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汉武帝欠李广一个侯爵?李广满门忠烈,汉武帝却辜负了李广

为何说汉武帝欠李广一个侯爵?李广满门忠烈,汉武帝却辜负了李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书中文史屋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4/1/19 4:52:27

汉武帝是有愧于李广家族的,这么说吧,他不仅欠李广一个侯爵,还欠李广一条人命,更欠李广家族一个说法,毕竟他最后把人家全族都给灭了。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其实李广难封吗?一点都不难封,只要汉武帝愿意,按照李广的苦劳,也确实该给他封侯。虽然李广的运气确实很背,用王勃的话来说,李广真的是时运不济,霉到家了。

从汉文帝时代开始,李广在打击匈奴这个问题上就立下很多战功,但是汉文帝觉得现在正是太平盛世,封他当个侯不合规矩。因为大家知道和平时期往上升迁是很难得,所以汉文帝还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了一句生不逢时。

假如你生在老祖宗刘邦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再话下。

不过汉文帝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的时候,卫青击败左贤王,取得了一次很重大的胜利。于是汉武帝就封他为候,不仅封他为候,把他几个还在吃奶的孩子都给封侯了。

可见汉朝的将领想要封侯虽然必须有军功,但含金量也不是那么高,封不封只是皇帝的一句话。李广当时也在跟随作战的军中,力气倒是出了,就是没达到那个标准,结果汉武帝就没给他封侯。另外李广也属实倒霉,要么就是被匈奴俘虏,给汉武帝留下不好的印象,要么就是后来迷路,延误了战机。

他也确实够命运多舛的。

当时因为迷路,卫青要审问李广的部队,李广的心里是羞愤交加,羞的是自己怎么偏偏就迷路了,愤的是本来打算借这最后一次机会立个战功,结果老天却这样捉弄他。羞愤交加之下,又怎么会甘心让卫青再往自己伤口撒盐呢?

于是就自尽了,他的儿子李敢觉得这都是卫青的责任,按理来说这倒也不能怪卫青,毕竟你延误了战机,我不可能不过问。但李敢觉得,如果不是卫青故意把父亲调离,父亲也不会迷路。

李敢这么想也是对的,因为当时李广的职务是前将军,这就是打头阵的。但是汉武帝曾经私下里觉得李广这人命运不好,就不要让他打头阵了,估计也是觉得李广就是个行走的扫把星。而卫青自己也有私心,他想让丢掉侯爵的公孙敖跟着自己。

等打赢了,他自然也就恢复侯爵了,汉武帝和卫青这么一合计,结果就把李广的小命也算没了。

这也就不难怪李敢替父亲打抱不平,跑到卫青府上把他给揍了一顿,也不知道卫青是心里有愧呢,还是觉得没必要把这事闹大,以免断送这个年轻人的未来。所以就没有声张这件事,但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事偏偏让霍去病给知道了,年轻人嘛,觉得自己的舅舅平白无故的被打了,必须把面子给找回来。霍去病也是够绝的,直接把李敢给射杀了,这下子事情算是闹大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基本上就毁了,从此会背上一个杀人犯的恶名。

但权力的好处这时候就体现了出来,汉武帝有心偏袒霍去病,就编织了一个借口说李敢是打猎的时候被鹿给撞死的。这种烂借口也真的是太不走心了,借口虽然烂,但是并没有人出来要霍去病偿命,毕竟封建社会就是那个德行。

而霍去病呢反正也是匈奴人杀得够多了,对杀人这种事也是麻木了,心理上也没有什么负担。之后还是比较潇洒的生活着,毕竟汉武帝那时候正宠信他嘛,霍去病这个人呢,虽然战功很高,但是人品并不怎么样。

他属于卫氏集团出身的外戚,从小就过着很优越的生活,所以对民间疾苦,人情冷暖这些事情都是不了解,也不懂的。他只知道媚上,但并不会爱下,像他出去打仗,汉武帝会特别给他准备食物,都不和士兵们一起吃。

士兵们饿得眼冒金星,他自己的食物吃不完都烂掉了,也不会分给士兵们。另外士兵们很累,一个个困得走不动道了,他自己还在那里蹴鞠。所以司马迁就说霍去病这个人从小出身优越,因此不懂得爱惜士兵。

