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面对困境,看张骞怎样逆风翻盘

面对困境,看张骞怎样逆风翻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久伴成隐 访问量:2143 更新时间:2024/2/12 11:08:55

汉朝时期,人们曾认为世界的中心在长安,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认为世界的中心是罗马。我们都知道改变这一认知的,正是张骞,他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联通了汉朝和罗马。从此,人们才知道,世界的中心在丝绸之路。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使命并不是开拓丝绸之路,他一生都没有完成当初汉武帝托付的使命。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看看他真正的使命到底是什么?经历了哪些离奇故事?又是怎样破局?为何没有完成使命还被后人传颂,以及我们常人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1.肩负时代使命,张骞应诏出使西域

提起汉朝,再不懂历史的人也至少听说过“匈奴和亲”。

没错,早在秦末之乱,楚汉相争之时,匈奴就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迅速强大而崛起,不断侵扰和掠夺中原子民和财产。据一项资料统计,当时整个匈奴人口不超过200万,兵力仅有30万,但在多次匈奴对中原发动的战争中总是以少胜多。

到了西汉初期,匈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控制着汉朝以北和西部地区。中原人民饱受匈奴侵扰。汉朝为维系和平,便常远嫁公主与匈奴和亲,历史上被记录的就有13位和亲公主。即便如此,匈奴仍然变本加厉。

公元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继位,他年轻好战,想彻底摆脱匈奴的威胁,筹划向匈奴发起战争。

一次,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一个叫月氏国的部落被匈奴打败西迁到西域,匈奴人还把月氏首领的头颅做成了酒器,供大王使用。月氏家族一直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孤立无援,未能如愿。这个消息激起了汉武帝讨伐匈奴的欲望,计划联络月氏国,与其联手,夹击匈奴,随即下了一道诏书,诚招有勇有谋之士完成使命。

话说,当时的西域之路并非坦途。大漠孤烟,尸骨遍野,风餐露宿,常有沙暴袭卷,很多人有去无回,被人称作“沙漠死神”。而且前往西域,途中必然要经过匈奴,危险重重。

24的张骞毛遂自荐,接下这一伟大使命,在他的勇敢带头下,一百多位勇士纷纷响应,其中包括已经归顺汉朝的匈奴人堂邑父,他在出使团作为向导,在日后成为张骞的患难之交。

公元前138年,张骞和堂邑父率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汉武帝刘彻亲自为他们送行,嘱咐张骞能顺利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所以,张骞最初的使命是出于军事目的,要与月氏国结盟,对抗匈奴。那为什么剧情会大反转,去开拓丝路了呢,我们继续来聊。

2.出师不利,换来十年囚禁,茫茫沙海,苦苦等待

这个承载汉武帝毕生希望的使团浩浩荡荡踏上征程。他们满身热血,人人都想大干一场,为国立功。

谁知,刚走到河西走廊,就遇上了匈奴骑兵,使团全部被抓起来。好在,匈奴首领很欣赏眼前这位有才干和智慧的人才,想收服张骞归自己所用,便挑选了一位最美丽的匈奴女子送给张骞做妻子,并为他提供安逸的生活起居,虽然没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但一切行动皆在监视当中。

出师不利,张骞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被冷酷的现实打入谷底,身陷囹圄,他日日夜夜都在思索怎么逃跑,但现实让他明白,出逃希望极其渺茫。因为,日常起居上,日日夜夜有匈奴妻子的“相伴”,她也有她的使命,监视并诱惑张骞扎根匈奴,断了回汉朝的念头。而不远处,匈奴骑兵的监视从来没有间断过。这种软禁,任何人插翅难飞。

张骞知道,汉武帝还在焦灼的等待他的好消息。他夜夜难眠,一直伺机等待出逃机会。这一等,便是十年。

十年光阴,软禁更显得漫长。面对这样的境遇,一般人的意志都会被消磨殆尽。但张骞并没有自甘堕落,随遇而安。十年时间里,他学会了隐忍,表面上安心生活,表现的很顺从,逐渐让匈奴人认为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放弃了出逃的念头,并对他放松了警惕和戒备。

背地里,张骞学会了匈奴语言,深入了解匈奴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战方法,收集了沙漠里的地势详情,并画出匈奴人的行军路线图。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无时不刻想着继续西行,并一直在为西域之行时刻准备着。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匈奴妻子。没有这位匈奴女子,就没有张骞的未来,也没有我们当代人的今天。

她从认识张骞的那一天就知道,他丈夫的心从来不在这片沙漠,而在汉朝,在西方。她希望用十年的感情,十年的相伴,和他们爱情的结晶来留住他,但依然未动摇张骞的决心。她终于明白,总有一天,他会走,而且很坚决。但是她爱他,既然知道留不下他,匈奴妻子决定帮他。

终于,经过他们周密的逃跑计划,在一次外出打猎的过程中,趁天色已晚,张骞和堂邑父故意迷失在一个山谷中,监视的骑兵已经劳累了一整天,紧接着又追赶他俩,不一会儿,匈奴骑兵个个饥寒交迫,张骞顺势拿出匈奴妻子提前准备的迷魂酒,一一递给了骑兵。这些骑兵本来就对张骞放松了戒备,此时,体力不支更无暇顾及,纷纷饮酒解乏。果然,匈奴骑兵全都昏睡了过去。见状,张骞和堂邑父骑马飞奔逃走。

