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武写给李陵《黄鹄一远别》,展现君子间的别离

苏武写给李陵《黄鹄一远别》,展现君子间的别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裳小历史 访问量:4019 更新时间:2024/1/19 11:06:41

天下间的别离,不管是哪一种,给人的感觉,都应该是带着淡淡哀伤的吧,所以世间才会有唱不完的《阳关三叠》,诉不完的灞桥离愁啊。对于离别,自然是有很多种类的,各种不同人群,他们离别之时的情景,也是不尽相同的。小儿女的离别,“凄凄惨惨戚戚”,泪湿春衫袖;而豪杰士的离别,却又是长虹贯日,“风萧萧兮易水寒”。

对于这各种离别之间的不同之处,才子江淹已经在《别赋》中,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不过,这些离别虽然有差异,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不管对谁而言,离别都总是会令人伤心惆怅的,那么,对于君子呢,他们之间的离别,又与一般人,有哪些不同呢?

朋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就连至圣先师孔子,当他看到有朋友前来的时候,也会非常高兴的,所以才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过,朋友和朋友还是不一样的,庄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由此可见,虽然说这君子之间的交情是“淡如水”的,却并不表示君子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冷冰冰的,正相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正是因为君子都将深情藏在了内心深处,所以,他们的情感才格外真挚,格外深厚。这一点,我们读古诗《黄鹄一远别》,就能够从中看出来了。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据说,这首诗歌在旧时,曾被人认为是苏武写给李陵的临别之诗,因此,此诗在萧统的《昭明文选》中被题名为苏武的《与李陵诗》。但是,苏轼却对其首先提出了疑问,而清代的沈德潜也在《古诗源》中提出,这只是一首苏武送别朋友的诗歌,和李陵没有关系,“非别李陵也”。

后世的绝大多数专家,在经过再三考虑后,都认为此诗其实和苏武与李陵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很有可能是东汉时期之人所做,假托苏武和李陵的名字。所以,后来人们提起这诗的时候,都只称其为古诗,而不提苏武之名。不过,不管这首诗歌和苏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是一首讲述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诗歌。

标签: 苏武

更多文章

  • 苏武被困匈奴19年,与匈奴女生了个儿子,此子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苏武

    苏武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是古代忠君爱国的典范。而苏武最为传奇的却是在匈奴的那段岁月,也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他千古美名,其经历也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苏武牧羊”故事了,当然,同时还派生出了一个“鸿雁传书”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人,当时在朝廷为郎官。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

  • 苏武传:苏武一生的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苏武

    武,字子卿,年少时就凭借父亲的官职显赫做了官。【但是人家并不是纨绔子弟。】汉朝有规定,凡是在2000石以上的职位官员都可以包弟子一人做郎官。那么。苏武就是在父亲的委任下成为的郎官。况且他们兄弟三人之后也都从事侍奉皇帝的官职。这乃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到苏武业绩上来时就渐渐受到重视,职位改为栘中厩监。

  • 苏武传中为啥没写苏武吃羊呢,难道是没带孜然?其实还有别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苏武

    大家好,欢迎来到二胖聊历史,近日读了苏武传,其中说到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在北海放羊,渴了就吃雪,饿了有时候还吃老鼠,二胖不禁想问这家伙干嘛不吃羊呢?回头认真想想,这个事情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考虑:第一,因为民族国家尊严。人家是汉代的使者,他的行为不再是个人行为,而且关系到国家层面了。苏武本人对此有

  • 苏武娶匈奴女子、威胁匈奴单于:课本《苏武传》被删改的部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苏武

    我们的课本向来害怕学生们接触到一点不好的东西,比如多少年前的语文必修五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为了让学生们不过早接触到血腥的东西,教材忙不迭地把原文“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改成了“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仿佛这样学生就善良

  • 陈平牺牲2000女子,换来刘邦一命,事后感叹:我家必毁于阴祸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陈平

    导语: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多年的混战后,逐渐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而楚汉两家中,又当数刘邦的汉势力旗下谋臣如云、战将如雨。细数刘邦手下的谋臣,最为著名的当数张良与陈平。张良属于刘邦创业期就跟随门下的谋士,刘邦盛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陈平则是一个“三姓家奴”,先后归附于魏王、

  • 一代毒士陈平,到底是如何从一介布衣,成长为整个大汉的相国?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陈平

    战国末期,在兰考县的一个偏远村落中,生活着一户姓陈的家庭。这个家庭一贫如洗,父母早逝,只剩下两个兄弟相依为命。时值战国末年,战乱肆虐,人们生活在战火纷飞的阴影之下。因此,这个普通的家庭并未引起周围人的太多关注。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家庭进行了特殊的安排。兄弟俩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拥有一颗渴望知识的心。无

  • 陈平“六出奇计”不差于张良“六献奇谋”,为何历史地位却远逊?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陈平

    陈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他自投靠刘邦以后,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六出奇计,屡建功勋。然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是汉丞相、开国功臣。而反观张良,不仅是“汉初三杰”之一,在武庙中独占一档,武庙亚圣,还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谋圣”,他的谋略水平、历史功绩真的远超陈平吗?为何陈平的历史地位远逊于他?陈平的

  • 陈平居家时盗嫂做官时贪污,刘邦为何敢信任他,对他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陈平

    刘邦说:“我能夺取天下,是因为我能重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话虽是这样说,刘邦即皇帝位后实行分封,赏赐最多、封地最广的是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最信任的是张良、陈平、郦食其三位谋士。刘邦坐稳皇位后,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接连因谋反而被诛灭;萧何因“为民请苑”被抓进过监狱;樊哙带兵伐

  • 善恶终有报,陈平献计害死韩信,最终陈平后代遭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陈平

    如果我们说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刘邦应该可以排上。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基层皇帝,建立了汉代,统一了中华文明。然而,对这个人也有许多批评。在中国历法中,不乏皇帝杀功臣。特别是在汉初,这种情况一再发生。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基本上都被杀了。就连像张良这样的谋士也隐居起来。在西汉开国战争期间,陈平

  • 善用阴谋得陈平为何有“贤相”之名?原来是吕后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陈平

    前言陈平做事的时候善用阴谋诡计,但是最后却留下了“贤相”的称号。刘邦当时推翻强秦,除了自己很有能力以外,身边还有能人的帮助,当时他最强的对手就是项羽,连个人的斗争中,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陈平在一旁出谋划策。他很善于使用反间计,让两个良将失去了项羽的信任,还很成功的让项羽损失了一个核心成员。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