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王朝:海瑞上疏,重头戏并非嘉靖,徐阶、赵贞吉的反应才经典

大明王朝:海瑞上疏,重头戏并非嘉靖,徐阶、赵贞吉的反应才经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茶煮历史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3/12/25 21:09:45

焦急等待百官“贺表”,以便心安理得迁居新宫的嘉靖皇帝,最终等来了海瑞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上的那些工楷,一笔一画已经不是文字,而像一把一把锥子从他的眼中直刺向五脏六腑。嘉靖皇帝震怒了,较之自己的钱被“严党”贪占更甚。

只是,在嘉靖皇帝震怒的整个过程中,因为宝国大叔的演技超神,代入感太强,以至于我们往往会忽略其他角色的表现。殊不知,嘉靖皇帝几近疯狂的愤怒,早在预料之中,反倒是精舍外的徐阶、赵贞吉等人给出的反应,才是真正反应事件背后诡谲的所在。

好,那我们就跟随着嘉靖皇帝的愤怒,将重点放在殿外角色的身上。

终于在吉时之前送来了海瑞的“贺表”,一把被陈洪夺走以后,赵贞吉气喘吁吁地跪倒在地,如释重负。

许久以后,精舍内传来了嘉靖皇帝的一声龙吟:

“反了!”

殿外直身跪着的内阁成员和六部九卿,立马跪倒,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连御前近侍的陈洪和黄锦也是一头雾水,心想看个“贺表”还能看出这个动静?

一阵折腾以后,嘉靖皇帝终于下令:

“陈洪!抓,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喽!”

注意,这个时候镜头再次给了殿外的官员们,赵贞吉一脸疑惑,若有所思,只是,他还是无法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还不能确定能让嘉靖皇帝如此震怒的人就是海瑞!

知道黄锦将陈洪拉回精舍,向嘉靖皇帝汇报了这样一句:

“主子,那个户部的海瑞……”

好了,不管精舍内发生了什么事,最起码主角确定了,就是时任“户部主事”——海瑞。赵贞吉最担心的事情到底发生了,只见他两眼紧闭,心中“哎呀”一声,万念俱灰。

此时的赵贞吉尚不知道海瑞上呈的并非“贺表”,而是痛骂嘉靖皇帝的《治安疏》,但不管因何原因,海瑞都是自己的下属,能让嘉靖皇帝如此震怒,赵贞吉的“管理责任”是逃脱不了了。刚刚进入内阁,海瑞就给自己来了这样一个重击,此时的赵贞吉心中,岂是一句“完了”就能表达?

而后,随着殿内对话的进行,“海瑞死谏”的关键信息传出;又在陈洪的刻意引导下,嘉靖皇帝给“海瑞死谏”做出了定性——“有预谋!有人指使!”

隐含的意思非常明显,海瑞死谏已经被嘉靖皇帝当成了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逼宫事件!

镜头再次来到殿外,“内阁首辅”徐阶站了起来,冲着大家摆手安抚,稳定情绪,静待事态发展。只是朝廷一把手的责任,更是徐阶目前唯一能做,唯一该有的表现。

黄锦的劝说非但没让嘉靖皇帝息怒,反而让其突然想明白了海瑞上疏的初衷,恍然大悟般说道:

“朕知道了,天下的臣民等了好些年了,就等着有这么一个人出来骂朕,接着逼朕退位。上下一心,内外勾结,朕居然被你们蒙在了鼓里。”

殿外的赵贞吉听到这句话,头慢慢地叩在地上,两手紧紧抓住官袍,心如死灰。倘若只是海瑞死谏,赵贞吉需要承担“管理责任”;就算加上“呈奏者和书写者同罪”,赵贞吉也还是有着闪转腾挪的空间;可如果被嘉靖皇帝认定为海瑞的同党或者主使,认定为“逼宫”的一分子,那么赵贞吉就只剩下万劫不复了。

接下来就是赵贞吉硬刚嘉靖帝的经典场面,一出极为精彩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赵贞吉彻底放弃“不粘锅”属性之前,有一个小细节让很多人都颇感疑惑,那就是赵贞吉打算入殿解释的时候,徐阶为何试图阻拦?

