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邓通:一个逃不脱命运的人,哪怕是有一座金山,最后还是穷死了

邓通:一个逃不脱命运的人,哪怕是有一座金山,最后还是穷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令官 访问量:1305 更新时间:2023/12/30 8:01:41

西门大官人曾经非常精辟地总结了那种那种才是最受女人喜欢的,别看他文化不高,总结的却是非常精炼,只有5个字,却内涵丰富。

潘驴邓小闲,在西门大官人眼里,男人集齐了这5条才算是极品男人,这个潘就是潘安,中国古代有名的美男子,那受欢迎程度,绝对超过现在任何一个当红欧巴,他的美貌可是能让女人为他去死的那种。

这个邓,指的就是邓通,说的是要有钱,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有钱,邓通是古代著名的大富之人,有多富,简单来说,他可以直接造钱,你说富不富。

现在我们说一个人富,都会说,你家里有矿呀,哎,这个邓通家里还真的有矿,但现在不管你有什么,那总得卖出去才算钱吧。

邓通的矿比较特别,他的是铜矿,而且不用卖,直接拿它来铸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里是开印钞厂的,看来这个人可真的是富有呀。

不过这么富有的人,最后却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此跌宕起伏的命运,跟一个算卦的有关,正是这个算卦的,算准了邓通的一生。

(01)有钱的小人

邓通的经历有点像高俅,高俅是球踢得非常好,皇上看中,从此飞黄腾达,邓通则是船划的好,后来被宫里选中,专门给汉文帝划船。

结果这个邓通非常会怕马匹,深得汉文帝的喜欢,有一次汉文帝生了脓疮,没想到的是邓通居然用嘴给吸出来了,这种事在古代常有记录,不知道古人是不是认为人的嘴吸的更干净,不过这个画面实在是不敢细想。

这个邓通就靠着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深得汉文帝的喜欢,有一次术士许负给邓通看相,直言不讳地对文帝说:“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

汉文帝一听,这可不乐意了,我富有四海,怎么能让自己的宠臣贫困呢,想让他富还不是很容易的事儿吗,于是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

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但凡是皇上赐的东西,肯定有消耗完的时候,紧跟着一句话就是,准予铸币,这可就厉害了。

也就是说邓通获得了铸币的权力,把铜铸成铜钱,这简直是无本万利的生意,因为铜矿就摆在那里,你的成本是开采的成本,而不是铜本身的成本。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小人很多,但邓通显然是最有钱的,因为他可以造钱,别的贪官,不管你贪多少东西,除了白银之外,不管是房子还是古玩,说不值钱的时候,可能也就一文不值了。

只有邓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有了铸币权,那你想铸多少就铸多少,你不富谁富,汉文帝这算是彻底让邓通摆脱了贫困的命运了。

而且邓通这个人虽然说被归入了佞臣的行列,但这个人品行还不错,铸的钱质量非常好,因此在当时邓通的钱流通得非常好。

但邓通的好运很快就结束了,因为市场上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02)幸运的邓通

秦始皇之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币,等到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这个货币的样式就慢慢统一,汉承秦制钱币方面也沿用了统一的铜钱。

为什么说邓通是幸运的呢,因为汉初的时候,对于货币的铸造,官方管理得不严格,是允许除了朝廷之外的人,比如说大臣呀,诸侯王爷之类的人自己铸币的。

古代是金属货币,严格来说,一枚两钱的铜钱,重量也应该是两钱,所以你铸币无非就是改变而来铜的形状而已,钱币的价值就是铜本省的价值,这里面没什么油水。

但铸币的人一多,很快就发现这里面的猫腻了,那就是发现铸币这东西,标重和实际重量之间,是可以不一样的,还是上面的例子,标注的是两钱铜钱,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一钱,这里面铸币的人就足足赚了一倍的差价。

发现这个规律之后,只要一个人破坏规矩,所有人都跟着破坏,于是铜钱的标重和实际重量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里头的杂质也是越来越多。

老百姓也不傻,发现这里面问题之后,好的铜钱留着,不足重的铜钱拿出来交易,结果就是好的铜钱越来越少,大家都拿差的铜钱来交易,之后恶行寻欢,铸差币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是市场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汉初发生的这一切,就是这个词最早的含义。

