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如果拥有美貌,再拥有才华,那就是拿了一手“王炸”。
美女本就是一种资源,而才女兼具美女的搭配,那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西汉之时就出现了一位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女子,她就是班婕妤,她不但是汉成帝的宠妃,还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古代对女子读书这件事情并不支持,甚至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时代,才华对于女性来说不是必备的品质,贤良淑德才是那个社会的正统思想。
而班婕妤似乎颠覆了古代对女性的束缚,她不但才华横溢,还贤良淑德,容颜也是清丽可人,正因为她如此出众,才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肯定。
曹植曾这样评价班婕妤:“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同为才女的左芬也这样形容班婕妤:“恂恂班女,恭让谦虚,辞辇进贤,辩祝理诬,形图丹青,名侔樊虞。”
班婕妤有才有貌,她与汉成帝的关系介于侍妾和良师益友,这样一个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本应该得到帝王的无限宠爱,可惜再出众的才华也比不上赵飞燕的“金盘立舞”。
班婕妤一生遵循着封建道德的标准,虽有美貌,却不愿意以色相侍人,也许是因为规则的限制,班婕妤缺少了一些“活色生香”因子,汉成帝对她尊敬有加,却少了一点点男女之爱。
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呢?
一、班家有女初长成
班婕妤,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
假如一个女人美貌与智慧并存,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单有美丽不算王炸,加上才华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
班婕妤就是被上天宠爱的姑娘,出身名门,知书达理,父亲班况是驰骋疆场的功臣,班家更是世代才俊,有班固、班昭这样的文学天才。
少女初长成的班婕妤,像一朵带露的菡萏,摇曳在青春年华之中,美丽动人、才华横溢的她,有着鲜花的馥郁,散发着清新的味道。
她的德行与才华并存,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班婕妤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出身就已经决定了她的才华,在诗书礼乐的熏陶之下,班婕妤渐渐的长大。
长大后的班婕妤也吸引了汉成帝,初始时,他们形影不离,汉成帝还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与自己心爱的女人同车出游,假如换一个女人,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班婕妤却拒绝了皇帝的宠爱。
班婕妤为何不愿意如此呢?她是用封建道德在约束自己,她不想利用帝王之爱给自己谋得特殊待遇,王太后听说这件事情,非常欣赏她,可是宠爱是帝王给予的,班婕妤的美好终究没有赢得皇帝的爱慕。
班婕妤不恃宠而骄,也常常规劝帝王,但是她忽略了帝王也是普通人,那些德行、品格在汉成帝眼里永远比不上女人的“千娇百媚”。
班婕妤有很多作品,可是很多已经找不到了,现存的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团扇歌》。
她想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汉成帝成为明君,她的愿望是好的,可是现实又是残酷的,随着飞燕、合德进入宫廷,她那些美好愿望都成了泡影。
二、帝王之爱终究是虚无缥缈的
班婕妤入宫时才17岁,那个年龄的她,就像一缕阳光照耀着汉成帝的心田。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一系列反应,在汉成帝看到班婕妤的时候都一一应验了。
他封她为婕妤,把万千宠爱都给了那位漂亮的姑娘,班婕妤也没有辜负上天赐予的才华与美丽,她为汉成帝鼓琴瑟,讲诗书,希望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皇帝。
