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阶帮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海瑞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何?

徐阶帮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海瑞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旭莉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2/27 23:25:41

1569年,徐阶暗中出力,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但海瑞却“恩将仇报”,将徐阶斗得家破人亡,让徐阶悔不当初。

海瑞35岁中举后,连续三次会试都落榜,5年后才去福建南平县学校里当了个老师,8年后才被任用为淳安知县。

按说,干个十来年平稳退休,也能拿一份朝廷俸禄养活自己,但是海瑞这时才开始“折腾”。

他打击贪赃枉法,减轻赋税,明断案件,自身又厉行节约,艰苦朴素,很快就赢得“海阎王”“海青天”的美名。

海瑞不仅约束下属严厉,就是对待官员子弟胡作非为事件也毫不留情。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借着“考察”名义,向地方官府伸手要钱要物,吃喝招待奢靡,态度十分骄横。

可是海瑞却给他一个下马威。仅用粗茶淡饭来招待他,胡公子恼怒不已,殴打海瑞下属。海瑞拍案而起:“把他给我吊起来打!”

海瑞不仅打了胡公子,还把他身上的几千两银子都充了公,然后才让他一瘸一拐回去。

这可惹了大祸,大家心里惴惴不安,可是海瑞仅用一封信就让胡宗宪放过了他。

他在信中说:“胡大人一直教导我们不可铺张浪费,可是这个自称是令公子的人却骄横无礼,还毒打地方招待人员,很显然是假冒来败坏您的名声的。我没收了他的钱,把他送到您那里让您发落。”

胡宗宪哭笑不得,儿子被打了,脸也丢了,却没有任何理由找海瑞算账。

海瑞的刚直不阿,得到了徐阶的欣赏。在徐阶扳倒了严嵩,把张居正扶上首辅之位后,他把海瑞从地方小官员调到了一个肥差岗位上,那就是到应天做巡抚。

应天辖江浙沪皖一带,赋税占了全国一半。徐阶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海瑞继续发挥敢于整顿吏治的作风,多为大明收点赋税上来,解决朝廷财政困难。

可是,海瑞是个不开窍的,刚一上任,就开始斗“地主”,但斗来斗去,发现应天最大的“地主”居然就是徐阶。于是,海瑞调转枪头,向徐阶开炮。

当时,徐阶虽然退休,但小日子过得可不要太风光!徐阶的儿子在江南占地40万亩,而当初严嵩在江西小地方占地也还不到他的二十分之一。

而徐阶前半生忙于官场争斗,忽视子弟家庭教育,导致两个儿子以及其他侄子、家奴缺乏约束,欺下瞒上,为非作歹,因此告他家的状子像小山一样堆到了应天府的公文桌上。

海瑞一看,这还得了?他马上给徐阶写了一封信,劝徐阶退地。

徐阶毕竟干过多年首辅,还是比较有风度的,于是退了一部分土地出来。谁知海瑞依然不依不饶,非要他全部退出。徐阶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海瑞竟如此不识好歹。

想当初1564年,海瑞事先买好棺材,然后向嘉靖皇帝呈上《治安疏》,指出他沉迷方术的荒唐和多年不理朝务的懒政。

一句“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把嘉靖气得七窍生烟,让海瑞去吃牢饭,准备杀掉他的时候,是徐阶爱才,出面用一句话保住他性命。

徐阶说:“皇上,您不要上了海瑞的当!他激怒您只为以死求名!”

于是,嘉靖放过海瑞。后来隆庆皇帝登基后大赦,海瑞官复原职。

后来,徐阶还暗中疏通关系,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可是,如今这海瑞却要让他把吃进去的肥肉吐出来,这不是完全“不通世故”么?

徐阶回信表示自己不再退田了,希望海瑞念在旧日情谊上高抬贵手,就当是还他人情吧。

但海瑞是个“倔驴脾气”,依然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要为民做主,非要徐阶退出全部侵占土地不可。

刚好这时,徐阶的政敌高拱借机反攻倒算,将海瑞变成了他整治徐阶的工具。高拱发动言论,斥责徐阶的行为,支持海瑞严查严管,徐阶无奈只能答应退出全部田地。

但是,高拱还不罢休,他继续指使学生蔡国熙攻击徐阶教子不严,把徐阶两个儿子抓去充军,并没收了徐家所有田产。不仅如此,他还暗中派人一把火烧了徐阶的宅院,徐阶只能连夜逃往外地。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徐阶这时还能拿出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的关系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赢家自然是高拱。而海瑞还背了黑锅,丢了官,气得他又开始骂人了。

临走前,他上了一封奏折,写着“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在古代,骂别人妇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满朝文武大臣无一个敢出来还口,因为谁都知道,海瑞是个不要命的人!

海瑞被罢了官,回到海南老家,十多年后才复出。人虽老,但那清廉、刚正、敢骂、敢干的性格没变,他的眼里从来都容不下一粒沙子。

只是,在明朝后期朝廷党政纷乱,社会沉疴难返的情况下,海瑞一个人的力量又怎能扳得动整个国家机器呢?