凭借多年的匈奴生活,一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假扮为匈奴人,说匈奴话,按照了解的地形行进,终于成功逃出匈奴控制区,继续踏上了西域之路。

十年囚禁,只为一朝出逃,继续寻梦。在困境中,张骞并没有自暴自弃,虚度光阴,他隐忍不发,始终坚定心中的目标,并为之蓄势谋划,等待爆发。在诱惑面前,张骞并没有辗转动摇,他忠诚而笃定。

精彩的故事开头,配上曲折的经历,下一步本该是步入正题,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张骞没有这么幸运,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又发生了怎样的转折。

3.梦碎西域,无功而返,但奋斗路上从来不缺风景

历经了艰难险阻,张骞终于在大苑国的帮助下,找到月氏国,却遗憾的发现,在他囚禁的十年中,这里的局势已经发生变化,新的月氏国生活的地方,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不再以游牧为生。所以,月氏国已经没有了复仇的念头,更不想再发起战争。张骞想想远在汉朝汉武帝的殷切希望,决定在此地停留了一年,以期说服月氏王能改变主意,最后仍然未能成功。自出使西域13年后,张骞无功而返。

十三年的磨砺和等待,到头来一场空。碰到这种情况,一般人都很失落,会认为失败。但是,智慧博学、又有开拓冒险精神的张骞,从来不允许自己气馁和徘徊,任何时候,他都在思考着去做些事情,唯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

在西域停留的时间里,张骞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断探索和收集,吸收西域各国的新知识为己所用。比如,在大夏国的市场上看到蜀布,通过询问商人,大胆推断四川与大夏的位置和距离,并在日后向汉武帝提出开发西南夷的构想。

同时,在西域期间,张骞访问了诸多国家,整理了各种见闻,收集了西域详细的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生活习惯,城池大小,位置和货物种类等,在回到汉朝时给汉武帝做了详细汇报。此时西行虽然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但带回来的见闻同样被汉武帝所认可,并为他加封。这次见闻不仅成为中国和世界对话的窗口,而且成为研究古历史和地理最珍贵的资料,还被司马迁计入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当时的张骞也许不知道,他的无心插柳,竟然开辟了丝绸之路。成就未来2000多年的辉煌。对未来的世界发展,仍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4.二次踏上征程,再次逆风翻盘

公元119年,张骞又一次听说乌孙国被匈奴赶走,苦等多年,这个消息重燃张骞的希望,便向汉武帝请求联络乌孙国,和汉朝联手夹击匈奴。汉武帝批准了张骞带三百人马及诸多中原特产出使西域各国。这次的出使目的一是为了联络乌孙,二是与西域各国互通建立外交关系。

时隔19年,张骞二次踏上征程,向西域进发。而这一次,上天仍旧没有给张骞成功的机会。

等到张骞二次到西域之后,发现乌孙王已经年老,做不了决定,大臣们都迫于匈奴的压力,不敢发起战争,做冒险的事情。最终,这次出使的军事目的依旧未能成功,但是乌孙国答应派使者跟随张骞前往汉朝交流。

与乌孙商洽的同时,张骞派众使者带着汉朝礼物前往不同的西域各国开展外交活动,这次访问的足迹遍布中亚、西亚、东南亚各地,最远的到了罗马帝国。

当乌孙使者亲眼目睹了汉朝的强盛之后,感叹不已。在回去之后,积极在西域诸国传播汉朝的所见所闻,使得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大大提升,而后东西物质、文化及贸易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一时间,丝绸之路变得活跃起来。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一定打开了另一扇门。对张骞,同样如此。得益于张骞的见多识广和多年对西域的实地了解,汉武帝任命他为外交大臣。负责接待各国来访使者。从此,来往的宾客更是络绎不绝。丝绸之路上更加繁荣起来,不断有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皮货、香料、珠宝首饰,又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还有四大发明技术的交流;汉朝也从那时引进了葡萄、核桃、石榴、亚麻等新物种;佛教也是在这个时期迅速传到中国,遍及全球,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依然是贸易和文化交流核心。在整个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丝绸之路,仍将创造更多不朽的辉煌!

