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由崧要是学习一下南宋的赵构,或许南明王朝就不会8个月灭亡了

朱由崧要是学习一下南宋的赵构,或许南明王朝就不会8个月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三说史 访问量:2551 更新时间:2023/12/25 12:17:05

和南宋王朝所面对的情形是十分相似的,北京城被大顺政权攻陷以后,满清铁骑进入山海关,南明王朝在南京匆匆成立。本想按照南宋的建制,再造一个南方盛世,可是南明的弘光政权却只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南宋能够延续152年,而南明不行呢?

我们需要从南明王朝和南宋王冲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来看这件事:

南明王朝的弘光帝朱由校是一个骄奢淫逸之徒,南宋的赵构却知道励精图治。

要说当时的政治,必须要先说皇帝,因为皇帝的作为是这个王朝富有生命力的主要体现。南明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是弘光帝朱由崧,他的父亲就是万历皇帝非常喜欢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本人就是骄奢淫逸之徒,宫殿打造得跟皇宫一样,每天都在铺张浪费地花钱,所教出来的儿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吃的山珍海味太多,所以朱常洵足有300多斤重,洛阳城被李自成攻破以后,据说朱常洵被李自成给煮了,做成了福禄宴。他儿子朱由崧倒是挺幸运,在一帮人的帮助下,逃到了暂时没有战火的淮安。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朱由崧被四镇军阀拥护成为南明弘光帝以后,认为日子好过了。便再也没打算北伐,而是在考虑如何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当时南京的宫殿历经了200多年,早就破败不堪,所以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打造豪华的宫殿。光打造自己的还不行,他还为自己老妈单独也打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

此外不断在民间寻找能歌善舞的女子,以充入后宫。当年帮助他逃跑的那些人,也都被他叫入了宫中,享受荣华富贵。如果是太平盛世,这种皇帝最多就是不合格。可是当时是乱世,南明随时会灭亡,他这么做简直就是亡国之君的征兆,果不其然他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下台了。

南宋的赵构,在我们印象中虽然也不是什么好皇帝。可是他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南方各路军阀聚拢在他身边,这本身就是很强悍的能力。而且他到了南方以后,不断改革吏治,惩治地方贪官,前期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十分简朴,毕竟手里没什么钱,还要跟大金国打仗,所以赵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他的努力之下,南宋王朝逐渐恢复了繁荣,不仅拖垮了宿敌大金国,而且能够与当时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对峙45年之久,可见赵构打下的基础十分重要。

弘光帝不断压榨南明百姓,赵构却采取了轻徭薄役的政策。

弘光帝朱由崧登基以后,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手里头没钱啊。一个朝廷手里没钱怎么能维持下去呢?当时淮河以北的地区已经不属于他们管辖了,所以他们只能在南方收税。不过南方是当时税赋最核心的地区,因为这里最有钱。

在这里需要提一点,大顺政权和满清政权在夺取新地盘以后,都采取了相应的减免税赋的措施,因此获得了人心。可是弘光帝上台以后,不仅没有减免税赋,而且依旧要收崇祯帝在世时所实行的三饷。这是对老百姓的严重盘剥,所以弘光帝压根就不得人心。在清军南下的时候,很少有城池是坚守不投降的,因为就算是坚守了南明政权,老百姓也过不了好日子。

宋高宗赵构在这方面做的就比朱由崧要好得多,他到了南方以后,先是不忙着更改赋税制度,而是重新分田。他不想管得太细,授田的所有细节,他都以保甲为单位。让一个保甲的人们自己去想办法分他们自己的田。

反正每个保甲所拥有的田总量是一样的,这么一来老百姓们首先就能在田地上获得最大优势。授田的权力不给官员,而是直接下放到保甲,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举。而且宋高宗减免了不少商业方面的税收,使得南宋的商业在短期之内便得到繁荣,所以南宋经济恢复得非常快。老百姓手里都有钱了,那国家自然就富裕起来了。

军事上南明无可调之兵,南宋却有中兴四将。

南明王朝在军事上是有非常严重的缺陷的,虽然有四镇军阀为弘光帝坐镇江淮地区,可是他们在满清大军到来的时候,其中三镇都投降了满清,只有黄得功这一路还算靠谱一些,不过也就三万人马左右。

而南明最大的军阀左良玉,却丝毫不听从弘光帝指挥,甚至有拥兵自立的打算。所以满清大军南下的时候,弘光政权压根就没有可以抵挡对方的军事力量。唯一可能帮助南明恢复江山的一镇军阀高杰,还被人给害死了。主要原因还是南明弘光政权在建立之初,就没有对军事将领做出相应的约束,以至于后来武将骄纵跋扈,完全不听从朝廷的统一调配。

南宋的赵构所面对的军事问题可就轻松多了,他手里有著名的中兴四将,岳飞的岳家军自不必说,是金人最大的对手。此外还有韩世忠的韩家军,也曾多次击败过金人的军队。张俊刘光世虽然稍微弱了一些,但是他们跟前面两者一样,对赵构那是忠心不二的。赵构在处理军事问题的时候,处理的十分出色。

他对各路将领以笼络为主,但是绝不让他们拥兵自重。官职方面可以随便加封,可是经济上的命脉始终牢牢掌握在赵构手里。而且他也会适当打击这些将领,培养新人充入军中,而且将领的家属们都在杭州本地,这是掣肘这些将领比较好的办法。所以这些将领之所以必须要效忠赵构,那是因为他们不可能完全调动自己的部队造反,他们没有这个实力。

