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抛弃不放弃,跨越万水千山,只为拯救你-大汉英雄耿恭

不抛弃不放弃,跨越万水千山,只为拯救你-大汉英雄耿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倾文史轩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9 21:28:49

公元75年,汉军主力从西域撤退,耿恭关宠各率数百人驻守金浦城和柳中城。匈奴单于认为良机已到,集结了数万大军准备复夺西域。

面来势汹汹的敌军,耿恭决定以有死无生的精神来捍卫金浦城和大汉勇士的尊严。他利用毒箭,利用夜袭,一次次打败匈奴,杀伤敌军,终于迫使匈奴解围而去。耿恭也乘机撤退到更适合坚守的疏勒城。

公元75年7月,匈奴包围了疏勒城,久攻不下之后匈奴人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想把城内的人渴死。耿恭带领士兵挖井,挖到十五丈深时,井水喷涌而出。匈奴人撤围,转而去攻打车师国,车师国不敌投降。

9月匈奴与车师国联军再次围困疏勒城,车师国后(汉人)将联军的计划透漏给耿恭,还偷偷的送粮食给守军。送来的粮食吃光后,耿恭带领将士挖老鼠,捉昆虫来充饥,到后来不得不煮食皮甲、弓弦,这一坚持就是几个月。

耿恭在坚守的同时,派范羌回朝搬兵。在救与不救这个问题上,朝臣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支持救援,有的则反对出兵。最后司徒鲍昱一语定音:大汉不会扔下为帝国血战的将士。于是汉庭发兵七千,从武威出发,救援耿恭。

而此时的耿恭,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手下不足百人,已是隆冬季节,将士们却没有御寒的棉衣。匈奴单于敬佩这支汉军的英勇,有意招降他们。他派出使者进入疏勒城,告诉耿恭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匈奴就封他为王。耿恭用行动代替了语言,他在城头上当着匈奴单于的面杀掉了来使,以示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

匈奴单于被彻底激怒了,他命令部队疏勒城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但一次次被耿恭击退。

公元76年1月,汉朝援军到达柳中城,此时关宠部已经全部牺牲。援军内部也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翻越雪山会给部队造成严重减员,而且耿恭可能也已经牺牲了。就算是救出来,付出的牺牲肯定也大于救出的耿恭部将士。值得吗?

值得吗?如果这只是一个数学问题,肯定不值得。

但守卫疏勒城的将士,在没有粮食没有饮水没有御寒棉衣的极端条件下,为了国家的荣誉犹死战不退,一次次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使大汉的军旗始终在疏勒城的上空高高飘扬。

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迹!哪怕伤亡千人只救出疏勒城的一名战士,都是伟大的胜利。没有英雄,撑不起一个国家的强大;没有英雄,照不亮一个国家的未来;是让英雄的传奇永远流传在历史的天空还是默默无声的消失?这就是值与不值的问题。

耿恭部将范羌泣血请求解救疏勒城的守军,全体将士无不动容,纷纷要求追随范羌前往疏勒城,最后,分出两千人由范羌带领赶往疏勒城。通往疏勒城的道路崎岖难行,山风呼啸,寒彻骨髓。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后退,他们心里都清楚,每往前迈一步便离疏勒城又近了一尺。

雪花飞舞,飘飘洒洒地落在疏勒城上。这是一座小而坚固的城,城墙上的箭孔刀痕,明白地告诉世人,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激战,城内几乎没有人,这里更象寂静的村庄。冬季的严寒,使得匈奴人撤走了,他们相信寒与饥饿足以击垮这支意志坚强的军队。

耿恭的数百人守军,在经过缺水、缺粮、缺衣以及夜以继日的战斗后,有的死于饥饿与寒冷,有的死于战场,到现在这座城池只剩下最后的二十六人了。

虽然已是正月,但漫长的冬季似乎不愿退去,又一场大雪,使得积雪达丈厚,入夜之后,一片沉寂笼罩着这片荒凉之地。突然城外传来了阵阵兵马之声。是不是敌人又袭来了?二十六名勇士全都站了起来,准备迎接战斗,也许这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战了。

城外的那支队伍越行越近了,突然为首的一人跳下马,持着火把朝着城头挥手并喊道“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队迎接校尉了!”耿恭的眼睛湿润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等待,他早已以为此生再也无法见到祖国的军队了,但在这个风雪之夜,他的老部下范羌不期而至了,而且还带来了数千人马。所有的人听清了,看清了,这真的是大汉的军队!他们扔掉了武器,在城头上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万岁”的呼喊声在不远处的山谷间回荡。

两百个日日夜夜,他们坚守着这弹丸之地,以区区数百人,顽强地顶住匈奴数万大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疏勒城在战火的洗礼中已经千疮百孔,但仍然坚强地屹立着。面对这最后的二十六名战士,二千名汉军官兵肃然起敬,以最高规格的军礼,表达对勇士们的最深敬意。战士打开城门,与祖国来的军队相互拥抱在一起,禁不住热泪满面,泣不成声!

