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沐天波:沐英11世孙,崇祯死后仍忠于明朝,临终前连杀9名缅兵

沐天波:沐英11世孙,崇祯死后仍忠于明朝,临终前连杀9名缅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阿利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17 2:41:11

沐英是明朝第一代黔国公,他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开国之功后世代为明朝镇守云南。云南沐府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家族,而这份盛名,是历代黔国公以其对明朝的忠贞获得的。

沐英为朱元璋戎马一生,镇守边关,而他的11世孙,明朝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尽管没有先祖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没有辱没云南沐府的声名。

沐天波出生于明朝风雨飘摇的时代,崇祯即位元年,沐天波奉诏承袭父亲黔国公的爵位,并任云南总兵官一职,而这一年,沐天波年仅十岁。

年幼的沐天波自然不能立即担起大任,云南的事务主要由云南巡抚做主,而府内事务由其母亲主持。沐府是明朝在云南的代言人,它因明朝强盛而辉煌,也因为明朝衰落而式微。即使是沐府世代镇守所积累的威望,亦不能完全震慑住各方土司。

云南的官场是“网利营私”,沐府内部渐渐腐朽,而这些引发了当地土司和明朝的矛盾,叛乱层出不穷。

忧心的不止沐天波,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更加焦头烂额,大厦将倾,他尽管是一位勤奋的君主,但也无法挽回颓势。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不久后多尔衮率清军打败李自成入关,问鼎中原。几个月内,京城两易其主。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覆灭,但是南明政权依旧做着反清复明的尝试。此时的沐天波已经成长为真正的云南之主,手上握有实权。南明小朝廷向沐天波要求助饷,但沐天波一分都没给。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南明小朝廷内部矛盾丛生,各方派系互相斗争,掌权的根本就不是小皇帝,而是许多投机军阀。

然而不与南明小朝廷交好,确实体现出沐天波的不成熟,而正是他的不成熟,让给沐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张献忠占领四川以后,威逼云南,沐天波派李大贽到滇川边境防守。结果李大贽趁机敛财,搜刮地主和百姓的钱财,激起了彝族土司的反抗。

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李大贽镇守的武定爆发大规模叛乱。沐天波急令蒙自土司沙定洲等部前去镇压。在土司兵和沐府的联合下,武定土司的叛乱才被平定下来。

沙定洲在这一役中表现积极,受到沐天波的信任。沙定洲表面上对沐府忠心耿耿,迷惑了沐天波,还经常在府中设宴款待他。实际上,沙定洲垂涎沐府的财富和权势许久,他一直暗地联合各方势力,准备发动政权夺权。

由于沐天波没有防备,沙定洲发动突袭,成功攻入黔国公府,将其中的财富搜刮一空。而沐天波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因为事发突然,他做不出有效的抵抗,就在护卫的保护下逃到了西宁,走时只来得及带上官印和世袭铁券。

后来孙可望又率兵来到云南,镇压了叛乱的土司,他写信给沐天波,说自己是为了给黔国公报仇,但其实他同样有自立为王的野心。沐天波看出孙可望的野心,但沐府已不复往日荣光,他只能寄人篱下。

沐天波镇守云南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他的先祖沐英十二岁就上战场,表现出色,沐天波在这一点上差得远。但沐天波尽管能力有限,却传承了先祖的气节,对明朝十分忠心。

当时的明朝已经离彻底灭亡只差一线了,南明的势力越来越小,许多南明的将领和官员都投靠了清朝。沐天波看出明朝大势已去,但他发誓要以身殉国,与南明共存亡。沐天波临走时,将几个小儿子都入赘给了当地的土司,准备为家族留下香火。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最后一块地盘被攻破,清军攻入昆明。沐天波护送着朱由榔,一起逃亡缅甸。尽管沐府不复过去,但黔国公在西南百姓的心中威名仍在,一听说黔国公来了,前来迎接的缅人纷纷下马参拜。

沐天波建议护送皇帝上茶山,这样既可以调度诸营,指挥军队,又可以不为缅甸所制。然而皇后担心茶山不安全,坚持入缅甸国都,结果葬送了皇帝的性命。

皇后以为,明朝廷在缅甸还有话语权。然而随着永历朝廷的衰落,它已经失去了明朝国内的全部地盘,被迫退往缅甸,没有军队和国力作为支撑,缅甸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再有过去的态度。

就连过去对明朝很客气的缅甸老国王,态度也开始转变,他要求黔国公穿着当地民族的衣服向他参拜。等到老国王的弟弟莽白勾结吴三桂,杀死国王后,局势更加恶劣。

莽白获得清朝的承诺,决定背叛明朝,将南明皇帝朱由榔送给吴三桂。顺治十八年(1661年),莽白邀请朱由榔过河,一同饮咒水结盟。大家都知道莽白不怀好意,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硬着头皮前去。

沐天波不愿让皇帝以身涉险,他和其余几位大臣代替皇帝前往。七月十九日的黎明,沐天波和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等人前往缅甸人约定的地点。然而等明朝官员一到,突然冲出来三千缅兵,将沐天波等人团团围住。

