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縯,字伯升,光武帝刘秀的长兄,为人性情刚毅,慷慨有节操。自王莽篡汉后,刘縯不爽,一直有恢复汉室的想法,不谋持产业,专门结交天下豪杰。
王莽末年,盗贼四起,刘縯召集豪杰准备起兵搞事业。宛县人李通等之前就劝过刘秀起事,说刘氏会复兴,李氏会辅佐刘氏,但刘秀并没放在心上。后来刘秀感觉兄长一定会图谋大事,而且天下已经大乱,便与李通的堂弟李轶等,在宛县起兵。
刘縯亲自发动舂陵乡子弟,聚集了大队人马,准备反抗王莽,世家子弟害怕造反失败,连累宗族,纷纷逃走藏匿,认为刘縯是害人精。等到刘秀也回到舂陵乡,子弟们见刘秀这样的谦谦君子都起兵造反了,这才安心下来。
刘縯联合新市、平林军王匡、陈牧等,在长聚乡、唐子乡造反,杀湖阳县尉,攻占棘阳,准备进一步攻宛县,到小长安时,义军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遭遇,双方大战。义军战败,刘縯的姐姐刘元、弟弟刘仲遇害,宗族战死数十人。刘縯整顿残兵,退守棘阳。
甄阜、梁丘赐乘胜追击,率十万精兵南渡黄淳河,进抵沘(bǐ)水,在两河之间扎营,并拆毁桥梁,准备背水一战。新市、平林军见屡遭败绩,新军杀到,心怀恐惧,想要散伙,刘縯很担忧。
恰好有五千多下将军到了宜秋乡,刘縯亲自前去谈判,两军成功联盟。刘縯犒赏将士,订立盟约,休整三日后,将全军分为六部,夜袭蓝乡,缴获新军全部辎重。第二天清晨,汉军从西南进攻甄阜,下江军从东南进攻梁丘赐,鏖战多时,义军大败新军,斩杀及溺死新军两万多人,甄阜、梁丘赐也被斩杀。
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得知甄阜、梁丘赐惨败,便率军想去占据宛县。刘縯率军迎战王莽军,与尤、陈茂在育阳城下相遇,双方大战,汉军大败王莽军,斩杀三千余人。严尤、陈茂弃军逃走,刘縯进军围攻宛县,自称柱天大将军。王莽对刘縯恨之入骨,悬赏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封上公,买刘縯的人头,并令长安城官署及全国的乡亭,将刘縯的画像悬挂在箭靶上,早晚间用利箭射之。
自从甄阜、梁丘赐战死,投奔刘縯的百姓越来越多,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众豪杰提出拥立刘縯为天下之主,号令天下,但新市、平林军的将领喜欢放纵,忌惮刘縯执法严厉、军纪严明,提出拥立懦弱的刘玄。最终众人决定拥立刘玄,并派人召回刘縯,告知想法。
刘縯说:“诸位愿意拥立刘氏宗亲,其恩德甚厚,但鄙人还有不同的看法。如今赤眉军在青州、徐州起兵,有数十万人,听说南阳拥立宗室为帝,恐怕赤眉军会有想法,这样一来,双方必定争斗。现今王莽未灭,如果宗室先起内讧,恐怕会令天下人疑虑,自损力量,难以齐心推翻王莽。自古发出号召首先起事的,很少有人成功,陈胜、项羽就是例子。咱们的力量还不够,这么快就拥立皇帝,一定会成为天下豪杰围攻的对象,让后来者坐收渔利,这绝对不是什么良策。我们可以暂时先称王来号令天下,如果赤眉军拥立的是贤能之人,我们就依附赤眉军,如果赤眉军拥立的不是贤能之人,等推翻王莽后,再逼降赤眉军,确定皇帝人选也不迟。请各位三思!”众将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但是将军张卬坚定拥立刘玄,不允许再有异议,众人又都认可。
公元23年二月,刘玄即位,任命刘縯为大司徒,封为汉信侯。南阳众豪杰大多不服。
平林军攻打新野,攻不下来,新野县宰登上城头说:“只要大司徒刘公的一封信,我便献城投降。”等到刘縯率军赶到,县宰立即打开城门,向刘縯投降。
五月刘縯攻取宛县,六月刘秀大败王寻、王邑,赢得昆阳之战,从此兄弟二人的威望愈来愈高。
更始帝刘玄君臣心中不安,谋划杀害刘縯,便大会诸将,准备实施计划。刘玄要刘縯递上佩剑,看了很久,绣衣御史申屠建献上玉玦,但刘玄始终没有发出诛杀刘縯的命令,最后只好散会。
刘縯的舅舅樊宏提醒伯升:“当年鸿门宴上,范增举起玉玦,暗示项羽杀害高祖。今天申屠建也有此意,将军对此不能不警惕啊!”刘縯笑而不答。
此前,李轶与更始帝的亲信将领勾搭,刘秀便有所怀疑,经常提醒刘縯:“不要过于轻信此人!”刘縯也没放在心上。
刘縯的部将族人刘稷,多次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在率汉军进攻鲁阳县时,听说刘玄即皇帝位,勃然大怒说:“首先起兵谋大事的人是伯升兄弟,刘玄是个什么玩意儿?”