第二天,耿恭和他的二十五名士兵踏上了返乡之路,然而战斗还没有结束。

匈奴人很快发现汉军飞越天山,解救了耿恭的部队,单于马上派出骑兵跟踪追击,想彻底围歼这支汉军,但是耿恭出色地阻击了匈奴人,并最终克服千辛万苦,翻越天山山脉,摆脱了匈奴人的堵截。三月初,这支疲惫却英勇的队伍终于抵达汉帝国的边关-玉门关。守卫疏勒城的二十六名勇士,生还玉门关的,只有十三人,其余十三人,或死于阻击匈奴追击的战斗,或是由于体力不支,死于撤退的途中。

中郎将郑众亲自在玉门关迎接英雄的归来,为耿恭接风洗尘,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为这位浑身是胆、坚忍不拔的名将而由衷钦佩。郑众慨然上书皇帝,极力赞扬耿恭的功勋:“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标签: 耿恭

更多文章

  • 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百人守疏勒,晚明此人三百人开边镇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耿恭

    毛文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字振南,浙江杭州人,毛文龙早年葬父,寄居舅舅沈光祚家中,“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语见《毛太保传》),又兼生得“有英气,虬髯”(《明季北略》),相面的人见了,都说他将来必定登坛拜帅,建不世功业。在吴山,还有一个相面的明白无虞地指着他说“公铁面银牙,髯虬而熊虎威,他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曹操和耿恭是这样子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耿恭

    古代的战争,好像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定看起来很好用,但是其实在历史上真的没有什么用途,两个军队都打起来了,双方还要派遣使臣相互沟通一下吗?其实在古代的战争当中,使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一个弄不好身家性命就丢掉了,最好的结果是全身而退,不好的结果最厉害的就是死亡,轻

  • 张安世作为霍光的死党,麒麟阁的第二功臣,为何能逃过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张安世

    公元前51年,在皇帝的职位上奋斗了23年的汉宣帝,终于在这一年迎来了丰收的大果实。北方草原上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因为皇位继承战争产生了分裂,史称五单于并立。作为正统继承人的呼韩邪单于,被四个兄弟打得奄奄一息,只好放下日月所立,天地所生撑犁孤涂单于的脸面,跑到大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城,俯首称臣,请求大

  • 麒麟阁第二功臣张安世,本人低调内敛,后代世代功侯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张安世

    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为感念汉武帝以及他在位时期的功臣勋贵。在公元前51年,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之所以叫麒麟阁十一功臣像,是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了麒麟而命名。刚刚设立就有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的说法。这十一人以博陆侯霍光为首,其他人分别是:富平侯张安世,按道侯韩增,营平

  • 原本34张,错进错出,丁浩终于完成逆袭,力压韩增第一人朴廷桓!

    历史人物编辑:图文说历史标签:韩增

    3/4子,进出错,丁浩终于完成逆袭,力压韩增一号朴廷桓!在中国围棋比赛冷清的今天,让我们来看一场丁浩九段与韩朝昔日头号选手朴廷桓九段的激战。两位大将可以说是情敌,不过最终丁浩更胜一筹,赢得了比赛!比赛中,丁浩先手黑,朴廷桓先手白。开场,两将反击,黑棋左下入角,白棋简单布局,右上反击!于是局势很快就形

  • 车骑将军韩增与汉宣帝家族有世仇,为何能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贺云祥标签:韩增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是唐朝诗人高适写的一首诗,描绘的是西汉时期列入麒麟阁的十一位功臣。而在这十一位功臣中,有一位就是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韩增家族与汉朝皇帝有血海深仇,为何他还要继续忠于汉朝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韩刘恩仇韩增出身汉朝勋贵世家,为弓高侯韩颓当曾孙,

  • 西汉丞相丙吉的发家史:心怀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丙吉

    题/谁说好人没好报?西汉这位丞相的经历告诉你,善良是最大的美德文/有疾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摘要:汉武帝在自己统治的最后时期,突然爆发了一场巫蛊之祸。这一场祸事牵连之广,斩杀人数之多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实数罕见。不过我们大家都

  • 丙吉:一个无所作为的宰相,为何能进麒麟阁?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丙吉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汉王朝传奇丞相——丙吉。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监狱长,却在汉宣帝时期被一举提拔为国家首席宰相,其升迁速度堪称是传奇。更有意思的是,这位丞相上任之后,不关心国家大事,反而关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当时他所乘坐的车辆是一辆牛车,他隔三岔五就要给那头拉车的老牛检查身体,看看老牛的舌苔有

  • 吕后心狠手辣却没敢杀刘章,致使吕氏被灭族,背后的原因令人难料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刘章

    公元前182年(高后六年),刘邦的老婆吕雉正在西汉长安城内的长乐宫举行一场家宴,此时,距刘邦去世已经13年了。参加宴会的人员为刘、吕两姓。吕家人耀武扬威根本不把刘邦的后代子孙放在眼里。刘家人虽忿忿不平,但恐于吕雉的心狠手辣,都忍气吞声,场面有些尴尬。宴会前,吕雉指名让18周岁的刘章担任酒吏。刘章有勇

  • 唱着《耕田歌》,刘章对吕后说到,我是将种,我懂耕田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刘章

    如果要给大汉的流行歌曲排个名,那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绝对稳坐榜首,荣获金曲奖第一名。如果还有第二,那绝对是朱虚侯刘章的《耕田歌》。这爷孙俩,一脉相承。他们一个建立了一个大汉王朝,他们一个把快要坠入悬崖的大汉天下又重新拉回岸边。《大风歌》,大汉第一歌刘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确会唱歌,一首《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