其实,剧中对这段剧情的演绎和原著小说的描述有着很大不同,原著小说中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徐阶。

嘉靖皇帝接连发出的“阴谋”、“逼宫”、“逼朕退位”等字眼,就像一支支箭射在了殿外大臣们的心上,背后已然没有退路,反倒让大臣们没有了恐惧,就在大家准备拼死一谏,自证清白的时候,徐阶第一个站了出来。身为内阁首辅,他不能让局面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更何况,在这样敏感的时候,也需要徐阶站出来代众人发声。

所以,才有了原著小说中的这句话:

他不能再迟疑,双手拱在胸前,向那些同僚绕了半圈,竭力止住了大家的激动,接着倏地转过了身子,提起了袍裾向大殿的殿门走去。

就在这个时候,赵贞吉突然在徐阶的背后大喊一声:

奏皇上!臣户部尚书赵贞吉有本陈奏!”

阻止了徐阶,赵贞吉大步向前踏出,然后,才有了剧中徐阶阻拦赵贞吉的剧情。

所以,徐阶阻拦赵贞吉的原因就很容易理解了,出于爱徒之心,更出于对赵贞吉挡在自己前面的感激。因为这一去,生死未卜;因为这一去,前程渺茫。

但赵贞吉为何彻底放弃“不粘锅”的属性,主动冲在了徐阶的前面呢?

1、海瑞上疏,赵贞吉本就有着撇不清的责任,再加上“呈奏者同罪”,赵贞吉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出击,尽可能为自己争得机会。

2、赵贞吉冲在前面,就算获谴,也总还有徐阶这个老师兜底;可如果徐阶先“阵亡”,赵贞吉就连点退路都没了。

3、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生死攸关甚至株连九族的关键时刻,赵贞吉恐怕信不过任何人,他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任何人,只有自己才会想尽办法挽救自己。

赵贞吉入殿,硬刚嘉靖帝,徐阶在殿外的表现又成了关键所在。

嘉靖皇帝问到赵贞吉:

“谁叫你去拿(贺表)的?”

赵贞吉语塞,殿外的徐阶,则在高拱的搀扶下一脸焦灼,等待着赵贞吉的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几乎能和嘉靖皇帝口中的“主谋”直接相关。

等到赵贞吉给出“是徐阁老叫臣去催拿贺表的”的回答后,徐阶的画面黑白了,表情僵住了,甚至一度怀疑赵贞吉之所以如此主动,是不是就为了掌握主动权,就为了能在御前尽量撇清自己的责任!

可等到赵贞吉继续给出说明,强调了徐阶“就是在大殿之外,当着众人叫臣去拿贺表的”以后,徐阶的表情才得以释然,这性命攸关的过山车般对话,几乎直接要了徐阶的老命。好在,赵贞吉说话并没有大喘气的毛病,要不然,徐阁老真可能当场享年。

接着,嘉靖皇帝和赵贞吉开始了关于“英雄好汉”的著名对决,惹得嘉靖皇帝一阵狂喷:

“你不知道吧,朕一生就喜欢英雄好汉!包括你的什么恩师,你的什么靠山,你的什么同党,是英雄是好汉都站出来。朕都喜欢!”

“恩师”、“靠山”、“同党”,几乎每个词都指明了徐阶、隐射了裕王,这就相当于嘉靖皇帝为这次“逼宫事件”定了调子——徐阶,最起码也是个副总指挥。镜头转向殿外的徐阶,几乎晕倒,直接靠在了高拱的身上!

飞来的横祸、躺着中枪,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嘉靖皇帝被气到语言逻辑混乱以后,精舍内一阵慌乱,徐阶、高拱、李春芳赶紧“无旨擅入”,注意,这绝非慌张所致,更非真的担心龙体有恙,而是唯一一次能够撇清自己的机会。

注意嘉靖皇帝对徐阶等人的一句话:

“谁让你们进来的,向来逼宫吗?是海瑞的同党,现在跑还来得及!”

试想一下,如果徐阶等人不赶紧进来,嘉靖皇帝又会怎么想,怎么认定徐阶等人?

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如此慌乱的时刻,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和判断,由此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未修炼成精,绝不能进入大明官场,更不能御前伺候!