结语

:

人生能有几回搏。张骞有18年的时间都在出使西域,18年的未知,18年的探索,18年的甘苦自知,一生忠诚而笃定。虽然没有完成军事目的,但他开拓丝绸之路所创造的成就却远远超越了军事价值。他身上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

首先,是他遇到困境的态度和做法。智慧的人总是为自己铺路。如果在软禁期间,张骞没有下功夫学习匈奴语言,掌握地形,搜集作战信息,那么,即便有再多的逃跑机会,仍然会被再次抓回去,日后,也不能为汉朝与匈奴作战提供价值。反观当代,有多少踌躇满志的人碰到点困难退缩,就妥协,苦苦纠结而找不到出路,在感叹时运不济,命运不公中虚度光阴。如果能像张骞一样,心中有所坚守,遇到困境,坚韧不拔、韬光养晦,必能绝地反击,收获成就。

其次,是此路不通,另辟蹊径的智慧。在他受尽磨难,长途跋涉,苦历13年,发现月氏国并不愿意参与战争时,他没有抱怨对方,也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否定自己,更没有选择逃避,反而去西域各国了解民情,收集各国信息等。正是此举,他改写了历史,也被计入了史册。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总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一起学习张骞面对困境和失败的做法吧,尝试摆正心态,把格局放大,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转换思路,调整自己的步伐,踏踏实实耕耘。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只要我们心中有梦,坚守初心,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以行动破局,终将逆风翻盘,抵达胜利的彼岸。

标签: 张骞

更多文章

  • 打开西大门!“张骞出使西域”般战略突破!

    历史人物编辑:梁子说家常标签:张骞

    戍天九思原创第605期前 言:笔者曾两次深入新疆旅游,这次又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足迹一路西行,且行且思。在瓜州,笔者到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缅怀红军先烈,感悟创业艰难;在敦煌,笔者到莫高窟参观,感怀丝绸之路的昔日辉煌;在嘉峪关,笔者从边关兴衰中审视历史,领略边关兴衰连着国运;在德令哈,诗人海子看到的是绝

  • 张骞艰难的西域之旅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张骞

    前言张骞,字子房,汉朝西域探险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古代与中亚地区交往的重要使者之一,也是汉朝远征西域的开拓者之一。张骞生于汉武帝时期,其功绩对于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张骞的生平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他是陇西郡中都人,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据《史记》记载,他年

  • 张骞娶了个匈奴妻子,难道不觉得丢人么?这个妻子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张骞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河西走廊》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公元前139年,27岁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始出使西域。据史料记载,他此行的目的有两个:1.找到被匈奴人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说服他们与汉朝一起夹击匈奴。2.了解河西走廊附近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为汉武帝日后出击

  • 历史张骞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趣趣大盘点标签:张骞

    张骞通西域前言张骞(约公元前164年-约公元114年),汉武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外交家,曾率领使团三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的外交关系和通商贸易,对于推动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流和文化交融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一、历史背景1.张骞的简介张骞是汉朝时期的一

  • 汉武帝为何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小泽爱美食标签:张骞

    汉朝作为一个存续了400年的大一统王朝,强盛到西方的罗马帝国都有所耳闻,一东一西两个强大的帝国彼此都称呼对方以自己的名字表达敬佩。汉成为了一个影响世界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名称,贡献之多只言片语难以说清,丝绸之路的开辟意义更是十分重大,其影响力和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惠及华夏子孙。那么在信息闭塞,

  • 汉中城固:不仅是张骞故里,还是柑橘之乡!

    历史人物编辑:社工师罗先生标签:张骞

    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汉中城固县是张骞故里,而每逢金秋十月,漫山遍野“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的情景,亦吸引着各地客人纷至沓来尝鲜当地名产——柑橘。柑橘在汉中乃至陕南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公元一世纪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道:“安邑千树枣......蜀汉、江陵千树橘;此萁人与千户侯等。”(蜀,即

  • 苏武归汉全了忠臣名节,李陵暂降也心系汉朝,可惜汉武帝没给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苏武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勾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的兴盛强大,就派人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者都送回了长安,表示愿意和汉朝重新和好。汉武帝为了回应且鞮侯单于的好意,也将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全部释放,并特意派遣中郎将苏武持节送他们回匈奴,还带了许多金帛礼物送去。随同苏武出使的,还有副中郎将张胜

  • 伟大的爱国者苏武与疯狂的战争赌徒李陵,怎么会成为好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苏武

    炽热的强汉(30)主笔:闲乐生朱晖汉军远征大宛之后,大汉兵威远播,西域诸王,皆遣子弟携带贡品入质汉朝。而近汉小国轮台、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由于被汉军屠尽,化为空城,又兼位于西域中央心脏地带,且气候温和,土壤肥美颇宜耕种,武帝遂将长城自玉门关继续往西北推进,在此二地设立了据点,各以数百兵士屯田,置

  • 苏武为什么去遥远的北海放羊?匈奴所处的蒙古大草原不适合放牧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苏武

    "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天汉元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帝派苏武率领使团出使匈奴。当他们完成任务准备返回时,匈奴内部发生叛乱,连累了使团,匈奴人扣留了苏武,要求他投降匈奴。苏武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拔刀自刎,后经抢救脱离危险。单于佩服其有节气,对他进行了百般利诱和威胁,想让

  • 苏武被困匈奴19年,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此子最后命运咋样?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苏武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时年40岁的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但因与匈奴内部谋反有所牵连而被匈奴扣押,匈奴且鞮侯单于本想杀掉苏武,但见苏武面对死亡从容不迫,没有丝毫畏惧,便被他的气节所折服,劝降不成之下,将苏武流放到北海(即今天的贝加尔湖)并让他放养公羊,还对他说,如果公羊能产下小羊就可以返回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