邓通很幸运,因为马上国家就要出手制止这种情况了,不能再让私人这么胡搞下去,铸币权必须收回国有,邓通的铸币权被收走了,但更多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汉文帝死了,汉景帝有很不喜欢他。

前面不是说过邓通给汉文帝吸脓吗,其实汉文帝本来是想让太子做这件事儿的,但太子有的面露难色的感觉,后来邓通毫不犹豫的这么多了,于是就得罪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可怜的邓通还是没能逃脱命运,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一旦落难,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竟应了许负的话,饿死街头。

但另一方面邓通却是幸运的,因为从此之后,朝廷明白了一个道理,铸币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分给他人,所以后世的权臣奸臣贪官污吏,再厉害也无法自己造钱,但邓通可以。

朝廷是觉得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吗,然而并不是,因为汉武帝缺钱,之所以完全收回铸币权,是因为朝廷看到了这里面的巨大利润。

(03)隐形的剥夺

王安石当年变法的时候,曾说过自己能民不加赋而国库充盈,这话被司马光说成是胡说八道,古代皇权政治,虽说掌握了政权,他们做事也不会太过分,朝廷就算是再缺钱,一直加税也不是个好办法,弄不好会引发民变。

怎么样能无声无息地提高收入,都会被历代皇帝所采纳,最家喻户晓的办法就是盐铁专卖,因为这些属于必需品,朝廷专卖可以获利颇丰。

这个的缺点就是有些太明显了,动不动就会受到儒家的批评,说这是与民争利,事实上儒家的水平看不出来另一个更为隐秘的办法来给朝廷挣钱,这个方法就是铸币。

前面说过,私人铸币会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收归国有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收归国有之后,一来是做的没那么过分,二来是你也没有别的选择呀。

著名的汉武帝的五铢钱就是这个样子,偷偷地收了百姓的税,刚开始汉武帝还没那么缺钱,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

这是为了打击市场上的掺假货币,但很快汉武帝需要大规模用钱了,于是开始改铸五铢钱,五铢币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这个是经过严格反复测试的,无形之间偷走了20%,也不至于质量太差,同时也能让钱币的物理属性保持良好。

汉武帝的五铢钱,大大地让朝廷捞了一大笔钱,但这显然不够,因为打仗需要花钱,这个配比显然也不能随便降低,毕竟百姓也不傻。

武帝干脆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币,这个是针对各地分封的诸侯王爷的,汉武帝规定每年都要朝贡一种非常昂贵的白鹿皮,你不进贡就说明你对朝廷有异心。

刚经历过七国之乱的诸侯们,那心里哪敢有反叛之心呀,一张白鹿皮要四千万,贵点就贵点吧,巧的是这种白鹿皮只有汉武帝的皇家园林里能产,这可能是最早的不靠谱的纸币了,一张四千万,不过倒是道出了纸币的本质,国家信用。

邓通最终贫困而死,但曾经的铸币权,让他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也成了有钱人的代名词,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大臣能够有的。

(作者:昭烈名臣)

本文为文史自媒体昭烈名臣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聊最野的八卦,说最正的历史,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标签: 邓通

更多文章

  • 邓通的启示:从富甲天下到活活饿死!何以安身立命?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邓通

    汉景帝时期,曾经闻名全国的大富豪邓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饿死在了长安街头,结束了他飞黄腾达又穷困潦倒一生!邓通是谁?邓通出身于一个小康家庭,上面三个姐姐,好不容易有了他,父亲邓贤给他取名“邓通”,意即人生通达之意,指望他将来出人头地。可惜,他不是读书的料子,喜欢登高爬低,上树抓鸟,下水摸鱼,尤其

  • 邓通:大汉首席富豪,何以饿死街头?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邓通

    自古以来,中国的上层贵族们都有一个特殊爱好,那就是喜欢养心腹。其中又以西汉王朝的皇帝们最为著名,汉文帝、汉武帝、汉哀帝都是其中的专业权威人士。其他的皇帝养宠臣,大多数都只是当做玩物来玩弄罢了。但是西汉王朝皇帝那些宠臣,个个都是权倾朝野,是皇帝用来平衡政治的工具,简直是人尽其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汉文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端着金碗讨饭”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邓通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嬖幸小人——邓通。邓通画像邓通虽说无德无能,却十分精通拍马屁的功夫。邓通擅长察言观色,从不逆着文帝行事。文帝有痔疮,而且严重得流脓溃烂。邓通见到,知道巴结文帝的机会到了,便主动要求为

