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8年,漠北之战后,李敢跟随汉武帝和霍去病狩猎。哪知他刚跑了百步,霍去病突然弯弓搭箭,“嗖”一声射杀了李敢。汉武帝见状竟宣告,“李敢触鹿角而亡!”
漠北之战,汉军损失10000余人,歼灭匈奴90000余人,不仅匈奴单于本部受重创,左贤王部几乎全部被歼。
此战后危害汉朝100多年的匈奴边患基本解决,霍去病与李敢因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一个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一个被封为关内侯。
从上下级来说,李敢其实是霍去病的下属。
那么,霍去病为何要射杀自己的下属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霍去病的舅舅卫青了。
那天霍去病去看望舅舅卫青,可刚走到门口就见门口守卫有点气呼呼的,见霍去病进门立马弯腰行礼。
霍去病也没多想径自进去了,看见卫青反常地将额前头发垂下来有些疑惑,便随口问道,舅舅是在歇息吗?
卫青虽然笑着回了句,正在房里读书,但明显神色怪异,像在躲着外甥。
霍去病越发好奇,一个箭步上去拨开了卫青额前的头发。
卫青闪避不及,霍去病便将他额前还渗着血的伤口看了个一清二楚。
他气愤地问,是谁伤的?
卫青却摆摆手示意他别问了。
霍去病更气了,“您是堂堂大将军,谁敢对您动手?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卫青见状叹了口气说自己累了,让霍去病别问了,之后进屋休息。
霍去病年轻气盛哪咽得下这口气,走到门口像想起什么一样,冷冷地盯着守卫问,“大将军额上的伤是怎么回事?”
守卫支吾着说,大将军一个字都不让说。
霍去病憋红脸,瞪着眼问,“要我再说一遍吗?”
守卫一下就怕了,这才吞吞吐吐回话,“昨天,关内侯来了!”
霍去病咬牙说了句,“李敢?”便转身离开了。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霍去病射杀李敢后,立马扑通一声在汉武帝面前跪下,说自己射杀了关内侯,甘愿领罪受罚。
汉武帝一脸惊讶问他为何杀人?
霍去病解释,几天前,李敢跑到大将军府上,以下犯上打伤了大将军,臣实在不忿。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九仙月,霍去病是为了给舅舅报仇射杀李敢,那么李敢为何要打伤卫青呢?
其实,汉武帝也很疑惑。
霍去病直言,李敢以为他父亲李广自刭,是被大将军逼的。
那么,李广自刭究竟是不是卫青逼的呢?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受命北征匈奴,老将军李广要求随军出征。
当时的李广已年过六旬,自汉文帝时便抗击匈奴,一直未被封侯,他自知这可能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出征了,便主动请缨。
汉武帝思索良久后点头答应,将其归入卫青麾下,而霍去病则请求李广之子李敢为自己的副将,汉武帝当即答应。
就这样霍去病与卫青各领5万兵马北征。
霍去病出代郡后,势如破竹,一路扑向北方,生擒匈奴王爷、相国、都尉等83人,斩杀匈奴精锐70443人。
另一边卫青一出塞,就和伊稚斜单于队伍正面交锋获胜,单于落败逃跑。
李广称已和匈奴打了70多场仗,请求先与单于决战,被卫青拒绝。
之后,卫青安排李广与右将军从东路出击,包抄匈奴残部,而自己则带精兵追逐单于,最后两队合力活捉单于。
然而,东路迂回又缺水草,李广与右将军迷路,落在卫青之后,致使单于逃跑。
单于逃跑后,卫青只能收兵。
回到营地,他便给李广送去干粮和酒,顺便询问迷路情况,李广却没有回答。
但卫青得给汉武帝详细上报作战情况,便派人召李广手下校尉们去对质。
李广称校尉们无罪,自己也去了。
他对手下校尉们说:“我一辈子和匈奴交手70多次,可大将军却调我迂回绕远路,偏偏又迷路,也许是天意,我已经60多岁,不能再受刀笔吏的污辱。”
说完就拔刀自刭了。
李敢听说后认为,父亲自刭就是卫青所逼,气冲冲跑去将卫青打伤了。
其实,出征前汉武帝就给了卫青一道手谕,不可让李广独战单于。
然而,李敢不知道,卫青虽然被打,但也没有解释,甚至有意替李敢隐瞒。
事实上,自打活捉伊稚斜单于失败,李广自刭后,卫青权势日减,朝中同僚很少有人登门。
但霍去病却荣宠正盛,以至经常被同僚围绕,但他始终记得舅舅对自己的栽培。
看见舅舅被打,他咽不下这口气,就射杀了李敢,也是想给那些怠慢卫青的人提个醒。
而霍去病的这个心思汉武帝明白,这才宣告,“李敢触鹿角而亡!”
【九仙月】
也许,李敢打伤卫青没有错,霍去病想给舅舅报仇没有错,汉武帝袒护霍去病也没有错。
只是在当时,被司马迁称赞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李广只剩下李敢这一个儿子。
霍去病若能为李广留下这个儿子,大汉也能多一个良将。
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人这一生,与人有恩,与人结怨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一个愿意为大局而放下私人恩怨的人。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