刘玄听说后,对刘縯更加忌惮,随后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接受。刘玄派亲信率领数千人,逮捕刘稷,将刘稷杀害,伯升为此事争辩,李轶、朱鲔劝说刘玄,将伯升一起逮捕,同日杀害。
刘縯经常笑话刘秀,将刘秀比作是刘邦的哥哥刘仲,会种地搞产业,可见刘縯是要自比高祖刘邦了。但是我们看到刘縯的一生,更多地会觉得他像项羽,当然,刘縯的眼光比项羽要长远得多。
义军急于拥立皇帝,从个人功绩来看,刘縯当之无愧为第一人选。可惜义军是一支联合部队,新市、平林军将领忌惮刘縯,坚决拥立更好控制的刘玄为帝。刘縯虽然反对,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时候他的实力还不足以碾压新市、平林军,同时刘縯有恢复汉室的梦想,目光远大,这时候也不想搞事情,使得义军内耗,让王莽、赤眉等势力坐收渔利。
刘縯第一次与皇位失之交臂,但是他仍然有机会,刘玄称帝后,刘縯攻取宛县,刘秀赢得昆阳大战,威望无人能比。
但是威望是柄双刃剑,毫无疑问,刘縯并没有意识到,一如既往地锋芒毕露,待人坦诚,又无防范之心,意识不到危险的降临,即使舅舅与兄弟都提醒过他,他却没放在心上,更没有为自己将来争夺帝位做准备,建立忠于自己的团队。刘縯太过光明磊落,最终死在一群小人手中,没能当上皇帝。
也有可能刘縯太自信了,认为没人敢去对付他,更想不到刘玄真敢对他下杀手。
如果刘縯想争夺帝位,以他当时的实力与威望,甚至都不用像刘秀那样委曲求全,韬光养晦。刘玄被立为帝,刘稷被杀,都不必跑去争辩,刘縯大可以以平定天下为由,远离京城,发展势力,名义上尊更始政权,实际上扩充自身势力。
刘玄等人敢肆无忌惮地杀害刘縯及其部将,可见刘縯虽然屡战屡胜,但并没有培育只忠于自己的势力,刘玄才毫无顾忌下杀手。李轶还是李通的堂弟,跟刘秀一起起兵的,都背叛了刘氏兄弟。
尔朱荣被孝庄帝刺杀,尔朱兆还有实力反击,杀害孝庄帝,高澄被刺杀,有高洋接掌父兄基业,建立北齐。刘縯被杀,刘秀却什么都没能继承,只能向刘玄谢罪,不敢为兄长服丧,不敢表现出悲伤之色。从此刘秀开始猥琐发育,直到建立自己的势力,公然与更始政权决裂,最终夺取天下,成为东汉光武帝。可以说,刘秀的成功,就是吸取了兄长血的教训。
刘縯就是太过于光明磊落,以君子之心夺小人之腹,最终遭人杀害,也因此没能当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