行文自此,有句感叹,就算拥有上帝视角,如果真能穿越到嘉靖朝,我恐怕也只配做一个饿殍,还没资格死在天下脚下!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标签: 徐阶

更多文章

  • 投身黑暗的徐阶,后又战胜了黑暗:他是大明王朝的“无间道”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徐阶

    提起明朝时期的肱骨重臣,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于谦、张居正这样的为国为民,居功至伟的栋梁之才。他们为明朝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知是过刚易折,还是功高盖主,这些忠直之臣到最后却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官员,与他们不同,是一位圆滑隐忍的忠臣,不仅为国为民,死后仍被朝

  • 徐阶:资历最深首辅,却败给了自己门下,学者:张居正确实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徐阶

    徐阶画像徐阶内阁的办公墙壁上写了三句规箴“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刑舍赏还公论”,表达了其作为嘉靖和隆庆时代衔接内阁首辅的处事原则和为政风格。简明概括就是全力维护明朝皇帝的威严,并将政务按照规范下发给相关部门,同时注重赏罚分明,强调公平正义。在刚刚成为内阁首辅不久,他便要求袁炜一起与其商量处

  • 魔幻的徐阶:性格复杂,经历传奇,争议极大,这位仁兄凭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徐阶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37)上一章:正邪两殊途:后来的严嵩有多耀武扬威,原来的严嵩就有多狼狈不堪(严嵩 画像)严嵩的仕途顺风顺水,甚至有点大放异彩的意味,就免不了另外一个人在仕途上的落寞,这个人,就是当年得罪了张璁而被贬到了福建南平当推官的徐阶。徐阶,字子升

  • 徐阶帮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海瑞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徐阶

    1569年,徐阶暗中出力,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但海瑞却“恩将仇报”,将徐阶斗得家破人亡,让徐阶悔不当初。海瑞35岁中举后,连续三次会试都落榜,5年后才去福建南平县学校里当了个老师,8年后才被任用为淳安知县。按说,干个十来年平稳退休,也能拿一份朝廷俸禄养活自己,但是海瑞这时才开始“折腾”。他打击贪赃枉

  • 严嵩与徐阶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徐阶

    前面的文章已经说到,严嵩与徐阶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明争暗斗,最终以徐阶的全面胜利告终,严嵩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严嵩与徐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名声。严嵩被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其奸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反观徐阶,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客观来说,严嵩和徐阶作为官员来说,都不能算是清官,两个都是贪官,

  • 大明王朝四:严嵩徐阶说,我们不约,吵架让他们来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徐阶

    《大明王朝1566系列》-职场篇5大明王朝四:御前会议吵架也是门学问,说话更是门艺术!上一期说到了御前会议进门的学问,在进门之前就已经让亲疏有别这个词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最后也给会议定下来基调,那就是。第一:别提周云逸。第二:亏空问题差不多得了!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 那么严嵩的真实心思如何?其实他是

  • 自古亲眷最难管!明朝徐阶张居正也难逃魔掌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徐阶

    作为中国人,最讲的就是伦理,具体些说就是“父慈子孝”,父亲和儿子要相亲相爱。在儒家经典中,更是把父子的关系等同于君臣一样的大义。《论语·颜渊》篇中,孔子就提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父子关系上升到了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富强的层面,可见其重要性。孝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确实应该限制在“合法”的

  • 嘉靖评价“徐阶小人,永不叙用”,为何自食其言任用他内阁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徐阶

    在明嘉靖时期,严嵩和陆炳相互勾结,导致内阁首辅夏言的处境日益危机。终于,因为“河套之议”的持续发酵,嘉靖皇帝彻底不再信任夏言,不仅罢黜了他的首辅之职,还下旨处斩,使其成为第一个被处死的大明首辅。据《明史演义》记载: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

  • 大明王朝的功勋首辅徐阶因为教子无方而在晚年蒙羞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徐阶

    在嘉靖帝的庇护下,严嵩担任首辅二十年并长期把持朝政。不过,随着越来越老迈,八十多岁的严嵩已经难以继续胜任首辅的工作,对于嘉靖的很多旨意也难以完全领会。于是,以徐阶为首的一批后进阁臣在内阁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练,迅速的成长起来。而且,徐阶也在积极效仿前任的首辅们,比如夏言、顾鼎

  • 徐阶才学出众,声誉颇佳,为何却选择依附权臣严嵩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阶

    严嵩是明朝中期权臣,他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明史》更是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朝中正义之士,皆对严嵩深恶痛绝,但大家又不敢站出来反对他。一些官职低微,或是摇摆不定的大臣,便选择依附严嵩,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礼部尚书徐阶,是嘉靖二年的探花出身。他曾经跟随王阳明交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