  • 汉文帝的男宠,叫邓通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邓通

    说到汉文帝的男宠,你也不要惊讶。毕竟西汉的皇帝都是有男宠的。西汉第一任开国皇帝刘邦有,汉惠帝有,汉文帝当然也有了,他的男宠就是邓通。邓通本是蜀郡人,能得到汉文帝的宠幸,他的外表自是俊美无比了。此人,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划船,由于他划船的本领过硬,就被朝廷选拔到皇宫里的后花园来工作了。因为他们在工作的时

  • 搜神记卷4之18 阴识黄羊祭灶神 子孙四人被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阴识

    西汉汉宣帝时期,南阳郡有一个人叫做阴子方,十分孝顺,也十分乐善好施,帮助邻里,积攒了很多阴德。也喜欢祭祀灶神。古人喜欢在腊月祭祀,日期不固定,南北朝以后固定在了腊八这一天,祭祀这一天叫做腊日。就在这一天,阴子方在早上做饭的时候,灶神显灵了。阴子方拜了两次,接受了灶神的恩赐。他想起来家里还有一只黄羊,

  • 如果刘秀的兄长刘縯没有早死的话,皇帝由谁来当

    历史人物编辑:玲珑蜻小蜓标签:刘縯

    文/灞上桑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王莽的确有励精图治之心,他的政治变革看起来也很好,可是太超前,不被时代接受。仅仅十几年,新朝就被推翻。在各路起义军首领中,身为刘邦后裔的光武帝刘秀最终胜出,中兴汉朝,延续了两百年国运。刘秀登上皇位以后,把他早死的兄长刘縯(yǎn)追封为齐武王,寄托哀思。他俩是一

  • 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为什么登不上帝位?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刘縯

    刘縯,字伯升,光武帝刘秀的长兄,为人性情刚毅,慷慨有节操。自王莽篡汉后,刘縯不爽,一直有恢复汉室的想法,不谋持产业,专门结交天下豪杰。王莽末年,盗贼四起,刘縯召集豪杰准备起兵搞事业。宛县人李通等之前就劝过刘秀起事,说刘氏会复兴,李氏会辅佐刘氏,但刘秀并没放在心上。后来刘秀感觉兄长一定会图谋大事,而且

  • 东汉风云之-刘縯能力超群 战功赫赫,为什么却是刘玄当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CE科技标签:刘縯

    绿林军在连续取得对莽军的胜利后,队伍发展到了10多万人。这么多人,如果还各自为政做山大王,就太落后了。量变发生质变,要升级了。为了便于统一领导,增强号召力,应该拥立一个刘氏皇族当皇帝。按照《后汉书》记载:刘縯在几次对莽军的战斗中展示了超人的谋略和指挥才能,南阳豪杰与王常等希望拥立刘縯。但是绿林军的新

  • 历史上的战争:刘縯因威名遇害,刘秀忍悲痛初定河北

    历史人物编辑:用图记历史标签:刘縯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縯、刘秀兄弟共同起兵,以汉军为旗号。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汉军首领刘縯联络下江兵、平林兵、新市兵共击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在黄淳水边,甄、梁两将战死,王莽军阵亡两万。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出兵再战,在育阳被汉军再次击败,刘縯率军乘胜包围宛城,这是王莽在中原

  • 平庸的刘玄为何能力压刘縯当上西汉末年的更始皇帝?原因太震憾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刘縯

    话说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刘縯和刘秀率八千子弟兵在南阳舂陵起兵(史称舂陵兵(也称汉兵),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随后吸引了新市军和平林军、下江兵等其它义军的加盟,革命队伍一夜之间壮大。这支正义之师很快取得了长聚之战、唐子乡之战、棘阳之战和沘水之战的大捷,攻破了甄阜和梁丘等军事重镇。当然,随着参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