总结: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南明都比不上南宋。

政治上,弘光帝朱由崧毫无作为,而且骄奢淫逸。宋高宗赵构却励精图治,过着简朴的生活,想着办法使南宋强盛起来。经济上,弘光帝朱由崧不断压榨自己的老百姓,使得自己失去人心。而宋高宗赵构却能够从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田地问题,而且减轻了不少商业税收。军事上,弘光帝朱由崧压根就调动不了多少军队,南方的各路军阀都是拥兵自重之人,满清大军一来就全都头像了。而赵构善于抓住将领们的弱点,时而鼓励提拔,时而打压,所以他手里的中兴四将对他都是忠心耿耿。在这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南明都比不上南宋,难怪南明弘光政权仅仅存在了8个月就灭亡了,而南宋能够延续152年之久。

标签: 朱由崧

更多文章

  • 南明朱由崧,登基后花十万两造一巨床,又颁一政令,害惨民间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朱由崧

    大凡王朝末期,必定乱象丛生,以前没见过的荒唐事频频发生,就算以往见过但当下不合时宜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人们往往称之为气数已尽。中国古人相信人有命运、国有气数,存在太久总有终了之时。上苍觉得这家人坐天下的日子足够久了,于是便考虑换天了,当然这是古代老百姓思维,或许不科学,但有些倒也是事实。就拿明朝来说吧

  • 朱由崧可以在“留都”南京建立南明,崇祯为何却宁死都不愿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朱由崧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但是他并没有取消南京的地位,他采取了“双京制”,设立了南京六部,南京依旧被作为“留都”存在。到了1644年,也就是崇祯皇帝殉国那一年,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南明虽然短命,但是好歹也存在了39年。那么,问题就来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在北京失守之前迁都南京呢?只要他迁都,明朝很

  • 拒不认老婆的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鉴知标签:朱由崧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一些大臣如马士英等迎立福王朱申崧于南京登基,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朱由崧是神宗之子福王朱常洵的世子。童妃是朱申崧福王世子时之嫡妃,除此之外尚有二妃。当时童妃立未久,城破之时还未被册封为太子妃。1644年,福王府为农民军所破,福王朱常洵惨死,朱由崧与其弟朱

  • 明朝最具教科书式的除奸,看徐阶如何压死严嵩父子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徐阶

    嘉靖43年(公元1564年),大明“第一鬼才”---奸贼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捕入狱后仍自信满满,面对众臣的弹劾得意地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首辅徐阶闻知后微微一笑,只用了一招就让严世蕃跪地求饶:“徐公,你这是要我们严氏父子的命啊?”【严世蕃(1513~1565年),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 徐阶让道士说了一句话,为何嘉靖就要搞倒严嵩?严嵩已经没价值了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徐阶

    价值低于成本,你觉得嘉靖皇帝还会继续重用严嵩吗?严嵩辅政20年之久,可到了最后严嵩的价值已经消失殆尽,反而会成为嘉靖皇权的拖累,嘉靖是个生意人,他算得清楚这笔账。所以说,即使没有徐阶的存在,嘉靖还是要搞掉严嵩,因为不划算了嘛!与其说是徐阶斗倒了严嵩,倒不如说是嘉靖放弃了严嵩。一、严嵩有个坑爹的“好儿

  • 明朝权相严嵩唯一做了一次直臣,却被徐阶利用,成了扳倒他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时刻标签:徐阶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他是嘉靖朝最为著名的奸臣。严嵩因为透彻地抓住了嘉靖皇帝的性格弱点,每每做事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以此得以窃取大权。《明史》称其“无他谋略,唯一味媚上”,可谓一针见血。但就是这样八面玲珑的严嵩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万寿宫因灾被毁,嘉

  • 大明王朝:海瑞到底有没有骂醒嘉靖帝?和徐阶的这段对话,说明了

    历史人物编辑:古文解读V标签:徐阶

    黄锦被派去传旨,按照黄锦的行走速度,海瑞获赦已成定局。屏退了陈洪以后,嘉靖皇帝瘫躺在榻上,此时的精舍内只剩下了徐阶,大明君主和“内阁首辅”的最后一次对话,开始了。“徐阁老,朕御极这么多年,这么多错处,平时你们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敢于奏谏?”这一次,嘉靖皇帝再也没了往日的狡黠和阴险,满是伤情,甚至带着明显

  • 官场狠人,心机有多深?看徐阶和道士计除严嵩的故事,城府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徐阶

    1562年,徐阶成功离间嘉靖帝和严嵩,严嵩被勒令退休。一天,严嵩正在书房写字,管家突然慌张禀报:“老爷,不好了,门外来个十个大汉,非说您欠他们十万金,不还钱就砸了严府!”嘉靖帝痴迷修仙练道,放纵严嵩贪腐乱政,导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但严嵩善于揣摩嘉靖帝的心思,所以弹劾他的官员不仅没成功,反倒被严嵩利

  • 杨继盛弹劾严嵩失败,严嵩想大面积报复,徐阶两句话化解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徐阶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号称“大明第一硬汉”的杨继盛在元旦上呈《请诛贼臣疏》,以视死如归的决绝态度弹劾首辅严嵩,历数其“五奸十大罪”。无奈奏折中提到如果嘉靖皇帝不信,可以向他的两个儿子裕王,景王进行询问核实(或问二王),这触犯了嘉靖“不许群臣和藩王走的太近”的禁忌,导致弹劾严嵩不成,自己还被

  • 明代名臣徐阶墓被发现,上海宰辅为何葬浙江?答案就在这两首诗里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徐阶

    近日,明代首辅徐阶墓在浙江长兴东山村茶山被发现。根据中新网的报道,“古墓虽然整体尚存,但墓表建筑经过四百余年风吹雨淋,已不复当年景象。盖板、砖墙等主体结构基本完好,但墓室本应封闭的入口却已损坏。从破损处往里窥视,可以直接看到枯枝败叶间醒目的森森白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根据墓志铭的内容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