汉成帝在此时对班婕妤的话“甘之如饴”,她说什么都是那么动听。
皇帝的宠爱来得那样汹涌,可是班婕妤处处告诫自己,不能依仗宠爱就忘记自己的本分,她自律、克制,一如既往的支持汉成帝,同时也与那些嫔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人人都在争夺宠爱的时候,班婕妤坚守着内心,她相信爱情就是互相理解,互相成就,她不屑于那些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完美的德行,俏丽的长相本来应该给班婕妤加分,可这些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在汉成帝看来,她只能是一个知己,却无法带给他女人的风情。
班婕妤不争宠,不干政,她简简单单的生活在那深宫之中,可是她的简单却不能换来生活的平静。
平淡如水的日子就那样流走,班婕妤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直到赵飞燕姐妹入宫,那种平静的日子开始戛然而止。
三、再美好的品格也敌不过“活色生香”的美人
自律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未必那么简单,帝王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人间情爱,与严格遵守清规戒律比起来,放纵自己肯定简单得多。
自从赵飞燕入宫后,皇帝的眼光就被这个活色生香的佳丽吸引了过去,她像成熟了的水蜜桃那样新鲜多汁,让人忍不住想亲近于她。
赵飞燕得到的盛宠一点不比班婕妤少,她可没有班婕妤的温良恭俭让,出身贫寒的她,就是要通过帝王的宠爱获得那泼天的富贵。
赵飞燕心机深沉,她知道光凭自己很难把皇帝抓得牢靠,于是她又把妹妹赵合德介绍给汉成帝刘骜。
一个赵飞燕已经让刘骜迷恋得无法自拔,赵合德的出现,更让刘骜的心漂浮到了半空之上,赵合德有无数种手段让刘骜沉迷于“温柔乡”中无法自拔。
当然要把汉成帝的昏庸都怪罪到飞燕、合德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如果刘骜有一分自觉性,又怎么能酿成后来的悲剧。
汉成帝的皇后许娥,出身名门,色艺俱佳,犹擅文章,曾经汉成帝也宠幸过她,可是岁月无情,在她年长色衰之后,汉成帝对她的爱也渐渐减少,以至于“门前冷落”,她看到飞燕合德如此张狂,便出了一个昏招,设置神坛诅咒赵氏姐妹。
赵氏姐妹借机诽谤许皇后,说许皇后不仅仅咒骂她们,还连带着诅咒了皇上。
之后,许皇后被废,住进了昭台宫,皇后被废,与她走得很近的班婕妤也成为了赵氏姐妹打压的对象。
当汉成帝质问班婕妤是否参与了巫蛊时,班婕妤从容对答道:“人的寿命和财富都是命中注定,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人心向善,有的时候还得不到善终,更何况心怀不轨之人?如果鬼神真的知道人们的想法,会听信没有信念的祈祷吗?如果神明不理会人民,那么诅咒又有什么用呢?班婕妤不敢诅咒天子,更不屑于巫蛊诅咒之事。”
班婕妤用聪明化解了危机,也让赵氏姐妹知道了她的厉害之处,虽然刘骜也打消了顾虑,但是班婕妤厌倦了这种争斗,同时也看清了帝王之心,她自前往长信宫侍奉太后。
四、隐退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班婕妤在这场宫斗中及时退了出来,把青春都封存于长信宫的漫漫长夜里,赵氏姐妹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飞燕做了皇后,合德独得了宠爱。
长信宫中,班婕妤再也不用与谁互争长短了,她就是自己,每天最愉快的事情或许就是闲庭信步看那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吧。
四季变化得很快,当秋天的第一片落叶掉落庭院时,班婕妤看到了弃于一旁的团扇,此时昭阳宫中正传来声声丝竹之音,一阵欢笑突然打破了班婕妤心中的平静,于是她拿起笔墨,挥毫写道: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就是著名的《团扇歌》,她把心中的幽怨都藏在诗中,从此后,团扇也成了弃妇的代表之物。
当汉成帝沉迷于赵氏姐妹的绮丽梦境时,他不会想起曾经有一位女子为他“红袖添香”,为他彻夜不眠。
汉成帝死于赵合德的“温柔乡”,他死后班婕妤为他守墓,终其一生。
班婕妤腹有诗书,满腹经纶,这样一个才貌出众的女子,本该得到珍惜,可是才华终究还是无法赢得帝王之爱,比起柔情似水的美人来说,班婕妤的爱太过平淡,平淡得让皇帝都想不起她来。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