缅兵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沐天波不愿坐以待毙,他夺取士兵的刀奋起反抗,连斩缅兵九人。总兵魏豹等人也都拿起柴棒还击,和缅兵战斗。然而双方人数悬殊,沐天波等人还是全部遇难。

沐天波死后不久,朱由榔等人被缅王献给清军,吴三桂的心腹吴国贵将朱由榔绞死,南明自此覆灭。沐天波也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与明朝同生共死。

标签: 沐英

更多文章

  • 明朝“化外”名将:火真、沐英、秦良玉,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博主标签:沐英

    明朝十大“化外”名将:吴允诚、猛哥帖木儿、火真、猛如虎、虎大威、秦良玉、瓦氏夫人、满桂、麻贵、沐英。“化外”,即是中原周边各部族,也是明朝的一部分。10、吴允诚,蒙古人,原名把都帖木儿。1405年,把都帖木儿率五千兵马投奔明朝,朱棣赐名“吴允诚”。1410年,朱棣北征鞑靼,吴允诚充当前锋,追击本雅失

  • 云南王沐英:为大明镇守西南,因病躲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沐英

    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里,开国皇帝对功臣清洗最严重的两个朝代,一个是汉朝,一个是明朝。巧合的是,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是草根出身。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对功臣的清理几乎是全方位的,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比刘邦还要狠。在明朝的开国功勋当中,唯有一人独善其身,他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云南王沐英。明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

  • 为什么明朝会放心的让沐家沐英世代镇守云南呢?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沐英

    论屠杀功臣,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明朝的开国元勋,除了汤和等少数人,皆不得善终。而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善长、蓝玉等人,更是全家被杀,子孙无存。有时,朱元璋杀功臣甚至不辨亲疏,连其亲侄子朱文正也不能幸免,而其外甥李文忠的死,据说也和朱元璋有关。一个混混出身的小痞子却阴差阳错的拥有了7位如花似玉的

  • 明朝初年城步籍悍将沐英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沐英

    城步县,城步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宝庆邵阳管辖。城步是镶嵌在湘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历史上城步出过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尤其以军事人物最为显著。前面有给大家介绍,元末苗族传奇大将 杨完者、宋代岳家军悍将 杨再兴、明初朱元璋帐下悍将 蓝玉 都是我们城步籍人物。今天,笔者再给大家介

  • 在1368年朱元璋登基前夕,朱英为何被改沐英?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沐英

    有一件事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朱元璋的义子朱英,突然在朱元璋登基之前被改回了原姓沐,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呢?上篇说到沐英在成年之前是一个孤儿,是被朱元璋夫妇收养的一个义子,从八岁跟在身边,十二岁开始侍奉朱元璋,到十八岁开始独立完成任务,十年的时间,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独当一面的

  • 绝世文物:镶蓝红宝石金冠,见证沐英家族曾经的繁华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沐英

    图中这顶“镶蓝红宝石金冠”惊艳夺目,整个冠面镶有红、蓝各色宝石50多粒,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其出土于云南呈贡王家营,墓主来自明朝的一个显赫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名叫沐英。沐英,出身贫苦,八岁便成了孤儿开始四处流浪,十二岁时被朱元璋夫妇收为义子,开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 沐英家族镇守云南268年,为什么沐英家族深得皇帝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山河过客标签:沐英

    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四方,从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建功立业。到了之后,朱元璋在红巾军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的势力不断扩大,红巾军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追随朱元璋。反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失势。朱元璋的势力不断扩大,因此朱元璋的野心也不断扩大。先是称吴王,到了之后就建立了历史上

  • 沐英与建文帝一起长大,靖难之役,三十万沐家军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沐英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个朝代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在巅峰时期,明朝的水师达到了世界第一。为了能够让子孙顺利即位,朱元璋在位期间发动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等,这些明朝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处理了。本以为自己喜爱的嫡长子朱标能够顺利即位,可是万万想不到朱标英年早逝,这一点恐怕朱元璋做梦都没有想到,为

  • 大明黔宁王沐英,有情有义 远离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世代镇守云南200多年。在《明英烈》、《大明英烈》、《燕王扫北》等评书演义里,他叫朱沐英,号称金锤殿下,武功高强,战功赫赫。在评书演义里,朱沐英是一个典型的“坑爹”的主,他是雌雄眼无敌将常茂的忠实的小跟班,经常随常茂闹事,兵围黄宮,打死贵妃,箭射太子,让朱元璋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

  • 谁也救不了皮岛,毛文龙、袁崇焕相继被杀后,孙承宗也失去了希望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孙承宗

    谁也想不到,一个毛文龙的死,居然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如此重大的损失。作为盘踞在辽南的重要势力,东江军的存在,一直都是满清不敢全军扑向山海关的主要原因。因为辽南地区就在满清大军的大后方,这样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可遇不可求。这就要追述到多年以前,这片地盘还是满清将领的地盘,那个时候的毛文龙就发现了此处的战略地位