄,然而背后辛酸各不相同。在《卫青列传》中,司马迁写道,“大将军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广自杀”。这句话暗含李广、卫青各自辛酸。其中涉及三个人物,“大将军”是指卫青,“前将军广”为飞将军李广,而“长史”则是卫青的下属官员。“簿责”意思是按文书所列一一责问。

  • 北京大石虎胡同和李广桥真的与汉李广将军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广

    #在头条看世界#在德胜门内有个大石虎胡同,穿胡同向东走钻出金奖胡同就到了柳荫街,据说以前这里有一座李广桥。查其来源时,老金就在网上看到,关于大石虎胡同和李广桥有了这样的传说:大石虎胡同西口今天的样子据说汉朝的大将军李广,为了抵御匈奴曾经在这里出任右北平郡守,当时这里还是个村庄,常有老虎出没。李广有一

  • 景帝年间李广任职边郡太守频繁调动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上回对王勃诗句中典故人物——“冯唐易老”的原因做了剖析,引起了百万关注。这回我们探寻“李广难封”的原因,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虽屡立战功,却未能封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史记》中,看看司马迁对“飞将军”李广记录和评价。“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 官渡之战失败,袁绍没有听从田丰建议,即使是听了,袁绍也不会赢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田丰

    官渡战役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 虽然袁绍在战前共有20万人,但曹操只有5、6万人。 在实际决战中,袁绍出兵超过10万人,应该在11、2万人左右,曹操兵力就很少了,估计只有2、3万人。 但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最大的变数是许攸从袁绍营转移到曹操手中,许攸火烧乌巢的计划

  • 如果袁绍听田丰的,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田丰

    官渡之战是两位英雄争夺北方控制权的重要战役。此战决定谁能成为霸主。战斗的结果谁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乘机而出的袁绍却功亏一篑,将手下的贤能之士尽数杀光。他的儿子没有一个能干的。袁绍战败后退守冀州,不久病逝。曹操一个一个打败自己的儿子,最终统一了北方。一、袁绍的优势在军事实力上,他绝对是拥有最大优势的

  • 三国的田丰是什么级别?袁绍全听他的能打败刚刚崛起的曹操嘛?

    历史人物编辑:沟崖在则标签:田丰

    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一段时间智谋之士众多,曹操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刘备有庞统、法正、诸葛亮;孙权有张昭、鲁肃、顾雍,吕布有陈宫,袁绍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等。田丰和沮授是袁绍谋士的代表人物,可以称之为谋主。田丰是袁绍占据冀州后,花重金礼遇请出山的,并拜为别驾,可以说袁绍在前期对他是非常

  • 谋士田丰如何展示他的才华?此人为袁绍做了何事,最终的结局是?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田丰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时期,四世三公的袁绍一度是诸侯当中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一位。可是,袁绍最终却在曹操的手中遭受了完败,让自己硕大的基业顷刻付之东流,这是非常可惜的。袁绍失败的原因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善于用人。他帐下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谋士,比如田丰、许攸、沮授等人,但由于这些人自身性格的缺陷,以及袁

  • 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不仓促发动官渡之战,能拖垮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田丰

    导读: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袁绍和袁术哥俩由于四世三公的家室,所以在汉末诸侯中起点最高。否则袁绍也不会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被推为联盟的盟主。袁绍也没有辜负这样的优势,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带甲数十万,治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颇有成就霸业的底子,可以说袁绍拿了一手的好牌可

  • 有识之士都仰慕田丰久矣,结果笨蛋袁绍弃之如草芥!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田丰

    本文为百家号历史红馆原创首发,商业转载须授权!谋士和武将一样,是三国迷们追捧和痴迷的一种职业。例如“王佐之才”荀彧、“鬼才”郭嘉、“毒士”贾羽、“神机妙算”诸葛亮等等,跟那些神勇的武将一样,备受所有的三国迷追捧。而田丰、沮授、许攸、逢纪等等一直是袁绍手下闻名遐迩的谋士,特别是在三国前期,田丰绝对是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