另外霍去病也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第一次去跟卫青去打匈奴,带着八百个人杀了两千多个匈奴人,还俘虏了一票匈奴贵族,初战成名,封了个冠军侯。除了说他是个军事天才,再也找不到什么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他的成功了。

相比之下,李广家族的倒霉简直不忍直视,李广有个孙子李陵,因为和匈奴人打仗,没有得到汉军及时的支援,没办法只好投降了匈奴。因为这件事,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把李氏三族都给灭了,司马迁还因为替他说话,被斩了一刀。

一个家族倒霉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没谁了,给朝廷卖了这么多年命,啥也没捞着,结果反而落得个灭族的下场,汉武帝有愧于李广家族还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飞将军”李广一生的悲剧,究竟是能力不济还是缺乏运气?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广

    大诗人王昌龄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可谓经典,但其中提到的“飞将”李广却可谓悲催。他的故事,即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提起,依然让人惋惜不已。李广作为西汉时期的名将,他的能力与出身当真是无可置疑和无可挑剔的,可惜却止步于九卿,并未封侯。九卿虽然官衔不低,但却只是职位而已,只能领取相应的俸

  • 读《资治通鉴》“飞将李广”:英勇善战,立功无数,却拔剑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广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匈奴不时地骚扰边界,为了抵御敌人,汉朝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抗击匈奴的事业,终身大小70多次战役,英勇善战,成为匈奴心中可怕的劲敌,号称“汉朝飞将军”。 但他的一生都不太走运,功劳虽多,却一直

  • 李广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李广

    可以说,李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广一生征战匈奴不得封侯。儿子李敢霍去病被射杀。孙子李陵被迫降敌,全家被薄恩寡义的汉武帝诛杀。尤其是李广,终战一生未曾封侯。确实有些不公和委屈。但“李广为什么这么悲催”?而司马迁却为何如此同情李广?李广之所以一生坎坷未得封侯,首先就是“政治不坚定”就凭私下接受梁王将军印绶一

  • 李广一生未封侯,原因不在汉武帝,竟然是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广

    论飞将军李广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李广射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李广是西汉时著名武将,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凭借一身盖世武功,杀敌无数,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人们咏叹之余,不禁发问: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记李

  • 李家出一上联“李广,李白,李连杰,人杰辈出”张家不服霸气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李广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着流传多年的璀璨文明,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且时代相传,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也染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底色,尽管岁月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非常清晰地随口念起很多年前的唐诗宋词。但是中华文化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唐

  • 飞将军李广军前含恨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李广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大败燕国。数十年前,李信是秦国的大将。他和王翦两个人,领着秦国的兵马到处茬架,打遍七国无敌手,到处搞团灭,在当时牛逼的是不要不要的!可惜,秦始皇的后人太不争气,只玩到二世就歇菜了。害得李家,拼死夺来的天下,还没来

  • 李广的战绩分明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广

    问题还是出在了“太史公”司马迁身上。唐代大家王勃曾写下骈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此句乃是感叹古人命运时节之遗憾,一个人才,或许因为一些小事而失去崛起的机会,命运的无常,让人难以揣度。李广被称为“飞将军”,战争能力不能说古今前列,但在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两个时代都对匈奴展现出

  • 李广之死与卫青的奴隶出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广

    英雄背后尽是辛酸泪。李广、卫青都是英雄,然而背后辛酸各不相同。在《卫青列传》中,司马迁写道,“大将军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广自杀”。这句话暗含李广、卫青各自辛酸。其中涉及三个人物,“大将军”是指卫青,“前将军广”为飞将军李广,而“长史”则是卫青的下属官员。“簿责”意思是按文书所列一一责问。

  • 北京大石虎胡同和李广桥真的与汉李广将军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广

    #在头条看世界#在德胜门内有个大石虎胡同,穿胡同向东走钻出金奖胡同就到了柳荫街,据说以前这里有一座李广桥。查其来源时,老金就在网上看到,关于大石虎胡同和李广桥有了这样的传说:大石虎胡同西口今天的样子据说汉朝的大将军李广,为了抵御匈奴曾经在这里出任右北平郡守,当时这里还是个村庄,常有老虎出没。李广有一

  • 景帝年间李广任职边郡太守频繁调动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上回对王勃诗句中典故人物——“冯唐易老”的原因做了剖析,引起了百万关注。这回我们探寻“李广难封”的原因,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虽屡立战功,却未能封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史记》中,看看司马迁对“飞将军”李广记录和评价。“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