假如海瑞生在朱元璋那个时代,说不定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对此,大家怎么看?

标签: 徐阶

更多文章

  • 严嵩与徐阶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徐阶

    前面的文章已经说到,严嵩与徐阶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明争暗斗,最终以徐阶的全面胜利告终,严嵩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严嵩与徐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名声。严嵩被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其奸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反观徐阶,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客观来说,严嵩和徐阶作为官员来说,都不能算是清官,两个都是贪官,

  • 大明王朝四:严嵩徐阶说,我们不约,吵架让他们来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徐阶

    《大明王朝1566系列》-职场篇5大明王朝四:御前会议吵架也是门学问,说话更是门艺术!上一期说到了御前会议进门的学问,在进门之前就已经让亲疏有别这个词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最后也给会议定下来基调,那就是。第一:别提周云逸。第二:亏空问题差不多得了!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 那么严嵩的真实心思如何?其实他是

  • 自古亲眷最难管!明朝徐阶张居正也难逃魔掌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徐阶

    作为中国人,最讲的就是伦理,具体些说就是“父慈子孝”,父亲和儿子要相亲相爱。在儒家经典中,更是把父子的关系等同于君臣一样的大义。《论语·颜渊》篇中,孔子就提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父子关系上升到了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富强的层面,可见其重要性。孝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确实应该限制在“合法”的

  • 嘉靖评价“徐阶小人,永不叙用”,为何自食其言任用他内阁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徐阶

    在明嘉靖时期,严嵩和陆炳相互勾结,导致内阁首辅夏言的处境日益危机。终于,因为“河套之议”的持续发酵,嘉靖皇帝彻底不再信任夏言,不仅罢黜了他的首辅之职,还下旨处斩,使其成为第一个被处死的大明首辅。据《明史演义》记载: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

  • 大明王朝的功勋首辅徐阶因为教子无方而在晚年蒙羞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徐阶

    在嘉靖帝的庇护下,严嵩担任首辅二十年并长期把持朝政。不过,随着越来越老迈,八十多岁的严嵩已经难以继续胜任首辅的工作,对于嘉靖的很多旨意也难以完全领会。于是,以徐阶为首的一批后进阁臣在内阁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练,迅速的成长起来。而且,徐阶也在积极效仿前任的首辅们,比如夏言、顾鼎

  • 徐阶才学出众,声誉颇佳,为何却选择依附权臣严嵩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阶

    严嵩是明朝中期权臣,他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明史》更是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朝中正义之士,皆对严嵩深恶痛绝,但大家又不敢站出来反对他。一些官职低微,或是摇摆不定的大臣,便选择依附严嵩,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礼部尚书徐阶,是嘉靖二年的探花出身。他曾经跟随王阳明交游于

  • 徐阶的隐忍有多可怕?1件事可见端倪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徐阶

    徐阶少年时就才华横溢,文采出众,年纪轻轻高中进士,少年得志。为官之初,也心怀天下,除暴安良,志存高远。但经历一系列官场打击后,尤其是恩师夏言被严嵩设计陷害后,就开始变得隐忍寡言,唯唯诺诺,不敢出头。尤其是身为次辅大臣,本身也位高权重,但是他对身为首辅的严嵩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非但当时天下人瞧不起他,

  • 接替严嵩的徐阶也不是善茬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徐阶

    1522年,徐阶同学参加明朝公务员考试,本来应该得第一名,结果在《申论》的阐述中,观点或许新颖,引起两位阅卷老师的矛盾,最后均了个第三名,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当时,大明的天下,虽然是在嘉靖时期,但由于嘉靖同志忙,忙着炼丹,忙着修道,忙着祈天,忙着敬地。所以说,明朝的事儿,基本上是由内阁大学士张璁

  • 周钧韬 |​ 徐阶的谢世,为“万历说”敲响了丧钟(上)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徐阶

    第一节 “万历说”的十二条主要论据统统不能成立《金瓶梅》成书年代“万历说”由郑振铎、吴晗先生提出,赵景深、魏子云等大家力倡,几十年来信奉者甚多,已成定论,影响可谓大矣。1987年笔者提出了《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说”,其上限不过嘉靖四十年,下限不过万历十一年。“隆庆说”提出,实际上已彻底.否定了“万

  • 徐阶:一直身处黑暗的人,心能否始终保持光明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徐阶

    01徐阶,作为明嘉靖时期的最后一任首辅 ,他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扳倒了大奸臣严嵩,计杀其子严世蕃。在他45年的为官生涯中,有差不多15年的时间都在严嵩的排挤与打压中侥幸图存。他总是摆出一副做小伏低的姿态,以柔克刚地徐徐展布他的策略,他也不介意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法,他像一个在黑暗中蛰伏的忍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